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革命》——每周實踐篇
睡眠的重要性
近兩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睡眠的8小時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時段。睡眠質量決定了第二天的工作效率。
世界上只有1%的人是少睡精英,我們絕大多數人都需要7-8小時的睡眠,有的人甚至需要每天睡上10小時(比如打網球那個費德勒)。一晚上睡眠不足,立刻就能影響第二天的發揮。長期睡眠不足/失眠症會改變大腦結構,輕則引起焦慮、狂躁、抑鬱、神經衰弱,重則引起一些莫名其妙的嚴重的心理疾病。此外還有很多急症也是由於休息不足引起的。
以前有個朋友白天上完課,晚上去夜店打工。不到一個月他就神經衰弱了,失眠特別厲害,一到晚上就睡不著,吃了幾個月安眠藥才條理過來。幾年前還聽說一個應屆畢業生,連續一周沒睡覺,突然眼前一花,視網膜脫落了。手術之後還得定期複查,時不時地還會再脫落,而且不能工作過度,如果旅遊途中視網膜突然脫落,就得去當地醫院報道。我本人在去年也因為休息不足突然病了,去醫院掛了兩周的激素,自此之後我就非常重視休息。實際操作如下:
大腦的運行周期是90分鐘
人類大腦是以90-120分鐘的周期來運轉的,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是這樣。
那麼一個睡眠周期是90分鐘,其中包含淺睡,快速眼動期,深睡。每睡到90分鐘,我們會稍微醒一下。這時候如果聽到了一些聲響,我們就會醒過來,並且難以再入眠。睡眠質量好的人,稍微醒一下就睡著了,第二天完全不知道自己醒過。
所以我們要以自己起床時間來倒推自己該在什麼時候上床睡覺。比如我每天7:30起床,倒推5個睡眠周期後,我應該在0:00入眠,但是我想要多一個緩衝區,所以我一般都在10:30睡覺。
PS:白天我們的大腦也是以90分鐘來運轉的。所以集中精力工作90分鐘後,要花15分鐘散個步/腦袋放空一下,在下一個工作周期才能繼續集中精力。否則腦袋就是使用過度的狀態,這樣其實工作效率並不高,並且神經高度緊張。
以周為單位,記錄&調整睡眠模式:
一周睡到35個周期是最好的,平均下來5周期/天。一天晚上睡眠不好沒事,但不要連續三個晚上睡眠不足。努力做到每周有四天以上睡到飽。
我給自己做了這樣一個表格,每天記自己晚上的睡眠狀況。現在記了一周,已經發現自己的睡眠模式了。有幾天我一直失眠到半夜4點才睡著,後來發現這幾天都是睡前3小時做了劇烈的無氧運動。後來減量之後睡眠質量提高了很多。
l 睡前5小時不要劇烈運動,身體需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冷靜下來
l 睡前兩小時別喝水,免得起夜
l 睡前兩小時不看藍光屏幕,藍光會影響褪黑素分泌,導致失眠
l 每天最多喝400mg咖啡因,要在上午喝,因為咖啡因的半衰期要6小時
每記錄一周,按需調整自己的睡眠模式。比如有的人要等到1:30才能睡著,那就到點再去睡。有的人睡了9小時仍然覺得困,其實是睡眠質量不好,相應地應該壓縮一點睡眠周期,他可能睡4個周期既能提高睡眠效率,又不用睡那麼久。
l 如果覺得不困,就不要逼自己睡覺,一定要困了再睡
l 半夜如果醒來,不要逼自己睡著。直接棄療吧,起來看看紙質書/kindle,不要看藍光屏,等困了再睡
夜貓子和早起鳥
這世界上有兩類人:夜貓子和早起鳥,有的人就是得等到凌晨才能睡覺,他們晚上精力豐富,工作起來得心應手。作為團隊主管,就需要觀察手下哪些人是白天狀態好的,哪些是夜貓子。如果需要半夜加班,那為了工作效率,讓夜貓子幹活比早起鳥要靠譜多了。
不管是夜貓子還是早起鳥,睡眠質量最高的時間段是凌晨2-3點,這段時間一定要睡覺。
白天補覺
如果前一晚沒睡足,可以在白天補覺。
每天中午1-3pm和傍晚5-7pm是最佳補覺時間。
午後時光是一天中次優的天然身心修復時段。如果夜間缺失了一個睡眠周期,午後就是最佳的彌補時機。這一時機不僅時間上最長,而且效率上最高。
中午可以補90分鐘,但傍晚最多只能補30分鐘,否則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如果沒條件睡90分鐘也沒關係,即便是非常短暫的日間小睡,也能增強大腦的記憶處理能力。
隨著年齡增長,睡眠效率會下降,但睡眠需求並不會隨之降低。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而然地更傾向於多相睡眠。所以老年人要多睡午覺~
推薦閱讀:
※Sleep Cycle alarm clock 之類的睡眠周期應用是否只限單人使用?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在一張床上睡覺,怎麼辦?另外如果睡在沙發上能否使用?iPad 上能否使用?
※深度睡眠時間可以作為調整總睡眠時間的依據嗎?
※怎樣才能讓自己一天睡6個小時,而且第二天不犯困?這種狀態可以自我通過鍛煉養成嘛?
※如果廣告人只能讀一本書,那一定是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