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吃肉是一種什麼體驗

轉載自 李舒 山河小歲月


這些天太忙,只好到了深夜,才有時間整理新書書稿。

書稿是關於金瓶梅的吃吃喝喝,本來沒啥,一到夜半,心癢難耐,輾轉反側。

嗯,不要想多,心癢不是因為潘金蓮蘭湯邀午戰,而是因為:

>> 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灣灣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碟的燒骨,禿肥肥干蒸的劈曬雞,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煠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

▲新書特別請到了戴敦邦伯伯的插畫,榮幸一百萬分!

蹄髈

紅燒肉

酒池肉林

以上為當時大腦構成。

* * *

冰箱里倒有一塊,來自網易味央的黑毛豬,趕緊迅速解凍切塊,準備蔥姜蒜油鍋。

我做紅燒肉沒有別的秘訣,就是向我們豬肉愛好者俱樂部第一掌門兼吉祥物蘇東坡同學學習,人家的豬肉八法,我背得比誰都熟:

>>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小火,土鍋慢燉,無他。最重要是下鍋時那一下煸炒,要把五花肉中的肥油逼出,肉皮的顏色慢慢呈金黃。然後下料酒生抽老抽各種佐料,北方人喜放桂皮茴香,南方人則注重冰糖腐乳,其實都不違和,全看個人口味。另外,好豬肉其實無需焯水,焯水後過油容易爆炸,千萬注意。

味央家的豬肉,明顯沒有打過瘦肉精,所以看起來顯得肥。但不要怕,這才是成為合格紅燒肉的前提。一塊合格的紅燒肉,須有五層分層,肥瘦比例恰到好處,肥肉不膩,入口有韌勁;瘦肉不柴,咀嚼留汁水,反正只要油亮亮香噴噴五味俱全入口即化,就是好肉,真正好肉。

嗯,看下我的成品。

月夜燈下,一人一肉,相看儼然,相看兩不厭,越看越喜歡。

* * *

想吃肉的饞癮發作,肯定不止我一個。宋朝的仁宗皇帝,「宮中夜飢,思膳燒羊」,只不過他想的是羊肉,我想的是豬肉。

宋朝人確實更愛羊肉,宋真宗時,御廚每天宰羊350隻,仁宗時每天要宰280隻羊,英宗朝減少到每天40隻,到神宗時雖然引進豬肉消費,但御廚一年消耗「羊肉43萬4463斤4兩」,而豬肉只用掉「4131斤」,還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頭。

所以,蘇東坡真是豬肉的知音。(這句話哪裡有點不對)

要知道,他所處的朝代,大家對吃豬肉這件事,是有偏見的。當時人都認為,吃豬肉會生病,而且,這個觀點是有出處的,來自中華老中醫孫思邈:「凡豬肉久食,令人少子精,發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體筋肉碎痛乏氣。」冊那吃個豬肉還要沒兒子,太可怕了。所以,有一次,蘇東坡的派對上,他的范祖禹就說:「吃豬肉會引發風病的,到時候怎麼辦呢?」

老蘇立刻義正辭嚴:「范祖禹誣告豬肉。」

蘇東坡愛豬肉,大概還有一個難以言表的問題——窮。

豬肉「價錢如泥土」,蘇大學士買不起羊肉,只能吃吃羊蠍子,豬肉當然是解饞神物,他甚至還把自己的學問比作豬肉,把友人陳襄對佛學的造詣比作龍肉,「豬之與龍,則有間矣,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仆之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

翻譯一下就是,你說的好,但是我說的實在,愛咋咋地。

* * *

豬肉到了明朝,就開始漸漸流行起來了,永樂皇帝吃飯,御膳菜單里,羊肉用5斤,豬肉則用6斤,豬肉成功逆襲。明代老中醫李時珍也在著名《本草綱目》里一言以蔽之:

「豬,天下畜之。」

到了萬曆年間,豬肉的價格居然超過了之前身價頗高的羊肉,萬曆二十年,豬肉0.02兩一斤,而羊肉不過0.015兩一斤。

當然,我們這些豬肉愛好者,如果穿越回明朝,也千萬要小心,不要穿到愛玩愛鬧發神經的朱厚照那裡去。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大家都記牢了啊!

這一年,寧王朱宸濠造反了。京師人皆驚愕,除了一個人——正德皇帝本人。因為正德皇帝,想做大將軍打仗,已經很久很久很久了。然而,當他御駕親征,卻發現叛軍早就讓我們宇宙第一偉人王陽明給收拾了,小照照特別伐開心,心情一不好,在揚州到南京的路上,丫就忽然發了一條聖旨:

>> 照得養豕宰豬,固尋常通事。但當爵本命,又姓字異音同。況食之隨生瘡疾,深為未便。為此省諭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將豕牲不許餵養,及易賣宰殺,知若故違,本犯併當房家小,發極邊永遠充軍——《萬曆野獲錄》

這道聖旨的意思就是,你們阿曉得啊,我,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鎮國公老爺是屬豬的,而且我還姓朱,和豬同音,你們吃個豬肉,也容易生瘡,所以,我想過了,從今天開始,不許養豬,不許買賣,不許宰殺。你們要違反,那我就把你們發配寧古塔,永遠充軍。

大家都炸裂了!你說不吃就不吃啊!我們生瘡關你鳥事啊!你祖宗朱棣豬肉都吃得比羊肉多,你老祖宗朱元璋還給殺豬的屠戶寫對聯,你現在一條命令,我們養豬的咋個弄?殺豬的哪能辦?當時,許多百姓不得不把小豬就地掩埋,養豬人家,戶戶破產,家破人亡,苦不堪言。

很快,朱厚照自己就發現有問題了,為什麼呢?因為要祭祀了,周代《禮記》中,牛羊豬並稱「大牢」,禁豬令下發,祭祀的時候怎麼辦呢?於是,正德皇帝只好批准,皇宮內部偷偷使用豬肉。

幸好一年以後,和豬杠上的朱厚照就死了,從此,明朝的餐桌便全面被豬肉接管。到了《金瓶梅》里,潘金蓮、孟玉樓和李瓶兒賭棋,三個人的賭注居然是拿了錢去買豬頭。

這個「一根柴火燒出稀爛的好豬頭」大概屬於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豬頭了,有多著名?據說,當年社科院文學所的某研究員給投考他名下的碩士研究生出了道題:「《金瓶梅》人物中,誰用一根柴火燒爛了一個豬頭?」(按照這個標準,小歲月的旁友們都能考上社科院)

>> 宋蕙蓮起到大廚灶里,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的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將大冰盤盛水,連姜蒜碟兒,教小廝兒用方盒拿到前邊李瓶兒房裡,旋打開金華酒篩來……

兩個小時就能把豬頭燒爛,一來在於灶頭火旺,二來確實是蕙蓮的本事。她用「錫古子」扣定,是為了讓鍋內的高溫蒸汽不散發。「錫古子」是何物?《說文》中有云:「盬,器也,從皿,從缶,古聲。」《黃辭》釋義為:「有合縫蓋子的錫鍋,上下相合圓形如鼓,應作『錫鼓子』現在已經淘汰。」有四川朋友告訴我,四川方言里也有「古子」(應寫作『盬子』),一般多指盛食物用的器皿,其狀為「鼓形」,過去多為土陶、或是搪瓷製品。從文中看,這「錫古子」也許就是明朝的高壓鍋吧。

後來饞癆胚唐魯孫打算復刻,居然上升到豪華版的溏心鮑魚冰糖煨豬頭:「豬皮明如殷紅琥珀,筷子一拔已嫩如豆腐,其肉酥而不膩,其皮爛而不糜,蓋肉中油脂已從歷次換水時出脫矣」,嘖嘖嘖,彷彿就著文字,也能吃兩大碗飯。

紅燒肉需配米飯,飯要熱,剛開鍋,水汽氤氳,和紅燒肉香抵死纏綿,肉湯和肉,共澆於飯上,拌之,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吃,這時候就能體會出五花肉的好處,那肥肉半融,融在飯中,融在舌尖,你以為的那種肥膩感全無,只有滿足。

昨天,新一屆烏鎮互聯網大會丁磊做東的「大佬飯局」里,五花肉又有了新吃法——石烤饃夾封肉。

封肉是關中三原特產。三原這個地方了不得,出產了蓼花糖、千層油餅、泡油糕、干煸鱔魚等一系列美食。但封肉這個東西,似乎福建一帶亦有,只不過福建封肉醬香紅潤,陝西封肉潔白晶瑩。比起傳統的臘汁肉,封肉更注重肉質本身的味道,吃起來卻並不肥膩。三原老鄉于右任(又一個饞癆胚!)回家解饞,必須吃白封肉,後來到了台灣,還懷念不已,稱讚這道菜色澤潔白,湯凍明亮,宛似水晶。

關於封肉的來源,據著名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陳立教授介紹,在陝西地區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民間傳說:在陝西三原縣的北白鹿原上,隋末權相楊素的侍妓紅拂在楊府初見一個毛頭小夥子,小夥子在楊素麵前叨叨叨叨一通,紅拂就被小夥子迷上了,一見傾心。這個小夥子,便是後來成為唐朝衛國公的李靖。當天夜裡,紅拂女就找到李靖的住所,以身相許,與李靖私奔,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紅拂夜奔」的故事。相傳,他們私奔時隨身攜帶的食物就是封肉和鍋盔(臨走也沒忘了好吃的,忽然更加喜歡紅拂了)。

這次大佬飯局裡的封肉,選擇的是慢養300天、用科技養殖出來的網易味央黑豬肉,皮厚膠質足,肌間脂肪飽滿,加以大料、花椒、白素、茱萸、白蔻等8種香辛調,經過熬煮、腌制、缸內封存等5道工序,歷時超過24個小時製成,供大佬們在飯局上享用。

封肉的石烤饃也有講究,據說,這是陳立教授的獨創配方,借鑒了西式法棍發酵工藝,用燒熱的鵝卵石作為炊具烙燙而製成,比起傳統烤饃更有嚼勁,麥香味更足,餅皮酥脆、餅內鬆軟勁道。

▲石烤饃夾封肉

這款俘獲了互聯網大佬芳心的石烤饃夾封肉,將在春節前上線,我打算到時候再試一試,囤上兩個,那樣,就不用半夜燉肉,眼巴巴盼著釜內肉爛了。


推薦閱讀:

網易賬號修復問題,無解的身份證提交BUG?
如何看待網易手游《陰陽師》紅葉副本無限刷的bug?
信仰品味與創新的網易,正在抓住中國中產階級用戶
網易做內容堅持嚴選,楊彬彬的自信來自哪裡?

TAG:美食 | 猪肉 | 网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