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騎摩托環球旅行?90後京妞兒:去做不為什麼的事

活著郝雲 - 郝雲的十首經典歌曲

為什麼騎摩托車環球旅行?

這於我而言,曾是一個擰起油門時無比清楚,下了車就立馬卡殼的問題。

昨天,當我正頂雨騎在連接瑞典東、西兩個最大城市的高速公路時,對向車道突然有個摩友揚起手臂沖我招手,那架勢我都怕風把他的胳膊當成升起的船帆。

這在北歐非常不多見。因為北歐國家連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內向的國家,即使摩友之間相互招手是世界範圍內的騎行文化,但偏偏在北歐,如果你不先招手,他們會側著腦袋完全猶豫在招手和不招手之間就飛一樣的騎過去了。

我很開心的也沖他招了一下手,心裡想著越往南走遇見的人果然會越熱情和開朗。

又騎過一個陰雨團,突然聽見比雷聲還大的排氣聲,卷著風自後面駛來。我還沒來得及從反光鏡看,那輛摩托車已經貼到我旁邊了,並在那一瞬間摁了下喇叭。

這在國內很正常,但在幾乎聽不見車喇叭聲的國外,還以為自己哪裡出錯了。前幾天不小心手滑碰到了喇叭,尖銳的聲音先把自己嚇了一跳,然後就心虛的環顧四周有沒有其他車輛,生怕不小心令別人感覺被罵了。

我想要麼是大城市的人變開朗了,要麼是個情緒激動想要認識我的人。

當他騎到我前面突然減速時……我內心呵呵一笑,果不其然的是想搭訕啊。

在國外你首先關注的不會是摩托車型號,而是車牌,此刻最想知道他是哪個國家的人——這有助於猜測頭盔下的那張臉會不會很帥。

在看到車牌以後,這內心的呵呵一笑,瞬間就爆發成了大笑。我覺得按劇情發展本該是淚流滿面,但事實上,我喝著100邁的風大笑,並使勁看著前面摩托車的反光鏡,想知道他是不是和我一樣在大笑。

我沖他連摁了倆下喇叭。

(摁一聲我真怕他在大笑而聽不見)

他的車牌是:寧C9999。

其實摩托圈子本來就說大不大的,每年往國外騎的又撐死幾十號人,還幾乎都在夏天出發,所以互相全是認識(車)的。

他才出發時我倆就約過,沒見成;路上又約,時間又沒對上。但今天卻相向而行!他立馬掉頭以160的速度狂碾我!追出來幾十公里!

得虧他是排量1200的車,也得虧我的「粉耳朵頭盔」即醒目又不多見……

我覺得他比我讓人佩服的多。

我以為他是摩托車的狂熱愛好者,或旅行的狂熱愛好者,但居然都不是!他去年才買了摩托車跑了西藏,今年就直接奔歐洲,先前從沒這麼瘋狂過。

他同我講:出來才發現,這沒有什麼值得被佩服的,有時間有錢就行了啊,也就是比其它交通工具累一點。我看著他完全講著中文去買東西,想像這個大哥就這麼跑了一路,也倒應了他那句:有時間有錢誰都能跑!

我特別反感成功學和各種雞湯的原因就在這裡,他這句看起來非常合理的話真的屁用沒有,雖然他確實是這樣跑完的。

我們打算做一件事的時候,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我們擁有的「錢」和「時間」,而是我們需要放棄的「錢」和「時間」以及其它。

他年近四十,一家老小,臨走母親都抹眼淚;雖說生意是淡季,可淡季徹底放下也不容易;少了喝酒應酬,一路瘦了20斤。說買就買的騎了摩托車,先去西藏又去歐洲——他不是一個年輕人,又是一個對於風險本該有較高敏感度的生意人,卻能很快的嘗試新事物和探索完全不同的生活,且不做詳細攻略又不會語言,這是完全冒風險的。

他放棄了淡季的生意,舒適安逸的家,以及父母家人孩子,踏上冒險。這在我一個90後看來都是不合邏輯的。越不符合邏輯的事情越讓人佩服。

前幾天問一個博士畢業後留在北歐工作的中國人,是不是有高福利做保障,可以過和北京不同的生活了,可以變得像北歐人一樣慵懶且安逸?他說怎麼可能,北京的房價那麼高,想回來上個幼兒園都十幾萬的花費,所以他同時在深圳創著業。

我聽著心裡都是一咯噔,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經濟自由對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有的人夢想著脖子上套個大餅天天能吃飽,有的人天天住在50層以上的酒店俯視整個城市的燈紅酒綠仍然覺得自己窮,是打心眼裡覺得窮到想跳樓那種窮。

所以,即使那大哥說是生意的淡季,我也仍然佩服他。因為很多人的生意,不分淡季,畢竟淡季也有生意。

我問他為什麼摩旅時,我其實非常好奇這個看起來在酒桌上能吹牛逼到爆炸的大哥,會給我怎樣的答案。而他只是非常簡單的說,突然就有了這個念頭。

這個答案和我內心的一樣,他活得非常真實,比我真實。

我經常被問到為什麼摩托車旅行?

人們很習慣以自己的思維去猜測對方,且先入為主的對自己的猜測深信不疑——因此為了避免對方聽到一半就挑起眉毛,我更願意給出對方想要的答案:我不喜歡之前的工作/我想趁年輕看看這個世界/我認為這種旅行方式更有趣也更省錢。

這是很合理的解釋。

而認為這個解釋很合理的人,都不可能放下工作,更不能騎摩托車穿越亞歐大陸。但為了配合他們,我一直在說假話。

最真實的答案莫過於:真的不為什麼,突然就有了這個念頭。非要說原因的話,呵呵,我的血液里可能有一半是機油吧。

有人可能仍舊不能理解這種感覺。

最好的一種解釋莫過於套上愛情,當你愛上某個人的時候,最難回答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愛呢?我們總會被另一半問的這個問題逼得絞盡腦汁,編出很多理由,而不敢直說「不為什麼」。

當錢出現以後,所有生活必需品都被標了「價格」,突然之間好像世界萬物都有了「價值」,人也分成了「三六九等」,所有事情都該被「計算」的更有「意義」。

我們活在一個被目標結果導向的功利社會,我們很難相信一個人做「不為什麼」的事情,反而會主觀的認為這個人有所隱瞞,而去懷疑他的動機。

倘若你做了一件真的「不為什麼」的事情,那你一定被認為是個消極度日的蠢貨,或被認為腦袋有病。

所以當大哥喝著茶,想都不想的跟我說「不為什麼」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這個人活得很值得佩服。他不僅能真正的「不為什麼」而活,而且又能直白的說一句「不為什麼」,不像我還要站在別人的位置上琢磨半天。

我們騎摩托車出發的第一天,真的「不為什麼」,可能後來多了寫文章、看世界、吃美食、學英語、吹牛逼、發朋友圈、變得更有勇氣等等;

就像我喜歡你的第一天,其實完全不知道你器大活好,更不知道你燒的一手好菜,那些價值只是讓我決定更加喜歡你,而回過頭我真不知道為什麼會是你。

總有雞湯不斷的重複「摩旅的意義」、「旅行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寫雞湯,我一定掀翻這些狗屁意義。

我曾為了中考而去學圍棋,很努力的升段打比賽,但直到最近我才意識到圍棋的意義在它本身,正如摩托車,正如旅行。

對於「意義」的思考反而會限制事物帶給我們的更多思考,如果你能享受一件事情的過程,它的意義是不請自來的。

如果不是為了成績而讀書、如果不是為了熱門而選專業、如果不是為了掙錢而工作、如果不是為了利益而交朋友、如果不是為了瘦身而練瑜伽、如果不是為了虛榮而穿名牌、如果不是為了耍酷而騎摩托、如果不是為了交公糧而啪啪啪……可能生活會有更多的意義吧?

很多人建議我把這一年摩旅的4萬多公里寫成書,相比我更想寫一本《十萬個不為什麼》。

正是那些「不為什麼」的選擇,讓我們成為我們自己,而很多準確知道為什麼的事情,正因為迎合了主流的標準,才讓很多人成為沒有表情的社會人。

我知道,看完這篇文章的每個人,大多已都經歷過家庭、生活、工作、感情中的一些黑暗、複雜、痛苦、背叛,但希望我們到死都能守護住自己的本心。長大的過程讓我們學會理性,但千萬被弄丟了「不為什麼」的感性。

如果在你的生活里,能夠找出很多「不為什麼」的事情,那你一定很幸福;

如果在你的生活里,未來能夠做很多「不為什麼」的選擇,那你一定會少一些焦慮;

希望再有人問你為什麼的時候,你能驕傲又平靜的告訴他:「不為什麼」

推薦閱讀:

gsx250r與雅馬哈R15?
五萬左右值得購買的水車摩托,雅馬哈,本田,川崎?
預算一萬五左右,有什麼摩托車推薦?人在北京比較靠譜的購買渠道是?
摩托車的排量,扭矩,功率等概念以及這些概念之間的關係?
能擋住9mm手槍子彈射擊的頭盔能不能用作自行車、摩托車頭盔?

TAG:摩托车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