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活動課程該如何開展才不限制孩子的想像力
說起美術活動,很多老師都表示很困惑。教的話容易讓孩子養成思維定勢,很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不教的話孩子又不會繪畫,繪畫技能比較薄弱。那對於美術,到底是教還是不教呢?口袋學堂請來了藝術教育的資深教師,為我們打開這一困惑。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門實用課程。
首先小彥老師以實例開篇。老師要組織一個主題繪畫活動:海洋世界。老師是這樣組織活動的:小朋友們,我們今天要畫海洋世界,你們見過什麼樣的海洋生物呢?小朋友非常活躍,說見過這個,見過那個。老師很滿意,接著說,你們想不想把這些動物畫出來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啊?小朋友都說:想!這個時候老師拿出了范畫。小朋友在繪畫時很認真,完全是在完成任務,並沒有自由繪畫該表現出的快樂,這樣的教法完全扼殺了小朋友的想像力、創造力。
另一個例子是,老師要求小朋友畫喜怒哀樂四個臉,雖然他沒有提供范畫,但是小朋友的畫畫出來之後還是如出一轍,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看一下老師是如何組織這個課程的。他找了幾個小朋友上台表演喜怒哀樂的表情,老師也去引導大家觀察,「你看,喜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小朋友齊聲說「眉眼彎彎」。老師說,對就是這個樣子。老師不斷引導孩子發現各個表情的特徵,活動進行到這裡還是很不錯的。老師讓小朋友表演完之後,話風一轉,我們今天就來畫這四個表情。你看,這個紙是完整的一張,如何把四個表情都放進去呢?你可以用筆把它分成四半,老師拿著筆將白紙縱向橫向分成了四半。分成四半後,小朋友會覺得,哦,原來是要這樣分的。之後,老師開始畫了,問道,人臉是什麼形狀的呢?小朋友說,圓的,橢圓的。老師又問了,那頭髮要不要呢,耳朵要不要呢,樂的時候牙齒是不是要露出來呢?所有這些細節老師都一一強調,小朋友開始照著老師的描述開始畫,最終畫出的結果也一樣。這時,老師也覺得大家畫的很相似,就說我看一看誰畫的和大家不一樣。這句話後,小朋友畫出了這樣的畫,只是分割畫面的方式不一樣,但是表情還是很相似。
雖然這個老師很努力了,但為什麼還是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原因是老師的目的太明確了,一定要把畫面分成四個,讓孩子把表情畫出來。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完全控制了這堂課,由兒童為中心,變為老師為中心。其實老師也很困惑,為什麼我掌握了繪畫的技巧也把技巧告訴了孩子,可孩子畫的還是很一致。
(詳細解決方案請打開幼師口袋app-口袋學堂板塊聽課,有音頻+PP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