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男子被貓抓感染狂犬病腦萎縮死亡」的報導是一個完全經不住推敲的虛假案例
最近,一個「巴中男子被貓抓,數月後腦萎縮死亡」的虛假案例在網上反覆流傳,該報導始發於環球時報,被多家媒體轉載,許多人信以為真,產生恐慌情緒,然而稍微有醫學常識的人來分析一下,就可以發覺這是一個高度可疑的,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虛假案例。
該報導大致內容為「巴中市65歲村民羅明,2017年春節期間逗貓玩時手被貓爪劃破了皮膚,當時沒有注意,也沒有進行處理。今年6月,羅明出現反應遲鈍等現象,家人將其送往巴中某醫院檢查,發現腦萎縮和腦梗塞,有四肢發抖等癥狀。家人當時考慮到羅明已經60多歲,覺得得這些病比較正常。8月,羅明陷入昏迷,期間數次醒來,出現怕水怕風及咬舌等癥狀。檢查發現,其病症可能是瘋牛病或狂犬病。醫生通過排除,認為羅明極有可能是被貓抓後患上狂犬病。9月9日,羅明不治去世」
首先說,腦萎縮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腦血管長期慢性缺血,導致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微血管的有效血液灌注不足,腦組織處於慢性缺血、缺氧狀態,腦細胞形態及功能受到影響導致的,跟狂犬病等傳染病沒有任何關係! 反之狂犬病也根本不會引起腦萎縮這種癥狀,說狂犬病導致腦萎縮,如同說接觸了艾滋病人後得了糖尿病一樣,稍有些醫學常識的人都會感到啼笑皆非。
其次,狂犬病從發病前驅期到死亡,通常不會超過1周時間[1],從出現三恐,陷入昏迷到死亡甚至通常不會超過3天,而這位患者6月出現癥狀,8月陷入昏迷,到9月9號才死亡,完全違反了狂犬病正常的發病過程,且狂犬病發病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不可逆的過程,不可能時好時壞。
最後,狂犬病潛伏期超過半年也是非常罕見的,而該患者的暴露史不明,是否近期被狗咬傷並不清楚,甚至死因也僅僅是醫生推斷,根本沒有屍檢確診(按照衛生部規定如果懷疑是狂犬病必須屍檢才能確診[2],確診後必須上報),等於說這個案例是否狂犬病,是否是貓抓引起的全都是一筆糊塗帳。
可見,這個病例是一個完全禁不住推敲的虛假案例,病人死於腦萎縮導致的其他腦部疾病的可能性最大,發病過程與狂犬病大相徑庭。即便假定腦萎縮同時恰好感染狂犬病,也沒有屍檢確認,且是何時暴露於可疑動物也不清楚。而肇事貓的狀態也不明(如果貓真的有傳染性,必然在肇事10日內死亡,假如貓沒有死,那就可以確定與老人的死因沒有任何關係)。
環球時報爆出這個禁不住推敲的虛假案例,被各個媒體添油加醋轉載,可能導致患有腦血管疾病的老人被誤診,還引起許多不必要的恐慌,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此外特別對廣大城市市區貓飼主強調一點: 市區自家貓或小區固定流浪貓抓感染案例是極端罕見的,多年都沒有一例,甚至比打狂犬疫苗打成植物人的案例(近5年至少6例)還要少得多,直接去打針等於反而沒事找事。 完全不需要因為這樣農村地區暴露史不明,未確診,且病程完全不對的虛假案例而感到恐慌。假如被自家貓抓傷,只要貓精神食慾正常,部位非頭頸部,完全可以不打針直接觀察 參考文章:為什麼說一般的貓抓無特殊懷疑建議不打針直接觀察。
[1] 《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p15: ...狂犬病的整個自然病程一般不超過5 日。死因通常為咽肌痙攣而窒息或呼吸循環衰竭[20, 27-29]。本病在臨床上需與破傷風、病毒性腦膜腦炎、脊髓灰質炎、GBS 等相鑒別。
[2] 《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p16:...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加下列任一項,即可確診:A.直接熒光抗體法(或ELISA 法):檢測患者唾液、腦脊液或頸後帶毛囊的皮膚組織標本中狂犬病病毒抗原陽性,或用RT-PCR 檢測狂犬病病毒核酸陽性;B.細胞培養方法:從患者唾液或腦脊液等標本中分離出狂犬病病毒;C.腦組織檢測:屍檢腦組織標本,用直接熒光抗體法或ELISA 法檢測狂犬病病毒抗原陽性、RT-PCR 檢測狂犬病病毒核酸陽性、細胞培養方法分離出狂犬病病毒。
推薦閱讀:
※狂犬病疫苗的的治癒率是多少?
※艾滋病人被狂犬病犬咬了,還有救嗎?
※狗得狂犬病的潛伏期,得狂犬病的狗能活多久?狗在十日之內沒死它還會傳染嗎?它是得了狂犬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