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愛梵高》:關於梵高有哪些我們需要知道的事?

莫奈喜歡追著光影跑,承包了一整片「魚塘」。

塞尚只有畫蘋果的時候,才感覺到清醒,小呀小蘋果是他的繆斯女神。

天才梵高,哦不,瘋子梵高別出心裁瞄到眼前,我要畫出「貧窮」!畫出你們看不到的印象與感覺。他描繪的金色麥田、湛藍星空、燃燒的向日葵…其形態、色彩非常主觀化完全不受時間、空間觀念限制,說白了就是放飛自我,注重意識的表達。

比如那幅無比震撼的星空,捕捉到了科學家也懵逼的「湍流」!

《星空》梵高

湍流是流體的一種流動狀態,也是「經典物理學最後疑團」,還是微觀與宏觀上的許多時空尺度的運動。湍流闊以和周邊&自己展開能量交換…搞暈了嗎?萃花也暈了。

眼力尖的網友還發現,星空和延時合成攝影作品非常像!!!梵高果然是走在時代前沿,一張圖就畫出了星空在不同時態的美,所以梵高的中國式意象繪畫思維運用得爐火純青呀。

如今,耗時6年製作的《LOVING VINCENT 至愛梵高》已上映,360度無死角揭秘了他窮困潦倒的一生。BUT當小夥伴紛紛跑去看他的傳奇時,萃花卻望向了還未成名時的梵小高,那個被世人忽略了的「貧窮世界」。

1 作為一個犀利的畫商,我知道泥萌最想看到神馬!

梵高總共活了37年,開始畫畫時已接近30歲,時間上來看,泡在藝術圈的時間不足十年。

雖然梵高畫畫時間不多,但從小就耳濡目染藝術,文學素養也很高。母親很喜歡畫畫,常引導家中小孩學畫畫,梵高就是從懵懂時期種下了藝術種子。萬萬沒想到,梵高麻麻的繪畫技藝如此清新,梵高確定是你親生的么?

梵小高母親的畫

長大後他曾在荷蘭藝術公司當過店員,販賣藝術家作品,鍛煉了獨門絕技——Get大眾消費心理學。作為藝術畫商,梵高深懂消費者心理,眼光非常毒辣,他非常看好「印象派」。

前面提及的莫奈就是印象派代表之一,此外他很欣賞的塞尚也是如此,畫家想要表達的就是那種你看到又沒捕捉到的Feel。如今看來實在高明,塞尚的畫作曾拍出2.7億的高價。

《打牌人》塞尚,曾拍賣出2億七千萬美金

勞動人民最光榮,我要畫出他們身後的光

梵高似乎在工作上沒有想潛心鑽研的方向,後來還當過教師、牧師,BUT總是熱情過度的他,最後被教會解僱。這段不得志的經歷,促使他走向流浪生活,每天通過看名著,畫素描來解悶。

當時他很欣賞米勒的作品,為了能向藝術ICON看齊,他瘋狂臨摹,其早期作品主要集中在1881年-1883年左右。

米勒,《拾穗者》,1857年,真實反映勞動人民的工作場景,畫面樸實,構圖精妙

梵高臨摹作品彷彿能看到米先森的筆觸,也是那種歡呼雀躍型線條塊狀感。穿越至梵高所處的那段時間,他還流浪在礦工家裡,與貧困人民打成一片,經常深入百姓生活中,所畫作品也如同淳樸人民一樣憨厚可愛。

《播種者》,米勒

《播種者》,梵高臨摹

米勒曾經說,「一個在勞動的人是最美的」。這句話或許曾打動了梵高,他對米先森的藝術關注焦點、和作品的社會寓意非常贊同,所以他臨摹起來也投入了更多熱情,創作過程甚至放飛了自我。

農民出身的米勒,總能捕捉到勞動者身上散發的光芒。梵高貌似沒幹過農活,但長期生活在群眾中積累了豐富靈感,耕田、播種也能畫出黑色幽默感。野路子梵先森要想與眾不同,就得闖出自己DIY的藝術IP。

《吃土豆的人》梵高,1885年

木心曾提及,假如北宋時期的風景畫叫梵高畫,完了?? 萃花想這種個性鮮明的畫,確實在中國難以生存。

陳丹青還調侃到,梵高如果來中國報考美術學院,准考證都拿不到!誰叫梵高不隨大流,堅持個性創作呢?歪果仁同胞當時都弄不明白,何況…

梵高畫作,1881年11月

梵高的純真天性,任何時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不過,仔細欣賞梵高那些被人遺忘掉的初期作品,裡面有更多被眾人忽視的好東西。

梵高畫作,1881年11月

筆觸笨拙的糙漢子畫法,低調得不得了。畫面越是簡單,越凸顯勞動人民的樸實。這種大智若愚的繪畫技法,跟畢加索兒童式繪畫風格,有相通之道。

Marsh with Water Lillies, Etten, 1881

《烤火的漁夫》梵高,1881

加了色彩的「底層生活」,視覺衝擊力極強

他一直都在親近底層人民,即便後來遠赴比利時安特衛普、法國巴黎等地學習,梵先森繪畫世界裡面最多的景象,仍然是濃郁的鄉村敦樸風格。

1885年11月,他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學習繪畫,接觸到了日本浮世繪,給尋求創新的他帶來更多啟迪。

《唐吉老爹》梵高

浮世繪常用的散點透視、空間切割法在梵高畫作中均有體現。加上修拉藝術家的點彩畫法,也影響著他。

日本浮世繪

他融合浮世繪與點彩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將規則小塊分區以純色點描繪,給人一種有秩序的立體感。不論走到哪裡,梵高繪畫主題依然是身邊淳樸的人、事、物,包括自己。這或許就是梵高為自己埋下的最大伏筆,讓我們永遠記住他的標誌性風格創作。

Lane with poplars near Nuenen, 1885

即便後來混跡到巴黎藝術圈,梵高還是那個用拙樸筆觸畫畫的藝術家。當他的金主弟弟提奧介紹他認識很多印象派畫家,比如勞特累克、高更、修拉、畢沙羅等,他抑制不住興奮,但初心不變。在巴黎大染缸下他兼容並濟,依舊保持個人風格的獨立性。

Fritillaries in a Copper Vase, 1887

後來,他的畫變得越來越明亮,大膽使用純度很高的顏色,平塗不做暈染。看似簡單的畫,實則充滿匠心獨運,每一筆都載滿了對城市底層的深遠洞察。

Bridges across the Seine at Asnieres, 1887

很多人都在繪製有錢人的世界時,他堅持自我,將大多數人忽視的平常百姓,畫得自帶天使光芒??。當然,也從側面反映,梵高真的很窮很窮。

《至愛梵高》中的加歇醫生,曾給予了他很多幫助與鼓勵

梵高能畫出炙熱燃燒的太陽,也能畫出簡陋、平常的東西;可以畫下阿爾勒的狹窄居室,也Hold住巴黎街頭景象…

如今我們再透過電影去感受這位偉大藝術家的光芒,看他的故事,聆聽他的心聲,近距離感受他粗放的筆觸、每一筆背後的振奮心情,除了感動之外,還有揮之不去的藝術魔力縈繞在心田。

A Pair of Shoes,1887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藝萃」(vx號:yicuichina)

推薦閱讀:

TAG: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电影 | 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