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月再融3.8億,紅杉領投的猩便利如何定義無人零售新玩法?
在資本眼裡,如今的無人零售猶如一年前的共享單車,是新風口上的香餑餑。這不,最新一筆融資又亮瞎了:3.8億人民幣,A1輪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華興資本、元璟資本跟投,還有天使輪機構及個人續投,陣容之強大引人矚目。他們看中的,是於今年6月切入即時便利消費領域的創業團隊——猩便利。
皓哥曾前往猩便利的上海總部辦公室拜訪,彼時團隊剛剛起步。才過去短短4個月,再次研究猩便利最新進展的我,不禁被這隻踏在新零售風口之上的「新猛獸」嚇到了:成長如此神速,這還是我之前拜訪的那家公司嗎?
一,模式升級,猩便利如何野蠻生長?
猩便利在創立之初,主營無人值守便利架,為用戶提供「所見即所得」的便利購物體驗,以及企業福利外包。而現在,圍繞「重構用戶即時消費體驗」的定位,它已升級了商業模式。
一方面是業態升級。猩便利飛速開出了8家自助式智能便利店,並將從鮮食跨向生鮮領域。
與利用人臉識別、RFID等技術手段的無人便利店不同,猩便利的線下門店是有員工的,負責貨品管理和指引服務。但用戶可通過猩便利App,在現場自助掃碼付款,並在出門前核驗,在不接觸店員的前提下,完成購物全程。
此外,猩便利的選品也講究差異化。除了常規產品,還有大量「網紅」進口商品、自有品牌和便當、關東煮等鮮食。
另一方面是貨架數量擴張。猩便利的無人便利架點位已破萬,覆蓋了15個城市。這個速度相當驚人,規模和融資也是業內之最。
在「店+架」的協同效應下,猩便利催生了「便利·蜂窩」的新模式,往全場景、全區域、多業態新零售的方向發展。
猩便利總裁司江華透露,猩便利正在打造500米經濟圈,用15分鐘的運力,滿足用戶的即時消費需求。所謂的「便利·蜂窩」,就是便利店和便利架組成的服務網路;如果說提供「日補貨、周上新」體驗的無人便利架,是深入每個辦公室隔間的「毛細血管」;那麼智能自助便利店就是在滿足自助購物需求的同時,還疊加了供你休憩和體驗品質生活的物理空間。二者聯合,就像一個個蜂窩互相緊密連接,數據互通、供應鏈協同,把更多、更快、更準的服務送到用戶身邊。
猩便利在迭代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將更多人才收編麾下,完善團隊能力。
他們的高管履歷相當耀眼,包含了多年的創業老兵和一線互聯網、零售公司的領軍人物,堪稱是目前無人零售領域的「地表最強戰隊」。
CEO呂廣渝,曾任阿里集團副總裁、大眾點評COO,與他聯手的,還有線下零售老兵、日本羅森資深副總裁曉村;總裁司江華也曾任美團點評休閑娛樂事業部總經理。呂廣渝和司江華均曾是阿里「中供鐵軍」的核心成員,要知道,這個被馬雲認為最有「阿里味兒」的「銷售黃埔軍校」,可是培養出了大半個互聯網圈的「CXO」。
近期,我廚前COO夏荷的加入,也成為猩便利入主生鮮品類的重要引擎。夏荷擁有十餘年生鮮產業市場、運營、產品經驗,將任副總裁,率領猩便利的生鮮運營團隊。
而猩便利收購51零食,不僅將其在川渝地區的千餘個點位照單全收,也是看重創始人張淵裴曾負責「鏈農」西南大區運營,有生鮮貨架、選品、供應鏈管理的成熟運維經驗。企業未來的競爭本質上是優秀人才的競爭。
猩便利人才布局
二,猩便利為何要業態升級?
皓哥認為,猩便利在短短4個月便升級業態,看似是帶有「焦慮」意味的快速擴張,實則包含了對行業供需兩端變化的深思熟慮。
在需求端,業態升級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打造500米白領通勤生活圈。不只是賣貨,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用戶的生活品質。
比起深入各個街頭巷尾的傳統便利店,以及遍布地鐵站、人流聚集區的自動售貨機,猩便利的「便利·蜂窩」模式,並沒有吞下「全人群」的野心,而是聚焦在白領通勤這一細分人群上。
現代白領的工作生活壓力大、節奏強、時間緊,猩便利基於對他們普遍存在的異地生活、獨身主義和情感困惑等痛點,提供更「戳中靈魂」的貨品和附加服務,比如共享書店、咖啡館,以及就餐區,甚至還有共享充電、雨傘等便民服務,在滿足用戶效率需求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溫度和情感的維度。
在供給端,零售業的低毛利的特點,也驅動著線下便利店業態的轉型,「3R模式」應運而生。
傳統零售業之所以是公認的「臟活累活」,門店售賣的標品同質化、毛利低是主要原因。今天,當你走進全家或是7-11便利店,會看到關東煮、熱包子、盒飯便當等鮮食的佔比不小;午飯高峰期想吃個盒飯,往往店內座位都被食客們坐滿了。從某種程度而言,便利店已搶佔了一部分原先餐飲業的職能。背後的邏輯很好理解:鮮食作為非標品,有高頻、高毛利的特點,而且還可以帶動其他標品的銷量,無疑能帶來更好的坪效。
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韓彥認為:無人零售,本質上仍是供應鏈、大數據、物流配送的逐步升級,因此,他並不看好純做無人貨架的企業。這也很好地解釋了光速在天使輪就入局猩便利。目前,猩便利店內提供豐富的熱餐和鮮食,數量和品種是「全家」和「羅森」們的兩倍。
新近加入的VP夏荷認為,生鮮領域正在也必然往3R產品體系發展。即RTE開袋即食;RTH加熱即食;RTC開袋即烹。
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猩便利的業態升級也有利於構築自己的護城河。
無人便利架的單業態利潤不夠豐富,猩便利入局生鮮、打造線下門店,雖然看似模式偏重,對後端供應鏈和團隊的落地要求很高;但一旦模式跑通,足以把小玩家遠遠甩在身後。
三,即時便利進入下半場,從赤足狂奔到比拼內功
今年以來,入局無人貨架、無人便利的團隊如雨後春筍,模式也有所差異。但隨著資本催熟,無人零售的爭奪戰也將進入下半場,留給沒有護城河的小團隊的時間已不多了。哪種路徑的未來更可期?皓哥有幾點思考和大家分享。
其一,黑科技並不是最關鍵的,最終要看是否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增量。
「用戶價值增量」是衡量新技術運用落地的重要參考指標。當把技術應用到具體場景中,如果你的產品給用戶帶來的價值,相比他原來的方式有很大增量,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否則只是空談概念、炫技而已。從用戶價值增量的角度看,猩便利的模式無疑在無人零售領域更具想像力和生態價值。
一方面,猩便利將便利店和便利架兩種業態聯動起來,實現數據共享、物流協調互補,差異化運營。
無人值守便利架將觸角放得離消費者更近,解決即時性消費需求;而便利店的SKU可以更豐富,並且疊加了共享空間、人工服務和體驗。
更重要的是,便利店可承擔區域內貨架的前置倉角色。某個貨架商品缺貨,可以迅速從就近的便利店補貨。由於購物流程在App端完成,猩便利的整套商品銷售和物流數據都能實時沉澱在後端,從而智能提醒補貨,最終讓「千架千面」的精細化運營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創新的RTC品類對於用戶也是一個價值增量,在便利店可吃到現場烹飪的新鮮食材。而傳統便利店如果要切入這一市場,不僅要投入大量資金,還得考慮門店改造(增加廚房區,現場炒菜)、貨架面積損失、員工培訓以及後端供應鏈的改造問題,大傷元氣。
其二,即時便利行業和打車、共享單車有共通之處,資本將扮演重要角色,團隊的融資能力和擴張速度很關鍵。
從猩便利的快速崛起,我們不難看出,作為新的零售「物種」,不論是門店還是貨架,先期都是嗜血的。只有在貨架網路靠資本「砸出一條血路」、達到高密度布點之後,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在採購議價權、物流配送和用戶體驗上產生質的飛躍。
如果猩便利模式被驗證,後期規模效應和供應鏈能力將成其重要壁壘,抬高整個行業的准入門檻。
說到底,資本實力很可能將直接左右這一領域的成王敗寇。因此,在競爭初期,吸引資本持續加註,核心拼的還是團隊的綜合實力。無疑,猩便利的融資能力強、速度快,短短几個月從天使輪到A1輪,也說明資本持續看好團隊未來的發展。
其三,在無人零售戰況愈演愈烈的當下,猩便利一馬當先,驗證著市場價值和創新的經濟模型。
本質上,將無人便利架「移置辦公室附近」以及便利店「掃碼自助購物」的體驗,最終要看是真痛點還是偽需求,這得看看用戶用腳投票,是產品、服務、性價比等綜合因素之間的優先順序權衡。
同時,回歸零售本質,最終立足點還在於盈利性能否戰勝傳統零售,這是一場對「品類組合管理+供應鏈+門店選址+App體驗與運營」的全方位能力的考驗。
當然,這場考試還處在早期的階段,沖在行業最前列的猩便利也需要不斷迭代,優化用戶體驗,真正贏得市場的全面認可。
借用猩便利COO曉村的話,「一個僅幾十平米的便利店,背後所需要的運營體系,龐大、精細、超乎想像。但剝開形式,所有的細節都只在做一件事:是否提供了足夠好的服務和商品。」
歸根結底,只有創造出新的消費價值和服務體驗,無人零售才有機會重新定義人們的消費習慣。
文|錢皓
想加入錢皓頻道,一起提升認知嗎?
招募互聯網分析師,請戳這裡
簡歷投遞:1000808@qq.com
或加微信:angelalu2016
推薦閱讀:
※阿里的無人便利店目前看起來純屬炫技,零售新老巨頭的交替遵循的是一如既往的零售哲學,只看誰能做的更極致
※無人零售再添新玩家 口碑要用無人收銀技術改造百萬存量市場
※在7-11上夜班是一種什麼體驗?
※「確定性效應」-零售促銷技巧
※羅森向下,愛便利向上:兩種不同形態的便利店模式會短兵相接嗎?
TAG: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