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孩子懂什麼」到「老人家懂什麼」| 出來做父母,遲早要還的

文丨崔璀

看過主持人汪涵和歌手張宇的一次對話,聊跟自己孩子的關係。

張宇對自己的孩子說過,「不管你以後跟女生結婚,還是跟男生結婚,我只希望你在結婚的時候,打個電話告訴我。如果你願意我去,我就去,你如果不願意我去,我會送上我的祝福。你好也好,不好也好,你讓老爸知道就好。如果你遇到了不幸的事情,一定要告訴我。不要害怕告訴我,不要怕。」

汪涵說,「我跟宇哥的想法一模一樣。我的兒子才三歲,我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為他做;明明他什麼都不知道,但我什麼都願意給他。唯一的心愿就是,以後他長大了,有什麼事情,只要告訴我就好。我四十歲才要的孩子,小沐沐到二十歲的時候,我已經六十歲了,我什麼都不能為他做了。比如他被人欺負了,我一個六十歲花甲的老頭,能怎樣。所以我唯一的願望就是,他能告訴我。」

那種因為擔心自己被排除在外而不由自主的示弱,讓人有點兒心疼。

曾經他是你的全世界,忽然有一天,你可能完全走不進他的世界。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擔心?是不是因為,我們曾經也拒絕讓他走進我們的世界中?

我在杭城40度的高溫里寫這篇文章時,小核桃到內蒙古草原避暑去了,他跟我視頻,告訴我他吃了好吃的燒麥還有羊肉。「哇,我好餓,想吃。」「沒關係,我回去的時候可以買一些帶給你吃。」他一本正經地跟我說話,在我成為媽媽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小孩子是這樣說話的。

如果他在我身邊,像這樣的周末,他會纏著我,「媽媽,你別工作了,我們玩吧。你在幹嘛呢?」

「我在工作啊。你先自己去看會書啊,再給我半小時。」我常常這樣跟他說。

忽然有一天,下班回家,他正在看書,我諂媚地蹲在旁邊,「你怎麼不理我啊!」他抬頭看了我一眼說,「媽媽,我在看書呢。」臉上的表情恐怕是跟我工作時的一模一樣。

我忽然意識到,小孩子和大人,其實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大的分別。也許今天你還在煩惱著「小孩子好纏人」,一眨眼,他已經轉向了整個世界。這個想法讓我忍不住一個激靈。

一個朋友跟我講過類似的事。

小時候,爸媽經常在吃飯時討論一些生意上的事情,他好奇地問:「什麼叫增值稅,為什麼會囤貨啊?」,他們說:「大人的事兒,你不懂。」聽到他們聊起一些朋友的事兒,他問:「XXX是誰啊?」爸媽說:「我們的一個朋友,你不認識。」

他嗯嗯了幾聲,後來就不再問了。

長大以後,有一天媽媽因為一件事念叨他,他隨口說:「哎呀,這是我的事,你別管了。」

「我媽那一次簡直是暴怒,我到今天都能記得她當時的表情,惱羞成怒,整張臉都在抽動,五官都在說:『你怎麼能這麼對我?我可是你媽!好,你不讓我管是吧,我以後再也不管你了!』」

「我真的沒有惡意,我只是以為長成大人,就是可以說『你不懂,你別管』了的。」

「做人怎麼可以雙標呢?他們就是這樣對我的啊。」

做人不能雙標。我喜歡死這句話了。在適度的範圍內,父母按照自己的任何想法養育孩子,我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那是做父母的自由,我們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與他相處。

但唯一有一點,不能雙標。

你給了他什麼,你就要接受他將來還你什麼。你拒絕他什麼,你就要想到將來他也會拒絕你什麼。

像我爸媽,他們從來都不擅長表達感情。

「你不懂。」

「當著孩子的面,別說這些。」

——他們常常說這些話,用這種方式為我建構了一個相對安靜和安全的環境。

「別哭了,有什麼好哭的。」

「凡事要開心,要往好處想。」

——他們沒辦法應對我的不開心,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可以討論的。他們太擔心我的脆弱。

這是他們與我相處的方式,我一直都不覺得有問題,這甚至建構了我某種獨立有主見的性格。儘管我的性格並不那麼擅長隔離情感,我還是覺得,剋制一下挺好的。我很少跟他們表達失落,忍不住要哭,也會一個人躲起來。哪怕是辭職創業這種事,也是先斬後奏,通知他們一聲而已。

他們年紀大起來,會略微地對這種氛圍表示不適,試圖跟我把關係拉近一些,「創業嘛,儘力就好。」一旦嗅到這個信號,我會馬上打個哈哈,轉移話題。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你不懂,凡事開心一點,往好處想想就好了」。就像小時候他們對我的態度一樣。

一次兩次,他們也坦然(也可能是無奈的)接受了。至此,系統再次達到一種奇特的平衡。

但如果當我成年,當他們老去時,他們忽然要求我事事詳細溝通,充分表達情緒,那對我,可能就太挑戰了。

不要雙重標準,有了這個準則,養孩子的時候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就容易判斷多了。

有時候小核桃一直追問:「這是什麼?」一問問幾十遍。

「哎呀,不關你的事!」這句話馬上要脫口而出的時候,我會停一停,問自己,你希望有一天小核桃這麼跟你說話嗎?

我很清楚,以我的玻璃心程度,那可受不了。哪怕他真的很煩我,我至少希望他說的是「我現在有點兒累,等會兒再解釋。」

我們之間的溝通,至少應該是流動的。

因為我有這樣的期待,我就要讓他知道,媽媽也會哭,會很難過,有時也會因為一件小事高興得跳起來。我要讓他知道,在這個家庭裡面,這些事情是親子之間可以分享的,彼此出主意。生活可能是巧克力,也可能是一坨狗屎,只要我們可以坦然地告訴對方,不必為此難為情。

他很小,我並不覺得他真的會懂。但我時常在跟老公討論事情的時候,轉頭問他一句,你覺得呢?

他才三歲,在僅有的辭彙中,他常說的是,「什麼亂七八糟」。但有一天,我知道他會參與我們的討論。

我訪談過一個創業者,90後的小男孩,腦袋極清楚,來路演時,不用PPT,完全脫稿講演,一屋子十幾個投委會成員也壓不住他的氣勢。

訪談時我問他,這麼年輕,也沒創業過,怎麼看待商業這件事。

他說,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家裡經營著十幾家KTV連鎖店,媽媽經常跟我商量生意上的事情,從我很小開始。我不懂商業,但是我很熟悉它們。

我想像那個單親媽媽,在無數個沒有辦法的夜晚,把兒子當成自己的夥伴,兩人有商有量地討論著那些生意場上拿不準的麻煩事。

有人會覺得心酸:「我可不想我的孩子這麼小就失去童年,早早當家。」這也沒問題。

但我喜歡這樣的夥伴,所以我會按照這種方式去養孩子。

上周,在家裡趕《人人都需要的管理術》的視頻稿,第二天要拍攝了,稿子還是不夠好,心裡煩躁,忍不住找老公的碴,跟他吵了一架。

他還沒說什麼,我自己先趴在桌子上哭開了。目睹了全程的小核桃跑到我身邊,「媽媽,別哭了。」他用小手給我擦眼淚。「你先去玩,我還要哭一會兒。」我跟他交代了一句。

他坐在桌子底下玩汽車,一邊陪我。

過了一會兒,我哭好了。也爬進桌子底下,問他,「你知道剛才發生什麼了嗎?」

「不知道,什麼亂七八糟的。」他說。

「嗯,剛才爸爸媽媽吵架了,媽媽氣死了,所以哭了。不過我氣的也不是爸爸,而是該死的工作。其實也不是氣工作,而是氣自己沒做好。」說完,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吵架不好玩。」他嘆了口氣。

「是啊,一點兒都不好玩。」我也嘆了口氣。

老公氣得笑起來:「你真是的,跟一個小孩子說這個幹嘛啊。全家最幼稚的就是你了,連核桃都比你成熟。」

話雖這麼說,但我們都知道,因為我「幼稚」,他才會表達得如此「成熟」。

讓他看到媽媽脆弱的一面,我其實也有點難為情。但仔細想一想,如果他將來遇到難過的事,我會希望他一個人憋在心裡嗎?我告訴自己:如果你希望他多表達一些,你要讓他從小就知道,哭出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當然,姥爺會告訴他:「男子漢流血不流淚」(汗死),這也沒錯,整個社會不會給他太多流淚的機會,但在爸爸媽媽這裡,眼淚和軟弱,摔倒和挫折,從來不是「禁地」。

我相信他在社會中會有自己的一番天地,也支持他勇往直前。但是如果跌倒,掉入谷底,想要大哭一場,或者找人說說,我希望家是他的選擇之一。

如果他在外面摔得頭破血流,卻只是跟我們報平安。我會很難過。

就像汪涵和張宇兩位爸爸的心愿,希望孩子不管好壞,都能跟自己說一聲。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期待,那我們自己,什麼事也都跟孩子說一聲吧,不管好壞。之後再告訴他們,不要怕,爸爸媽媽會解決,我們一起,會有辦法的。

本文首發於Momself 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都開學了吧,恭喜學子們,但請看清楚了:那是你媽!
我該怎麼選擇 在人生關口?
哪一個瞬間覺得父母突然老了?

TAG:亲子教育 | 中国父母 | 育儿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