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了身體的女孩

去年夏天我在一堂課上發言,需要站到講台邊上去。

整個發言氣氛其實還不錯,於是我想試著和同學互動。於是我提問了坐在第一排的男同學,詢問他關於我先前發言的看法。

他愣一愣,看了一眼我身後的黑板,又看了看我,用很篤定的語氣說,「我沒有在聽你說什麼,我剛剛就在看你的腿了。」

後排的同學們輕快又曖昧地笑起來。

我不知道他出於什麼目的說這樣的話——是為了化解尷尬,還是顯示自己的幽默,還是其他什麼目的,我也不知道別的女性在這種場合被說了這種話會是什麼心情,但當時站在台上的我,只有一個感覺。

我在被觀看。

他真的在看我嗎?我看不見得。

他在一個炎熱的午後,上一堂無聊的哲學課,可能正像腦子裡裝了漿糊一樣昏昏欲睡;他可能的確沒有聽我在說什麼,他想著他沒有打完的副本,想著電影和詩,想著論文、畢業和女同學的腿——

突然被女同學提問了,那就說說女同學的腿吧。

這有什麼不妥呢?沒什麼不妥。一邊的教授不會覺得不妥,身後的同學不會覺得不妥,被說的女同學她更不會覺得不妥,甚至可能還會覺得被恭維。

公開談論女性的外表、表達對女性外表的欣賞是最安全的話題了,起碼比強行回答自己沒有在聽的問題更安全。

反正女性,永遠在被觀看(being gazed),

觀看女性的,是男性凝視(male gaze)。

男性凝視是指,在父權社會中,女性被置於被觀看者的位置,被物化(objectify)為性物品,被欣賞,被使用,被塑造成符合父權社會所希冀的具有「女性氣息」的第二性。

男性凝視的主體不完全是男性。凝視著女性的,是一個借著異性戀男性視角去定義女性、被普遍認同了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對女性的外表賦予了過高的價值,同時還試圖教導每一個女孩去認同這個價值。

女性的身體有一個「完美」的版本:它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商品廣告里,它用來賣所有東西;影視劇里的男人有各種各樣的身材,但他們只和同一種身材的女性約會;

所有女性的目標,就是成為那個「完美版本」。因此,女性對外表的注意是受鼓勵的,甚至只有願意注意外表的女性才被認為是迷人的,以至於「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被奉為一句勵志名言。

女孩一出生就暴露在這樣的環境里。從性別認同開始之初,人們就有意無意地引導女孩們去注意漂亮的公主,去注意玲琅滿目的衣櫥,去看精緻的女人,看她們使用化妝品的樣子,彷彿在享受什麼天賜珍寶。

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提醒女孩們注意自己的外表,甚至都在對女孩們進行外表戲弄(appearance teasing)。

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被外表戲弄。大人們喜歡逗小孩兒,說他們長得太高,說他們臉盤子太大,說他們眼睛太小。但比起女孩,男孩通常不會讓這些戲弄影響他們的自尊或自我評價。

外表戲弄留下的「漂亮壓力」(pretty pressure),只有在女孩子那裡會得到最大的體現。

她們把自己和電視電影、廣告海報中的「模板」進行比較,她們把別人關於她們外表的評價牢記在心,她們帶著「好看」的義務生活著。

因為保持好看,保持性吸引力,保持「有用」,是女性在父權社會中的天職。

成長環境中有意無意的外表戲弄,讓女孩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被觀看。即使事實上並沒有人真正地在「觀看」,但這種被觀看感,在她們開始性別認同的時候,就已經被編織進了自我認知里。

女孩從一出生就暴露在外部物化目光中,被教導要注重外表、被比較和評估外表價值,久而久之,她們會將這種來自外部的物化目光內化,用外部的目光審視自己的身體,過分迎合所處社會環境的審美需求,發生自我物化(self-objectification)。

自我物化不是一個全或無的心理狀態,它更像一個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心理預設。例如,她們很小的時候就認同了美麗對女性的非凡價值,且從來不去懷疑過這件事的合理性。

自我物化的程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擁有不同經歷、不同人格特徵的女性,在面對不同情況時,她們自我物化的水平也會不同。例如有人即使意識到了變瘦有太多的益處,也並不稀罕這些益處;但有人就會把「不瘦就死」當作至理名言一樣奉行。

女孩們一旦過多地自我物化,她們的認知水平、社交能力、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會受到影響。她們會變笨,會變得更低落和焦慮。她們時刻注意自己的外表,時刻用外部的審美目光審視自己,時刻在肩頭擔著「我得漂亮」的漂亮壓力。

當女孩們聚到一起聊天的時候,你總是能發現她們對自己外貌上的「缺點」一清二楚,對於怎樣「修正」這些「缺點」,她們也是了如指掌條條是道。她們知道什麼樣的粉底能遮住痘痕,知道選什麼樣的上衣能讓腿顯得更長。

似乎了解和修正這些「不完美」,能為她們帶來一些掌控感。

很多追求漂亮的女孩子,最後追求的都是這種「掌控感」。

因為,與其去慢慢接納自己、緩解因怕胖產生的進食焦慮,不如直接吐掉食物;比起「提高自信心」這樣虛無的口號,不如去剌一對雙眼皮來得又快又實在。

「美」的定義、「美」的價值懸在每個女孩頭頂,她們向它邁進一些,或是在做著向它邁進的努力,這個過程本身就能給她們帶來掌控感。

但是實際上,這些掌控感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在男權社會裡,女孩們早就和她們的身體異化(alienate)了,她們早就失去了對身體的自主權。

無論她們做什麼,永遠有人在四面八方虎視眈眈。

她們用力地減肥,試圖靠減肥成功這件事來擺脫體重焦慮、為自己贏得一點自信的時候,有人要說她們「虛榮」。小姑娘染了鮮艷的頭髮,或是穿了性感的服裝,就是「不檢點」。

總之,女孩子無論想要對自己的身體做些什麼,似乎都有錯。女孩的身體無論是什麼樣,都有人覺的自己有資格去評價。

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個女性主義沙龍,我分享的主題是「像女孩一樣投擲」。我說女孩在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要注意自己的動作和形態,她們在投擲物體的時候,大多都不會動用除了小臂和上臂以外的肌肉。

但在她們再小一點的時候,事情不是這樣的。她們再小一點、還沒有聽過來自任何人的外表戲弄、還不能理解所謂女性規範的時候,她們能像男孩一樣,動用全身的肌肉盡情地投擲。

從社會化開始,女孩的身體就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她們已經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了別人的目光,允許這些目光評價自己,甚至願意為這些目光修改自己的身體。

但我說完以後,有一個女生站起來,「你覺得你脫離這個監獄了嗎?」她問我。

「至少我已經把它解構了。」我說。

「你沒有。」她說,「你在台上的時候,一直在撥弄劉海,一直試圖用鬢角遮住臉頰,一直用力收著腹。你明明很不自在,在你自己的身體里很不自在。

我突然恍然大悟。

我們已經交出去的身體,可能再也拿不回來了。

「謝謝你幫我補充論據,」我對她說。

其實很多時候,除了女孩自己,根本沒有人真正地在意你究竟漂不漂亮。你的男朋友看不出你瘦了兩斤,你的同事也看不出你有多少條裙子。

說真的,他們為什麼需要看得出來?

即使他們會「看得出來」,甚至會「評價」,但會被這些「看見」和「評價」影響的,只有女孩自己。會被這些「看見」和「評價」影響的,只有在男權凝視下,背負著漂亮壓力的女孩自己。

男權社會最矛盾的地方就是,大多數人,不管男是孩子還是女孩子,都在承擔莫名其妙的壓力。女孩有「溫柔壓力」,男孩就有「男子漢壓力」;女孩有「貌美如花壓力」,男孩就有「賺錢養家壓力」。

而這個問題,還不是質問一句「為什麼不能是女孩子賺錢養家,男孩子貌美如花?」或者「為什麼大家不能活成想要的樣子?」能夠囊括的。

因為即使我們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壓力還是不可能一下就消失。商場里還是擺著千篇一律的「好身材」海報,微博廣告還是不問你需不需要減肥就給你推薦減肥產品,朋友們還是焦慮地討論著皮膚問題、交換美容產品信息。

大家只能變得更漂亮,來應對這個漂亮壓力。

不過,想要漂亮當然不是什麼「錯」。實際上,習慣把一切都搞得很漂亮,有時候也是一種「girl power」。或者我們不把它稱作girl power,而是把它稱作humanity power。

因為漂亮,或是追求漂亮,它應該像人性里其它所有美好的東西一樣,是給所有人帶來快樂的東西。它該是一種人類共有的權利,而不是專屬於某一種性別的義務。

參考文獻:

Calogero, R. M. (2004). A test of objectification theory: the effect of the male gaze on appearance concerns in college women.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8(1), 16-21.

Fredrickson, B. L., & Roberts, T. A. (1997). Objectification theory.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21(2), 173-206.

Fredrickson, B. L., Roberts, T. A., Noll, S. M., Quinn, D. M., & Twenge, J. M. (1998). That swimsuit becomes you: sex differences in self-objectification, restrained eating, and math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5(1), 269.

Webb, H. J., Zimmer-Gembeck, M. J., Waters, A. M., Farrell, L. J., Nesdale, D., & Downey, G. (2017). 「pretty pressure」 from peers, parents, and the media: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ppearance‐based rejection sensitivity.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原文發表於:交出了身體的女孩

關注簡單心理,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學知識,全球專業心理諮詢師資源,統統裝進口袋裡~

推薦閱讀:

如果經常評論別人,說明你太安於現狀了……
我都27了,進商場買衣服還會不自主緊張手心出汗,特別是沒有明確目標時候,怎麼解決?
小腿很粗很自卑怎麼辦?
"用心感知"和"用腦思考"有什麼區別?
有通不過圖靈測試的,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嗎?

TAG:心理学 | 生活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