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化觀點討論「人類認知」

自1859年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起,人類開始嘗試從進化的視角去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至今160年的時間過去了,人類通過進化論的根基去融合多個學科,衍生出進化論在各個領域的成果。今天,我想講的即是其中之一,即從進化論到心理學到人類的認知機制,通過這160年間的3本經典著作去分享一些好玩有趣的事情。

這3本書,分別是:《夢的解析》《自私的基因》《進化心理學》。這是一個螺旋上升過程的3個階段,為什麼說這是「螺旋上升」呢?

首先這3本書初次出版的時間都間隔了幾十年,是人類這段時間裡人類的沉澱;其次,《夢的解析》講了大量「性」的理論,非常暗黑,而《自私的基因》卻把人們拉回來,告訴人們「性」不重要,並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最後《進化心理學》既承載了前人的積澱,也通過實驗和數據去驗證並再次強調進化適應器對人類心理和認知的影響。

下面,我們介紹下這幾本書詳細的觀點。

1、《夢的解析》

據說上世紀改變世界的3個猶太人,他們分別是:愛因斯坦、馬克思、弗洛伊德。而最後一位,弗洛伊德,他的成名作即《夢的解析》,而弗洛伊德也是心理學上非常重要的分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

潛意識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意識是人類正常能夠感知到的部分;潛意識是人類正常無法覺知的部分,但卻是內在意識中作為驅動的意識。就像水面上的冰山,意識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潛意識是潛藏在海底的部分。

而潛意識很多就與性相關,俄狄浦斯情結即童年時期的戀母情結、弒父情結,長大後如果人類內心的力比多沒有得到釋放,就會壓抑著巨大的能量去尋求釋放。

當我在高中讀這本書的時候,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內心都非常痛苦,對人性很失望。我經常在思考卻沒有結論,既不願意相信這個理論,卻又沒有找到能夠反駁這個理論的依據。直到後來對進化意義理解多了,才最終釋然,我引用後人對弗洛伊德這個評價:「弗洛伊德讓我們完成了對人類心理中對『性』的啟蒙,讓我們領略到以前從未涉足的世界,但卻矯枉過正。「

2、《自私的基因》

這本書的作者是理查德·道金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演化生物學家,被稱為「達爾文的鬥犬」。這本書主要的理論是:基因進化

→ meme/覓母/文化進化 → 機器進化。什麼是meme進化呢?例如,上世紀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島,依然有野蠻人存在。這些沒有經過教化的社會,純粹基因決定了他們的能力,但我們不同,我們出生後繼續經歷文化進化(像掌握溝通、社會機制、掌握社會分工的本領),這樣我們的能力就比野蠻人強很多很多了。他們進化只發生在胚胎階段的染色體纏繞,而我們出生之後還在繼續經歷文化的進化,同時,前人的知識沉澱了,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前進,從而我們的能力更強大。

(1)meme進化的序曲:

10萬年前,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走向亞歐大陸。而與此伴隨的,是智人把原來生活在歐洲亞寒帶的更為強壯的尼安德特人滅種。現代歐洲人的基因中,仍然有非常少量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科學家推測當時發生了人種之間的屠殺,但是極少的尼安德特人與智人共同繁衍了下來。對於這次滅絕,科學家的假說很多,分別是:智商低下、溝通障礙。智商低下:是基因層面的,但是溝通障礙,就是文化進化落後了。由此,人類開始了即將歷時10萬年的文化進化征程。

(2)meme進化的強音

時間來到2200年前,中國正走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宴,走入秦王朝大一統的時代,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6國的錢幣,更名「秦半兩」。與此同時的西方國家中,正是思想啟蒙的時期,湧現刪除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阿基米德、基督教出現。

文化進化展現出其最炫目的光華。比如說,律法,定義了社會人行為的邊界,使得每個社會人不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防備敵人,從而能用更多的時間去發展精細化的技能。又比如說,錢幣,創造出虛擬的金融世界,遵循虛擬規則的人類得以超越物理世界,延展了客觀世界的邊界。大家開始遵守約定俗成的規則。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這些人腦中虛擬的規則,那麼人類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識的邊界將極大,不利於細化的分工,從而不利於促進文明的前進。

(3)meme進化的尾聲

100年前,意識形態衝突、宗教理念(什葉派/遜尼派,新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東西方文明,文明與文化的衝突愈演愈烈。如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所言,「全球政治格局以文化和文明為界限重新形成,並呈現出多種複雜的趨勢,不同的文明之間更可能是競爭性地共處。」

為什麼說到了meme進化的尾聲呢?因為人類即將進入機器進化時代,從智人走向神人。

文化進化仍然受到約束,例如我們每一代人都要花大量的時間重複學習父輩掌握過的知識,這是極大的浪費,另外,我們語言溝通的效率非常低,按照資訊理論的概念,我們每分鐘交流的熵非常低。這些都是基因和文化進化所不能解決的。而此時,我們需要進行機器進化。肉體人類的缺點表現在:1、知識積累:父輩的傳承;2、信息的交互慢:課堂;3、周邊消耗:吃飯,但是機器不需要吃飯。然而,未來可預期通過機器手段將人類智商瞬間提升到10000。據說愛因斯坦的智商不過200,普通人智商110,差距已經這麼大了,而智商10000的神人視普通人,應該猶如普通人看小貓小狗吧。另外,正如《三體》中的雲天明,在三體世界中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復原。這與凱文凱利的機器永生、道金斯的meme永生,是同個推理。

肉體腐朽,信息永生。人類迎來新一輪進化。

3、《進化心理學》

作者是德克薩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進化心理學最知名的人物之一。進化心理學最核心的理論是適應期理論,這裡介紹幾個很好玩的實例。

各位覺得人為什麼會感覺到疼痛呢?身懷絕技「金鐘罩鐵布衫」少林寺高僧不是更能打嗎?進化理論認為,痛感天然地驅使你遠離損害你身體的傷害源,試想下,假設一個無痛感原始人採摘一個帶刺的野果,被刺扎得流血了還繼續採摘,這樣的人終將會因為失血過多或者傷口感染而死去,這樣的人是沒有進化優勢的。

為什麼會有妊娠反應呢?孕婦為什麼會感到噁心想吐呢?後來研究表明,誘發妊娠反應的食物,通常是對腹中嬰兒有害的物質,這些物質雖然對成人無害,但對嬰兒有害,進化壓力,或者說妊娠適應器,推動了人類產生妊娠反應。

為什麼人類會自殺呢?自殺不就讓人無法繁衍基因嗎?據研究說明,當人覺得自己存在會讓身邊具有相同基因的人的生存受到損害時,人才更容易自殺。所以一個解釋是這樣的:因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具有自己體內50%的基因,如果自殺能讓這50%的基因更好地存活下去,對於基因而言是有利的。

另外,男性的嫉妒心理成因、女性的誹謗心理成因,前者出於撫養一個不含自身基因的子女的損害,後者的誹謗對象更傾向女性、誹謗方式通常更喜歡指向不貞潔,都是出於進化的適應器。

進化心理學有一個宏偉的目標,那即是:希望成為心理學分支中的「元理論」。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都是解釋現象的,而進化心理學是解釋現象底層的成因的。這樣的說法也許誇張了,但想引用一位教授的評價來評價:「在對人的研究中,如果想要對人類經驗的某些主要領域——比如美、母性、親屬關係、道德、合作、性行為、攻擊性——進行解釋,那麼只有進化心理學才能提供比較連貫的理論。」

分享了以上3本書,介紹了認知機制的發展後,說下自己的一些隨想。

隨想1:對美的感知不真實。

傳統對於美感的定義來說,覺得美是一種非實用的東西、或者僅僅是精神實用的,但它肯定不是客觀實用的。然而,我們從進化心理學的觀點來說並不是這樣。比如,調查發現腰臀比是0.7的女性最受男性歡迎,而這個比例的女性生殖能力最強。再比如,我們喜歡的色彩和景象往往是自然界存在的有利於人類生存的(例如人類厭惡蛇、樹林燃燒的黑煙)。此外,美學上所公認的規範(如簡潔性、一致性、對稱性)都存在實用主義的解釋方式。例如Muji的風格很簡約,使人的心理很放鬆。可以這樣解釋:即人類大腦感知到的信息很少的時候,比較安全,不會感覺到緊張,等等。這些都可以找到進化理論的依據或心理成因。

那麼,如果說對美的感知是進化而來的,是具有實用性的,那麼美是否就不是客觀的呢?換個說法,美感的感知,也許只是人類實用主義的一個表現。

隨想2:這個世界不真實。

1、三維世界。

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可以看到三維的世界?我們的眼睛接收的光是一個二維平面的、視網膜也是二維平面的,但是我們看到了三維的世界圖景,為什麼呢?因為:

(1)大腦修正了畫面。

(2)我們通過大腦的想像去還原世界,但是大腦是懶惰的,大腦只用了一種非常簡單的機制去還原「進化意義上有用」的世界模型。

正如:牛頓力學在宏觀低速世界可以有效解釋世界,但是在微觀光速領域卻無法解釋,需要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去解釋,不是說牛頓力學是錯的,而是牛頓力學是我們可以理解的簡單模型而已。我們看到的東西,僅僅是視覺接收到的二維縮影信息的一個簡單還原而已。就是說,世界是視覺+想像構建出來的一個比較實用的模型而已。

當我們去看牆角時,牆角的陰影讓我們的視覺系統判斷這是一個凹進去的空間,色彩的晦明變化讓我們區分了這個世界的三維構造。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附了下面2個圖,其中第一個圖因為視覺的陰影,讓人產生了錯覺,以為途中人飛了起來;第二個圖中,只要掩蓋了陰影,馬上不覺得這個人飛了起來。通過這個例子,我想說明,我們不是被陰影騙了,而是我們進化而來的感知系統對客觀世界做了加工,而這些加工是消無聲息,難以覺察的。正是客觀世界的光與影,讓我們以為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三維的世界。

2、色彩。

可見光頻率範圍:4.2*10^14 – 7.8*10^14 Hz,非常窄。可見光頻譜外的世界我們是看不到的,但是貓可以看到紅外線的世界(波長即色彩,那可見光之外的電磁波是什麼顏色呢?如果貓可以看到紅外線,貓看到的是什麼色彩呢?),如果物體反射出其它頻率的光線時,會是什麼顏色呢?根據細胞組織學,人的晶狀體中,包含了3類錐狀細胞:紅錐狀細胞、綠錐狀細胞、藍錐狀細胞。所以我們感知到了3基色組成的色彩世界。除了這3種顏色外的其它色彩,都是人類3類錐狀細胞組合而成的。即是說,我們看到的紫色是拼起來的,黃色是拼起來的,橙色也是拼起來的。

不同的生物對同一頻率光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說,夜視動物(老鼠等)基本沒有錐狀細胞,那麼他們無法分辨色相(光的頻率),只能分辨亮度(光的強度),所以看到的是黑白世界。又比如,據說螳螂蝦有12種錐狀細胞,那麼它們大概就可以區分紅綠合成的「黃色」和單一頻率的黃色。我不知道螳螂蝦看到的世界是怎樣的,但是它們可以看見更豐富更絢爛的色彩。

除了頻譜極窄的可見光,非可見光部分的色彩(如果有的話)又是怎樣的呢?

我不知道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但一定比我們看到的世界更豐富多彩。我們看到的色彩不真實。

真實物理世界沒有色彩,只有頻率。

3、世界的維度。

量子物理中的超弦理論和隨後的M理論指出,世界是11維的,10位空間維+1維時間維。我們覺知到的維度也是不客觀的,我們覺知到的世界是不客觀的。

人類的感知是由於進化而來,那麼世界是人類所「解釋」的,而非世界本身。色彩是人類為了某種進化意義上的目的而產生的幻覺。

我們的大腦欺騙了我們三十年了,視覺看到的東西都不是客觀存在的。人類視覺成像、記憶中,「腦補」了非常大量的信息,是進化成的感覺系統。

或許,我們看到的只是宇宙的一個側面。

或許,這個世界是所有人類的集體幻覺,只是恰巧因為我們有相同的進化歷程,所以恰巧我們的幻覺是相同的而已。

隨想3:人類本身就是機器人。

既然時空不真實、感知不真實,那麼我們是真實的嗎?人類認知即經驗積累後,不斷重塑、類比,神經連接的強度和密度即智商與認知。我感知到我活著?我感知到我在作出判斷?假設我在這裡,神經元接收到外人特意給我的電刺激,讓我感覺到很開心,讓我感覺到我在吃美味佳肴,我確實有了這樣的感知,那麼我真的在吃美味佳肴嗎?還是說這只是電信號?如果某個人死了,他又是怎樣呢?如果還有大腦,給大腦感知到高興的刺激、感受到模擬的輸入和輸出。

我們看的東西都是媒體想讓我們看到的東西,一個研究這樣說:媒體可以塑造一個社會的認知,你所認知到的自以為是自由思考結果的東西,不過是媒體影響了思維的結果。換言之,自由意志本身就是輸入人類的經驗所產生的類比。

在這個因果律的宇宙中,我們既是這個宇宙演進中的「果」,也是下一時刻的「因」,但我們是無意識的。我們的經歷和基因,塑造了我們的認知和主觀意識和自由意志,而同時我們的經歷也是國家意志可以去塑造的。「生活」是面臨一些刺激輸入,輸出進一步推動「生活」,歷史的經驗和認知業務也許就是人的思維本身,人也許沒有「自由意志」。

客觀存在很可笑,物質很可笑,主觀意識也很可笑。某種程度而言,人類是機器人。

最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認同,抑或抗拒,或許每個人對以上見解不同。因為寫下本文的根源是公司的內部分享,考慮不同的受眾,當時摘引兩段話,給了兩個不同的結尾。

結尾1:我們人類對於世界的主觀認識、對於自身的認識,是否太過高傲、太過主觀武斷,「人在生物界中的獨特性和超越性似乎成為了某種學術底線;人的終極價值,彷彿必須建立在獨一無二和不可解釋上,無怪乎有人將進化論看作是第二次哥白尼革命。而從這一意義上講,在《物種起源》出版160多年後的今天,這場革命還遠未完成。」

結尾2:也許,我們也可以認知得輕鬆一點,「我們具備足夠的力量去抗拒我們那些與生俱來的自私基因。在必要時,我們甚至可以討論如何審慎地培植純粹的、無私的利他主義——這種利他主義在自然界里是沒有立足之地的。我們作為基因機器而被建造,但作為覓母機器而被培養,但我們具備足夠的力量去反對我們的締造者。最終,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自私的是基因,崇高的是人類。」

思維純粹只是思維,但不涉及價值判斷。

不管最後你相信了哪個結尾,也不管你覺得哪一方是正確錯誤。也許思維本身無法驗證對錯,但是希望思考的過程或其中某一兩處思緒的閃光點,能給各位帶來一點思考或者啟發。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說得清晰,講的有「理」?
如果東野圭吾這類的人犯罪,他們能完成完美犯罪嗎?
當大腦需要做創造性活動的時候應不應該聽歌?
如果在森林中遇到狗熊,怎樣能夠存活下來?跑得比同行者快就可活命嗎?
為什麼前一晚覺得嚴重的事情,睡一覺起來就覺得好像不那麼嚴重了?

TAG:科技 | 思维 | 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