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半個世紀保留當地文化,理應讓全世界都記住她的名字
近日,國外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了一位老婦人去世的消息。
這位名叫南希·杜普利的文化學者動蕩一生,在89歲時平和地離開,留下了身後巨量的文化財產。
2014年的南希(Massoud Hossaini / AP)
在過去的55年里,她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守護了大量阿富汗最負盛名、最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
這位身材嬌小、長著可愛圓圓臉的老太太被親切地叫作「南希奶奶」、「阿富汗祖母」。
一、邂逅文明的魅力,也邂逅了愛情
南希·杜普利的人生故事,開始於1927年的印度。
她的父親是退役美軍,在印度療傷時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美麗國度,於是攜家人常住。而小南希就在1927年誕生於這片土地,並在那裡度過了平靜而充實的童年。
在喀布爾大學的南希:「重建阿富汗,一次一本書」。(http://theguardian.com)
從小跟隨父親遊歷四方的南希對那些隱秘於濃密雨林和荒蠻沙漠的古代文明充滿好奇與嚮往,這也為她日後醉心於文物保護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1962年,南希對古代文明的熱愛終於有了全新的、更深層次的釋放——她跟隨丈夫艾倫·沃爾夫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外交官妻子的身份開啟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旅途。
只是可能連她自己都可能從未料到,這段旅途一旦開始,便沒有終結,持續了55年,直到她的生命盡頭。
在阿富汗,她宿命般地結識了後來相守23年的第二任丈夫、第一位來自西方世界的阿富汗文明研究學者路易斯。
南希和丈夫路易斯,圖片源自微博
厭倦了像金絲雀般生活於精緻牢籠的南希,很快和同樣熱愛阿富汗文化、鍾情於文明發現和保護的路易斯產生共鳴,並於1966年結婚,開啟了也許是她生命中最為幸福的一段歲月。
他們像一對自由的飛鳥,駕駛著越野車,攜帶著各種測量儀器,用相機和筆記本,造訪並記錄了大量令人嘆為觀止的阿富汗古文明遺址。
突變發生在1978年。
阿富汗內部發生政權更迭,先是南希的丈夫路易斯被當做異見者關進了監獄,隨後倆人又被驅逐,和百萬流亡難民一起困在和阿富汗毗鄰的巴基斯坦邊境城市白沙瓦。
阿富汗沿途的景觀,圖源自微博
南希·杜普利的人生故事在這裡急轉直下,陷入了困境。
二、一個人的旅途,步履依舊不停
即使是在這樣的艱難時刻,南希和路易斯夫婦也從沒停下保護文物的腳步。
他們建立了檔案,記錄並保存了一切能夠搜集到的文物、卷宗、典籍,以免受戰火塗炭。
然而生活是無情的,阿富汗在蘇軍撤退後陷入更加慘烈的內戰,而丈夫路易斯也在1989年死於癌症。
這場開始於對文明的共同景仰和拜服、綿延23年的偉大愛情卻沒有因此畫上句號。
杜普雷斯領導阿富汗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失去摯愛的痛苦讓南希更加堅定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對阿富汗古文明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中,她背負著丈夫未盡的夢和他們對人類文明共同的熱愛,回到了炮聲隆隆的喀布爾。
她帶著艱難收集來的珍貴資料四處籌款,苦心遊說,希望建立起能夠永久存在的阿富汗古文明活檔案;
她書寫並出版多部關於阿富汗古文明和景觀的介紹指南,為阿富汗文化收穫世界關注;她設立了為千百萬流離失所的阿富汗青年提供書籍的教育普及項目,在阿富汗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發揮重要作用,幫助收回被掠奪的文物、修復在戰火中被摧毀的古迹;她建立基金、圖書館,成立阿富汗中心,保存了近十多萬份阿富汗文物、卷宗等珍貴資料……
她堅信,文化遺產並不止於被收藏在精緻玻璃櫃中的文物,而是和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存在於人們的思想和語言中,溶於一方山水的血脈和基因里。它們值得以生命去保護和留存。
南希在2001年阿富汗和平與重建會議上發言(Shabbir Hussain Iman / AP)
也是這樣的信念,支撐她走過了喪夫的哀痛,熬過了戰亂的困苦,讓她在千萬個被炮火轟鳴劃破靜謐的日日夜夜裡安穩如初。
三、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重現光彩的燦爛文明
其實,中國大眾和這位可愛lady的初次見面,早在2015年。
一檔名為《侶行》的戶外真人探險節目中,張昕宇和梁紅夫婦帶著團隊來到深處戰爭漩渦的阿富汗,希望還原曾經巍然聳立1500多年、在2002年被炸毀的阿富汗古代文明象徵——巴米揚大佛。
他們找到了當時87歲高齡的南希奶奶,這也正是在阿富汗保護文物古迹、經史典籍的南希·杜普利一直以來的夙願。她清晰地記得巴米揚大佛被炸毀的消息傳來時難言的悲傷。
南希和梁紅,圖源自微博
「一群武裝者,喊著『銷毀一切異教偶像』,花了一個多月,用機槍和子彈、重炮和炸藥,將這座51米高的大佛毀壞殆盡……」
彼時的南希·杜普利已經沒有了幾十年前的憤慨,但依然澄澈的雙眼裡滿是無奈和惋惜。
在帶領這群中國客人前往地下檔案庫,查閱阿富汗出土佛像的影像資料時,南希回憶起上世紀60年代和丈夫路易斯第一次見到巴米揚大佛的情景:
「那個時候我和路易斯開著越野車把阿富汗轉了個遍,路上沒有什麼檢查站,陌生城鎮村莊的人們也都很友善……」
巴米揚大佛,圖源自微博
她望著遠處,口吻很平靜,但聽者都能感受到當年那兩個年輕人所感受到的共振。
藉助現代科技,這支中國團隊依照著從南希的檔案庫里找到的資料,成功地用光影還原了巴米揚大佛往日的風采。
拿到現場照片的南希激動不已,眼中閃爍著光亮,臉上的表情彷彿昨日重現。
南希和這群中國客人保持著良好的友誼,在去世前發給張昕宇梁紅夫婦的最後一封郵件里,她這樣說道——
……很不幸,我們已經習慣於生活在暴力之中……
這個國家太需要和平了,我越來越不理解這個世界……阿富汗中心今年比任何時候都忙碌,我們就像征途上的士兵一樣前進著……
即便在生命旅途的最後一段時光里,南希·杜普利依然熱忱滿滿,為她風險半生的事業忙碌奔波。
文明之所以應該被保護,其意義在於讓現代人明白自己的來路。
那些溶於血液的遠古基因,那些演變成神話傳說、童謠諺語的文明記憶,能夠在千年後商業社會的喧鬧與沸騰中,給予我們永久的撫慰。
而南希·杜普利用55年的守護,和她傾盡一生去保護的文明融合,化為一部以意志和生命寫就的文明檔案。
圖源自微博
故事的開端,她是養尊處優的外交官之妻、被視為文化外來者;故事的結尾,她成為無畏奔波於戰火的文化學者、被尊稱為「阿富汗的祖母」。
55年的時光,超越絕大部分人專註於工作的時間。
這半個世紀,足以讓彼時那個新婚女子光潔的皮膚布滿皺紋、溝壑縱橫。也足以讓擁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阿富汗歷經綿延不斷的戰火,陷入不見黎明的黑暗。
一個人的堅守和一個國家的文明就這樣在最殘酷無情的炮火聲中緊緊相擁、融為一體。
文明是人類的共同記憶,默默無聞的守護者應該被銘記。
參考資料:
1.American woman, 87, called the grandmother of Afghanistan seeks to preserve countrys storied past with research center: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874148/American-woman-87-called-grandmother-Afghanistan-seeks-preserve-country-s-storied-past-research-center.html#ixzz4t6wZynGf
2.Preserving Afghanistans Cultural Heritage: An Interview with Nancy Hatch Dupree:http://asiasociety.org/preserving-afghanistans-cultural-heritage-interview-nancy-hatch-dupree
3.Nancy Dupree, American who spent decades preserving Afghan history, dies at 89: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obituaries/nancy-dupree-american-who-spent-decades-preserving-afghan-history-dies-at-89/2017/09/11/503655c6-9638-11e7-b569-3360011663b4_story.html?utm_term=.4dc76d260780
4.Nancy Hatch Dupree obituary: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7/sep/17/nancy-hatch-dupree-obituary
5.傳奇的南希奶奶:http://vmagv5.vivame.cn/resources/mag/2015/09/01/32574/818588/818588_feed.html
6.再見,南希奶奶,「阿富汗的祖母」: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3071251940488&luicode=20000061&lfid=4153071254962137&featurecode=newtitle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周過年,首發於LinkedIn微信公眾號(id:LinkedIn-China)。
推薦閱讀:
※好萊塢是否有意讓亞裔男星在電影中沒有西方意義上的「性魅力」?
※哪一個瞬間讓你覺得沒文化真可怕?
※在中國,跨越階級真的很難嗎?
※德國人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都很嚴謹,為什麼這樣「性格」的國家曾經都出現了法西斯?
※怎樣評價孔子說民可以由之,不可使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