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臟和亂的標籤背後,這裡還有山海之間的另一片土地

提起印度,你的腦海中是否立即浮現出「臟、亂、喧囂」的標籤?

是時候來印度南部看看了。

剛踏上這片土地,你就會感受到這裡與北印度的不同:這裡有諸多乾淨、安靜的海濱小城,充滿歐洲風情;這裡的人們普遍身材矮小、頭髮捲曲,以素食為主,使用不同於北方印地語的源生泰米爾語;漫長的海岸線上點綴著椰林沙灘,至今仍是嬉皮士的樂園……

如果說北方印度文明是由恆河孕育的,那麼印度南部的歷史,就是由海洋和山地共同書寫的。這是與你印象中大不一樣的「另一個印度」。

拜訪充滿歐洲情調的海濱小城

印度南部坐擁漫長的海岸線,是印度溝通世界的窗口,東西文明在此交匯,留下了諸多充滿異國情調的海濱小城。

本地治里,Photo by 窮游er 來去一山

本地治里,Photo by 窮游er來去一山

本地治里(Pondicherry)曾經是印度最大的法國殖民地,今天仍然以遺留的法國風情而聞名:海濱區的街道不叫 Street,而是叫 Rue(法語:街道),各種店名也都沿用了法語的稱呼:Le Space、Café des Arts 等。漫步其間,一棟棟黃色的法式殖民地建築和探出牆外的花朵都流露著法式的浪漫。這裡你可以吃到地道的法餐,體驗殖民地貴族的生活。

科欽,Photo by 窮游er 來去一山

藝術之城科欽(Kochi)融合了中世紀的葡萄牙、荷蘭和英國鄉村風格,海岸上還張掛著巨大的「中國漁網」。

帕納吉,Photo by 窮游er 來去一山

帕納吉,Photo by 窮游er 來去一山

迷你的果阿邦(Goa)同樣迷你的首府帕納吉(Panaji)被稱為「印度的里斯本」——從 16 世紀達·伽馬到這裡建立殖民地,葡萄牙的統治時間前後長達 450 年。老城裡街道名字變成了Rua(葡萄牙語:街道),這裡有迷人的街景,還有亞洲最早的教堂。

暢遊回水,在南印雕刻時光

喀拉拉邦的回水河段安靜祥和,簡直讓人忘記自己身在印度。

發源於德干高原西部的 41 條河流經過喀拉拉邦(Kerala)中部平原,蜿蜒曲折地流向阿拉伯海。這些河流婉約曲折,平緩而悠哉,多處與海岸線平行而進,最近處不過三五米。隨著季風與雨季的交替,海水、河水間不斷迴流互補,似乎探親一般有來有回,這也是「回水」(Backwaters)名字的由來。

Photo by Thursday Next CC BY SA2.0

隱秘而寧靜的回水藏在喀拉拉腹地密集而蜿蜒的河道里,船屋劃開水面,沿岸綠油油的稻田、椰子樹和白色的教堂向後緩緩退去。水鄉的人們各得其樂,女人們在河邊捶打著衣服,男人們在椰子樹下納涼,騎自行車的孩子吹著口哨加快了速度,似乎要和船屋來個賽跑;檸檬煎魚配著當地的米酒已經飄香迎人。

在世界級海灘上撒歡兒

印度南部有漫長的海岸線,也因而擁有諸多世界級的海灘和自然奇觀。

果阿,Photo by 窮游er 來去一山

果阿(Goa)的海灘也許是印度最有名的派對聖地,自從上世紀六、七十年西方的嬉皮士們發現了這片黃金海岸,果阿就成了嬉皮、自由、派對的代名詞。雖然昔日嬉皮的盛況不在,但仍然還是有數不清的「西方候鳥」長住在這裡。在果阿的海灘,你可以參加一次通宵海灘派對,和人群一起狂歡至天明;也可以去南部選一塊安靜的海灘獨享,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夜幕下爬上沙灘產卵的海龜。

位於喀拉拉邦的科瓦拉姆海灘被稱為「印度最美的海灘」 。30 年前這裡不過是一個小漁村,現在卻是印度聞名的海濱度假勝地。燭光晚餐、陽光海浪、優質沙灘,累了還可以享受一下南印度正宗的阿育吠陀古法按摩(Ayurvedic Massage),這裡可以滿足你對海灘度假的一切幻想。如果你已經對嘈雜的印度有點倦怠了,帶上一兩本書,享受幾天悠閑的時光吧。

Photo by Bhawani Gautam CC BY SA3.0

次大陸最南端的根尼亞古馬里(Kanyakumari)是印度的烏斯懷亞、好望角。孟加拉海、阿拉伯海、印度洋,三洋交匯於此,這裡是印度唯一可以同時觀賞海上日出日落的地方。

在米納克希神廟仰望諸神

印度教七大聖城之一的馬杜賴(Madurai)是印度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泰米爾達羅毗荼人的靈魂,而米納克希神廟就是馬杜賴的信仰之根。「北有泰姬陵,南有米納克希」,絕非浪得虛名。

馬杜賴 米納克希神廟,Photo by 窮游er@來去一山

馬杜賴 米納克希神廟,Photo by 窮游er 來去一山

米納克希神廟是印度教神廟的藝術頂峰,是人類建築和石雕史上的又一傑作,無數印度教神廟裡的執牛耳者。如果說泰姬陵的震撼在於外部建築的幾何工整對比和白玉無瑕的完美,那麼米納克希神廟的美麗來自於內部巧奪天工的精美石雕和繪畫藝術。

探訪時光回溯、文明隕落之地——亨比

亨比(Hampi)始建於 1336 年,曾是歷史上強大一時的印度教帝國毗奢耶那伽羅王朝(Vijayanagara)的都城。1565 年遭到德干高原的伊斯蘭教蘇丹國屠城,從此被時間遺忘,成為今天的廢墟。

亨比 克里希那神廟,Photo by Dineshkannambadi

Photo by 亨比 窮游er@來去一山

如今偉大帝國曾經擁有的一切繁華在無情的歲月面前皆煙消雲散。亨比是世界盡頭的遐想,是巨石和椰林的荒野里人類文明殘存的遺迹。如果你探尋過叢林里遺失的吳哥,或者在某個清晨俯瞰過蒲甘平原的萬千寺廟,你大概可以體會那種無以言表的野性和壯美。

在南印的古典舞蹈中解鎖印度文明

Photo by vanshdeep anand CC BY SA3.0

如果說印度教神廟裡那些雕像石刻是靜止的歷史,那印度的古典舞蹈就是流動的雕塑,是神靈降世。不同於寶萊塢嘻哈誇張的現代印度舞蹈,古典舞蹈在傳統服飾和裝束下強調面部表情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每一段舞蹈都是一段關於神的敘事。故事多源自印度教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在金奈(Chennai)的卡拉克瑞斯塔舞蹈學校,你可以看到正宗的泰米爾婆羅多舞(Bharatanatyam)表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派的女朋友阿南達跳的就是這種舞蹈,這是印度教傳統舞蹈之一,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起源於南印度泰米爾地區,是一種與宗教有深厚淵源的舞蹈表現形式。在吳哥窟和諸多印度教的神廟中看到的舞者雕像都與此有關。

Photo by US Consulate Chennai CC BY SA 3.0

「婆羅多」一詞由梵文「表情」、「曲調」、「節奏」3 個字的字頭組成。舞者猶如神廟的雕像下凡,跳躍剛勁靈動,面部表情誇張而豐富,眼神極具穿透力,喜怒哀樂瞬間轉換。伴隨印度傳統樂器的現場伴奏,非常具有觀賞性。

在黎明之城體驗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黎明之城,窮游er 來去一山

沒有國籍、沒有私人財產、沒有任何社會標籤,工作和勞動是一種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一種生存的必須……隱藏在印度南部一個村落里的黎明之城(Auroville)就是這樣一個烏托邦和理想國,這裡是全世界理想主義者最後的樂土。

黎明之城,Photo by 窮游er 來去一山

黎明之城,Photo by 窮游er 來去一山

1968 年 2 月 28 日,來自 124 個國家和印度眾邦的青年人,把一杯自己國家的泥土投入露天劇場中央的瓮中,象徵人類大同。從那時起,世界各地懷有同樣理想的人們離開自己的國家加入這個「理想國」,迄今這裡有來自 45 個國家的 2200 多位居民。無論是一天的短暫訪問,還是一個月的志願者服務,你都可以體驗和近距離觀察這個理想社區的不可思議。

---------------------------------

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號:@窮游錦囊

知乎專欄:對世界上癮(國外) & 錦繡山河走遍(國內)

窮游錦囊微信公眾號:qyerguide

下載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窮游錦囊App」,獲取全新的旅行靈感及實用的旅行指南。


推薦閱讀:

剁手在首爾 | 除了東大門,這些地方的衣服也hin好看啊~
紅海船宿潛水攻略
《自駕環中國》第14天:我只想找個人陪我說說話
一次遠行,一枝桃花

TAG:旅行 | 印度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