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 200 萬被老公家暴 10 年?比經濟獨立更難的是精神獨立
最近,一條關於家暴的新聞,讓許多媽媽打了個寒顫。
一位年薪 200 萬的女高管,被老公持續家暴整整 10 年。
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年薪 200 萬,能賺那麼多錢,幹嘛不離婚?!」
根據 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在我國,受害人平均遭受 35 次家暴後才會選擇報警。
其中也不乏高學歷、高收入的女性。
逃離家暴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即使是高知女性,也容易陷入自我和周圍的道德綁架。比經濟獨立更難的是精神獨立。
01
「日子總要過的,別讓外人知道了」
面對家暴,大部分女性首先會選擇忍。
在大多數人眼裡,只要打得不嚴重,一個耳光、一個推搡,這些不算什麼。
「兩個人過日子嘛,磕磕碰碰肯定少不了。」
雖然已經頒布了《反家暴法》,但很多人還是會覺得夫妻之間的暴力是家事,是夫妻矛盾,是「床頭吵架床尾和」。
就連很多民事調解的機構,遇到這種情況大多也是「勸和不勸分」。
有時候即使自己不想忍,身邊也會有人告訴你「算了吧」。
親朋好友讓你忍,你沒有同意;
對方家裡懇請你原諒,你也沒答應;
但是當你的爸媽也說,「你都有孩子了,離婚算個什麼事兒啊」,你猶豫了。
年薪 200 萬又如何,經濟獨立又如何,離婚了,別人也會給你貼上「婚姻失敗」的標籤。
但真的有必要為了世俗的評價,默默忍受暴力嗎?別人不會理解你的選擇,但同樣不會替你承擔痛苦。
02
「我走了,孩子怎麼辦」
知乎的家暴話題下,有一個高贊的匿名帖,那位媽媽在孩子臨盆前遭受了第一次家暴,被老公打得全身是血。當時為了即將出生的寶寶,她選擇了忍耐。
這之後她和丈夫發生過很多次口角,對女兒影響非常大。有一次結束爭吵後,她一個人獨自流淚,才一歲多的女兒竟然拿著紙巾,幫媽媽拭淚。
「看著她本該單純的黑眼珠蒙上一層霧色和怯怯的神色,喚醒了我原本麻木的母愛。」
孩子兩歲時,老公第二次向她揮起了拳頭,這次她毅然決然地帶著孩子走了。現在孩子三歲,日子雖然平淡,但母女倆過得很開心。
但像她這樣的人太少了。
大多數情況下,媽媽自己會進行自我綁架,陷入愧疚:
「200 萬年薪可以養活我和孩子,但孩子不能沒有爸爸啊。」
但當施暴者揮起了拳頭的那一刻,這個家就已經不再完整了。
一個不穩定的家庭環境,即使父母都在,也對孩子沒有絲毫好處。
有一個新聞,講的是母親為了孩子,忍受了 30 年的家暴,最終卻在孩子上找了丈夫的影子:孩子成年以後,也有家暴的傾向。
《女子遭家暴 30 年不離婚:熬到丈夫打不動就好》
另一種極端的情況是,孩子變得焦慮、敏感、脆弱,越來越像受害者,在今後的感情生活中永遠抬不起頭,處於弱勢的一方。
留給孩子一個充滿暴力的家,比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
03
「除了家暴這一點,他也有好的地方」
他不發脾氣的時候,也會對孩子很好
他平時也會做家務他的工資都是交給我的
很多女性,在頭幾次遭受暴力的時候,都會這樣為對方開脫。
她們並沒有從心底里承認,丈夫犯了原則性的錯誤,而混淆了是非。
家暴是底線問題。
這世上本來就很少有罪大惡極的人,絕大多數人身上總能找到一些讓人喜歡的地方。但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來決定一段關係是否應該繼續,這個前提就錯了。
家暴就是家暴。他剛開始犯錯時,你可能會說,這個人身上還是有優點的,還是繼續下去吧。
總去想對方身上還有其他優點,會導致你選擇性忽視他接下去的錯誤,葬身於災難性的關係。
04
「他都認錯了,以後就會好的」
「以後」是多久?
10 年?20 年?還是 30 年?
太多事實證明,家暴只有兩種:0 次和無數次。
不要指望以後施暴者會變好。
也別指望對方會突然收手。
在打不動之前,他可能會先把你打死或打殘。
不要相信家暴之後的任何挽救動作。
認錯是每一個家暴男的慣用伎倆。這次低聲求原諒的時候,已經在為他下一次暴怒埋下伏筆了。
心理學家 Hughes 提出的暴力循環理論(cycle of violence)指出,暴力在婚姻中會呈周期性的循環,會有憤怒積蓄期、暴力發生期、道歉和原諒期、蜜月期四個階段。
暴力循環的過程,也是受害者獨立意志被消耗的過程。她們只能看著自己的人生被慢慢摧毀,越來越動彈不得。
越早選擇離開,就越早走出泥潭。
和過去的生活割捨,需要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獨立,更是精神上的獨立。
雖然這個過程很艱難,但為了今後存在無限可能的人生,為了孩子真正的安全和幸福,一定要鼓起勇氣做出正確的選擇。
家暴不是家醜,而是犯罪。
推薦閱讀:
※中國男人喜歡標榜幫女性拎包為有風度,這是否是對女性的歧視和大男子主義的體現?
※從女人變性成男人,科學領域才終於為我敞開大門
※婚姻是否是父權社會的產物,為了追求女性平權我們是否應該反對婚姻及現行的婚姻登記制度?
※歷史上有哪些重要的 LGBT 運動或宣傳活動?有哪些經驗或教訓?
※首都醫科大學軍訓事件(騷擾聯大女生)是怎麼回事,會怎麼處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