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以敘和平,這個公園的作用不可忽視!

敘利亞方面堅持要求以色列撤出戈蘭高地,並將戈蘭高地歸還給敘利亞行使主權,並聲明這是敘利亞不容談判與讓步的權利。以色列方面則擔心一旦將戈蘭高地歸還,敘利亞將會對以色列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使以色列的國防陷入被動局面。長期以來,戈蘭高地是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進行談判的核心問題。戈蘭高地之爭是否能以「和平公園」的策略解決呢?

什麼是和平公園?

和平公園,又名跨境自然保護區(Transfrontier Conservation Areas, TFCAs),通常指涉及一個以上國家或政治實體的自然保護區域,劃定區域內的人定政治邊界(如鐵絲網、圍牆等)將處於廢除狀態,以便人員與野生動物自由往來,但同時管理方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進入該區域從事活動。

建立和平公園的初衷是為園區內野生動物的自由遷徙與繁衍生息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如今的和平公園除了具有野生動物的保育功能外,同時兼備刺激當地經濟發展、促進域內有關國家與地區之間友好往來、改善園區內原住民生活質量的作用,可謂集多功能於一體。

1997年2月1日,南非富商、慈善家安頓·魯伯特(Anton Rupert)同時任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與荷蘭王子伯恩哈德(Bernhard)一道,成立了非盈利組織——和平公園基金會(Peace Park Foundation),以鼓勵在全球各地建立新的和平公園,從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和平公園在以色列

1994年7月25日,約旦國王海珊·伊本·塔拉勒 (Hussein Ibn Talal)與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Yitzhak Rabin)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發表和平宣言,約旦成為繼埃及以後第二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

1994年10月26日,以色列與約旦簽署《以色列-約旦和平條約(Israel-Jordan Peace Treaty)》,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為約以之間解決領土爭端與水資源分配議題,促進雙方人員與經貿往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2000年,以色列與約旦之間提出共同成立埃武容那-瓦迪阿拉巴(Evrona-Wadi Araba)跨境自然保護區和謝伊扎夫-得納跨境自然保護區(Sheizaf-Dana Reserve)的方案。

其中的埃武容那-瓦迪阿拉巴跨境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其中24平方公里為以色列管轄,剩餘的6平方公里為約旦方面管轄。以色列方面將為野生動物在此地遷徙開闢通道,約旦方面則將為遏制非法偷獵而封閉保護區圍欄,兩國還將同時為鳥類遷徙提供必要的棲息地,並在該區域設立與之相配套的遊客服務設施與教育科研機構,以促進當地的旅遊業和動植物保育產業的發展。

謝伊扎夫-得納跨境自然保護區規劃佔地32平方公里,其地理位置處於非洲稀樹大草原(The African Savanna)的最北端,區域內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具有發展旅遊業和保育科研教育產業的巨大潛力,並且能夠為拯救約旦境內的瀕危物種提供絕佳的平台,其興建還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鼓勵與支持。

謝伊扎夫-得納跨境自然保護區 來源:Tripadvisor

如今,埃武容那-瓦迪阿拉巴跨境自然保護區與謝伊扎夫-得納跨境自然保護區作為促進阿以和平的重點項目,雙雙成為了以色列和約旦兩國的旅遊熱點地區之一,為實現兩國之間持久和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以色列利用當地環境資源來維持地區和平開創了先例。

戈蘭高地的前世今生

以色列東北部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南北長71公里,中部最寬處約43公里,面積約1800平方公里。位於敘利亞西南部,約旦河谷地東側,北鄰赫爾蒙山(Mount Hermon)東坡,其西南方向為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加利利湖(Sea of Galilee)。戈蘭高地的氣候為地中海氣候,具有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雨熱不同期的特點,年降水量500-800毫米,擁有較為豐富淡水資源。

戈蘭高地位置 來源:Wikipedia

戈蘭高地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考古發掘顯示,早在公元前3千年至前2千年,就有亞摩利人(Amorites)在此地居住。之後,亞拉姆人(Arameans)佔領了戈蘭高地,並更名為巴珊地(Bashan),而巴珊地的南部曾是以色列王國(The Kingdom of Israel)的一部分,屬於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拿弗他利(Naphtali)支族。

公元前8世紀,戈蘭高地被亞蘭王便哈達(Ben-Hadad)奪去。後來,北國以色列的第四王朝君主亞哈(Ahab)打敗了便哈達,又從亞蘭人手上奪回了戈蘭高地的南部地區(參見《聖經·列王紀上》第20章記載)。公元前7世紀,戈蘭高地落入亞述人(Assyrian)手中,但很快又被巴比倫人(Babylonians)及波斯人(Persian)所佔領。公元前5世紀,被巴比倫擄走的猶太人得到解放後,有部分人來到戈蘭高地定居。

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東征,佔領了戈蘭高地。當地從此一直受到希臘文化所熏陶,直到羅馬帝國擴張至此為止。公元前2世紀中葉,戈蘭高地又受到塞琉西王朝(Seleucid)的襲擊,儘管那時戈蘭高地已不再屬於猶太人,但當時的猶太人祭師長馬加比(Maccabees)仍然協助當地的猶太人去對抗塞琉西人。「戈蘭」這個名稱直到羅馬帝國時期才開始使用,而這個名稱源自之前佔領該地的希臘人,因為他們一直稱呼該地為「高盧人的地方(Gaulanitis)」。

時間進入20世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戈蘭高地隸屬於法國委任統治地敘利亞(The French Mandate of Syria)。1941年,獨立後的敘利亞獲得戈蘭高地主權,並於1947年11月的聯合國巴以分治決議(即聯合國181號決議)中投了反對票。1948年5月,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結束,以色列國宣布成立。新生的以色列政權隨即與埃及、約旦、黎巴嫩和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發生戰事(史稱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稱「獨立戰爭」),敘利亞則開始利用戈蘭高地的地形優勢,在此地修築軍用工事。1949年7月,以色列與敘利亞簽署了停火協議,但零星的衝突仍時有發生。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擊敗了敘利亞,並佔領了戈蘭高地。6年後,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敘利亞軍隊攻佔了謝赫山及以色列的一些陣地,進攻庫奈特拉城(Quneitra)並佔領了周圍的一些村莊。

1974年5月31日,以敘雙方達成協議,以色列軍隊撤離戈蘭高地東部的一狹長地帶,並讓出庫奈特拉城,設置了長度1.2至3.6英里的緩衝地帶,由聯合國派部隊進駐(即聯合國脫離接觸觀察員部隊, United Nations Disengagement Observer Force, UNDOF)。

1981年,以色列宣布戈蘭高地已併入以色列國版圖,但此舉並為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隨後以色列又在戈蘭高地興建了數十個猶太人定居點。

戈蘭高地上的UNDOF專車 來源:主筆

1992年9月24日,在第六輪阿以雙邊會談結束後,敘利亞拒絕討論以色列從戈蘭高地部分撤軍或任何有關戈蘭高地的臨時性計劃,並聲明「只要有一寸阿拉伯領土置於以色列的佔領下,就不可能在阿以之間實現真正的和平。」

1995年5月,敘利亞與以色列進行和談後,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態度開始發生轉變。時任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聲明:「以色列可能準備交出戈蘭高地,以換取中東和平。」同年5月28日,時任以色列外交部長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曾向以色列《新消息報(Yedioth Ahronoth)》的記者表示:「戈蘭高地是敘利亞領土,我們是在敘利亞領土上定居的,我們不想繼續保持對敘利亞領土的控制。」

1999年1月26日,以色列議會以54票贊成對30票反對,通過了由以色列工黨聯合政府中的第三道路黨議員提出的關於以色列從戈蘭高地撤軍的「戈蘭高地議案」,但以色列仍繼續控制戈蘭高地。2007年6月,以色列方面表示願意採取「土地換和平」的方式來解決戈蘭高地問題,但前提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ssad)必須切斷同伊朗以及一些反以游擊隊之間的聯繫。

2008年5月,以色列與敘利亞方面均承認兩國之間存在過間接性的談判,以期達成一個「綜合性和平協議」。2016年4月17日,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以色列內閣例會上則再次強調:戈蘭高地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戈蘭高地將永遠留在以色列手中。

戈蘭高地目前的現狀是:敘利亞方面堅持要求以色列撤出戈蘭高地,並將戈蘭高地歸還給敘利亞行使主權,並聲明這是敘利亞不容談判與讓步的權利。而戈蘭高地自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一直為以色列所實際控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以色列方面擔心一旦將戈蘭高地歸還給敘利亞,敘利亞將會對以色列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將使以色列的國防陷入被動局面。因此長期以來,戈蘭高地是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進行談判的核心問題。

戈蘭高地的可再生能源

所謂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以在自然界中循環再生的能源,可為人類提供可持續的能源供應,並且具有環境友好的優點,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可再生能源在國際關係與國際商貿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愈演愈烈、國際油價的震蕩波動、政府相關部門的鼓勵支持,均為世界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注入了強勁動力。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沙漠研究所(Ben-Gurion University』s Institutes for Desert Research)大衛·費曼(David Faiman)的一份有關戈蘭高地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報告指出:戈蘭高地的太陽輻射水平較低,不適於大規模地發展太陽能產業。此外,由於戈蘭高地僅分布著為數不多的小型瀑布,其水能資源亦比較有限。但值得關注的是,這份報告強調了戈蘭高地的風力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可觀的風力發電潛力。

戈蘭高地上的風力發電設備 來源:dreamstime

目前在戈蘭高地海拔1050米的貝內拉桑山(Mount Bnei Rasan)上,運營著一座已有26年歷史的10兆瓦小型風力發電廠——戈蘭高地風電廠(Golan Heights Wind Farm),它也是以色列的第一座風力發電廠,其發電量可供兩萬餘人使用,剩餘電量則併入以色列國家電網系統。

據以色列能源部(Ministry of Energy)官網信息,以色列已計劃在戈蘭高地興建一座200兆瓦風力發電站,進而擴展其風力發電的服務半徑。為此,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與以色列氣象服務機構的專家學者已在此地進行過多次針對風力發電項目的考察調研活動。

破解僵局

俗話說「各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以色列與敘利亞兩國有條件就戈蘭高地問題達成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同樣是妥善處理戈蘭高地問題的選項之一。

早在2009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使擱置已久的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的和平談判重新啟動,提出了「以敘和平路線圖計劃」。其計劃意在解決以敘之間最為敏感的戈蘭高地問題,該計劃分為兩個階段:

首先成立以敘聯合管理機構,由雙方合作發展該地區的經濟旅遊事業,並將戈蘭高地三分之一的地區建設成為一個自然保護區或和平公園,且對雙方國家人員開放,進入此地無需任何簽證。

當以色列與敘利亞兩國之間建立彼此間信任之後,接著進入第二階段,即將戈蘭高地轉變成為非軍事區,美國方面直接參与對以敘兩國邊境的監督,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實現全面永久的和平,以敘兩國人民和平友好相處,戈蘭高地的主權由以色列移交至敘利亞。

之前我們提到過,戈蘭高地具有豐富的風力資源。因此,筆者認為以色列與敘利亞方面可以將戈蘭高地設為兩國間的「中立區域」,利用當地的環境資源維持地區和平。譬如,兩國可在此共同興建並運營風力發電廠,並設立相關的可再生能源科研機構,以供以敘兩國的科研人員共同從事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基礎研究工作、開展兩國之間友好合作項目、共同分享有關研究成果的紅利,從而為雙方人民謀福祉、為以敘兩國謀和平。

屆時,以色列與敘利亞兩國可共同成立諸如「戈蘭可再生能源和平公園」之類的管理機構,以對上述相關事項進行規範統一的管理。以色列與敘利亞方面可經由「戈蘭可再生能源和平公園」,向其國內公民甚至域外國家的專家學者簽發「戈蘭高地工作許可證」,並為其在戈蘭高地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條件與必要協助,進而吸引以敘兩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教師、服務人員、技術人員等人士前來戈蘭高地投身當地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領域,為實現以敘兩國間和平發展事業做出貢獻。

戈蘭高地上的小鎮卡茨林 來源:alamy

戈蘭高地上的小鎮卡茨林 (Katzrin),目前常住人口已逾七千,人稱「戈蘭之都」。而一旦以色列與敘利亞兩國之間達成和平協議,同意在戈蘭高地上共同建設「可再生能源和平公園」,卡茨林小鎮即可被打造成為供園區內人員進行科學研究、經貿活動、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樞紐城市,從而為密切以敘兩國人員往來、促進兩國和平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敘戈蘭高地合作紅利

首先,以敘兩國間進行項目合作有利於相互釋放善意,而友好的合作氣氛對於促進兩國間達成和平協議是至關重要的。建立彼此信任,積累雙方共識,有效管控分歧,探索交流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將會是以敘兩國進行合作的根基。

其次,以敘兩國之間共同建設合作項目,將更有可能獲得國際社會在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全方位協助,而兩國若僅僅在戈蘭和平公園園區採取單方面的行動,可能難以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與援助。

以色列與敘利亞 來源:atimes

2011年開始爆發的敘利亞危機,已經使敘利亞從一個美麗的文明古國淪為一個民生凋敝的中東弱國。(可參見作者先前文章《環境危機如何導致敘利亞由美麗的中東文明古國變成了人間地獄?》)對敘利亞而言,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與以色列進行經貿往來,將有助於其國內經濟復甦。而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節水滴灌等世界領先的以色列水資源管理技術,也將為敘利亞抵禦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不良影響提供幫助,進而降低因極端天氣而引發的糧食減產、水資源短缺等方面的風險,有利於維護國內的穩定局勢。以色列方面亦可藉助建立以敘戈蘭和平公園之機,要求敘利亞方面不威脅以色列的國土安全以及主要水源地,從而維護以色列北部地區的和平穩定。

實現以敘戈蘭和平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先決條件。只有保證了項目的可持續性運營,才有可能進一步地實現項目盈利,從而造福兩國人民。因此,努力開發戈蘭高地上的可再生能源,將為和平公園的可持續運營、項目盈利、乃至實現以色列與敘利亞全面持久的和平鋪平道路。在實現兩國和平發展的同時,更促進了當地的環境保護事業,將會給兩國人民帶來切實的生態紅利,產生「和平公園+生態紅利」的良好效果,一舉多得。

結 語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謀求和平與發展,促進合作與進步也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儘管當前局勢下敘利亞的戰後重建之路註定坎坷,然而戈蘭高地問題依然將是重新走向正軌後的敘利亞與以色列兩國之間所無法迴避的。實現以色列與敘利亞兩國間全面持久的和平,將戈蘭高地打造成為以色列與敘利亞人民共享的和平公園依然是打破以敘僵局的突破口之一。

戈蘭高地 來源:Golan Heights

縱使以敘雙方共同建立戈蘭和平公園將面臨重重困難(如戈蘭高地排雷問題、跨境偷獵問題、德魯茲原住民國籍問題等),但可以肯定的是,以敘戈蘭和平公園成立的積極效應將遠大於其消極效應。以色列與敘利亞亦可以借鑒之前以色列與約旦之間建設和平公園的寶貴經驗,為戈蘭和平公園的規劃與建設出謀劃策。一旦該合作項目取得成功,將對整個中東政治格局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延伸:世界上著名的和平公園

目前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和平公園有:1932年成立的美洲第一家和平公園——坐落於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Waterton-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為紀念瑞典與挪威兩國間實現百年和平而設立的莫洛酷里恩(Morokulien)和平公園;以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牽線搭橋而成立的橫亘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兩國的阿米斯塔德國際和平公園(La Amistad Internaltional Park)。

替換高清大圖

美加邊境的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 來源:Wikipedia

而戒備極為森嚴的朝鮮半島非軍事區(Demilitarized Zone, D.M.Z.)由於數十年來幾乎沒有人類活動,成為了野生動物們繁衍生息的天堂,西伯利亞虎、黑熊、鶴等諸多瀕危野生物種再一次在此地出現。遺憾的是,儘管韓國方面近年來有意將朝鮮半島非軍事區打造成朝韓兩國共享的和平公園,以期彌合南北分歧、促進半島和平,但由於朝韓雙方缺乏基本互信,該提議一直處於擱置狀態。

參考文獻:

Greenfield-Gilat Y. A Renewable Energy Peace Park in the Golan as a Framework to an Israeli-Syrian Agreement[M].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09.

主筆 羅錦程

推薦閱讀:

去耶路撒冷,看盡天國和塵世兩種維度的美
以色列戰記(上) - 一個國家知識體系的誕生
猶太人三千年 | 第五回:錫安的號角——近代以色列如何在動蕩中建國
《摩西五經》里描述聖物約柜上飾有基路伯天使兩尊還有摩西造銅蛇,猶太教不是反對偶像崇拜嗎?
去以色列航班求推薦?

TAG:和平 | 以色列 |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