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的是好演員,而不是能帶來高票房的花瓶
在流量粉絲經濟的世道,資本關心的不再是演員的演技,而是能引來多少關注,換取多少廣告或者票房,很多明星也是為了自己能賺得更多點,出鏡率更多點,不僅敢於接自己根本無法把握的角色,更敢於開天價,所以導致我們今天評判演員的標準變成了:他粉絲多不多?顏值能不能吸引人?他紅不紅?找他來演,他的粉絲關注度多會不會能給我帶來收益?
現在也有很多導演,只想著我找你演,你能給我帶來多少收益。所以很多導演拍電視劇、電影都本著只要你夠紅,不管你是不是科班出身,不管你會不會演技,只要顏值高,粉絲多,我給你帶來知名度,你給我帶來利益的想法,不惜花一切重金砸到顏值高沒演技的明星身上,不注重劇本的意義何在,這也更加說明了為什麼現在出現這麼多爛片的現象。
黃渤在拒接周星馳《西遊降魔篇》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在耍大牌,其實黃渤在採訪中也表示,自己之所以拒接,是因為《大話西遊》太過經典深入人心,擔心自己演的會讓大家不滿意,而且自己即使能演到一樣好,也不可能獲得一樣的認同,所以不如不演。這也讓我們看到,演技早已獲得認可的資深演員,面對一些劇本時還要仔細斟酌,而現在很多流量明星們倒是「來者不拒」,不管自己能不能勝任角色,只要有人找上門,那就把人迎進門,即使演技不好,到時候發點辛苦照一發博,評論里還不照樣惹一幫粉絲心疼。
演員黃軒曾經對現在演技不夠顏值來湊的現象也發表過個人看法,在這裡分享給大家:「有時候我覺得很沮喪,對當下的年輕中國演員來說,可能表演本身已然不重要了。長得好看一點,拍一個古裝神劇就出來了,然後突然就火得一塌糊塗,很多電影的大導演就去找他們來演自己的電影,目的竟然是為了利用粉絲效應去保障票房。大銀幕沒有以前那麼挑剔了,現在是數字派,也沒有膠片那麼挑剔了,甚至誰都能來當導演了,這個是也特別奇怪。選這種演員的時候,沒人去問你對電影有多熱愛,沒人問你拍過多少電影,也沒人問你去過多少電影節,對電影有什麼樣的態度和理解,只要你粉絲多就行,你就是主角了,彷彿在宣布,我們這個電影不靠劇本,不靠製作,就靠你了。這是讓我覺得最現實最可悲的一個現象。」
就是因為有好多這種演技不夠顏值來湊的事實,所以本人認為,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表演藝考生會為了藝考,進行微整,讓自己更好看,更上鏡。不可否認,的確有很多學校,會偏向於顏值高的學生,萬一以後靠臉成名了,還能給自己學校爭爭光,提升點學校曝光度。由於這種現象太多,現在有些重點學校不得不採取讓學生卸妝的要求,一是演員的面部表情也需要表達情感,過分的微調,即使上妝好看,但是有些表情還會讓整個人面部太過於猙獰。二也是為了更注重個人美,更注意個人的專業能力。
最近馮小剛導演的《芳華》的播出,不也讓很多網友表示:馮小剛重新定義了「顏值」,每一張原裝臉讓人看得很舒服,每一個從身材到長相都有著濃郁的個人氣質以及特色。妝容更是簡單,透徹,自然。本人覺得,即使《芳華》的6位小姑娘大多數都是新人,有些還是第一次拍電影,比起那幫整容臉,她們更容易讓人記住。
一個演員,如果能夠讓觀眾記住他演繹的角色,「他不是演的那個誰嗎?」,就拿一個本人最熟悉的例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部電視劇算是很多人童年的陰影了吧,從小就知道這個男主老打老婆,但一直不知道男主的真實姓名是什麼,後來看到男主的照片時,心裡就會自然的想:這不是那個家暴老婆的那個男的!小時候或許不懂電視里演的都是假的,人物角色演繹的淋漓盡致,人物角色也是深入人心!
本人也很喜歡顏值高的明星,之前也是為了某些明星去看他們演的電視劇、電影,看不出他們演技的好壞,只覺得他們好看,演技可以直接拋到腦後,直到有次看了《霸王別姬》的電影,說實話,本人第一次看得時候,只是覺得內容很回味無窮,有些情節很現實,後來又看了關於《霸王別姬》的影評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不電影的內容包含了這麼多信息,幾乎每個鏡頭都有著要表達的內容,甚至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台詞,在整部電影中都能全部貫穿起來,不得不承認,為什麼有的電影被稱為經典電影,有的電影只能一笑而過。
總之,經典永存,只有用心去演繹一部好的劇本,融入一個好的角色,才能讓觀眾真正的記住這部作品,記住你。當然我們也希望以後可以在熒屏中看到更多演技高超的好演員。
推薦閱讀:
※有哪些很贊的老戲骨?
※如何評價趙薇的演技?
※表演藝術中的「體驗派」、「方法派」、「表現派」分別指的是什麼?
※這麼多人喜歡張國榮,張國榮到底有多好?
※誰是 2017 年演技最驚艷的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