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院龔侃教授課題組發現VHL基因相關腎癌遺傳學新特點
轉載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官方網站
近日,北大醫院泌尿外科龔侃教授課題組在 VHL 基因相關腎癌的遺傳學研究中獲得新突破,課題組研究論文以原始論著的形式在泌尿外科金牌雜誌Urology(《泌尿外科》)及國際腫瘤學頂級雜誌之一的Cancer Research(《腫瘤學研究》,影響因子9.28)發表,龔侃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此外,國際遺傳性腎癌領域知名專家對課題組的研究做了述評,同期發表於Urology雜誌。
VHL 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特徵為小腦和視網膜發生血管母細胞瘤。半數以上的 VHL 病病人發生雙側且為多灶性腎癌。龔侃教授課題組發表於Urology的文章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國人 VHL 病遺傳性腎癌患者家系的臨床及基因型特點,發現無家族史家系中 VHL 基因新突變比例高於有家族史家系,提示新發突變大多發生在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中。該研究得到了國際遺傳性腎癌領域知名專家Laura S. Schmidt和W. Marston Linehan的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VHL病家系報道;這項研究提示,中國 VHL 病患者家系中新發突變較多,對於沒有家族史的患者也要考慮 VHL 病的可能。
課題組發表於Cancer Research的文章,通過對 VHL 病患者家系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國人 VHL 病患者家系中子代的發病年齡早於親代,且臨床癥狀更重的特點,提示中國 VHL 病患者家系中存在遺傳早現的現象。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探究了 VHL 病遺傳早現的發生機制,通過對正常對照及患者端粒長度進行測定,證實 VHL 病的遺傳早現與端粒長度的進行性縮短相關。該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臨床診療中開展 VHL 病患者的遺傳諮詢,同時為 VHL 基因相關腎癌的後續研究提供可能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長期以來,龔侃教授課題組開展了以抑癌基因 VHL 為中心的腎癌系統化研究,在腎癌發病機制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取得了諸多成果。課題組不僅發現了國人 VHL 病遺傳性腎癌患者家系的特點,還明確了國人散發性腎癌患者中 VHL 基因的突變特點。此外,課題組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與經典傳統認識不同的觀點:在腎癌的發病機制中, VHL 基因下游通路的HIF-2α(缺氧誘導因子HIF-2α)可能比HIF-1α(缺氧誘導因子HIF-1α)更重要;發現並提出散發性腎透明細胞癌中可能存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及其受體(EPOR)「自分泌,旁分泌」的機制,並提出了該通路可能成為腎癌治療靶點的新觀點。課題組的系列研究在認識腎癌的發病機制及完善腎癌的治療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龔侃教授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教育部重點博士點基金的資助下,在腎腫瘤領域開展的以抑癌基因 VHL 為中心的系統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已發表論文30餘篇,並於2013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2011年榮獲「華夏醫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2012年教育部高等院校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課題組在腎腫瘤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認可。
推薦閱讀:
※糖尿病是遺傳病嗎?
※跟遺傳因素有關的罕見病有哪些?
※怎樣判斷疾病的遺傳風險?什麼情況下可懷疑是遺傳病?
※雞皮膚怎麼避免遺傳下一代?
※為什麼智力上有殘疾的人在臉上也會表現出與正常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