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課堂 | 假如孩子可以選擇自己的父母,你有自信他會選擇你嗎?

大多父母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在孩子的世界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但有時候,認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真正去改變自己的卻不多。父母希望有一個完美小孩的同時,可以一起來看看這則公益廣告短片《孤兒院》,它向人們展示了這樣的遐想:如果孩子可以選擇自己的父母,那他還會選擇你嗎?

《孤兒院》短片才一分鐘,沒有蕩氣迴腸的感人故事和詳實呈現的生活細節,只有類似櫥窗一樣的場景:一對乖巧的姐弟倆,來到成人孤兒院中,在一名女士的引導下,他們開始面試多組父母,選擇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父母,那麼誰會成為他們正確的父母呢?

《孤兒院》短片里前面三組父母所營造出的家庭氛圍如下:

第一組父母,爸爸在看書、媽媽在打掃衛生,他們看上去很有教養;

第二組父母,正在就餐,歡聲笑語;

第三組父母,樹下散步,媽媽很漂亮,爸爸看上去很有愛;

短片頗有意味地向我們折射出家庭中的諸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還是很多家長所忽視的。看完這則短片,對結局感到非常意外!但轉念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孤兒院》這則芬蘭的公益廣告雖然是關愛酗酒家庭的短片,但提出了假設「孩子可以選擇父母」的問題,短片的結局是,姐弟牽著手,緊張害怕、低垂著頭孩子,跟著一對因酗酒不斷爭吵的父母走回家……這像是現實中一些家庭的真實寫照!

比如一些家庭面臨著爭吵、冷戰等問題,他們的孩子及家人也很想改變這個現狀,他們渴望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但有時他們真的也很無力,無奈的接受著現在看起來不那麼和諧的家庭。

如果一位父親總是忙著工作,孩子教育幾乎就成為了母親的重擔,而夫妻之間缺乏溝通交流,這位母親的安全感可能會寄託於孩子,母親越聚焦於孩子,不僅母親形成焦慮的壓力,孩子也感到沉重。而夫妻之間的矛盾,又常常拿孩子來說事情,因為孩子是他們共同的紐帶。然而,夾在中間的孩子是多麼的無辜啊!這時候,孩子又從哪裡獲得安全感呢?

很多時候,當父母對孩子不滿意,或認為孩子出現了各種狀況時,要想到那絕不僅僅是孩子單方面的問題,請先用目光審視現在的家庭整體狀態是怎樣的,包括夫妻婚姻狀態、家庭成員彼此相處的狀態。當父母想要改變孩子時,其實孩子也想改變這個家庭所營造的環境氛圍,給他心靈帶來的微妙變化。

很多父母教育的失誤之處在於,自己還沒有做好自己,卻想要教育出一個善良懂禮貌、孝順聰明的完美孩子。

「想讓孩子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先問問你現在幸福嗎?」

「想讓孩子將來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先問問你自己的價值感如何?」

「每一幅我們於幻想中所見的孩子未來的畫面,其實都應該就是父母現在的自己。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就先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吧。」

家庭的情緒氣氛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這類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平和、開朗、不輕易動粗。相反,長期生活在爭吵,強勢,控制欲強的家庭中的孩子,情緒起伏會更大,性格膽小,內心自卑等,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如果孩子生命的種子播在缺乏家庭質量的土壤上,又怎能要求它結出幸福的果實來呢?

董卿曾在《面對面》的一期節目中說了一句話:「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她以一個母親的身份得到的體悟,「所以我應該努力去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來到人世後第一個模仿的對象,這種影響是深刻的,幾乎無法避免的。

你是快樂的,孩子就是快樂的;

你是消極的,孩子就是消極的;

你是禮貌的,孩子就是禮貌的;

你是暴躁的,孩子也往往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將會在你身上學到些什麼。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點和基點,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也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推薦閱讀:

孩子對自己要求太高怎麼辦?
育兒:父母心態負面,孩子會比父母更負面
6歲前背口訣表靠譜嗎?娃兒數手指學算術該阻止嗎?
經濟學家是如何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

TAG:少儿教育 | 亲子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