無為有益|重解道德經 第四十三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古本合校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古本釋義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賓士於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間,無形的東西能進入到沒有空隙的地方,我因此知道無為之有益。
無言的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少有能比得上它們的。
真經解讀
本章仍是對「無為」——這個《道德經》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所進行的闡釋。本章各版本內容非常接近,是幾乎沒有歧義的一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天下至柔,如水;天下至堅,如石。我們看小溪是如何流向江海的,原本柔弱的溪水無懼岩石的阻礙,肆意流淌于山谷之間,而涓涓細流終能匯成滔滔江水,奔流到海不復回。因此可以說至柔之水超越了至堅之石。
如果說至柔還是有形之物,那麼接下來的「無有」就無形無象了。老子所說的「無有」並不是指絕對的空無,如果是絕對的空無就不能入於它物了。這種被稱為「無有」的東西也是很常見的,比方說氣體,或者是光與熱,都可算作「無有」。「無間」也並非絕對沒有空隙,只是看起來很緻密而已。如果從微觀來看,事實上任何物質的分子或原子之間都有著巨大的間隙。因此無形的氣體才能夠進入到緻密的物質里。比如熏烤臘肉,就是利用煙氣可以滲入肉塊之中的原理。而光熱入於它物更是常見現象,只是原理不同而已。
天下至柔之水因其不強求於直達江海故可稱無為,而正因其柔順婉轉,才能歷經百轉千回,穿越天下至堅之石的重重阻礙而奔流入海。無形之氣因其不以強硬方式進入它物故可稱無為,而正因其潤物無聲,才不致對所入之物造成物理損壞。老子通過對上述現象的觀察,發現「無為」是個好東西,能夠做到很多「有為」實現不了的事,於是得出了無為有益的結論。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此句與第二章中的「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相呼應,再次說明潛移默化、不執名相的無言教化,以及不刻意而為的行為方式,其優越性是天下稀有的,必須提起足夠的重視。
本章評述
本章通過「至柔」和「無有」能超越「至堅」和「無間」的現象引出了「無為有益」的結論,並強調「無為」以及由其衍生出來的「不言之教」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無為的益處和優越體現在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治國上。無為而治是老子反覆強調的為政理念,因此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中國的歷代統治者。無為即不刻意而為,表現在政治上就是政府很少干預人民生活,表現在經濟上就是政府很少操控市場運轉。具體來說就是政府對於民眾吃什麼食物、穿什麼衣服、住什麼房子、坐什麼交通工具等事務不作具體規定,而對於生產、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也不搞強制計劃。
很顯然,馬克思的計劃經濟理論與老子的無為而治是背道而馳的,歷史已經為人們展示了強調「有為」的計劃經濟無法擺脫貧困的失敗例證,也驗證了與「無為」思想暗合的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不過,這並不是說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很完善了。要知道,市場經濟雖然「無為」,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因為它還要遵循一個根本原則,那就是道。
推薦閱讀:
※想詳細系統詳細的了解一下道教的歷史及相關思想,有哪些書值得推薦?
※如何做到明心见性及其具体表现?
※構建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男子邪淫會轉生女子,那女子邪淫會轉生男子嗎?
※神仙可學論(五) 以有契無通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