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是誰最先提出來的?和禪宗有什麼區別?

哪個人最早提出了侘寂 這個詞


引一段以前寫的:

日本侘寂文化

Wabi-sabi是由侘(wabi)與寂(sabi)兩個字所結合而成的複合字,是一種講求黯淡、經過歲月洗鍊的古雅、儉樸、收斂與貧乏的意象。侘原指出世離群,刻苦簡淡地於大自然獨居。寂原指孤寂、清瘦或凋零 。隱士們和苦行者被認為是一種獲得豐富精神生命的途徑,從而使帶有負面情緒的wabi和sabi有了一種詩學傾向,隱士生活催生出對自然的、日常的生活細節的鑒賞能力成為認識另一種美的基礎。

侘,是在簡居中享受閑樂,在貧乏中悠然望天;寂,是在清寂里觸摸到禪意。侘寂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是日本傳統藝術如茶道、陶藝的目標,是藉由藝術的手段營造出一種情境,讓人們能夠安靜下來。wabi-sabi的完整形態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簡化形態則是一種特定形式的美學。Wabi-sabi是日本傳統文化、美學、世界觀、思想哲學的最鮮明、最醒目、也最具標誌性的一個根基,深刻影響著世代日本人。Wabi-sabi表現的是一種廣泛的日本人的世界觀,以容納和驗證佛教的「無常」為中心的美學思想。wabi-sabi也被稱為「事物的禪」,它的哲學、精神、道德原則受中國道家和禪宗激發,它的心靈狀態與對物質主義的理解源於九、十世紀的中國詩詞和水墨畫帶有的蒼涼、極簡主義氛圍。

在公元14世紀,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將最初的Wabi-sabi融入茶道,以一己之力扭轉當時世風對浮誇奢靡的欣賞,他使用小而樸素的茶室、竹製茶具,將日常物品用於茶道,用簡潔質樸的茶具代替來自中國的華貴器具……引導人們轉而學會欣賞禪寂之美,為Wabi-sabi的推廣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簡樸是wabi-sabi的核心思想。無,就是終極的簡樸。但在達到「無」的境界之前和之後,要遵循簡樸的原則並不是那麼簡單。最佳描述wabi-sabi簡約的方式是:經由冷靜,謙虛和真誠等特質的智慧所達到的優雅狀態。「物質貧乏,精神富足」是wabi-sabi的格言。它所倡導的是要我們不過分執著於追求成功——財富、地位、權勢和奢華享樂——而是要懂得享受生活。去掉所有不必要的。重視事物的內涵,忽視物質的階級地位。消減到本體,但不減詩意。

Wabi-sabi的美學特徵包括:不對稱、粗糙、簡樸、謙遜、親切和由自然變化而形成。有人更形象的解釋到,wabi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比如竹子、稻草、泥土、石頭中的圖案,sabi指時間的光澤,比如一件物品在使用中提升了它的價值和美。

Leonard Koren則在所著的《Wabi-Sabi》一書中用一個句子概括了它的本質精神:削減到本質,但不要剝離它的韻,保持乾淨純潔但不要剝奪生命力。

摘自飛先生的小站


千利休。

和禪宗區別是一個是美學,審美風格,一個是宗教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美學 | 藝術設計 | 侘寂Wabisab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