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ing with child sexual abuse 現實版《熔爐》悲劇發生,家長該如何應對

兒童受侵害永遠都是最痛的一個話題。兒時創傷經歷也是心理治療中一個反覆出現的幽靈。在對惡魔在人間的憤怒之餘,也要冷靜下來談談coping with trauma應對創傷。

但往往當創傷發生,需要援助的不僅僅是創傷事件的經歷者,更是每一個關心著ta的人。首先需要應對的,該是父母心中的創傷。

經歷這次事件的父母,內心的傷痛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些父母把自己的自責,憤怒宣洩出來,另一些父母則會過分小心的壓抑自己的情緒,害怕自己的情緒會對孩子帶來二次傷害。但去壓抑自己的內心並不是一個可取的做法。去壓抑自己追求一種「正確」的反應本身就是徒勞的,因為不存在一個標準的正確的反應。生而為人,在這種情況下感受到憤怒,焦慮,恐懼,悲傷,驚恐,都是正常而且合理的。要做到應該是在尊重自己內心感受的前提下,尋求最合理的解決辦法。

為了能更好的幫助孩子處理創傷,家長本身該意識到以下的三點:

1. 意識到自己是孩子的「參照物」。懵懂的孩子並不知道很多經歷意味著什麼,而是通過觀察父母的反應來對自己的經歷下定義,給自己貼標籤。如果父母向孩子無止境地灌輸自己的自責,怨恨和憤怒,孩子會感染到這些負面情緒,認為自己是個「壞孩子」,「被傷害了的孩子」,或者「讓父母傷心了的孩子」,從而產生二次心理創傷。

2. 明確界限。規定自己直面情緒,宣洩情緒的場合。把情緒的宣洩限制在心理醫生辦公室,面對成熟可靠的親友,獨處,社會援助等場合。而不是與兒童獨處時。

3. 照顧好自己! 當悲劇發生,父母往往會忽略自己,把所有注意力放在爭取權益和照顧幼兒上。但要知道,只有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狀態得當,才有能力充當孩子的依靠。

作為父母是可以脆弱,也有權利脆弱的,自身情緒的崩潰並不代表不是好父母,悲劇發生也並不該讓父母承受責怪。比起懵懂的孩子,受到了更大的心理創傷的往往是父母。 先治好自己心中的傷口,才能更好的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於受害的孩子,悲劇發生並不代表著毀滅性的打擊。很多研究都發現,並不是每一個經歷過創傷或災難的人都會發展出心理問題,大概60%以上的人都是屬於「心理彈性」強的人,有能力在親友的支持和保護下盡量少的受到創傷事件影響。

對於精神健康,應該密切關注下面的幾個方面:

自尊:

1. 創傷事件經歷者是否有自輕自賤的傾向,覺得自己不值得開心,不值得被愛,不值得被尊重,等等

2. 創傷事件經歷者是否覺得自己「壞」,「臟」,或感到羞愧

3. 創傷事件經歷者是否自暴自棄,有極大的性格轉變

4. 創傷事件經歷者是否開始有完美主義傾向,覺得自己要各方面都做到最高標準,否則就是「壞孩子」

感受:

1. 創傷事件經歷者是否很難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2. 創傷事件經歷者是否很難辨別不同的感覺,情感。比如明明在哭泣,會說自己是太驚喜才這樣表現。或者否認自己的情感,比如明明嗓門提高在發火,卻反覆否認自己是在生氣。

3. 創傷事件經歷者是否害怕表露感情,害怕自己一旦流露感情就會失控,或者受到懲罰

身體:

1. 創傷事件經歷者有沒有覺得自己跟自己的身體知覺脫節,出現「神遊」,「靈魂出竅」等現象,或者對身體知覺麻木

2. 創傷事件經歷者有沒有覺得自己的一部分肢體不屬於自己

3. 創傷事件經歷者有沒有經歷不明原因的身體疼痛,麻木,消化系統異常,等軀體癥狀

親密關係:

1. 創傷事件經歷者是否變得難以相信他人,即使是父母和親人

2. 創傷事件經歷者是否害怕與人接觸

但如果不幸在上述的方面發現了令人擔憂的癥狀,首先要做的還是求助專業的心理援助。除了專業援助,父母的支持也是至關重要。

父母能做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果的一點,是重複表達三句話

1. 無論發生了什麼,爸爸媽媽都愛你

2. 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是你的錯

3. 從現在開始,我們會盡一切努力來保護你

這三點至關重要,因為創傷事件引發的負面心理反應大概分為三種:

恐懼,導致壓抑情感,不敢面對自己的真實反應。

自責,導致向內攻擊,最終導致苛求自己,自我懲罰,或者自尊心喪失。

對抗,導致無法信任他人,自我封閉。

而能抵抗這三種反應負面反應的保護因素,就是愛和支持。讓受害者相信,他不需要獨自對抗和承受,不需要自己承擔不屬於他的責任,更不需要害怕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多希望有一天可以不用再談coping with trauma,希望法律和正義讓那一天快點到來


推薦閱讀: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永遠都有齷齪事。。。
怎麼看紅綠藍事件?
為何社會普遍對不「孝」的人恨之入骨,卻對虐待兒童的人寬容?
怎樣挑選幼兒園,能避開「虐童老師」這類不合格教育者?

TAG:虐童 | 心理健康 | 心理创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