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路:徹底的善良從哪裡來?

張三有張銀行卡,上面有兩千塊錢,你知道卡號,知道這兩千塊錢是哪裡來的。你說:張三銀行卡上有兩千塊。這是不是真實呢?

這是事實,但不一定是真實。是否真實,還取決於別的條件。比如,張三還有一張銀行卡,上面有兩百萬,只是你不知道。

再進一步,張三隻有一張銀行卡,上面有兩百萬。你說:張三銀行卡上有兩千塊。這是不是事實呢?也是事實。因為,兩百萬中包含了兩千塊。他既然有兩百萬,肯定有兩千塊。但這樣的事實,只會讓人對張三的財務狀況更加迷惑。

兩口子吵架,如果你只聽男方講事情的經過,你會覺得他在理,如果只聽女方講,又會覺得她在理。兩人講的都是事實,但都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實。所以,局部的事實,不僅不一定接近真實,甚至還會遠離真實。

一個姑娘談戀愛,男友對她很好,給她做飯,洗衣服,要什麼都給她買,她從發生在他們之間的種種事實上,判斷出:他是個好男人,會成為一個好丈夫。一天,她發現這男的竟然是跟別人結了婚的,一直是已婚狀態,瞬間崩潰了。

那麼,之前在他們之間發生的種種事實,就不是事實了嗎?不,仍然是事實。只是表示,事實不代表真實。

事實,是事上的確實;真實,是理上的確實。佛教有句話,「全事即理」。如果想抵達理上的真實,必然要明了全部的事實,而不能是局部的事實。

可是,我們沒有辦法知道一切事實。很多東西我們看不見,聽不到,想不通。因此,我們沒有辦法抵達絕對的真實。

誰能抵達絕對的真實?佛。這就是為什麼,佛叫「正遍知」。佛,是遍知一切的。惟有遍知一切,才能從根本上解脫,得到究竟的自由。

而我們所知道的,儘管有很多事實,卻往往背離真實。這是由我們所在的位置、所看待問題的視角等等決定的。

比如,你作為客戶,第一次跟某老闆見面,他就不介意帶著他的小三;但如果你作為他老婆,跟他生活二十年,他也不會主動告訴你。

但這還不是障蔽我們抵達真實的關鍵。最關鍵的是,我們所見、所聞、所覺、所知的一切,都會被「我」蒙上一層紗。「我的身份」、「我的地位」、「我的知識」、「我的性格」,乃至「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身體」、「我的想法」,任何我所得到的事實,都和「我」有關。

我未曾看到的,很難相信;我未曾經歷的,很難想像。並不是貧窮或者智商限制了我的想像力,而是對「我」的取著,限制了想像力,使我不能見到真相,接近真實。

於是,我構築起的對世界的理解,都是有瑕疵的,都是不夠真實的。佛教叫「顛倒夢想」。如果能把「我」去掉,就遠離一切顛倒夢想,抵達真實,獲得自由。

真實和自由,在佛教里是同義詞。唯有佛,才能見到真實,得到自由。我們看不見真實,因為法身無相。凡是能見的,只能是真實所顯現的一部分。不過,這並不妨礙最終得到真實,因為一切所顯現的,無論看起來多麼矛盾、多麼荒謬,卻沒有一樣不是依於真實而顯現的。如果能在紛繁蕪雜的萬象中,消泯一切對立,見到外在呈現的種種矛盾荒謬的背後,有著甚深的一致性,即是如是如是平等平等的諸法實相,即是真實。

我們之所以不自由,不因為別的,只因為拒絕真實。只因為不願意在通往正遍知的路上勇猛精進,只因為沒有面對真相的勇氣,只願看見想看見的,對不想看見的種種一切視若無睹。然而,無論你願不願意,最終都要面對真相。面對一切你所不願面對的,這就是怨憎會,就是苦,就是不自由。

很多人喜歡講:什麼是自由?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自由。

佛教不承認這種看法。因為,「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你什麼都做不了。你所做的一切,都必定對別人有影響。你覺得沒有影響,只是因為你的智慧還不夠,不懂得緣起,只能看見局部的事實,看不見廣袤的真相,更遑論抵達真實。

如果你不知道張三有張兩百萬的銀行卡,只對他兩千塊的銀行卡做無數調查,了解其中每一筆錢的進出,了解得越細,對張三的財務真相越不明了。

佛教認為,一切事件都不是獨立的,都互相有影響,起作用。一個人把自己身體搞垮,覺得這是自己的自由,對別人沒影響,這是不對的。他將來生個孩子,生下來先天稟賦不好,這就是他的影響。他英年早逝,周圍還有父母親友,別人很悲傷,這也是他的影響。一個人關起門生悶氣,晚上出門買餛飩,沒有好臉色給別人看,這也是他對別人的影響。我在小區,見到一輛豪車上貼了紙條,保安小哥留言說,「您的車在這裡過夜好幾天了,兄弟的飯碗都快保不住了。」 車主哪能知道自己不經意的舉動幾乎砸掉別人的飯碗呢?

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你什麼都做不了。不僅如此,就算你什麼都不做,照樣會影響別人。一個鄉下獨居老太太的鄰居,看到老太太家的煙囪三天沒冒煙,她心裡能不擔憂老太太出事嗎?

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別人的影響。「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你只能去涅槃。——只有涅槃滿足這個前提。不過,涅槃不是死亡,你去死亡的話,喪事還得別人給你辦。你是沒法親自辦的,還是要麻煩別人。

然而,涅槃到底顯得消極了點。因為消極,在這自由中,亦有不自由在。這種自由是被動的。而主動的自由,絕對的自由,徹底的自由,完善的自由,是不怕影響別人,亦不怕被別人所影響的。惟以善去影響別人,以抵達真實而自由,以得到自由而善良。

因此,佛的境界,不僅是真實、自由,還必定善良。

我們的善,都是有漏善,都是有瑕疵的。因為我們不能諦見真實,所以我們的善,會被愚痴染污。對真實理解得越少,善心中的雜染就越多。

很多人的善良之所以孱弱無力,就是因為遠離真實。靠虛妄幻想的鏡花水月,來支撐善良,是難以長久的。一旦在萬法中見到種種對立衝突,就會進退失據,踟躕難行。唯有在實際理地中不著纖毫,所生出的善,才勢如破竹,無堅不摧。

如不能真實,必不能自由;如不能自由,必不能善良。佛家說,「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六七因中轉,即「以真實而自由」,五八果上圓,即「以自由而善良」。

抵達真實,是妙觀察智;以抵達真實而得到自由,是平等性智。自由,蘊含兩個方面,一是平等,一是圓滿。平等的一面,是平等性智;圓滿的一面,是大圓鏡智。以大圓鏡智的成就,而發起種種利他之行,即「成所作智」,即「以自由而善良」。


推薦閱讀:

這7 款思維導圖工具,來讓你效率提升
北京有哪些有特色的有檔次的溫泉酒店?
種草 | 小仙女們,這10款高顏值的眼影盤你入手了嗎?
哪些疾病是年輕時候不注意造成的?
有哪些關於貓狗的冷知識?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