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財富觀進化沒有?|究竟什麼才是「量子財富觀」

首先,財富是什麼呢?

大略地說,財富是確定性的信息,是屬於你的可支配的資產。

但是財富其實在人類歷史的不同經濟發展階段有完全不同的含義。

第一個階段,一個極其樸素的階段,資源、食物、勞動時間就是財富,佔有土地,生產更多的衣物、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能夠佔用別人的勞動時間,過去就是擁有奴隸,這個財富觀基本上是農業時代的,這些財富的本質是產出人們延續生命的必需品,典型是產出糧食、棉花等。佔有土地資源的人們即典型的我們過去很多文學作品描述的老財主,一生都在積蓄這些東西,土地、資源、勞動,包括佔有多少奴隸,美國開國有很長一段時間以奴隸數目來標榜富有農場主的社會地位。

農業財富時代,表面上看起來比較落後,但是其實仍然是現在我們中國社會大部分人的主流財富觀,大部分中國人還停留在這個階段。房地產的火爆是很好的印證,另外現在中國人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結婚必須要有婚房。

經歷了農業財富時代,人類社會進一步發展,土地、食物甚至奴隸等代表的財富在大生產時代、工業時代已經不太能成立了,工業時代最典型的就是產生效用,生產工業品必須有功能效用才能有價值,才能在市場上流通銷售,這樣才能產生財富,而不僅僅是佔有資源。

工業財富時代,也見證了中國被迫從農業財富時代走出來的歷史。典型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佔有的土地、人口幾乎是日本的十倍,但為何在日本的侵略面前不堪一擊?答案就是日本當時已經建立了近現代工業體系,一個最典型的指標鋼產量,中國只有幾萬噸年產量,而小小的日本已經上百萬噸,幾十倍的差距已經不在一個競爭等級上了。顯然,進入到這個時代,前一代的財富觀在這一代的財富觀面前被擊得粉碎。

改革開放的第一代致富就是有些人已經跨入到工業時代的財富觀,那個年代能正兒八經生產出有效用的產品,除了殘次品,就可以賣給消費者,積累財富,所以所謂當時的成功者、企業家就是在這樣的財富觀下發展起來的。

第二個階段,海爾是典型代表,這個階段產品開始追求質量,海爾的邏輯就是生產高質量的電器,也非常成功地成了全國標杆性的質量企業。

而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的財富觀早已跨越生產出效益的工業財富時代,現在世界上的財富已經進入了金融資本時代。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舉出很簡單的數據,2006年美國整個金融票券證券的總值達到129萬億美元,是美國GDP(國民生產總值)的9.7倍。這說明美國的財富主要不再是GDP即不是生產量了,我們也都知道美國很多的生產都不在美國。

對比中國我們主要的財富觀還停留在工業時代,所以我們依然緊盯GDP。我們經常議論中國的GDP與美國的差距,現在是差三分之一,雖是處於第二的位置但達到了GDP排名第三、第四、第五國家的總合,我們感到驕傲。但是假設真正跟美國發生超限戰,類似抗日戰爭的對抗,真正與中國對抗的是前面美國資本市場的129萬億,而不僅僅是美國的GDP。(陳志武,《金融的邏輯1》)

陳志武教授闡述的金融財富邏輯就是美國有一套200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機制,健全的法制,健全的個人資產保護,所以發展起來相應的債券、股票市場,有足夠的信用,能夠把未來變現,特別是把創新變現,能夠把未來的不確定性變成現在的確定性財富。實際上2006年美國的129萬億金融票券是未來的錢。如果沒有這個資本市場的機制,只有等到未來,一個公司現在盈利能力很強,但未來十年的盈利卻只有等到十年後才能知道。而實際上一個好的資本市場能完成的是現在就把這十年盈利的錢拿走,甚至二十年的盈利提前拿走,很多人認為這是泡沫,但在後面將看到這個泡沫的巨大力量,基本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現在的財富和國力,這是一種未來時的財富觀。

美國現在為什麼是金元帝國?陳志武教授的金融邏輯道出了中國與美國的最大差距不在於我們以工業時代財富思維認為的GDP,而在於美國的資本市場。美國擁有全球最發達、最健全的資本市場法律制度安排,保證了美國的一個資本市場十倍於他的生產量。

美國蘋果公司在深圳生產手機,深圳手機生產商只能掙百分之幾的加工費,利潤高達30%的大頭都被蘋果公司拿走。我們經常談論這個,但到這兒還遠遠沒有理解真正的財富,蘋果公司它的未來無疑是全球資本都看好的,蘋果公司在美國上市的市值要遠遠大於它每年我們所看見的30%的利潤,所以真正的財富大頭是在資本市場,並且早就變現,是數萬億美元。阿里巴巴、百度等由中國消費者一手拱起來的互聯網公司都在世界最發達的資本市場美國上市,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推漲美國的金融資本,增加了美國的金融財富。

所以陳志武教授的金融邏輯讓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深思,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現在是個什麼樣的財富時代,是一個金融資本的時代,是以能夠變現未來的財富為標誌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財富觀,這個時代的財富觀以變現未來的財富為主要標誌,事實上極大的推動了美國產業創新,因為只有創新才有未來。

為什麼健全的資本市場產生在美國呢?這個問題的回答要追溯美國的整個歷史演變過程。美國立國之初,是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它最早就是英國的一部分,美國當時殖民地的人民在大英帝國算是二等公民,沒有競選議員的權利,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在美國的這些人本來就是為了自由來到美國,有著人權意識,英國的賦稅的越來越重,漸漸加大了矛盾,美國殖民地的人民開始反抗。但面對英國正規軍,開始基本上都打敗仗,不僅僅造反的大陸軍只是民兵,更嚴重的危機是大陸軍沒有資本,而打仗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富和資源。

為了解決資本的問題最開始就是發貨幣即當時的大陸幣,但是大陸幣的信用建立在政府的未來和國家的信用之上,大陸軍開始連續的敗仗不能讓人信服,所以大陸幣發行了幾十次,每次都幾乎都貶值歸零。大陸幣失敗之後又發行債券,其實和通俗所理解的白條沒有本質區別,士兵沒有軍餉,就打白條,承諾立國以後幾年之內兌現,這些最根本就是大家要相信。

後來華盛頓率領著大陸軍終於打贏了關鍵性的一仗(約克郡戰役),給北美大陸人民一種基本的信心。緊接著就需要建立一套政府的財務和信用體系,當時的「首席財務官」哈密爾頓有著天才的金融頭腦,他認為光發行國債是不行的,顯然當時的美國要持續性的維持這套體系,至關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債券市場,發行的債券一定要隨時可以到市場變現,要有流動性,馬上就可以換成現金。

所以哈密爾頓最大的創造就是給美國發展起一套債券市場,以及維持這個債券市場能不斷變現未來的法律和制度安排,這就是後來華爾街的開端和基礎。

所以美國整個從憲法起,承認個人的權利,承認個人的資產,法律毫無條件地保護個人的資產,這是大前提,然後接下來保護一切的經濟合約,逐漸完善,產生信譽,在這套法律和制度安排下能夠讓變現未來順利實行下去。這是美國從一立國、一開始就高度重視的,這也是在這個基礎之上發展出了美國整個一套世界最完善的法律體系,也就是為什麼最好的資本市場在美國產生,而不是在別的國家。

一個國家未來變現的能力對這個國家有什麼影響呢?陳志武教授舉出18世紀的英法之爭,英國和法國旗鼓相當的,法國最早有太陽王路易十四,後來還有叱吒風雲的拿破崙,但是百年競爭下來最後還是英國贏了。

陳志武教授分析了兩個國家1752年的數據,英國政府公債的利率是2.5%,而法國的公債利率是5%,這個差距說明英國政府的信譽要比法國好得多。英國政府良好的信譽來源於早期一整套的民主和法律體系,英國最早約束國王的權利,建立起議會,相應的法律這些比較健全,保護投資者個人資產的權益。而法國當時還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朕即國家」的時代,政府的權利過大,毀約沒有人可以抵抗,受不到懲罰,所以得不到市場的認可,法國的利率就相應高,比英國高一倍。英國較低的融資成本,就自然更能變現未來支持他的軍隊。

回歸於個體,這個時代給有變現未來財富思維的人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沈南鵬(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攜程旅行網和如家連鎖酒店創始人)於1999年創辦了攜程,2002年在納斯達克上市,身價上億,將未來的財富現在就變現了,他擁有了成為投資的麥克斯韋的充分資格,用變現未來的資金投資分眾傳媒,然後如家,再變現未來,2005年再上市。沈南鵬運用的這套邏輯,與20年里只守著一家企業每年股東分紅獲取財富是完全不同的,這兩種方式的差別累計到現在財富結果恐怕差100倍不止。

去年流傳一個笑話,王健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先定一個億的小目標,在微信朋友圈炸開了鍋,一般人為什麼認為賺1個億是個天文數字呢?就是不知道資本運行的邏輯,不知道變現未來的邏輯。

而在中國,我們怎麼去變現未來財富呢?有一位經濟學家說過,中國經濟發展有一個最根本的動力,還有幾億人相對貧窮,想過得更加富有、體面,這個驅動力十分強大,不用太多分析,總體是樂觀的,可能中間有各種局部的災難挫折,那都可能有,但是不會是逆轉性的。

在這麼好的經濟預期下,我們究竟如何將未來變現呢?在中國一個很意外的造富運動是房地產,中國房地產發展有個歷史性的過程。1998年房地產改革是劃時代意義的轉折點,開始有房產證,開始將房產確權到個人。在中國當前的階段,所有資產中,關於房產的個人確權、權利的保護,包括合約的執行程度,應該說是最好的。本來房子不是資本,房子從買賣角度看不適合當資本,但是房子居然在中國是第一個擁有了剛才說的美國資本市場所擁有的條件,明確的確權,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而且在市場中合約執行率非常高,違約率很低,終於在房地產方面我們居然獲得了能跟美國媲美的比較健全的一套法律體系和制度。這也是為什麼變現未來的財富大門從房地產這兒首先打開了。

毫無疑問中國這30年來是世界發展最好的經濟,但凡一個經濟發展到這麼好的階段,這個市場本身內在有極大的驅動力要變現未來。房地產現在成了一個大家認為最適合變現未來的工具,因為未來經濟發展,只要城市化在不斷進行,更多的農民進入到城市裡來奮鬥,大家的收益就會不斷提高。所以拿房地產作為資產變現未來,這是中國的一大景觀。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中國房地產的價格,讓全球的經濟學家,包括中國的經濟學家,大跌眼鏡,無法理解。因為從它的使用價值等都無法去解釋。所以中國的房地產,事實上第一個起到了幫助民眾變現未來的作用,這是一場造富運動。

但房子終究不是資本,像一般的資本不管債券也好,股票也罷,不是生活必需品,一旦損失不會威脅到生活。但房子首先的使用價值是居住,居者有其屋,這是大前提,房價大家用來做未來變現,造富了很多人,但卻讓年輕人後來人居者無屋,這就是社會問題。另外,房地產是天然稀缺資源,是有限的,土地不能無限供給,這與美國股票、債券的資本市場不同,沒有什麼自然守恆律限制,只要經濟向好,不斷有創新,變現未來,是可以不受界限的。更重要的缺陷是,和美國的股票資本市場不同,房地產造富運動幾乎沒有鼓勵創新的功能。

從這一角度分析,我們的資本市場與美國包括日本、香港,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中國未來發展又充滿了希望。現在正發生的一些事實跳出了原來歷史的邏輯,原來歷史的邏輯就是美國邏輯,那就是一定要先建立一套法律,律師體系、制度體系、執法隊伍,才有可能建立資本市場。

但是現在像區塊鏈這樣的金融技術(FinTec),突然冒出了一個新的東西,未來可能成為下一代資本市場明星的,是大數據。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其仁說:「數據產業是最具有潛力的新型產業之一,要承認數據是資產,首先一個大前提,是要承認,要有數據的產權和價格。」騰訊的股價有了微信以後突破上千億美元,它既不是第一代的財富(有了更多的土地資源),也不是第二代的財富(能生產更多的產品),能在資本市場猛漲就是因為資本市場給它大數據和用戶關聯的定價。因為一旦有微信,將近10億人在給它提供大數據。包括阿里、facebook、谷歌,能成為市值幾千億美元的巨頭,主要資產資源就是大數據。

所以大數據很值錢,是一個產業現在已經基本上沒有疑問。但是它能變成個人未來的財富嗎?這確實是問題所在。

目前最根本的障礙包括:

第一,但凡要成為財富,成為資本,前提就是要確權,獲得保護,不能違約,轉移為唯一合法,這是大前提。但是現在我們這套金融體系還無法做到大數據確權。我們現在所有資產的確權,包括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幾乎都是中心化機構完成的,比如銀行,比如房管所,比如專利局,我們賬戶上的資產靠銀行證明。但中心機構去確權這件事情的成本實際上是最高的。銀行建立信用就是靠這樣一套邏輯:在最貴的地方蓋最貴的樓(上海陸家嘴、北京金融街、香港中環),這個確權機制的成本完全不可能為大數據確權。

比特幣區塊鏈核心思想的產生就是要建立一套去中心化確權模式,通過每個節點來共同記賬,保證數字資產轉移的唯一合法性,完全不依賴線下第三方。

所以核心就是第一要靠非對稱加密,靠個人的私鑰簽名對數字進行確權,第二就是要全網來記賬,來讓這個數字資產的轉移唯一合法,大家來蓋時間戳。

所以未來財富新大陸是大數據。比特幣這一個實驗讓我們看到數字真的可以不靠線下任何的第三方,靠互聯網的一個共識演算法,可以變成200億美元實實在在的資產。而我們現在剛剛走到數字能成為資產的起點上,但這個起點意味做什麼?意味著我們的大數據可以確權,更意味著未來我們的思想、創意、人脈、IP可以確權,可以流通,有了把思想的未來變現的機制,所以區塊鏈帶給我們的財富時代,是一個極大鼓勵創新的時代。

正如前面舉例的以太坊的ICO,從加拿大一位十九歲大一學生的一篇可編程區塊鏈的博文,到形成一個市值超過四十億美元的影響全球的產業,只經歷了短短三年。在這裡,創新思想可以變現,自由編程可以變現,更有數百個創業項目可以變現。沒有拿傳統的所謂天使投資一分錢,卻迅速在全球形成了一個創新產業的新生態圈!

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么

推薦閱讀:

如何在國內白手起家成為資本家?
窮人思維:我窮我有理,我窮我牛逼
現在收入多少才是小康家庭?
剖析中國財富流動形式01
孫宇晨《財富自由革命之旅》值得付費收聽嗎,財富自由有普世的方法論嗎?

TAG:财富 | 量子 | 首次代币发行I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