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代蒙古盟部旗概覽

清代以來,蒙古地方區劃可簡單歸納為【盟-部-旗】體系:

盟,蒙語讀音為Chuulgan,音譯為「楚勒干」。清廷規定蒙古諸部每三年會盟一次,各部落據此歸入若干盟,但盟並非正式區劃。有清一代共設十七盟。

部,蒙語讀音為Aimag,音譯為「艾馬克」。蒙古諸部大致分為允許蒙古貴族世襲札薩克之位的外藩蒙古(其中入關以前歸順者稱內札薩克,反之為外札薩克)以及朝廷派官治理的內屬蒙古。內札薩克蒙古通常以多個部落合為一盟,外札薩克蒙古則一部合為一盟。盟部合一致使艾馬克的詞義逐漸從「部」演變為「盟」,如今內蒙古自治區的二級行政區劃,漢語雖稱為盟,蒙語實際讀作艾馬克。

旗,蒙語讀音為Hoshuu,音譯為「和碩」。清廷參照八旗制度,將諸蒙古部落編為若干旗,按照旗長職位分為札薩克旗(外藩蒙古建制,最為普遍,世襲)、總管旗、都統旗、大臣旗(內屬蒙古建制,此三類為官派)、喇嘛旗等。各旗劃定牧區,旗民不可越界,否則重罰。

內札薩克蒙古共設六盟:

科爾沁、扎賚特、博爾濟吉特氏杜爾伯特、郭爾羅斯四部,會盟於哲里木山,遂稱哲里木盟

喀喇沁、喜峰口土默特二部,及錫埒圖庫倫喇嘛、喀爾喀多羅貝勒,會盟於今朝陽城外驛站(卓索圖),遂稱卓索圖盟

巴林、翁牛特、克什克騰、阿魯科爾沁、扎魯特、敖漢、奈曼、喀爾喀左翼八部,會盟於百柳(昭烏達),遂稱昭烏達盟

蘇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納爾、浩齊特、烏珠穆沁五部,會盟於錫林河(蒙語郭勒),遂稱錫林郭勒盟

烏拉特、喀爾喀右翼(達爾罕貝勒)、茂明安、四子部落四部,會盟於烏蘭察布山,遂稱烏蘭察布盟

鄂爾多斯一部,會盟於大廟(伊克昭),遂稱伊克昭盟

外札薩克蒙古共設四盟:

土謝圖汗部會盟於土拉河畔汗山(滿語阿林),遂稱汗阿林盟

三音諾顏部及額魯特部一支會盟於齊齊爾里克,遂稱齊齊爾里克盟

車臣汗部會盟於克魯倫河畔巴拉斯城(和屯),遂稱克魯倫巴爾和屯盟

札薩克圖汗部及輝特部一支會盟於札克河(滿語畢拉)發源地(色欽)畢都爾諾爾,遂稱(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

內屬蒙古共設七盟:

科布多參贊大臣下轄之綽羅斯氏杜爾伯特部及輝特部一支,其左、右翼分別設三音濟雅圖左、右翼盟;

另新土爾扈特部設青塞特奇勒圖盟

伊犁將軍下轄之舊土爾扈特部,其東南西北四路合設烏訥恩素珠克圖盟

另中路和碩特部設巴圖塞特奇勒圖盟

西寧辦事大臣下轄之青海額魯特蒙古(和碩特、輝特、土爾扈特、綽羅斯、喀爾喀)五部,及察汗諾門罕,最初合設一盟,後兩分為青海左、右翼盟

不屬於任何一盟之部旗有:

西套蒙古,即阿拉善額魯特、額濟納土爾扈特兩旗;

察哈爾部,分左右翼共八旗;

另有商都(馬)、明安(牛羊)、(太僕寺)左、右翼四牧群;

歸化城土默特,分左右翼共兩旗;

烏梁海,分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淖爾烏梁海三支,共十四旗、四十八蘇木;

科布多參贊大臣其餘轄部(扎哈沁、科布多額魯特、明阿特、新和碩特),共五旗;

喀爾喀諸喇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八世又稱博克多汗)、額爾德尼班第達呼圖克圖、札牙班第達呼圖克圖、青蘇珠克圖諾門罕、那魯班禪呼圖克圖)部落,共五部,不設旗;

黑龍江將軍下轄之額魯特、綽羅斯氏杜爾伯特兩部、共三旗;

另有陳巴爾虎、新巴爾虎、索倫等部;共十七(又說十一)旗;

伊犁將軍下轄之伊犁察哈爾、伊犁額魯特、塔爾巴哈台額魯特三部,共十七旗;

西藏辦事大臣下轄之達木蒙古,共八旗;

另有藏化之霍爾三十九族。

推薦閱讀:

蒙古族的人們取名方式是怎樣的?
明代為何最終未能順利羈縻蒙古?
抖音里很多蒙古族的頭像都要掛個蒙古國旗,你怎麼看?
為什麼許多蒙古族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兒女也同樣找個蒙古族結婚?

TAG:蒙古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