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的教育怎麼了?

中國的教育怎麼了?

#長篇大論#

#入題很慢#

#不安於現狀#

#不知道算不算針砭時弊#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反正我說了#

#我是個人,不是學習和考試的機器#

#現在的學生為什麼不愛學習了?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他們現在學的學科是幹什麼用的#

#老師家長只告訴他們要考高分,於是他們就對自己說我要考高分,於是連與他們自己都不思考他們現在學的學科是幹什麼用的#

#教育的價值觀不要被扭曲!教育應當是教人奉獻而不是教人獲取!#

#我愛魯迅#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著跳著,跨過了滅亡的人們向前進

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

以前早就有路了,以後也該永遠有路。

——魯迅《熱風·隨感錄 六十六》#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起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話發表出來——真,自然是不容易的。

——魯迅《致胡金虛,1933年8月1日》#

以上是嘮叨

以下是正文

因為文章是從我自身情況出發,所以可能和各位看官的實際不一樣,敬請諒解,但也希望您能也說說您的實際

歡迎批評指正,越多越好!

文科一個年級有三百多個學生,當一個偶爾用功偶爾不用功,而且考試前因為沒有目標與信念而沒辦法進行完整的一輪複習的學生看到自己考試排名突然從一百四十多飛躍到了了全年級第八(我們這兒文科只獎勵前八),她會做何感想?

這個人就是我。

考到了第八之後,我有些高興,但更多的是疑惑、不安、恐懼。我疑惑,憑什麼我一個用功程度時斷時續的學生,比那些一直努力用功的學生考的還要好?我不安,我感覺我純粹是靠運氣撞到了這個排名,萬一以後掉下去了怎麼辦?別人怎麼看我?會不會說我是只紙老虎?我恐懼,我沒有辦法弄明白以上的問題,我只單單純純地覺得恐懼。

但是我沒有放任我的恐懼,我在不斷的追問為什麼,我將我的疑惑一個個寫下來,一個個想。後來我想明白了,其實我也並不是個完全不用功的人,我只是一時迷茫,無處解脫才不用功學習而已,但是我應當看到我曾努力過,我曾經也認真的聽講、認真地做題、認真地追問、認真的歸納,而且這次考試我挺好運的,有幾道高分值的選擇題都被我撞對了,而且文綜考的一些東西都是我比較熟悉的,事至此,我已經有些解脫了。

但是我並沒有完全解脫。接下來我就在問,我以後該幹什麼——我又在考慮就業的問題了。是的,高三的上半學期我已經想過七八次了。我逃不開這個,一直以來,大家都在說要有好的學習成績才能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過上好生活。要知道,我的家裡人勸我讀法學——無非是因為好找工作,無非是想我當個公務員。而我自己恰好清楚——我一直對音樂、攝影、藝術類的視頻(例如MV、電影、公益廣告、紀錄片)、文學、表演等等非常敏感。說說吧,比如音樂,當我聽到一首喜歡的歌時,我會不自覺地一遍遍地聽它——並不只是隨便聽,可能第一遍是隨便聽,但是第二遍我聽的可能是人聲,第三遍我聽的是鋼琴,第四遍我聽的是吉他,第五遍我聽的是弦樂,第六遍我聽的是和音,第六七遍我聽的是電子音色,第八遍我聽的是別的什麼樂器......然後唱歌的話,我真很享受唱歌,當我唱歌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自己聲音的變化,雖然很多東西說不清道不明,但唱歌時我是真的很陶醉。說到攝影,我覺得我似乎有一些天賦,反正我給別人拍照時總是會不自覺地找角度,而確實我也受過別人一點點的讚美,當然了,我自己清楚我的技術還是很垃圾的。再說視頻,我對於視頻的感覺是從音樂開始的,我每次一個人靜靜地聽歌的時候,腦子裡總是呈現出一個視頻來,而我發現,到後來也就是現在,每當我看到一些精彩的MV、電影、公益廣告、紀錄片的時候,除了關注它本身的內容,我總會在某些我感興趣的鏡頭關注他的畫面,我會從畫面引申出思考來——這是怎麼布光的?攝影機要怎麼動才能拍成這個樣子?要多少台攝影機......另外,看電影時,很多人可能影片結束他就不看了,可我會繼續看下去,我看那些在屏幕上快速滾動的美術指導、編導、服裝、化妝師、技術支持等等亂七八糟的,我記不起來了,我只記得我看得那叫津津有味,我自己都能感覺到我眼裡發出的光了。最後講講文學,我總感覺寫東西是件很神奇的事,小說、詩歌、散文、戲劇、議論文等等,我都有興趣寫,雖然我學到高三還不太十分清楚這些文體的什麼寫作技巧,但是我總想嘗試著寫,但由於自身的不自信,我從未嘗試過寫小說、散文、戲劇,議論文是被逼著寫的,我自然不覺得我能寫出來什麼好東西,只有詩。那才是真真正正屬於我的東西,我只寫過詩,因為我看見了冰心,她小時候也寫詩,也是天馬行空地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而且小詩就幾句話,我不用擔心我要花什麼時間去寫它,而且我只是寫給自己看,也不要發表,自然就是什麼都不用考慮,所以我喜歡亂寫些小詩。還有一個就是表演了,我覺得我挺會表演的,簡單說就是演戲,或者演小品也好像挺行,而且我也感覺我也挺會用聲音表演的,我能扮粗聲兒,也能扮細聲兒。但總的來說,我最愛的是音樂,我喜歡唱歌,喜歡寫歌,喜歡在心裡暗暗地改編歌曲,喜歡獨立評價一首歌、一張專輯或者一場演唱會,雖然我什麼樂器都不會,什麼樂理都不懂,但是我就是單純地喜歡,所以我曾想當個流行歌手,我想,當了歌手之後,我可以自己最作詞作曲,我可能可以開自己的演唱會,我還可以自導自演MV,我能化好看的妝穿漂亮的衣服......這樣我的所有愛好就都實現了。以前我想,雖然我不是藝術生,但說不定我能進入音樂行業呢,我想過高考完或者大學畢業就去參加個比賽,說不定能一炮而紅呢,如果不能當歌手,當個獨立音樂人也是很好的,我跟我爸媽說過,但是都遭到了否定。他們說學音樂的賺不到錢,工作難找,賺到錢的只是少數,我現在看到的只是那些少數,他們拿各種惡劣的條件來恐嚇我,當時我確實被恐嚇到了,開始考慮念法學的事情,我搜索全國法學專業的排名、搜索法律的就業前景......但其實我一直在掙扎,掙扎了七八次,和父母簡短而淺顯地談了三四次,後來聽說可以念雙專業,我想了想,又決定以後要念雙專業,一個專業做保底的,就是法學,還有一個專業念傳媒,看看大學後能不能接觸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似乎是個完美大結局了,但事實並不。

我多麼不甘心啊!我的心裡裝著十萬個為什麼。憑什麼呢?憑什麼一個熱愛文學藝術的人,非要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學法學呢?因為它工作穩定好賺錢?憑什麼我要穩定呢?憑什麼我要賺那麼多錢呢?我相信只要我有一雙手,肯定能讓自己衣食住行不愁的,這裡的不愁,指的是滿足基本需要,我一直認為,如果能幹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天天吃鹹菜饅頭,穿地攤買來的衣服,擠公交車上下班,住狹窄的小屋,那也是沒關係的。我為什麼認為我能讓自己衣食住行不愁的呢,一方面,我看見我們的國家在努力地保障民生,例如住房、醫療、教育、養老,國家確實都是有干實事的;另一方面,我覺得現在是和平年代,又不是戰爭年代,我們找工作變得容易了,只要你願意放下身段來,當個外賣小妹或者快遞小妹,又或者到書店去賣書、到超市去做售貨員......也是沒關係的,只要時間比較空讓我能創作一下,學習一下,發表一下就好。所以我並不太擔心以後的生活。我只想像崔健的《藍色骨頭》裡邊唱的:「我說人活著要痛快加獨立才算是有意義,所以我學校還沒畢業就開始找了個工作,我要干我最喜歡乾的,不管掙錢多少」當然我並沒有打算離開學校,我還是有點怕我爸媽會打死我,但是因為我想像那樣過活兒,所以我想的也是崔健的《藍色骨頭》裡面的那樣:「並不可惜,也並不可氣,我經過基本的努力,接受了基本的教育,我就是一個春天的花朵,正好長在一個春天裡」,以及像蛋堡的《soflipapa》裡邊唱的:「那樣我過我的生活,做我的小品,不喜歡爭奪,自有我的效應,是要你不贏頭銜,贏得別人尊重你,不贏肉體,也在他們春夢裡」。我大概有點想過我上邊所設想的「無論在社會哪一層也能自娛自樂「的生活了。可是我要怎麼跟我爸媽說呢?他們會答應嗎?

我還是不甘心啊,我總覺得我是有才華的,憑什麼我的家人不尊重我的才華,忽略我的才華而一笑置之,認為學習成績好然後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才是重要的?難道他們不應該認為「我以後快樂」才是重要的嗎,或許他們認為要有了收入不錯的穩定的好工作然後再買好房買好車早點結婚,似乎這一切都挺順利的之後,別人看得起我,我才是快樂的。

真的是這樣的嗎?真的嗎?我做到了他們設想的那樣子之後我真的會快樂嗎?難道非要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且是對學習成績、對你有多少錢、對你在單位里當什麼官在公司里當什麼領導的認可,也就是別人看得起我了,我才會快樂嗎?不是的!不是的!不是的!我只要我看得起我自己,我就是快樂的!

那刻,我的心房劇烈的顫動,我幾乎要哭出來了,因為我終於說出來了,憋了一整個學期了!那種模模糊糊的東西終於覺醒了!我終於能完整表達我想說的話了——應當是我看得起我自己,我才是快樂的。我突然想起了那個為了宣傳中國騎三輪車環遊世界的中國農民老頭兒陳冠明,我終於理解他了!那是他的勇氣,他的追求,他的堅守!那是他所認定的價值,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他也不管別人怎麼看他,他就只做自己!我呢?那麼我呢?我要不要做自己?

我要!我要!我要!我這樣對我自己大聲宣告。我此刻突然意識到,哦!這就是政治和歷史上邊學到的「認識你自己」「認識到人的價值」啊!我知道我是個人了,是個可以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人了,是個有主見而不是一味偏聽偏信的人了!

於是我想成為我自己。但是什麼叫成為我自己?我再次發問,到底什麼是成為我自己?我自己是什麼?可能我是個熱愛文學藝術並且可能有些才華的人。那麼下一個問題,我在這個世界上能幹什麼要幹什麼?或許首先我要活下去,可是我為什麼要活下去?我自己回答說:這是我作為一個人的本能——我是人,我有羈絆,也就是我的爸爸媽媽,我不能死了,不然他們會很傷心,而且我是人,我有追求。等等,難道回答完我有追求就結束了嗎?不是的,不是的,不是這樣的,下一個問題當然就要問:我要追求什麼?難道是追求錢嗎?站在現在這個時代來看,溫飽似乎已經不成問題了;難道是追求名嗎?我只是想單單純純的干文學藝術的事兒——我喜歡的事兒,所以我不想要什麼名。難道是追求別人對我的高看一眼嗎?我早想通了只要求自己看得起自己了,所以這個也不是我追求的。那我追求的是什麼呢?那我追求的是什麼呢?我是個人,屬於人類,人類在追求什麼呢?

哦,你可以想像那種一個人本來低著頭,突然她望向天空呢,然後她的她的目光突然加速的感覺嗎?當我想到:人類在追求什麼的時候,我就有這種感覺。人類在追求什麼?是什麼呢?人是什麼呢?人從哪裡來呢?一連串一連串的問題冒了出來。

後來我思考了很久,我猜測應該是先有了個不知道什麼東西——大概它的名字叫做「物質之前的東西」,然後我假設有一雙眼在盯著我們的地球,而我就是這雙眼,它看見,地球上有了物質的最初形態(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之後有原子,之後又有了微生物,之後又有了生物,再之後又有了猿類;然後我把目光縮放一下,我看見,猿類進化成了原始人,原始人又進化成了智人;我繼續把目光縮放;我又可以看見,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進化到奴隸社會,再進化到封建社會,然之後再進化到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社會,然後我的目光停止了,一時無法前去,我感受到了一種「時代的局限」是的,我感覺我受限了,然而我暫時也不打算突破這個限制,因為我還沒想清楚我剛才看到的東西呢。

仔細想想,我最後將上述的目光漫遊歷程稱作「進步」。至此問題解決了,至少對於我來說解決了,人類在追求什麼?在追求進步。為什麼人類會追求進步?因為進步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這是我的看法。為什麼會有這種趨勢?我不知道,我再次感到受限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以後的進步——也就是未來,應當是怎麼樣的?我不知道,我又一次受受限了。

我不想受限,或許這是一種本能,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本能,這也是一種受限......那就先不管了,起碼從剛才那一句話——「我不想受限」裡面,我好像隱隱約約敢做出一個大膽的推測了——可能正是因為人們不想受限,人們才開始思考,越思考,越發努力適應周圍的環境,越適應,就越進步。對了!是進步!

我的價值觀念由此形成了:我是一個人,我在這個世界上,是在適應,也就是在求進步!我豁然開朗了,我感覺我覺醒了,當我站在這麼宏大的視角去看我自己是,我感覺自己很渺小——因為我不能一隻手就推動人類進步,但同時我又感覺自己很偉大——我認識到人類在進步的人,我是一個認識到自己價值的人,從不知道人有什麼價值到知道,這不就是進步么?這是我的進步,雖然我只是整個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小個體,但是一個人進步也是進步啊!就像你高考狀元比榜眼高一分,也是高啊!進步是偉大的,我想。

意識到以上所說的東西之後,我覺得身心舒暢了,好像解開了一個大難題。每當想到自己進步了也就意味著人類社會在進步,我就特別高興,因為此時我已經無理由相信「進步」了,我覺得當我思考「為什麼我認為我所經歷的著一切叫進步」的時候,我覺得我又進步了!

由此,我的內心生出了一種自信,一種清醒,一種淡定與從容。我感覺我整個人都變了,以前我老是盯著成績看,現在只看自己有沒有學到東西了沒,以前老是在心裡暗暗地嫉妒別人而搞到自己也苦悶,現在不了,我只覺得每個人都很有潛力,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我變得愛這個世界了,相信美好的東西了。我想到,人活著就是為了進步的,而進步需要每個人的奉獻,啥叫奉獻呀?我們應該發現自己的才華,活出自己的樣子,將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這個世界,滿足這個世界的需要,進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這就是奉獻呀!這就是奉獻呀!

終於解決完所有問題了,可以沉下心來再接再厲,認真學習了。

可是等等,我為什麼要學習?我為什麼要學習?我喜歡的是文學藝術,我為什麼要待在這裡學語數英政史地?我現在學這些東西幹什麼?

我想啊想最終又想明白了。對於我自己來說,我曾經挺煩自己學的東西的,我覺得它特別枯燥,我覺得我學了沒用,我覺得我自己沒有提升啊,後來我想想,好像不是的。

說說語文吧,我是喜歡看東西的,古今中外的都愛看,我也挺喜歡寫東西的,這都需要一定的文學素養,那我就要學語文,然後我就梳理我現在學的考的東西,它找到最大公約數:1、學論述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我要以「想看懂、想寫好」的出發點去學的。2、學實用類文本和古詩文,我要以「想看懂、想從裡邊獲得一些見解」的出發點去學的。3、考試要考詩歌默寫,我就從「想從名篇裡邊獲得一些見解」的出發點去學它。4、至於語言文字運用,我是從「讓生活中的語言(包括說的和寫的)更合理有趣、讓自己閱讀使能更好更容易理解、讓自己的思維更嚴謹更有邏輯」的出發點去學的。5、至於作文,我是從「讓自己既有直接說實話的能力,又讓自己有能間接說實話的能力(其實這兩種表達方式我都挺喜歡的)、讓自己說的東西不流於膚淺而是經過思考的(玩笑除外)、讓自己說的話更容易被別人理解」的出發點去學的。

然後歷史嘛,我就覺得其實研究歷史事件是很有趣的,我能看見歷史裡邊其實是有規律的,而這種規律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其實是有意義的,這是我在回顧我學辛亥革命的這個考點的時候,從思考辛亥革命的啟示而得出的結論。

然後政治嘛,一開始我其實是不怎麼相信黨的,也不太想相信政府,因為我感覺我生活的地方除了多了公共自行車(市政府投放的那種不是共享單車!)、多了人行天橋,好像沒感覺有什麼特別便民的、能夠提升人們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的變化,也許這跟我長時間在學校寄宿也是有關係的,而且我還不太想相信馬克思主義,但是後來我問自己,我要不要信馬義?我為什麼要信它?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於是我就立刻去翻我的政治一輪複習資料,我看看馬義是不是真有道理,看著看著,其實我覺得我還是十分認同它的觀點的,我覺得它的原理和方法論都是比較符合現實的,放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是可以說得通的。我說那我就暫且相信它吧,現在我對哲學的研究實在是十分淺顯,等以後有機會研究更多了,我再看看到底哲學的奧妙是個啥。至於政治經濟文化,以前覺得知道就是知道了,是為了考試,好像對生活用處也不大,但後來我覺得我的目光得放長遠一點,一方面,我覺得我肯定是應該要對國家的經濟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洞察我們這個社會的。另一方面,我覺得以前我看新聞的時候,都不太理解國家的,總感覺離我很遙遠,但現在不了,我只覺得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責任感的新聞(例如人民日報和焦點訪談等)上報道的東西應該不會有假,那麼也就意味著這事兒確確實實是在發生著的,雖然可能離我們有點兒遠,但是好的壞的東西我們都可以借鑒,看待別的地方的東西,我就會聯想到我現在的生活,我覺得看別人創新還是很好玩,很能受到啟發的,以前我不覺得我是社會的一份子,看完新聞就算數,但現在不了,我覺得我是有責任的讓社會變得更好的,因為這或許是一種進步。例如看到有關垃圾分類、啥啥治理等等的新聞,以前我是看完就算了,但是現在我會想要看看我所在的街道垃圾分類做得怎麼樣了,啥啥治理怎麼樣了,如果不好,我會想想辦法,然後還想要向相關部門提提建議,我覺的提提合理的建議是非常好的,我們都應該意識到自己是主人,我們應該齊心協力來治理我們的個國家、我們的社會,因為我們國家是「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嘛,但我感覺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總想著是要聽領導的話就好了,我覺得這太不獨立了,難道我們就這樣放棄我們的權利嗎?我不接受!所以我覺得學政治還是很有意義的,我能更好地理解國家的政策,更理性地看待國家的政策,他能幫助我思考,國家的出發點是什麼,這樣做哪兒好哪兒不好,一邊看新聞一邊學政治,甚至還能讓我開始思考,我自己能不能為政府出謀劃策,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了,我感受到我是個公民了。

至於英語嘛,我覺得其他國家的文化等等其實都是特別有趣的東西,我想了解它,不僅如此,我自己內心的聲音其實是叫囂著要「用他們國家的語言理解他們」,無論是對話閱讀,所以我得好好學英語,我不要為了考試上去學的,我是為了學到更多東西去學的。雖然說現在人工只翻譯很精準了,但是直覺告訴我,如果語言不通的人用翻譯機說話,應該會比較難交流吧(當然是能交流的,也不是說沒有能交流得很好的情況,例如咱么習主席不就是帶翻譯出國門兒的嗎,雖然這裡邊還可能涉及的可能是某些叫「政治主權「」因素吧)。但就像我們讀古文原文是主,譯文是次一樣,直覺告訴我,還是原汁原味兒的好。

至於學地理嘛,這個我想了特別久,後來我想到了。學地理得從上邊說到的「受限」說起,我感覺是當我們人在問為什麼的時候?問到了:我們站的這個地兒叫啥?土地,土地是啥?然後就一代代人不斷地研究,發問,解決問題,然後才有了地理,這麼想來,其實物理化學生物也是同一個道理了,就是人們在追問「為什麼」的時候,人們不僅問了,也做了研究,最後就有了這許許多多的,不斷更新的,分類越來越細地學科。是啊,當我發現自己是個人的時候,我真的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很想很想問為什麼,簡直狂妄到想要把這些為什麼全都解決掉了才好,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人的能力好像並沒有這麼大,另一方面是人類是進步的嘛,新的東西會不斷湧現,所以不可能解決掉所有問題而安枕無憂的。我不再覺得地理是跟我無關的東西,我覺得我也挺想知道地理裡面的奧秘的,另外一些生物物理化學等等學科的知識,其實我也挺想了解的,只不過現實有點兒骨感,我不能隨便深鑽,我知道我現在可能要做出取捨來,先學好要考的東西,我要高考,我的高考不是為了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然後就完事了,我的高考是要考個好大學,然後拜訪大師們,向他們請教、發問,然後自己探索、創新,實現我自己的發展,然後再通過我的才能去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其實我還是覺得自己經常有一些奇思妙想的。我想。這就叫做進步。

至於數學嘛,我想得更久了,後來也想明白了,當我們研究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從而我們看見了力、角度、速度等等東西,我們發現了其中一點兒規律,然後在繼續研究之下,我們發明了數學,去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數學應該是有用的,這麼想想,我再也不怨恨數學了,我反而挺想學它的。

到此我的思考大概就完成了,我覺得我想明白了,我學的語數英政史地其實都是有用的,只不過應試教育將它妖魔化了,而且也沒有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學習是為了奉獻,而不是獲取,我是因為想到了這一點,才有了學習的動力的,我看世界的眼光才是獨立的清醒的,而不是一味不滿憤怒反抗卻不知其所以然的。

面對我們的教育,我細思極恐。

中國的教育怎麼了?

我仍記得我們校長昨日的講話,他說:我們現在學習,就是為了上大學,而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找工作,就是為了賺錢,賺到錢,才有好生活。很顯然,我是完全反對這一點的,我覺得他在想學生灌輸錯誤的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念叫做「獲取」,我還覺得教育不應該是這樣的,我覺得教育者應該先告訴學生,學習是為了認識自己,然後奉獻自己,推動人類社會的的進步(重申一次什麼是奉獻:人活著就是為了進步的,而進步需要每個人的奉獻,啥叫奉獻呀?我們應該發現自己的才華,活出自己的樣子,將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這個世界,滿足這個世界的需要,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這就是奉獻。),再告訴學生我們為什麼要學現在所設置的學科,教育和應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我想,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看到自己的才華,找到了自己的路,相信自己沿著自己看準了的路堅持努力走下去就一定能奉獻出什麼來的時候,他才會熱愛生活,擁抱世界,可能我說的東西有點大,但我確確實實就是這麼想的。說大了沒關係,只要不騖空談,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實幹就好了。例如我發現了我自己的才能可能是音樂、做文藝性的視頻、寫東西、拍照方面的,那我就去瞅瞅現在高校設立的專業,發現有個叫「網路與新媒體」的專業,好像都有兼顧著一些,那我就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爭取考上這個專業比較好的大學,努力去學東西、創新東西,先學,當然也要邊學邊做,看看時代有什麼變化,看看時代需要我幹些什麼。

說到這裡我又想到了許許多多的新問題,諸如:1、現在我分析的教育是不是應該從高中教育延伸到更早一些的教育去呢?我們怎樣對待幼兒的教育、義務教育,教育者應該怎樣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價值,或者為發現自己的價值奠基,教育者應該怎樣讓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2、我提到了我要考好的大學去找大師,去找與我志同道合的有能力的人,其實這反映出了一個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怎麼解決呢?3、其實我本來是從我自己對於文學藝術的思考出發的嘛,我在想,其實因為我自己本身是沒有辦法弄清楚哪兒能學我想學的東西,又難找又找不到於是我就放棄找了,於是我就有點兒痛苦,有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就是覺得自己空有一點兒小才華卻沒有人來教我,自學又不知道到哪兒去學),我又想,難道一定要到大學才能比較系統地學習某門類的知識嗎?有沒有可能,以後我創辦這樣一個平台,就像現在人們現在搜索上百度、購物上淘寶一樣,當人們想學習(包括知識和技能)的時候,就上我的平台,他們可以找到比較精準的、系統的學習視頻、書籍、實踐指導、高質量的教育機構的老師等等,我希望人人都能夠奉獻一些,不然平台肯定是辦不成的,其實這是個長遠目光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最好的拿出來交流分享,這樣於我們社會是有進步的。我總覺得目光短淺的人了太多了,而這又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沒有人教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一些。這麼說來,其實我覺得我們國家主席的目光還是非常長遠的,我們的一帶一路不是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我們沒有稱霸世界的心,我們也應當看到,稱霸它不是一個潮流,全球化才是潮流,我覺得全球化就是一種進步,我甚至大膽的推測,隨著各個國家之間的合作更多了,有識之士更多了,以後以後再以後,會不會國家之間的界限就消失了呢?我們人類,會不會就真的成為一個確確切切、同心協力求進步求發展的命運共同體了呢?如果可以我們以後要面對的威脅是什麼呢,這有點兒遠,有點兒難想,由於時間關係,我就先不想了......(明天還要上學呢,我只是覺得寫這篇東西對於自己很重要才熬夜寫的)4、人們學到的東西怎麼保障自己的生活(例如搞音樂的人,搞美術的人,其實我們都知道有很多屏幕以外的我們看不見的人,他們物質上過得很苦,精神上嘛、也許苦,也許樂,但是我覺得物質生活還是學要保障的,看看新加坡,人們的住房其實是沒什麼大問題的,環境也挺享受,或許就是因為這個新加坡人民的幸福指數才這麼高,接地氣兒點講,就是我們應該這樣想:現在吃穿不愁了,甚至可以有一點點物質享受了,那我們就更應該好好努力了,而不是不要努力了。當然這個是我的經濟情況,我知道中國還有很多貧困的地區,人們的收入其實還挺大的,但是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我給出的方法就是,首先我自己希望通過傳媒去促進中國的素質教育的發展,然後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改變唯利是圖的觀念,然後奉獻自己,每個人包括我自己都奉獻自己,其實我覺得當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的時候,大家都團結起來的時候,力量是很大的,也不存在什麼私利的問題了,或許我講的有點絕對,有點天真,但我確實是這樣想的,我也就這樣說了。)?其實想到這兒我總感覺「非共產主義不可了」,但是感覺共產主義還一個比較遠的東西,需要人人都有高的思想覺悟,哎呀突然覺得領悟到李大釗的那句「以後必是赤旗的世界」了,那怎麼提高呢?教育先行吧。就是說既然我看到了咱們中國的教育的弊病,我應該要去努力改變它的,不管改變多少,我想只要有一點點改變就是改變!就是進步!那我要怎麼辦呢?或許我可能要利用媒體的力量,那我所說的平台呢?或許我並不是那個運營的,或許我能找到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或許那個人恰巧擅長運營,而我擅長出謀劃策,就像將軍和軍師一樣,想到這兒,我日益堅定了要好好跟應試教育找到最大公約數,從而考上好大學終於我志同道合的人的決心了!5、另外我總覺得其實咱們的教育里的「互聯網+」做的還不夠,我不太清楚別的地方,反正我自己學校我覺得是遠遠不夠的。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我感覺到許多弊病,例如我覺得有些參考答案價值就是胡說一通、我們的練習質量參差不齊、練習浪費現象嚴重(一本書都還沒做完就做另一本,廢紙又廢錢)、靠紙質試卷測試老師對學生的薄弱點掌握只能掌握到整體的而不能細化到每一個學生等等,我覺得為什麼我們不能用平板電腦上課呢?我想確實牽涉到很多問題,例如(1)錢的問題、(2)視力的問題、(3)輻射危害的問題、(4)學生有可能會玩遊戲等問題,其實想想,(1)是觀念的問題,一台平板電腦說過不貴,說便宜不便宜,但是同高中三年用的那麼多書啊練習冊啊相比它會不會其實價格還是差不多的呢?(2)(3)是技術的問題,其實我覺得只要有了方向,技術問題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當然了,將(3)延伸一下,我還想到了重金屬污染的問題,就是那麼多的電子產品,肯定淘汰的數量也多了,怎麼解決裡邊的重金屬問題呢?(其實我相信這也是個技術問題)(4)是觀念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我最開始的出發點吧,當教育者讓學生明白了自己的價值、學習的意義的時候,其實很多無聊的娛樂學生也就懂得取捨了,當然了,其實我覺得適量玩一下益智的或者什麼別的遊戲還是有利於放鬆心情、緩緩腦子的。我覺得平板電腦這個東西真的可以用到課堂中去啊!它可以幫助老師精準抓住學生的薄弱點,它可以節省紙張,而且或許我們有了平板電腦之後,我們是買題做,一道一道地買,而不是一本書一本書地買,這不是避免浪費嗎?而且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更科學地給學生挑題目,它還可以讓學生打字輸入答案(我覺得其實打字挺好的,刪改方便,當然我不是否認書寫,書寫當然是要傳承的,我只是覺得只要好好想想辦法,總能在識字、書寫和打字甚至是語音輸入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的,由於時間關係我暫時也先不想了)。另外我覺得老師也是可以共享的,老師總有些空閑時間的,我們可不可以把講課變成講知識點呢?學生有不懂的知識點,就用平板電腦提問嘛,老師就在線答覆啊,是不是這樣共享老師之後我們中國也有機會實現小班制教學,讓教學更精準更高效呢?(當然當然,我知道想是容易做起來難啊,其實我主要是想說說我的想法,萬一是實現了呢?)6、說到互聯網+的問題,我只是覺得現在的教育機構也是五花八門,多得不得了,希望政府能好好管管(至於怎麼管爺是個好問題,或許以後有時間要思考一下),讓那些騙錢的都消失,讓那些有奉獻精神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機構留下,而且我覺得教育機構肯定不是孤立的,或許它是學校教育的補充,這就證明學校教育做得不夠,那麼學校可不可以和教育機構良性合作促進學生的發展呢?(可不可以教育機構也做到「不以盈利為目的」或者「以人為先,以利為後」呢?我知道「不以盈利為目的」聽起來有點天真,但是這本質上不就是教育的問題嗎,是經濟發展程度不夠高的問題嗎,那我們就要努力的去做啊,努力的改變啊!)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好問題,但是現在沒啥時間了,我也暫時只留著。

說了那麼多那麼大的東西,快從山頂上跳回平地,說說現在吧,說會我考了第八名的事。考完試後,第一個事是我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個第八名運氣成分還是很大的,我也知道自己的一輪由於沒有意識到學習的意義而學得痛苦、低效,因此我首先要自己重新來複習它,寒假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就要利用這個機會向我的書發問,好好的理解它,當然也要聯繫現實的社會,不能獨立開去了。第二個是我重新看迴文理分科之後到現在的十次考試,把每科的排名都抄下來,按照自己的標準分檔次,看看自己的浮動正不正常,看到不正常(升或降幅度特別大的),我就會問自己我都幹了些啥?後來我發現還是能摸索出一些經驗的,我大概也知道一些比較可行的具體的學習方法了,我還是蠻高興的。最後一個就是寒假作業的問題了,其實我覺得我的學習方法主要是先做知識框架,理解好所學的東西了,再做幾個小題看看是不是真理解了,我得先確保我懂了,這樣起碼自己心裡也有底了,然後再嘗試著通過大量做題歸納題型、提煉思路,提升做題的速度和對題目的敏感度,讓自己的思維更活躍一些。同時我還要在題目中找知識,就像在跟題目對話一樣的,它問我,我也問它,我要找到一些我不知道的或者不熟悉的知識,再鞏固。然而這跟寒假作業有什麼關係?有的有的,寒假作業多得不得了,剛發下來的時候我有點焦慮,覺得它跟我的學習計劃是有衝突的,因為我感覺這麼多的寒假作業肯定會擠占我很多時間,我還怎麼做我的知識框架和提醒歸納啊。後來我想明白了,我最最需要的是知識,有了知識,心裡頭就有了底,就不怕做題、不怕考試了了,所以做知識框架是必須的、不能放棄的,而寒假作業嘛,我首先要把它當成是題型歸類的一部分資料,其次要把它當做拓展至知識的一個途徑最好把它看成提升速度和能力的武器,或許我不能夠全部做完,但我必須保證我寒假的學習是高效而且高質量的。

嗯,終於說完了,太舒爽了,沒啥說了,哦有有有,重複一遍我的夢想,我的夢想是利用傳媒推動中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它具體是什麼呢,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相信很快會有答案的,只要自己耐心等待,先做好手頭功夫就好了)明天還得上學了,還是要不騖空談,惟願實幹吧。哦哦對了,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還是要再重申一次的:我想到,人活著就是為了進步的,而進步需要每個人的奉獻,啥叫奉獻呀?我們應該發現自己的才華,活出自己的樣子,將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這個世界,滿足這個世界的需要,進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這就是奉獻呀!這就是奉獻呀!


推薦閱讀:

中國新時期教育的三則小故事
什麼是個性化教育,怎樣做好個性化教育?
打人是不是無能的表現?
你對天津海河醫院發公告稱「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全部病倒被迫停診」一事有何看法?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