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后是否都為滿族?

如題


謝邀。

簡潔回答:不是。

另,題主的問題有歧義,因為清朝是沒有所謂的「滿族」的。

所以,題主想問的是「清朝皇后是否都是滿人」,還是「清朝皇后是否都是旗人」?

或者其實最想問的是「清朝皇后有沒有漢人或者蒙古人」?

具體回答,我準備花時間把歷代皇后出身簡單說一遍。

陸續更新............

PS.樓上某些回答里,有幾個顯而易見的錯誤:

  1. 除極個別幾位皇后外,其他皇后的閨名都是不詳,如果你看到了名字,現代人小說編的。
  2. 不是姓葉赫那拉就都是一個大家族的,內部的差別堪比廣東李氏和黑龍江李氏。
  3. 不是所有抬旗的妃子都在姓氏後邊掛一個「佳」字的,極個別現象。
  4. 搞錯了「抬旗」的意思。
  5. 搞錯了八旗漢軍和八旗包衣的範圍和區別。
  6. 沒有分清「滿漢通婚」和「旗內通婚」的區別。
  7. 旗籍和所屬民族並不衝突。

——————————————以下是正經回答時間—————————————————

一、按時間劃分:

1、清太祖努爾哈赤:

  • 孝慈高皇后,名 孟古哲哲,那拉氏,葉赫部貝勒楊吉砮之女,女真人
  • 孝烈武皇后,名 阿巴亥,那拉氏,烏拉部貝勒滿泰之女,女真人

2、清太宗皇太極:

  • 孝端文皇后,名 哲哲,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兒18世孫女,蒙古人
  • 孝庄文皇后,名 布木布泰,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蒙古人

3、清世祖福臨:

  • 孝惠章皇后,名 不詳,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鎮國公綽爾濟(孝庄文皇后侄子)之女,蒙古人
  • 孝康章皇后,名 不詳,佟佳氏,一等公佟圖賴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 孝獻端敬皇后,名 不詳,棟鄂氏,內大臣三等伯鄂碩之女,滿洲正白旗人(滿人)

4、清聖祖玄燁:

  • 孝誠仁皇后,名 不詳,赫舍里氏,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待衛內大臣一等承恩公噶布喇之女,索額圖侄女,滿洲正黃旗人(滿人)
  • 孝昭仁皇后,名 不詳,鈕鈷祿氏,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 孝懿仁皇后,名 不詳,佟佳氏,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佟國維之女,漢軍鑲黃旗 抬入 滿洲鑲黃旗,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 孝恭仁皇后,名 不詳,烏雅氏,護軍參領一等公威武之女,滿洲鑲藍旗包衣 抬入 滿洲鑲黃旗,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5、清世宗胤禛:

  • 孝敬憲皇后,名 不詳,烏拉那拉氏,步軍統領雲騎尉內大臣費揚古之女,佐領博瑚察孫女,滿洲正黃旗人(滿人)
  • 孝聖憲皇后,名 不詳,鈕鈷祿氏,四品典儀凌柱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6、清高宗弘曆:

  • 孝賢純皇后,名 不詳,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 純帝繼皇后,名 不詳,輝發那拉氏,三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滿洲鑲藍旗 抬入 滿洲正黃旗,滿洲正黃旗人(滿人)
  • 孝儀純皇后,名 不詳,魏佳氏,內管領一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內務府旗鼓佐領正黃旗(漢軍正黃旗包衣) 抬入 滿洲鑲黃旗,改姓 魏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漢人)

7、清仁宗顒琰:

  • 孝淑睿皇后,名 不詳,喜塔臘氏,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經額之女,滿洲正白旗人(滿人)
  • 孝和睿皇后,名 不詳,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8、清宣宗旻寧:

  • 孝穆成皇后,名 不詳,鈕祜祿氏,戶部尚書三等公布彥達賚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 孝慎成皇后,名 不詳,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 孝全成皇后,名 不詳,鈕祜祿氏,蘇州駐防將軍三等承恩公頤齡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 孝靜成皇后,名 不詳,博爾濟吉特氏,清朝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滿洲正黃旗人(蒙古人)

9、清文宗奕詝:

  • 孝德顯皇后,名 不詳,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滿洲鑲藍旗 抬入 滿洲鑲黃旗,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 孝貞顯皇后,名 不詳,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楊阿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 孝欽顯皇后,名 不詳,葉赫那拉氏,安徽寧池廣太道道員惠徵之女,滿洲鑲藍旗 抬入 滿洲鑲黃旗,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10、清穆宗載淳:

  • 孝哲毅皇后,名 不詳,阿魯特氏,翰林院侍講崇綺之女,蒙古正藍旗 抬入 滿洲鑲黃旗,滿洲鑲黃旗人(蒙古人)

11、清德宗載湉:

  • 孝定景皇后,名 不詳,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之女,孝欽顯皇后侄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

12、清遜帝溥儀:

  • 遜清及「偽滿洲國」皇后,婉容,郭布羅氏,蒙古副都統宮廷內務大臣榮源之女,滿洲正白旗人(達斡爾人)

二、按民族劃分:

1)漢人

  •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2)達斡爾人

  • 遜清及「偽滿洲國」皇后郭布羅氏

3)蒙古人

  •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4)女真人 及 滿洲人

  • 孝慈高皇后那拉氏(葉赫部)
  • 孝烈武皇后那拉氏(烏拉部)
  •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孝獻端敬皇后棟鄂氏
  •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 孝昭仁皇后鈕鈷祿氏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 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 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
  •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 純帝繼皇后輝發那拉氏
  •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
  •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
  •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
  • 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
  •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
  •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三、親屬關係:

1)博爾濟吉特氏:

  •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祖先均為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前三個是親戚,為成吉思汗後代。

並且,蒙古人當皇后不全是博爾濟吉特氏,這不還有一個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2)那拉氏:

  • 孝慈高皇后那拉氏(葉赫部)
  •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
  •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後兩位是親戚,但她們家的「葉赫那拉」與前者無任何關係,慈禧太后的祖先為 喀山,世代居蘇完地方,因蘇完地處葉赫國內,因此也稱「世居葉赫」,因此姓氏冠以「葉赫那拉」。

而孝慈高皇后之兄為末代葉赫貝勒金台石。金台石之孫為明珠,曾孫為納蘭性德,其家族為葉赫國主一脈。

3)佟佳氏:

  •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這三個都是親戚,但只有孝懿仁皇后從漢軍抬旗進了滿洲。大家就沒想過為什麼?

因為佟養正和佟養性祖上是女真人,先祖早期入明朝籍,取漢名,後回歸後金,後代編入漢軍八旗。自孝懿仁皇后抬旗後,「以佟姓官職眾多,應仍留漢軍。現任國綱本支准改入滿洲」,因此到孝慎成皇后之時,已經是滿洲鑲黃旗了。

四、知道名字的皇后:

  • 孝慈高皇后,名 孟古哲哲,那拉氏
  • 孝烈武皇后,名 阿巴亥,那拉氏
  • 孝端文皇后,名 哲哲,博爾濟吉特氏
  • 孝庄文皇后,名 布木布泰,博爾濟吉特氏
  • 遜清及「偽滿洲國」皇后,婉容,郭布羅氏

五、經歷過抬旗的皇后:

  • 孝懿仁皇后,漢軍鑲黃旗 抬入 滿洲鑲黃旗
  • 孝恭仁皇后,滿洲鑲藍旗包衣 抬入 滿洲鑲黃旗
  • 純帝繼皇后,滿洲鑲藍旗 抬入 滿洲正黃旗
  • 孝儀純皇后,內務府旗鼓佐領正黃旗(漢軍正黃旗包衣) 抬入 滿洲鑲黃旗
  • 孝德顯皇后,滿洲鑲藍旗 抬入 滿洲鑲黃旗
  • 孝欽顯皇后,滿洲鑲藍旗 抬入 滿洲鑲黃旗
  • 孝哲毅皇后,蒙古正藍旗 抬入 滿洲鑲黃旗

六、常見問題:

  1. 包衣制度在建州女真時期就已經出現,遠早於漢軍八旗的建立。因此其內部女真人、漢人,到後來的滿洲人、漢人、蒙古人等皆有。
  2. 抬旗,是清代為了改變功勛者、皇后或妃嬪家族的旗籍,提高其出身的制度。換句話說,你得先有旗籍才行。民籍變旗籍,那不叫抬旗。
  3. 不是所有的抬旗都伴隨著改名,也不是所有的「X佳氏」的滿洲老姓都是改出來的。入關初期,滿洲傳統的「X佳氏」就多達80個。而且在《欽定清漢對音字式》之前,「X佳氏」的漢譯多變,例如「土甲氏」、「夾古氏」,你看,土一些的翻譯就沒人跟風.........
  4. 清代通行的是「旗內通婚」,換句話說滿人和漢人是可以通婚的,只要是旗人就可以,比如嘉慶帝生母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軍包衣出身。
  5. 有記錄的第一例抬旗同時改姓的,是雍正六年,和碩果親王之母陳氏抬旗進滿洲,改姓「陳佳氏」。為什麼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不算?那是因為她們是女真人後代,滿洲老姓 佟佳氏 一直都在,改什麼????
  6. 旗人內部民族眾多,為什麼朝鮮人、蒙古人是旗人大家都覺得他們朝鮮族、蒙古族,漢軍旗人中的漢人,大家就死活認為他們是滿人勒?啥邏輯這是?
  7. 另外我請想和我掰飭【佟佳氏不是滿洲hala】的小夥伴放棄這個浪費時間的打算,我滿洲老姓就是佟佳,跟它出處相關的文獻我能隨手貼出好幾條,一般人掰飭不過我。再說了,我貼出文獻,反駁了,您也不一定會看,何必浪費大家的人生呢~~~~
  8. 如有人對滿洲姓氏,諸如抬旗是否改姓、「X佳氏」是不是滿洲老姓 等等問題有疑惑或者興趣,請自行查看:

佟佳斡啜:方便懶人好答案總結(一):滿洲姓氏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都把答案給各位總結好了,有疑惑的小夥伴咱看看行不,看一眼就,我找了老半天呢!


謝邀。

不是的,還有一些蒙古族在內。

皇太極,順治,道光三位皇帝的皇后都是博爾濟吉特氏,就是蒙古族人。

清代滿蒙通婚是既定國策,滿族和蒙古族之間沒有太大的界限。


感謝邀請

減丁法:

多為歷代統治者消滅所統治下的具有威脅的外族、附庸所使用。在減丁法之下,百戶之族,第二代即減為五十戶——一半,兩代再半,依次類推。

但蒙古草原上,游牧人口,居無定所,上哪去按照人口登記去殺。所以就是在軍事地圖上確定一個人口比,然後遇上了,就是你倒霉。殺夠指標後停止。

至於說蒙古族不會反叛么。首先蒙古本身就很分裂,部族攻殺也沒停止過。加上滿清對一部分蒙古貴族的拉攏,減丁另一部分。而且蒙古族還真反叛過。不然當葛二蛋真實陳勝吳廣附體,振臂一呼,就能帶動了巨大反叛浪潮么。不還是因為草原上很多人也有對滿清各種政策不滿的原因在其中么。


原答案

滿清是個等級森嚴的朝代,皇后和高等級嬪妃只能從滿族和蒙古族中出,因為滿剛反叛明朝的時候,哪怕當時明朝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也還是對於滿清來說太強大了。只能拉攏奧援,就是盛產騎兵的蒙古族。蒙古族也確實給滿清入關立下大功。例如瀋陽城,當時是關外第一雄城,大小火炮上百門。城內數萬屯兵,努爾哈赤傾全力都啃不下。最後是詐敗,引守軍出城,再由暗中勾引好的朵顏衛蒙古人開門,利用騎兵與步兵的速度差才拿下瀋陽。

有鑒於此,努爾哈赤規定滿蒙聯姻。一是讓蒙古族安心聽命。二是聯手壓制漢人。但每年,滿清都要在蒙古草原執行減丁政策,也就是在規定區域里無差別殺人,抑制蒙古族人口。

相反,滿漢是不能聯姻的。因為漢人多,滿清害怕被同化,血統被稀釋成漢人。所以採取滿漢隔離政策。但有些事滿人實在不行,就選早期投靠的漢人,抬旗到八旗里,也就是漢八旗。這部分人在滿清眼中就不在是危險分子,而是踏實可靠的奴才,所以子女可以入宮(感謝 @私密思涵 朋友提醒~)。

所以滿清時代的後宮三種來源。滿族老姓,蒙古貴族,抬旗漢人。


不是。

太宗(皇太極)和世祖(順治)立的皇后都是蒙古人(博爾濟吉特氏:包括孝端文皇后,順治廢后(靜妃),孝惠章皇后)。順治朝以後冊立皇后則基本都出身滿洲了(暫時不算沒當過皇后直接當太后的)。

大部分人比較熟的孝庄文皇后就是蒙古族出身(庄妃,也是沒當皇后直接當太后——但其實需要特別說明,滿族早期是多妻多妾制,庄妃雖然不是皇后,但確實是妻不是妾;到順治朝以後才徹底確立了一妻制。但實際上滿洲遺俗多妻制的殘留影響還是有的,比如親王側福晉地位非常高,基本是當半個正室對待的——整個清朝嫡庶之分都沒有漢族朝代嚴明,出身好、得寵的妾室和正宮叫板的一直都有)。孝庄太后為了滿蒙聯姻是下足了力氣,順治朝高位后妃一連串的博爾濟吉特氏——然而順治不知是對於博爾濟吉特氏的表姐妹們實在審美疲勞,還是已經感覺到蒙古勢力對滿清皇權的礙手礙腳,基本上順治後宮有生育的高位嬪妃都以滿洲出身為主(包括兩位董鄂氏,巴克圖氏,鈕氏,包括佟佳氏等)。而自順治朝以後,蒙古后妃在清宮就不再佔據主要地位,也基本沒有蒙古出身的皇后了。(題外一句,順治帝與董鄂妃的所謂「愛情」,其實很大可能性是看重董鄂氏的滿洲身份——順治長子早夭,次子福全一眼眼盲,三子玄燁生母佟佳氏畢竟是漢軍旗,所以四子一出生就被順治當做「皇位繼承人」是可以理解的)。

然後爭議比較大的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庶妃出身,沒做過皇后直接做了太后)。康熙朝以前,佟佳氏因為在漢軍旗,一般被滿族親貴視為漢族,但佟氏自稱是漢化女真人,自己以滿人自居。康熙朝以後,佟佳氏抬入滿軍旗,此後就一直被當做滿族貴族看待了。血統上,其實是說不明白的,說佟佳氏是漢人還是滿人都可以。但康熙以後清廷官方是認定佟佳氏是滿人的。

另外,順治有漢族妃子,不止一個。地位比較高的是傳說「賜居永壽宮,冠服准許用漢式」的恪妃石氏。而佟佳氏雖然是漢軍旗,但情況和完全漢人出身的石氏差別還是挺大的。

另外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有資料認為是內務府包衣三旗出身。包衣八旗也被稱作「包衣漢軍」,有時也簡稱做「漢軍」,是因為包衣八旗在早期都是漢人充任。但實際上後期內務府上三旗滿漢皆有。烏雅氏很明顯從姓氏上就能直接認定是滿人了。

同樣出身內務府包衣三旗的還有嘉慶生母孝儀純皇后(令妃)魏佳氏。出身和烏雅氏一樣,但從姓氏判斷魏氏很明顯是漢人。然而內務府三旗常年侍奉皇族,早已是滿族化的漢人,甚至號稱「比滿族還滿族」,自然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漢族了。(類似出身的還有江寧織造曹家,也就是曹雪芹家,血統上是正兒八經的漢人,但習俗上卻與滿族更為接近)。

另外還有一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沒有做過皇后、也不是嗣帝生母,但以皇貴妃身份統領後宮,死後得到了皇后追尊(但不連帝謚,主不祔廟,葬於妃園寢,算是言不正名不順)。這位博爾濟吉特氏雖然是蒙古族出身,但實際已經不是居於蒙古的蒙古親王后裔,和孝庄文皇后等人的出身已有很大不同。只能算是特例了。

太宗、順治朝的幾位蒙古貴族后妃,因為其蒙古八旗身份已經足夠尊貴,所以沒有抬旗。而佟佳氏、魏佳氏、烏雅氏、包括最後一位博爾濟吉特氏,都被抬入了滿八旗。實際上,清帝許多較為得寵的妃子(如慧賢皇貴妃高佳氏等)都是可以抬旗入滿八旗的。

綜上,清朝皇后的最基本要求是——旗人。無論是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包衣八旗,在旗是底線。生前正式冊封、不是直接升任太后而得到追尊「皇后」位的皇后,除太宗、世祖兩朝為蒙古貴族以外,基本要求滿八旗貴族出身。至於母憑子貴的「皇后」,基本上在旗為底線,自己得寵兒子爭氣娘家有人也就夠了。反正不管是什麼出身,兒子做了皇帝,母親和娘家都能抬進滿軍旗了。


如果是用現代的「滿族」=滿人+八旗集團來說,是的滿清帝後均為「滿族」。(稍微有點歧義的應該是清末脫離了八旗的蒙古八旗這塊)

然而實際情況:

1,皇太極開始的滿蒙聯姻的政治產物初期的皇后多數為「蒙古黃金家族」」即「博爾濟吉特氏」這個應該不算陌生

2,中後期的和八旗內部姻親多數為「滿人世家」沒記錯出皇后最多的是「鈕鈷祿氏」也就是慈安本家(評論更正)。

ps:說個存疑的的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這個至今有點異議:因為佟佳是滿人大姓無異議,但是這是明確抬旗後改姓佟佳的。


我發現我成了靶子,都可以射上幾箭。或許是我說得不夠準確吧,那我補充一下。不過如果我補充之後,還是沒看懂的話,那我建議你去看一下醫生吧,你可能患得是閱讀理解障礙綜合征,學名「奧斯陸大腦神經元及左側顳葉失讀機制」(QWER),你去醫院神經科,醫師會給你開一種叫「PTQ」的葯(英文全稱: Asdfg of Mlpqaz Bvcx ),有助於促進中腦液分泌量提升,暫緩顳葉失常。

一、按大清律,皇后必是清八旗與蒙八旗出身四品以上官員的女兒。所以清朝沒有漢人皇后。

註:我從沒說漢軍旗和內務府包衣就是漢人。

①為什麼不允許漢人為皇后?

為了保證滿族血統的純正,在內部有著滿漢不通婚的舊俗,也是滿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訓,後來漸漸成了全族人的定規,而並非大清律的一條。因為大規模的滿漢通婚有可能會導致八旗制度的崩潰,會導致八旗旗民特權的最終喪失。損壞旗人的利益,所以旗人大規模排斥滿漢通婚。生前支持滿漢通婚的多爾袞在死後被打為奸臣,滿漢通婚也成為罪名之一。此後,滿漢不得通婚成為天條。直到1901年慈禧變法,才開始滿漢通婚。

②為什麼和蒙古世代通婚?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建州發展起來漸漸威脅明朝統治的時候,黃金家族的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也越發勢大,並且有和努爾哈赤不相上下。為了處理與林丹汗為首的蒙古察哈爾部的關係,努爾哈赤與科爾沁部聯盟,推動滿蒙通婚。皇太極不僅有科爾沁部的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更是在林丹汗死後收納了林丹汗的幾個福晉。清王朝的統治穩固之後,滿蒙聯姻更成為「北不斷親」的國策。

二、但有兩位都是漢軍旗,因為在後宮顯貴了所以得到抬旗的待遇。

1.玄燁的生母佟佳氏。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額真佟圖賴女。後初入宮,為世祖妃。順治十一年春,妃詣太后宮問安,將出,衣裾有光若龍繞,太后問之,知有妊,謂近侍曰:「朕妊皇帝實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聖祖生。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庚戌,崩,年二十四。初上徽號曰慈和皇太后。及崩,葬孝陵,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聖章皇后。後家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滿洲。後族抬旗自此。

2.顒琰的生母魏佳氏。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謚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后。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後家魏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註:有人反駁說不是所謂有抬旗的都在姓後面加「佳」字。廢話,這還用你告訴我。乾隆的寵妃慧賢皇貴妃出身內務府包衣世家,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封為側福晉。雍正十三年九月 , 將高氏母家由內務府包衣抬旗,入鑲黃旗。直轄嘉慶二十三年, 嘉慶帝才詔命,將玉牒內慧賢皇貴妃之姓",高氏",改為「高佳氏」。在比之前,高家一直都是姓高。

——————————皇后家族——————————

註:有答主說一個姓不代表是一個家族,我首先要聲明,我把一個姓歸攏在一起,是因為我覺得屬於一個共同點,如果覺得不合適的話,我也可以按照各代皇帝的次序來排列,很簡單。

再者來說,漢人文化里有郡望一說,一提起「韓姓」,就首推「昌黎韓氏」;一提起「高姓」,就首推渤海高氏;一提起「陳姓」,就首推「潁川陳氏」。雖然我和你幾乎已經沒有了血緣,但是一提到郡望,就感動十分親切。所以

,我把她們歸納於一處,也並無不妥吧!

另有人說這些皇后的名字乃後人杜撰,純屬虛構,我承認,看的時候就當個樂子罷了。

一、佟佳氏家族

1.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額真佟圖賴女。後初入宮,為世祖妃。順治十一年春,妃詣太后宮問安,將出,衣裾有光若龍繞,太后問之,知有妊,謂近侍曰:「朕妊皇帝實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聖祖生。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庚戌,崩,年二十四。初上徽號曰慈和皇太后。及崩,葬孝陵,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聖章皇后。後家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滿洲。後族抬旗自此。

2.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1689年8月24日),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親表妹。她是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之女,也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親侄女,愨惠皇貴妃的姐姐,兩人同為康熙帝妃嬪。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后,翌日崩逝,實際上只當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為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后。

3..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0—1833年)佟佳·玉琦,滿洲鑲黃旗人,世襲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女,康熙年間的一等公佟圖賴的後代。

  1808年(嘉慶十三年),綿寧嫡妻鈕祜祿氏逝世。鈕祜祿氏死後,佟佳氏被嘉慶指為皇子綿寧的繼室福晉。1813年7月29日(嘉慶十八年七月初三日),佟佳氏生綿寧長女。兩月後,皇子綿寧被封為「智親王」,佟佳氏也成了親王福晉。1819年12月7日(嘉慶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長女患病不治而去世,虛齡七歲,嘉慶帝特意下旨追封綿寧長女為郡主。第二年七月,智親王綿寧即位為帝,改名為旻寧。

  道光帝即位不久,追封其女為「端憫固倫公主」,並在為自己修建第一座帝陵時,在東陵許家峪為女兒選址建墓。1821年11月24日(道光元年十月三十日),晉封其兄裕寬為一等承恩侯。1822年12月(道光二年十一月),道光帝冊立佟佳氏為皇后,1833年6月16日(十三年四月二十九),皇后逝世。道光帝在佟佳氏死後傳旨要求王以下有頂戴者百日內均不得剃髮,且均要停宴止樂一年。道光七月上謚為孝慎皇后,1836年1月28日(十五年十二月十一)與孝穆皇后鈕祜祿氏一起葬入龍泉峪地宮。經過咸豐、同治、光緒三代累次上謚,謚號全稱為: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后。

二、葉赫那拉氏家族

1.孝慈高皇后

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10月31日)葉赫那拉·孟古,生於1575年(明朝萬曆三年),葉赫部首領楊吉砮之女。在1588年10月(萬曆十六年九月),十四歲時嫁努爾哈赤。葉赫那拉氏莊敬聰惠,端莊賢德。婚後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皇太極。1603年10月31日(萬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享年二十九歲,1624年(後金天命九年)遷葬東京陵,1629年3月7日(天聰三年二月十三日)遷葬福陵。1636年(天聰十年)皇太極稱帝,尊其母為孝慈皇后,經累朝加謚,最後的謚號是「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后」。

2.孝欽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即慈禧皇太后葉赫那拉·杏貞,帶印脫逃革職、安徽徽寧池太廣道、贈三等承恩公徽征之女。道光十五年乙未十月初十日生,咸豐元年被選入宮,初賜號為懿貴人。四年十一月,冊封懿嬪。六年三月,生皇長子,是為穆宗,旋詔晉懿妃。十二月,行冊封禮。七年十二月,晉懿貴妃。十年八月,隨侍車駕出狩熱河。十一年七月,穆宗嗣位,尊為皇太后。

  九月,還宮。十一月初一日,隨孝貞顯皇后御養心殿垂簾訓政,時年二十七,世人稱為西太后。同治元年四月,上徽號曰慈禧皇太后。十一年十月,穆宗大婚禮成,加上端佑二字。十二年二月,穆宗親政,加上康頤二字。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穆宗病痘,復訓政。十二月初五日,德宗入承大統,訓政如故。光緒二年七月,加上徽號昭豫庄誠四字。七年三月,孝貞崩,自是後獨訓政。十三年正月,德宗親政,後仍訓政。十四年二月,築頤和園成。十五年二月初三日,始歸政。旋德宗以大婚禮成,加上徽號壽恭二字。三月,再因親政,加上欽獻二字。

  十七年四月,幸頤和園駐蹕,自是歲以為常。二十年八月,因十月中六旬慈慶,加上徽號崇熙二字,至是為慈禧端佑康順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二十四年八月初八日,復訓政,世謂之戊戌政變。二十五年十一月,隱謀廢立,尋怵於人言不果。二十六年五月,義和拳入京師。七月,八國聯軍陷京師,後奔太原,旋奔西安。十二月,命將。是年五月二十四日後、七月二十四日前諭旨毀除。二十七年十一月,德宗奉之還京師。三十四年戊申十月二十一日,宣統帝入承大統,尊為太皇太后。翼日未刻崩,壽七十有四。宣統元年正月,上尊謚如上。九月,葬定陵東之普陀峪,曰定東陵。十月,升祔太廟。

3.孝定景皇后

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隆裕皇后。葉赫那拉·靜芬,光緒帝的表姐,慈禧太后之弟都統桂祥的女兒。1888年(光緒十四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在聯軍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隨著慈禧太后、光緒帝和其餘宮眷一同逃往西安。1901年(二十七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而在珍妃死後,皇后依然不得寵。

  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病逝,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宣統帝稱她為「兼祧母后」,尊為皇太后,上徽號隆裕,而宣統帝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和宣統帝生父—攝政王載灃一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太后名義頒布《宣統帝退位詔書》,結束清朝自1636年以來共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

  1913年2月22日(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太極殿病逝,享年46歲。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三、烏拉那拉氏家族

1.孝烈武皇后

孝烈武皇后(1589年—1626年9月10月21日)烏拉那拉·阿巴亥繼室大福晉,海西女真烏拉部(今天吉林省吉林市北30公里的烏拉街滿族鄉)貝勒滿泰之女。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十二歲的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親自護送下到赫圖阿拉,嫁給了比她年長31歲的努爾哈赤為側福晉。兩年之後被冊為大福晉。1606年(萬曆三十四年)生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1612年生十四子睿忠親王多爾袞,1614年生十五子豫通親王多鐸。1620年(天命五年)小福晉德因澤告發阿巴亥,努爾哈赤以私藏金銀的罪名而將其「離棄」。次年又復為大福晉。

  1626年9月1日(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病逝於叆雞堡。八月十二日卯時,四大貝勒宣稱先帝曾有遺言,大福晉從殉。三十七歲的阿巴亥被逼殉葬,死時距努爾哈赤去世不到一天,與努爾哈赤同棺斂葬於福陵。順治初年,阿巴亥的次子多爾袞攝政。順治七年,阿巴亥得到「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的謚號,牌位入太廟。同年年底,多爾袞暴病身亡。阿巴亥的「孝烈皇后」又被罷謚,牌位也被趕出太廟。

2.孝敬憲皇后

孝敬憲皇后(?—1731年10月29日)烏拉那拉·舒蘭,步兵統領費揚古女,生母覺羅氏追封多羅格格,是貝子穆爾祜第四女,穆爾祜長女嫁乃孝獻皇后嫡母。育有一子,弘暉,八歲夭折。雍正為皇子時,聖祖冊後為嫡福晉。1723年(雍正元年),冊為皇后。在掌管六宮時,和嬪妃、宮娥之間關係也很好。1731年10月29日(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逝世。與雍正合葬於清西陵之泰陵。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后。

3.(乾隆繼皇后,無謚)

(1718年3月11日—17676年8月)烏拉那拉·景嫻,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傳中記其為皇后烏喇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佐領那爾布的女兒,生於1718年3月11日(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比乾隆小七歲。乾隆帝為親王時,烏喇那拉氏為側福晉。1737年(乾隆二年),封嫻妃。1745年(乾隆十年),進嫻貴妃。孝賢純皇后逝世後,進皇貴妃,主持後宮。1748年3月11日(乾隆十五年),立為皇后。1752年(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1755年(二十年)又生下皇十三子永璟。1765年(三十年)在隨乾隆南巡,得罪乾隆帝。1766年8月(三十一年七月)崩,乾隆命喪葬儀式等同於皇貴妃。

四、博爾濟吉特氏家族

 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13日—1649年5月27日)博爾濟吉特·哲哲,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正宮皇后。生於1599年5月13日(萬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正宮皇后,居中宮。清世祖時尊為皇太后。順治六年5月27日(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年五十一。順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謚,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后。無子,生三女,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福晉、中宮大福晉(清寧宮)、皇后、皇太后

  

2.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大玉兒。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小名:大玉兒。1613年3月28日(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出生,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3.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爾濟吉特·榮惠,生於1641年11月5日(後金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世祖廢后之侄女。清世祖時為妃、皇后,聖祖時尊為仁憲皇太后。1718年1月7日(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卒,年七十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上謚,葬孝陵(清東陵)之東,稱孝東陵,祔太廟。雍正、乾隆朝累加謚,為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無子女。

4.孝靜成皇后

孝靜成皇后(1812年—1855年)博爾濟吉特·雨寧,生於1812年6月19日(嘉慶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原為蒙古科爾沁左右翼(在今中國內蒙古通遼市境內)人,死後抬入滿洲正黃旗。初入宮為靜貴人,十四年為貴妃,二十年為靜皇貴妃。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1855年(咸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后,8月21日(七月初九日)崩,享年四十四歲。

  咸豐年間初謚為: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不系宣宗謚,不祔廟。穆宗即位後,祔廟、加謚。尊謚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有三子一女,分別為奕綱、奕繼(均早殤)、皇六子恭親王奕訢。皇六女固倫壽恩公主,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下嫁景壽。孝靜成皇后是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的養母,雖然生前未成為皇后,但死後被咸豐帝追封為皇后,成為清朝歷史上和順治董鄂妃一樣既非前朝皇后、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五、鈕鈷祿氏家族

1.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1654年-1678年3月18日)鈕祜祿·東珠,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鰲拜義女,滿洲鑲黃旗人,溫僖貴妃的姐姐,生於順治十年。初為妃,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封為第二任皇后,1678年3月18日(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死。葬清東陵之景陵。謚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后。

2.孝聖憲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鈕祜祿氏,生於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歲入侍雍王府,名號為格格,為雍正胤禛之側福晉。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1723年3月(雍正元年二月),冊封為熹妃,入居景仁宮;1730年(雍正八年),進熹貴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曆即位,尊封為崇慶皇太后,移居慈寧宮。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享年85歲。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3.孝和睿皇后

孝和睿皇后(1776年—1849年11月24日)鈕祜祿·綺雪,禮部尚書恭阿拉女。後事仁宗潛邸,為側室福晉。1793年7月(乾隆五十八年六月),生皇七女。1795年7月(乾隆六十年六月),生皇三子綿愷。嘉慶元年二月,仁宗即位,冊封為和妃。1797年(嘉慶嘉慶二年),四月孝淑睿皇后崩,五月,太上皇敕諭繼位中宮,先封為皇貴妃,1798年8月(嘉慶三年七月),晉封為和貴妃。嘉慶四年,立為皇后。1801年(嘉慶六年四月),補辦冊後儀式。

  1805年(嘉慶十年二月),生皇四子瑞親王綿忻。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熱河崩,皇后懿旨讓皇二子綿寧繼位,宣宗尊為皇太后,居壽康宮。1849年11月24日(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初十)逝世,年七十三。宣宗春秋已高,方有疾,居喪哀毀,三十年正月,崩於慎德堂喪次。咸豐三年,葬後昌陵之西,曰昌西陵。初尊皇太后,上徽號。國有慶,累加上,曰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壽禧崇祺皇太后。逮崩,上謚。咸豐間加謚,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后。

4.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1796年—1808年2月27日)鈕祜祿·玲兒,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賚女。道光帝為皇子時,1796年(嘉慶元年)十一月奉文綜賜冊,立為皇子綿寧的嫡福晉。1808年2月27日(嘉慶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逝世,暫安於王佐村園寢。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即位,追謚為孝穆皇后。1827年(道光七年九月)殯宮自王佐村移葬,11月10日(九月二十二日)正式入葬東陵寶華峪萬年吉地。1828年(道光八年九月),寶華峪萬年吉地地宮滲水,1829年(道光九年五月),將孝穆皇后梓宮由地宮中啟出,暫安於寶華峪正殿。1836年1月(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孝穆皇后梓宮遷葬入西陵境內的龍泉峪萬年吉地地宮。1850年10月(道光三十年九月),加上尊謚:孝穆溫厚庄肅端誠孚天裕聖成皇后。1861年(咸豐十一年)穆宗加上「恪惠」二字,1875年(光緒元年六月)加上尊謚「寬欽」二字。全謚為孝穆溫厚庄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后。

5.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鈕祜祿·綉心,生於嘉慶十三年二月廿八日(1808年3月24日),屬於歷任外戚的鑲黃旗鈕祜祿氏家族(清朝初年五大臣額亦都之後),曾祖父為乾隆朝著名駐藏將軍成德,祖父為戰功赫赫的將軍穆克登布,其曾祖和祖父皆為清朝功勛卓著聲名顯赫的著名將領,其父頤齡當時是乾清門侍衛,世襲二等男爵。父親為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爵、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後所立的第二位皇后。享年33歲,生奕詝。

  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貴人開始(實際冊封時未冊為全貴人而直接進位全嬪)、3個月後升全妃、一年後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於孝慎成皇后的全貴妃、而後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后。她於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眾說紛紜,成為清宮疑案之一。她生前完全不用憑藉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當皇后後鐵腕治後宮也說明了道光帝對其非比尋常的愛重支持,她死後其子奕詝(後來的咸豐帝)能順利擊敗其他皇子最終繼承大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道光對她愛屋及烏。也因為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其餘不計。


並不是哦~

尤其是沒有入關之前的幾位清朝皇帝,他們的后妃基本上來自蒙古各部

順治的佟妃,乾隆的令皇貴妃,都是漢軍旗後來抬旗並賜姓「佟佳」和「魏佳」

至於樓上答案里提到的幾位皇后的名字,其實清代入關後的皇帝所冊立的皇后閨名幾乎不見於史冊,基本上是後人杜撰,當個樂子聽吧~


笑話,我孝庄太后第一個不服!(好吧我其實沒當過皇后)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清朝 | 滿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