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藏札記

讀書工作之餘沒事就喜歡讀讀道藏,今天就來開貼寫寫讀後筆記,侃侃牛。

  道藏是啥?能吃不?還真不能吃。不過讀透,還真的可以不吃。

  那讀這本大書有啥用木有?當然有了。

  有的人讀了,富可敵國,不缺用度。

  有的人讀了,一生無病,長壽延齡。

  有的人讀了,官運亨通,前途無量。

  有的人讀了,無欲無求,成佛成仙。

  當然也有人讀了,人生無奈,命運多舛。

  有的人,荒淫無度,過早夭亡。

  有的人,神神叨叨,拋家棄子。

其實道藏就是道教的藏書集錦。東漢之前是沒有道士的,那時候只有術士、鍊氣士等一些奇人異士。這時候出了張道陵創立了道教,總得有點理論基礎做支撐。於是乎道家合集資料彙編就是道藏的前身了。那時道士們得到這本彙編,如獲至寶,萬金不換。甚至為了得到他不擇手段,腥風血雨。一直就這樣在少數人的手中流傳。有些人持有隻言片語,有些持有幾百文章。這些人有的是達官名人,比如葛洪、陶弘景、劉伯溫;有的是懸壺濟世的醫者,比如孫思邈;有的是販夫走卒,有的是奇人異士,比如諸葛亮,于吉,袁天罡。

時間到了大唐開元,想這皇姓李氏,總得給神仙攀點親戚吧。正好道祖太上老君是不同族嗎,道教就成隱的國教。那就給點錢以示修修書和道觀,《開元道藏》就孕育而生。不過就是這部也依然被雪藏,只有些達官貴人和道教核心人士有幸讀到。且王朝更替,幾經流轉,散失。到了大明皇帝一向好道,重新組織編寫了《正統道藏》,才得以保存流傳至今,雖然也依然沒什麼人讀。

  過去只有那麼幾個人讀的書,現在人人都可以讀的到-----這是個最好的時代.

  可就是這樣比萬金還貴重的書,人人能讀卻無人去讀-----這又是最壞的時代。

那麼道藏有什麼內容呢?

  先看我最喜歡的三篇文章《胎息經》《清靜經》《定觀經》,古來說法凡是成為經的東西是不能修改一個字的。

1.高上玉皇胎息經

  經名:高上玉皇胎息經。又名《胎息經》。不著撰人。一篇。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參校版本:《雲箋七簽》,該書春六十收有此經注本。

  高上玉皇胎息經

  玉皇天尊日: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故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總共才90字左右古來注釋極多。我也簡單一家之言注下。

  其實就是大白話:胎從降伏真氣中凝結,真氣從這個凝結的胎中規律的搏動。真氣進入身體就可以稱之為生/活著,神(陰陽不測就是神)離開身體就可以稱之為死。了解知道神氣的原理就可以長生。所以呢守著虛無就可以培養增加神氣。神運動氣就隨之而動,神不動,氣也不動。想延齡長生的,神和氣就要相互依存不分離。心不動念頭,神和氣就會不會從身體進進出出了,自然神與其常在自己身體內部。勤奮的神氣相依,這個才是真的道路。

  簡單備註下:1.虛無:啥是虛無,空之上就是虛無。聽聽不到聲音,看看不見得東西,感受非物體的空。那就是虛無所在。

  2.太上老君清靜心經

經名:太上老君清靜心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唐代。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清部。又見《雲笈七籤》卷十七。

  太上老君清靜心經

  老君曰:夫道,一清一濁,一靜一動。清靜為本,濁動為末。故陽清陰濁,陽動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人能清靜,天下貴之。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而不能者,心未澄、欲未遣故也。能遣之者,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遠觀於物,物無其物。三者莫得,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既無其無,無無亦無。湛然常寂,寂無其寂。無寂寂無,俱了無矣,欲安能生?欲既不生,心自靜矣。心既自靜,神即無擾。神既無擾,常清靜矣。既常清靜,及會其道。與真道會,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既無所得,強名為得。為化眾生,開方便道。老君曰:道所以能得者,其在自心。自心得道,道不使得。得是自得之道,不名為得。故言實無所得。

  老君曰:道不能得者,為見有心。既見有心,則見有身。既見其身,則見萬物。既見萬物,則生貪著。既生貪者,則生煩惱。既生煩惱,則生妄想。妄想既生,觸情迷惑,便歸濁海,流浪生死,受地獄苦,永與道隔。人常清靜,則自得道。

  總共才400字左右古來注釋極多。我也簡單一家之言注下。

  道就是,一清氣一濁氣,一靜一動。清靜是根本,濁氣和心動是附屬。所以陽氣始清,陰氣是濁。陽性愛動,陰性愛靜。男屬陽,女屬陰,男喜動,女喜靜。從清靜運轉到濁動,萬物就從這裡面孕育而生。清氣是濁氣的源頭,靜是動的基礎。人要是能清靜,自然這是你的天下哈哈。人的神是喜歡清靜,但是心不行啊。人的心想靜,但是身體的慾望沒事整整你搞得你靜不成。要是能把身體的慾望通過其他的方式發散掉,心自然靜了。心靜了,神自然就清了。你離發達就不遠了。身體的慾望沒有,自然貪嗔痴也好,三屍蟲也好都木有了。不能到做這樣的,當然就是不能健康的轉移和消散自己的慾望,那離命運多舛也不遠了。能把身體的慾望支走,你慢慢就會空間感和時間感就木有。看啥都是空,也反悔過去了,也對未來無所期待。唯有當下你會神形相依,做事情如有神助。常常的清靜,道就會與你合體啊,不過雖然合體,其實你也看不到,摸不到,感覺不到。但是道德的多少是可以稱量的。有人得道多,有人少些。但道得之多少是可以通過外在的現象觀察的到的。那就請看下一篇定觀經。

第三篇:

  洞玄靈寶定觀經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絕,無與忤心。然後安坐,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其次,雖非的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須臾不替。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然則凡心,躁兢其次,初學息心甚難,或息不得,暫停還失。去留交戰,百體流行。久久精思,方乃調熟。勿以暫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少得靜已,則於行立坐卧之時,涉事之處,喧鬧之所,皆作意安。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惟一。若束心太急,又則成病。氣發狂顛,是其候也。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所,自恆調適。制而不著,放而不動。處喧無惡,涉事無惱者,此是真定。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處喧無惡,強來就喧。以無事為真宅,有事為應跡。若水鏡之為鑒,則隨物而現形。善巧方便,唯能入定。慧發遲速,則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則傷性,傷則無慧。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若定中念想,多感眾邪。妖精百魅,隨心應見。所見天尊,諸仙真人,是其祥也。唯念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舊業日消,新業不造。無所掛礙,迥脫塵籠。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

  一者,心得易定,覺諸塵漏。

  二者,宿疾普銷,身心輕爽。

  三者,填補夭損,還年復命。

  四者,延數萬歲,名曰仙人。

  五者,鍊形為氣,名曰真人。

  六者,鍊氣成神,名曰神人。

  七者,煉神合道,名曰至人。

  其於鑒力,隨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圓備。若乃久學定心,身無一候。促齡穢質,色謝方空。自雲慧覺,又稱成道者,求道之理,實所未然。說頌曰:智起生於境,火發生於緣。各是真種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了知性本空,知則眾妙門。

  第二則:

太清存神鍊氣五時七候訣

  夫身為神氣之窟宅,神氣若存,身康力鍵,神氣若散,身乃死焉。

  若欲存身,先安神氣。即氣為神母,神力氣子。神氣若俱,長生不死。

  若欲安神,須煉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海。氣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靜。靜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源,自然成聖。

  氣通神境,神通慧命。命住身存,合於真性。日月齊齡,道成究竟。

  依銘鍊氣,欲學此術。先須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靜慮。氣海若具,自然飽矣。

  專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初入五時,後通七侯。神靈變化,出沒自在。峭壁千里,去住無礙。

  氣若不散,即氣海充盈。神靜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顏駐色,變體成仙。隱顯自由,通靈百變。名曰度世,號曰真人。天地齊年,日月同壽。

  此法不服氣,不咽津,不辛苦。要吃但吃,須休即休。自在自由,無阻無礙。

  五時七侯,入胎定觀。夫學道之人,入有五時:

  第一時心,動多靜少,思緣萬境,取捨無常,忌慮度正,猶如野馬,常人心也。

  第二時心,靜少動多,攝動人靜,心多散逸;難可制伏,攝之勤策,追道之始。

  第三時心,動靜相半,心靜似攝,心常靜散相半,用心勤策,漸見調熟。

  第四時心,靜多動少,報心浙熟,動即攝之,專註一境,失而遽得。

  第五時心,一向純靜,有事無事,觸亦不動,田攝心熟,堅散準定。從此已後,處顯而入七侯。任運自得,非關作矣。

  第一侯:宿疾並銷,身輕心暢。停心入內,神靜氣安。四大適然,六情沉寂。心安懸境,抱一守中。喜悅日新,名為得道。

  第二侯:超過常限,色返童顏。形悅心安。通靈徹視。移居別郡,揀地而安。鄰里知人,勿令舊識。

  第三侯:延年千載,名曰仙人。游諸名山,飛行自在。青童侍衛,玉女歌揚。騰攝煙霞,綠雲捧足。

  第四侯:煉身成氣,氣繞身光。名曰其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晝夜常明。游諸洞宮,諸仙侍文。

  第五侯:鍊氣為神,名曰神人。交通自在,作用無窮。力動乾坤,移山竭海。

  第六侯:煉神合色,名曰至人。神既通靈,色形不定。對機施化,應物現形。

  第七侯:身超物外,迥出常倫。大道玉皇,共居靈境。聖賢集會,弘演至真。造化通靈,物無不達。修行至此,方到道源。萬行休停,名曰究竟。

  今時之人,學造日淺。曾無一侯,何得通靈。理守愚情,保持穢質。四時遷運,形妄色衰。體謝歸空,稱為得道謬矣。

  此胎息定觀,是留神駐形之道術。在口訣不書於文,有德至人方遇此法。細詳留意,必獲無疑。賢達之人,逢斯聖矣。 可以看出 這兩篇經文,裡面都有舉形成道的論述:

  《洞玄靈寶定觀經》:五者,鍊形為氣,名曰真人

  《太清存神鍊氣五時七候訣》:第四侯:煉身成氣,氣繞身光。名曰其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晝夜常明。游諸洞宮,諸仙侍文。

從這三篇大概可以看出道藏寫點啥了。就是寫的讓你怎麼得道嘛。得道有啥好處,也沒啥好處。就是可以建健康康自由長壽的活著。孫悟空不是經常問菩提可得長生嗎,不能不是哄我嘛哈哈

  於是圍繞得道,這本大書就展開了。這麼大的書總得分分類吧,一般來說道藏七本書,由三部四輔構成。三洞就是《洞真部》《洞神部》《洞玄部》;四輔就是《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

  過去的分類其實也隨著時代的變化亂糟糟的。我也將從新分類下,讓大家更好理解。七部書主要幾個部分:

  1. 與道家有關的諸子著作和注釋。比如莊子 ,列子等

  2. 存思的方法

  3. 服餌的方法

  4. 服氣的方法

  5. 齋戒、儀式和圖文音韻校正

  6. 符籙占卜

  7. 人物傳記

8.其他

西遊記中:就像福祿壽三星說的——那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我們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與天齊壽。我們還要養精、鍊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不知費多少工夫。

  鎮元子得道的方法就是服餌,不過這個餌很牛逼啊。人蔘果

  福祿壽三星就是存思 服氣的方法。

人活著的意義是啥呢?古往今來都在問。其實人活著的最大意義就是活著本身。南斯拉夫的電影《橋》里有句台詞說的好:「誰活著,誰就看的見。」

以上粗鄙一家之言,供作入門參考。


推薦閱讀:

年貼問答,精選集錦(一)
《莊子》馬蹄篇:從莊子的視角來看儒式教育
道教是怎樣讓人心態平和的?
黃帝內經:生命的四重境界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和「無」是一樣的嗎?

TAG:道家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