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上當!市面上最熱門的防癌體檢,專家說這些都不靠譜
衛月嬋腫瘤康復日記_衛月嬋腫瘤康復日記_新浪博客
隨著近年來癌症的發病率不斷升高,癌症成為了很多人的「心頭大患」,各大醫院應時推出的「防癌體檢」也迅速走俏,可面對社會上花樣繁多、價格參差不齊的防癌項目究竟該如何選擇?才能避免過度診斷帶來的假陽性等問題。
選擇防癌體檢項目時,首先應該評估個人患一種腫瘤風險因子的高低,在結合個體化腫瘤項目篩查,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編製,並不是項目多、花費多就好,此外不少人對於防癌體檢還存在不少誤區,值得重視。
誤區01、健康體檢就是癌症篩查
依然有不少人認為,單位或公司組織的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就是防癌體檢,可以把癌症、腫瘤篩查出來,健康體檢的主要目的是受檢者對體內的主要肝、膽、腎、心腦血管的功能進行檢查和評估,以發現常見疾病和慢性代謝性疾病。
而防癌體檢則是更專業、更個性化的體檢方式,主要目的是早期發現腫瘤,判斷受檢者患腫瘤的高危因素,從而預防腫瘤的發生,篩查的方法、技術手段都有所差別。
誤區02、胸部X光拍片就能查出肺癌
在對肺病病變的篩查上,很多體檢機構選擇的是做X線和胸透,專家表示,但X線和胸透雖然價格便宜,但幾乎發現不了早期的肺癌病變。
目前對於肺癌的檢查,國際上公認為應該採訪胸部低劑量螺旋CT,它的有點在於能夠更早更容易發現肺部小於1厘米的小腫塊,而且由於是低劑量,輻射比較少。
誤區03、婦科檢查正常=無婦科腫瘤
普通的婦檢只是看你是否有生殖系統疾病,但這並不能說明你沒有婦科腫瘤。以B超為例,B超是婦科檢查的常見項目,常包括在婦科體檢套餐中,不少人認為B超檢查沒有問題,就等於沒有婦科腫瘤,但實際上子宮B超只能了解子宮內膜的厚度、宮腔內有無異常等,是無法看到宮頸細胞的變化,因此可能忽視宮頸癌的癌前病變。
對於婦科腫瘤,一般宮頸癌上建議提倡做液基細胞學檢查(TCT)以及HPV病毒檢測。
誤區04、沒有癥狀就不需檢查胃腸鏡
我們都知道,胃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胃癌、腸癌的最好方式,但是普通體檢中並不包含,除了價格因素外,胃腸鏡帶來的不適感也是需要患者拒絕採用的主要原因,當然,更多人不願因做胃腸鏡,是因為感覺自己身體沒毛病。
對此,有數據統計,多數消化道腫瘤早期可無任何癥狀表現,超過6成的患者等到有癥狀來就診時已到中晚期,甚至失去手術的資格,因此,對於消化道高危人群以及超過40歲的人群,一定要做一次胃腸鏡檢查,排查消化道腫瘤。
誤區05、腫瘤標誌物正常=無瘤
很多人在選擇做防癌體檢時,指明要進行腫瘤標誌物檢查,看到標誌物正常就認為萬事大吉,標誌物升高則認為患上了腫瘤,對此專家表示,這兩種做法都不正確。
不可否認,一些特異性的腫瘤標誌物升高,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及早發現癌症,但是目前沒有100%的特異性腫瘤標誌物,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的可能,因此一定要結合其他輔助診斷指標進行判斷,不要掉以輕心。
誤區06、PET-CT能查出所有癌
PET-CT近年來成為防癌體檢中的「新寵兒」,不少人為了及早發現癌症,會下血本去做一次,認為能夠一次性查出所有癌症,對此,專家表示,絕不靠譜。
據了解,PET-CT的檢查原理是利用癌細胞對葡萄糖的需求量來判斷是否有腫瘤,因此,在檢查時,醫生會給受檢者注射有放射性的氟代脫氧葡萄糖(FDG),在通過影像學,看FDG在身體哪裡聚集的多,表明哪裡有癌細胞聚集。
這種方法的確能早期發現病灶,但是對於那些不聚集FDG的癌細胞則束手無策,此外這的放射性藥物具有輻射性,單純地依靠PET-CT來診斷癌症是不合理的,建議採取多管齊下的方法,進行綜合性診斷,這樣才能使錯誤結果降到最低。
9個常見的防癌體檢項目要注意
1、痰液細胞學檢查:塗片找脫落的肺癌細胞。
2、胸部低劑量CT:發現早期肺癌。
3、盆腔檢查:建議我國成年女性每年做一次盆腔彩超及婦科檢查。
4、乙狀結腸鏡檢查:40歲後每年查次大便,做糞便潛血試驗,每10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5、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建議21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一年一次的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不能少。TCT液基薄層細胞檢查+HPV病毒檢測,如果兩項結果均顯示正常,3—5年內可以不用再查
6、前列腺癌: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應進行1-2次PSA檢測和直腸指檢。
7、乳腺檢查:30歲起一年一次臨床檢查,包括專家對乳房和腋窩淋巴進行觸檢、超聲檢查;鉬靶檢查一般建議35歲-40歲以上的女性再做。
推薦閱讀:
※聽說你的長輩五年沒有體檢了
※中老年體檢?
※長期頭昏,緊張或者集中注意力時頭疼。並且低頭看書時頭昏加劇,這都有哪些原因?應該去醫院檢查什麼項目?
※體檢去什麼醫院好?大醫院和專業的體檢機構差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