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沙特至今依然能夠大搞封建君主專制,而無懼被推翻?
在民主思潮席捲全球的21世紀,中東波斯灣周邊以沙特為首,科威特、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六國依舊採用的是阿拉伯王權專制,屬於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獨裁、暴政、頑固、違反人類歷史發展潮流等等的海灣王權國家受到外部世界的巨大非議,在某種程度上,愚昧落後也是人們對這些國家的第一印象。無論民主鬥士們還是自由捍衛者們的反抗,迄今為止,海灣王權六國也未被民眾推翻。即使前兩年的阿拉伯之春給沙特們的衝擊巨大,但依舊是被彈壓,時代變革也就戛然而止。
在全世界範圍內,君主專制早已作古的大背景下,海灣六國的王室是靠什麼將自己的世襲獨裁統治維持至今?接下來雲石君將做具體分析:
石油與伊斯蘭教
對該區域的國家有所了解的朋友會斷言:石油是王權專制能夠在海灣王權六國繼續延續下去的根本原因。
海灣王權國家普遍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通過出售石油,王室們在為自身聚斂了大量財富的同時,也有能力給治下的百姓帶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但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奔波勞累,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知,生理上的需求是最最基礎的,在這基礎上才能談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的需求,最後才會升級到自我實現的需求。所以,大多數人都先得有物質保障,才能談精神、自由。
海灣王權國家的人們無需辛苦勞作,有石油美元作為後盾,便有豐厚的物質基礎。這裡沒有貧困,人民不用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做鬥爭,人民揭竿而起之事發生的可能性自是很小。
人的慾望溝壑很深,誰都想要更多。而王權的存在,壓制了百姓的政治權利,絕大部分石油收入的也被他們收入囊中。若推翻王權,人民會獲得更多財富,享受更多權利。
不過,推翻王權的成本太貴,風險太大,出於性價比的考慮,人民犯不著為了理想像中的更好,冒著家破人亡,身死族滅的風險而失去眼前的安樂富足。
而伊斯蘭教相對封閉保守的文化特質,也保障了王權的維持。中東的特殊地緣環境,使身處其間的伊斯蘭各國,在文化層面採取極端封閉保守的立場來去對抗混亂或淪為他人附庸。而這種極端保守,一定程度上,使海灣國家能避免外部,尤其是西方民主思潮的侵襲,進而為自己的君主獨裁體制提供相對良好的生存空間。
石油美元與伊斯蘭文化特質,共同構築了海灣君主專制政體的根基。
而海灣王權國能維繫至今,還有獨到的秘訣:
人文結構比較單一
海灣王權六國,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純粹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國民基本上全由尊奉遜尼派阿拉伯民族構成。人文結構單一,有效降低了政府的治理難度。若遇到大事,政府不需要考慮多方利益,單一決策即可通行全國;百姓也不會因為文化差異的因素,進而導致利益訴求出現過大分歧。這種自上而下的同一,大大降低了權力分解的必要性。
人口與資源配比的嚴重錯位
海灣王權六國的人口與資源配比原本維持著低水平的平衡。在阿拉伯半島南部的這些國家,土地貧瘠,缺少淡水資源,資源承載力極為有限,所以相對於各國的領土面積,它們的人口總量一直不高。
但石油開發改變了這種平衡。石油開發帶來的巨大財富,彷彿一夜之間,海灣王權國成為了暴發富。這些財富足以讓這些國家通過資源交換,以及其他方式獲取額外的資源,比如糧食,又如耗費巨資投入性價比極低的海水淡化。
這意味著,海灣王權國的人口資源配比出現了錯位——資源供給能力遠超當地原有人口正常所需。
這就使海灣王權國獲得了一個巨大的資源紅利期。由於本國人口稀少,而資源眾多,海灣王權國的民眾獲得遠超於他國正常水平的資源配給量,即便統治階級攫取了石油收入的絕大部分,剩下的部分,依然保障了民眾獲得遠超他國一般的生活水平。
從長遠看,海灣王權國家的資源與人口的配比終有平衡的那一天。但在排斥移民的情況下,這種平衡的恢復,唯有依賴於本國人口的自然增長。而這種自然增長需要一定的周期。在這種情況下,沙特等海灣王權國在享受漫長的資源紅利期帶給的富足時,便有充足的餘利,收買民眾,抵消他們對王權的反抗慾望。
石油產業的高度集中
表現在兩方面:第一,分布集中。沙特的石油工業,主要集中在波斯灣沿岸和海上,其它地方並不太多,這意味著沙特政府只需要集中力量將波斯灣一帶牢牢掌控,就獲得了壓制其他版塊的絕對實力。如果國內有反抗勢力意圖謀反,除非一開始實力就強大到能和王權政府正面交鋒,否則根本找不到有實力的邊緣板塊做根據地,也就不具備與政府長期對峙的能力,也就降低國家內部地緣板塊衝突的風險。
第二,石油產業本身就是一個資金密集型,且技術含量較高的高度工業化產業。它需要高度組織,高度資金投入,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條都高度集中在政府或者與政府合作的外企手中,封閉性較高。
而普通民眾無法直接參与到石油的生產與銷售中,也無法從這一產業鏈中直接受益。如此一來,海灣王權國的由政府全盤掌控,再酌情分配給百姓的資源分配模式,與一般國家中,百姓直接生產財富,然後以稅收等形式,將部分上繳到政府的源分配模式背道而馳。
這種自上而下的單線條資源生產分配模式,極大程度保障了王權統治方式。就會避免在他國中,政府與民眾發生衝突下,民眾會利用自己深度介入生產鏈條的優勢,採取罷工、抗稅、製造社會動蕩乃至內戰等形式,直接斬斷政府的資源獲取體系。若民眾的勢力強大到一定程度後,還可以接管分布各地的生產鏈條。這樣一來,政府勢力被削弱,民眾勢力在壯大。此消彼長之下,便大大提高了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而在沙特等海灣王權國家,如果王權政府與民眾發生衝突,因石油工業集中於波斯灣一隅,且民眾無法直接參与到石油的生產與銷售中,如果民間反對勢力一開始沒有足夠強大到一舉奪取政府重點保護的石油產區,那麼,民眾採取任何反抗措施,對政府的統治基礎的影響也就很小,甚至民眾會面臨更加強度被削弱的風險。
而政府只要在資源分配上,斷絕對反對派民眾的資源配給,用不了多久,這些原本完全靠政府賞過活的反抗者,便會自掘墳墓,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不戰而敗。
偏安一隅的地緣區位
雖然中東一向被視作亞歐非三大洲的地緣中樞,但這種中樞地位,主要是針對西亞的中、北部,也就是新月沃地、伊朗高原等板塊。至於阿拉伯半島,本就處於西亞最南端,而且向南凸出於海上,僅北面的敘利亞台地,勉強算的上是傳統東西方交流路線所在,至於南面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王權國,則一向自成一體,地緣上相對邊緣,遠離歐、俄、土耳其等傳統地緣勢力輻射半徑。
而這種遠離地緣中樞的是非之地,獨立於各大地緣勢力之外的格局,使這一地緣板塊實力雖有限,雖不可避免的會淪為勝利者的附庸,但卻得以避免淪為各大地緣勢力爭奪的戰場,不至於陷入強者的爭奪,使自己內部慘遭撕裂。
這些有利因素為海灣六國王權保駕護航,使沙特們的王冠才能即使在21世紀也屹立不倒。
從以上分析,海灣王權體制看似不過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具備,才有了苟延殘喘的機會。真是如此嗎?
雲石君不這麼認為。
雲石君一直認為:政治體制無所謂對錯,符合自身國情的政治體制便是對的。何種體制能讓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便是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體制。對於君主專制在海灣六國能存活下來也不例外。
在這種認識之下,雲石君覺得,在21世紀的國際民主潮流下,海灣阿拉伯六國的君主專制體制確實顯得格格不入,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沒有存在的必要而被淘汰,相反,或許這才是是沙特們現階段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這麼說?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74節。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全部系列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埃及,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三國互相之間有什麼矛盾?
※同樣是伊斯蘭教,電視里出現的沙特王室都穿白袍,而伊朗領導人都穿黑袍,何解?
※私有化之後,沙特阿美公司到底歸誰所有?
※委內瑞拉石油儲量世界第一,為什麼沒有沙特那麼有錢呢?
※特朗普的實體經濟抓手:頁岩油、氣產業及其帶來的國際連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