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與東吳外交事件1

夷陵之戰後,曹丕終於有了行動,遭遇慘敗的蜀漢無力再戰。孫權在大戰之後,迅速調整戰略布局,防備曹丕的進攻。這時蜀漢和東吳雙方都明白結盟若不繼續下去,將沒法與強勢的曹魏抗衡。

武昌的孫權先向白帝的劉備派去了使者,武昌船從長江出發就這麼一路到白帝城,坐的慣船倒也舒坦。武昌就是孫權起名的武昌,正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白帝所在是魚復縣,劉備改名為永安,正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位使者名叫鄭泉,是陳郡人,也就是河南人,再過幾年有一位叫曹植的詩人會被封為陳王。鄭泉現在什麼都不知道,因為他已經醉了,所以兩岸的猿猴正在圍觀著航過的船隻,鄭泉全然沒有察覺。其實長江水路並不是那麼安全,聽說曹真、夏侯尚的部隊已經接近江陵,長江兩岸雖有朱然和諸葛瑾、潘璋把守,可對方的兵力實實在在遠勝於吳軍。

潘璋將軍和鄭泉一樣特別愛喝酒,所以交情還不錯。潘璋以前就經常賒賬喝酒,債主討債他就說以後有錢再還,欠債的人都是這麼說的。潘璋麾下部隊只有數千人,但往往能發揮一萬多人的戰鬥力。不過潘璋將軍有一個不好,他經常在軍中設立軍市,販賣的裝備價格高於市場價。並且他會暗殺掉富有的將領,奪其財產。雖然多次遭到司法部門檢舉,但仍受到孫權的庇護。

也許,有一天軍隊一律不許經商,才能維持得了部隊思想的純正意志。

算了,反正鄭泉不在乎。鄭泉出了名博學多才,志向遠大,怎麼會被瑣碎小事所困擾?他閑居在家時就常說:「我最想要的就是美酒裝滿五百艘船,一年四季不停的喝喝酒,實在喝累了就吃點餚肉(畢竟是江蘇名菜吶)。酒裝的多裝多少,都這麼喝,不亦快乎!」

由此可以看出鄭泉確實是一位志向遠大,且有追求的人物。像這樣一位人才,自然而然能夠得到孫權的重用。鄭泉平時在孫權面前就是有話說話,不拘禮數。孫權曾問鄭泉:「寧畏龍鱗乎?」

鄭泉回答:「臣聽說明君的臣子多是直臣,當今朝上暢言無諱,言論自由,實在仗著大王的寬宏大量,故不畏龍鱗。」

孫權無言以對之餘,自是看重鄭泉卓越的辯才。更高興的是有人說自己寬洪,孫權一高興舉辦了宴會,在宴席上鄭泉一如既往的無所拘束,孫權面露怖相,命人以無禮的罪名抓鄭泉去司法處治罪。這種情況下鄭泉雙手被人叉出去,只得不斷回頭看孫權。鄭泉被叉出去以後,孫權很快讓人把他叉回來,笑言:「笑曰:「卿言不畏龍鱗,何以臨出而顧乎?」

鄭泉說知道有主公恩寵,知道自己性命無憂。只是被叉出去時,感受到主公獨一無二的威武,忍不住多看幾眼。孫權認為這個說法很有說服力,於是出使白帝城的任務就交給他了。

宴席正在繼續,孫權喝的興起,就起來勸酒。他愛勸酒是出了名,當年孫權就當眾讓周泰脫衣服,數周泰身上的傷疤敬一杯酒,令麾下諸將都對周將軍心服口服,不過聽說周將軍最近頑疾纏身,快不行了。

當孫權敬到大臣虞翻時,機智的虞翻倒地裝醉,孫權怎麼叫也叫不醒,你永遠沒辦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孫權尋找下一個勸酒目標時,虞翻馬上坐了起來,孫權馬上就發現虞翻裝醉,當場就拔劍要把虞翻幹掉。在座的諸位還沒反應過來時,大司農劉基飛身而出抱住孫權。

「大王酒後殺善士,就算虞翻有罪,這事傳出去,天下間誰相信你為這事殺人?」孫權說:「我不管,曹操能殺孔融,我殺個虞翻有什麼關係?」

劉基說:「孟德輕害士人,受天下人非議。大王躬行德義,應該跟鳥生魚湯去比較。」孫權這才肯罷手。

曹操曾說過:「生兒子就要像孫權這樣的。」

相較後來曹丕對待鮑勛、楊俊,孫權確實算寬容的君主,如果孫權是曹權,三國統一就有望啦。

劉基並不是那位「賽諸葛」劉伯溫,他身上可有純正的王者血統,長得姿容美貌,是漢高祖劉邦庶長子劉肥的後裔。他的父親昔年曾擊敗過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其實也稱得上賽諸葛。一直傳聞孫權和劉基有非不尋常的關係,可未經證實的事情不能夠亂說,不然要負責任。

虞翻鬧的禍事不止這一件,他曾經企圖鞭打俘虜于禁,遭到孫權的喝止,畢竟虐待俘虜對國際名聲不好,是嚴重的外交事件。在鄭泉開船出發前,碰到蜀軍降臣糜芳的船和虞翻的船,糜芳船上人多,想讓虞翻的船先避開。虞翻剛剛差點被孫權砍死,自是怒氣衝天,對著糜芳一頓怒罵,罵得糜芳關上船窗,下令迴避虞翻。虞翻醫術高明,他似乎被請去給周泰看病,當年他就被專門請去做呂蒙的隨軍醫生。

虞翻還有一項本領,就是跑的很快,他和孫策出行,曾遭遇襲擊,虞翻讓孫策騎馬,自己能夠日行兩百里,跟著上騎馬的孫策。這種跑得快的人都比較喜歡搞事,鄭泉看虞翻遲早會被孫權流放邊疆。

有虞翻這樣的例子,鄭泉通常不敢在孫權面前喝的太醉。鄭泉登陸北岸,白帝城就是標準的山城,進入城中上山就是永安宮。但鄭泉對劉備沒什麼好感,因為劉備禁酒,曹操也禁酒,百姓連喝酒的自由都沒有,劉備、曹操的統治下一定很不自由,這也許就是鄭泉選擇孫權的主因。

「吳主孫權,自由之光。」

在永安宮裡,中間坐著的是老邁病態的劉備,一邊站著的是著名土木工程師李嚴,另一邊站著的是威風凜凜的常山趙子龍。聽聞丞相諸葛亮已從成都趕來,不過聽諸葛瑾將軍說他弟弟不愛騎馬,可能來的慢一點。(筆者現今正在武侯區敲出這一段)

蜀帝劉備問鄭泉:「吳主何以不答吾書,是不是認為我稱尊名不正言不順?」

鄭泉回答:「曹操父子欺壓漢室,終奪其位。殿下既為宗室,就有維護漢室的責任,殿下不率先拿起武器討伐曹賊,而是先正其尊號,沒有跟天下人商量,是以我主公沒有回信。」劉備為此感到羞慚。可畢竟不是劉備想當皇帝,是群臣推舉劉備做皇帝。幸好諸葛孔明不在場,不然鄭泉未必說的過他。

鄭泉終究不辱使命,恢復了孫吳和蜀漢的邦交。鄭泉另一個使命就是去查探蜀國的意圖,畢竟當時劉備還沒死,如果不死心趁機進攻,還需要分兵防備。在確立兩國友好的情況下,孫權集中所有力量對抗曹丕。

到了鄭泉晚年,他對好友說:「必要把我葬在陶瓷場之旁,我百年之後化作泥土,有幸的還能被人取來製作成酒壺,實獲我心矣。」

鄭泉就是這麼一位高瞻遠處,志向遠大的人物,也許他就在被葬在鄱陽郡鄱陽縣的一個小鎮中。數百年後,此地的青白瓷器舉國聞名,此地的瓷器也被人稱之為茲瓷,就是此地所產瓷器的意思。鄭泉就是茲瓷,瓷瓷就是鄭泉。


推薦閱讀:

如何購買當代瓷器?
秘色瓷珍貴在什麼地方?
瓷器碎成渣怎麼辦?直接打磨成首飾!
故宮的陶瓷館裡面的藏品是真的還是複製品??
中國有沒有比骨瓷還薄的瓷器???

TAG:三国 | 外交官 | 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