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讓中風的風險提升了5倍,可是檢出率卻很低(約1/3),這是為什麼?
李先生今年75歲,一年前就感到心慌、憋悶,但時有時無的,去醫院檢查也沒有發現嚴重異常,以為是年紀大了,屬於正常現象,也就沒有吃藥,一直這麼拖著。可萬萬沒想到,誰知一年後,他突然中風,身體偏癱,經過詳細檢查發現竟是由房顫引起的!雖然已經半年的治療後,仍然無法康復,追悔莫及...
中國房顫高發,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
近年來,受人口老齡化、慢性心臟病及其它因素影響,房顫全球發病率劇增,我國更是房顫第一患病大國。
2004年中國14個省份和直轄市自然人群中29079例30-85歲成年人的流行病學調查提示,我國房顫總患病率為0.77%,略高於國際0.4%的平均水平。在50—59歲人群中為0.5%,在≥80歲人群中高達7.5%。我國房顫患者的總人數已有1000多萬。
房顫已成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並且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概率還會不斷增加。60歲以上老年房顫患者佔70%以上 。男性發現房顫的危險是女性的1.5倍[1]。
房顫最大的危害是引發腦卒中
房顫的最重要也是危害最大的併發症之一是腦卒中,房顫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房顫病人比非房顫病人的腦卒中風險高出5倍。
胡大一等對中國房顫住院病例多中心對照研究結果顯示,住院病人房顫的腦卒中患病率達 24.8%,且有明顯隨年齡增加趨勢。中國房顫病人腦卒中的患病率遠高於非房顫病人,其中絕大多數是缺血性腦卒中(包括TIA)[2]。
房顫所致腦卒中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及高複發率的特點:第一年死亡率高達50%;第一年嚴重致殘率高達73%;第一年累計複發率高達 6.9%。
據了解,我國每年腦卒中年死亡人數高達181.6萬人,腦卒中通常為終身性疾患,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降低其生活質量,而且持續性的醫療費用也會給患者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有效防止卒中的複發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根據之前美國的研究顯示,全國(美國)每年的花費約為260億美元。
目前我國房顫診斷率遠低於實際發病率。數據顯示,只有大約1/3的患者直到發生腦卒中之後才被診斷為房顫!
房顫高漏診率的原因:
1. 持續性房顫容易診斷,而陣發性房顫在臨床上經常被漏診。
根據中國部分地區心房顫動住院病例回顧性調查,對1999~2001年41家醫院的9297例心房顫動住院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陣發性房顫佔33.7%。陣發性房顫非常狡猾,發作時間僅持續幾秒鐘左右,難以發現。
2. 數據顯示,臨床上約有62%的房顫患者無癥狀。
這類患者對房顫的常見癥狀心悸、呼吸困難、乏力、頭暈等完全沒「感覺」,不知道自己患有房顫。有不少無癥狀房顫的患者,直至因腦卒中就診才知道自己有房顫。
研究表明,持續性房顫患者及老年人可能更容易「無癥狀」,但不同研究間也存在爭議,可見也不是絕對的。
3. 現有心電監測設備的局限性。
① 設備使用不便,患者依從性低。患者在初次就診後需要再去醫院至少2-3次,增加額外成本。從初次就診到拿到報告最快則4-5天,若由於患者交通或時間的不便延遲了去醫院的時間,拿到報告則要十天半個月甚至更久,增加潛在風險。在使用中,Holter的電極片容易脫落,一旦脫落需要去醫院再次粘貼、重新監測,非常不便。並且電極片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有線式監測儀必須在淋浴或接觸水之前卸下,這些原因導致患者使用的依從性降低[3]。
② Holter的使用時長難以延長,只能存儲48h的記錄心律。對於陣發性房顫,往往因為監測時間的不足,患者在監測期間未發生房顫而導致漏診。此外,因為患者洗澡、運動等活動的影響,監測到的數據也不盡全面和有效,進一步降低房顫診斷率。Holter監測通常需要患者多次重複佩戴才可檢測到房顫。
對房顫檢出效率低的進一步探究:目前房顫篩查主要監測手段分析
目前篩查房顫的手段主要有三種:holter、事件記錄儀、植入式事件記錄儀。
從檢出率來看,植入式事件記錄儀最高。但它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將心電監測設備放入人體胸部的皮膚下,具有一定的風險。植入式心電記錄儀對患者的選擇比較嚴格,只有那些不明原因的暈厥、暈厥先兆、發作性頭暈、不明原因反覆發作的心悸、癲癇和驚厥患者才使用植入式心電記錄儀進行長期的心電圖監護與記錄[4]。較少用於普通患者的房顫篩查。
臨床上篩查房顫使用率最高的Holter,因設備使用不便,監測數據收患者洗澡運動等事件的影響,48小時的檢出率為48%。超過半數的房顫未能被檢測出。
事件記錄儀只有在患者感覺房顫發作,有明顯不舒服的癥狀時主動觸發事件記錄按鈕,才可將不正常的心電數據記錄下來,供醫生分析。但前文中我們已經說過,臨床上大約有62%的患者屬於「無癥狀房顫」,房顫發作時沒有任何「感覺」,因此無法主動觸發事件記錄。
國外解決方案示例:無線單片式長程心電監測的應用
以往的研究顯示,監測時間和房顫檢出率成正比,延長監測時間可以提高房顫的檢出率。
如下圖,國外某款無線單片式長程心電監測可以連續使用14天,將它粘貼在患者胸部區域,沒有引線,可防水,使用單個載體獲得連續的單導聯ECG數據。此外,無線單片式長程心電監測還配備了一個事件按鈕,患者在出現癥狀時可以觸發,突出記錄出現癥狀前後45秒的ECG記錄。
國外大量臨床病例證明,無線單片式長程心電監測在檢測房顫方面存在優勢:
- 數據全面真實:輕巧防水,不妨礙日常生活,讓患者在無感知的情況下捕捉到各類事件發生時的真實心電數據;
- 持續準確記錄:貼合皮膚不易脫落,每秒500次準確採集心電電位;
- 更大使用人群:操作簡便,不需要專業人士操作,普通人都可以自行操作黏貼;
- 更經濟、更高效:無需往返醫療機構,即可進行數據交互;
無線單導長程監測心電貼片使用方便,不會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長達14天的心電數據記錄,患者依從性高。使用它來進行長期的連續監測可能有利於房顫的診斷,這些房顫可能會因使用傳統的48 小時Holter監測而被遺漏。
國內同類型無線單片式長程心電監測設備:心衛士小白貼
心衛士小白貼硬體設備由深圳邁瑞生產,心雲公司聯合軟體及服務開發,從今年3月開始投入市場,用於長程心電監測。與國外的無線單片式長程心電監測設備最多連續使用14天不同,心衛士小白貼可根據患者實際需求,將監測時間延長到14天以上,儘可能記錄更多的有效數據,提高檢出率。
心衛士小白貼可快遞到家,使用簡單,患者可自行完成設備佩戴(粘貼在胸部),在無感知中進行心電監測(房顫篩查)。配合心衛士App,患者可查看實時心電波形,有癥狀時也可在App中記錄。小白貼將所有監測到的心電數據儲存在雲端,監測結束,經專家分析,為患者出具心電監測報告。
無線單片式長程心電監測對於提高房顫的檢出率,對於規範房顫的治療、降低卒中的發生率及複發率、減少醫療費用以及幫助患者緩解癥狀,提高生命質量,更好的回歸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後,如對無線單片式長程心電監測(小白貼)感興趣,或者家裡有人需要做房顫篩查(及其他心律失常相關疾病篩查)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賬號【心衛士】,然後諮詢客服,獲取相關服務和信息。
參考文獻:
[1]周自強,胡大一,陳捷等. 中國心房顫動現狀的流行病學研究.中華內科雜誌.2004,43:491
[2]胡大一,孫藝紅,周 自強,等.中國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中華內科雜誌,2003,42:157—161.
[3]DiagnosticUtility of anovel leadless arrhythmia monitoring http://device.Am J Cardio 2013;112: 520-524.
[4]曹江娥.植入式心電監測記錄器.2016,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03/16/3006878_525155448.shtml.
推薦閱讀:
※有心臟病的貓都是怎麼洗澡的?
※心臟病患者因阿司匹林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危險性有多大?
※孫寶貴:心臟疼痛是什麼原因 胃痛 心痛 如何明辨?
※各位大神,給我看看這是什麼類型的心律失常唄?
※做了支架,定時吃藥為什麼還會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