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便利店,看似低門檻的好生意,實際暗流涌動

領蛙創始人胡先勇

「3天開個店,2個月回本,線下流量重新聚集。」

這是鋅財經創始人潘越飛,半年前對辦公室自助便利店項目的判斷,這也是對該新物種的首次深度報道。

一語成讖。報道出去後僅三天,全國各地106人找過來,想要加盟或者偷師。他們的普遍反饋是:「容易盈虧平衡,又是穩定流量入口,是門好生意!」

當時潘越飛還有一個判斷,叫做「你做好軍備競賽的打算了么」

同樣成真。拿到千萬人民幣的「咕噠獵人」突然宣布解散;一度賬上只剩幾十萬的領蛙,半年後估值數億;阿里系、美團系、點評系大玩家,紛紛入場。深水下的暗鬥即將浮出水面。

為什麼?辦公室自助便利店,看似是個低門檻的好生意,實際卻是考驗精細化運營能力的新零售風口。

01 從悶聲發財到成為「風口」,投資人都看不懂

還是先算一筆賬。

領蛙自助便利店貨架成本現在是300元,客戶開拓、維護、物流、綜合調度成本400元。單店平均覆蓋100人,日均流水130元,上海地區毛利潤35%,即每天賺45.5元。(300+400)/45.5=15天,距離半年前的2個月回本,速度提升4倍多,公司估值也從那時的幾千萬到了現在的數億。

成本和利潤

「我當初的判斷是,商業模式肯定是成立的,但沒想到起來得這麼快。」即便看好辦公室自助便利店這一形式,這半年的發展速度還是讓潘越飛很感慨。

據鋅財經統計,2017年3月,我們關注到這一行業的時候,類似企業不到10家,現在,這一數字已超過30。

七隻考拉,原來回家吃飯糰隊做的,目前在北京;猩便利,原大眾點評高管出來做的,目前在上海及周邊幾個城市;果小美,原聚划算總經理閻利珉做的,在成都;小e微店,北京原來做O2O團隊轉型做的,目前覆蓋北上廣深四個城市……沖著快速回本,又是線下新流量入口,一批新公司迅速跟風進入。

「兩年前我們做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新零售的概念,也沒有流量入口這一說法。而且在半年前,沒什麼人關注這個行業,但現在資本和巨頭都已經入局,整個行業太熱了!」天使輪投資人老頑童告訴潘越飛,「我們只是純粹從用戶需求出發,結果等來了風口。」

事實上,是資本寒冬推了一把。領蛙最初是為辦公室提供零食採購的,「但2016年資本寒冬,許多企業收縮成本,我們也開始拓展C端市場。」領蛙CEO胡雙勇說。2016年7月,智能選品系統經過近6個月研發後投入使用,便利店業務也正式上線。那時最差的情況是,賬上只剩幾十萬。

當時這個市場就被低估了,投資人都看不懂。他們的顧慮無非是,覺得門檻比較低,誰都可以進來,會不會成為一個分散型市場。」

02 今年年底,兩三家遙遙領先;明年三四月,第二梯隊基本掛掉

這是該產業目前最大的誤判。

把貨架搬進公司,看似很簡單:貨架差不多,鋪設成本差不多,每個貨架都能賺錢;大家打法也都一樣,市場容易很分散。

但提及未來半年的發展趨勢,投資人老頑童表示:「資本進入後,明顯加速,到今年年底,可能會有三家左右遙遙領先,其他處於第二梯隊。到明年三四月份,第二梯隊基本掛掉了!」

決定生死的,是精細化運營和供應鏈管理。

自助便利店系統

小影,使用領蛙貨架1年多,7月人均消費78.7元,人均復購14.6次。「我們每月會有10000左右的採購費,員工再額外支付5000-6000左右。」行政經理方小姐說。

據方小姐介紹,小影目前在定價上採用免費福利+折扣福利的形式,損耗由公司兜底,而採購、分揀、配送、上架全託管給領蛙。

「之前都是我們自己採購,由領蛙配送。現在全交給領蛙,他們有後台數據,有客戶經理,沒貨了直接補,一周2-3次,比較及時,也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而且領蛙在價格上更便宜,掃碼體驗更佳,界面也更容易操作。還有一點做得蠻好,就是與市場價的差價,會在員工下單時,以 『公司補貼x元 的形式呈現。」集時總經理王東瑜說,他們最初用的是好品,在年初換上了領蛙的貨架。

而這,正是領蛙把單點交易額做到行業第一的原因:基於數據化驅動的精細化運營。

「該放什麼,不該放什麼,什麼時候進貨,什麼時候銷貨……包括商品的結構、選擇,客戶的響應速度,BD的速度、質量、密度等等。」胡雙勇說。

「比如客戶服務方面,每個客戶都有一個專屬客戶經理,通常一個客戶經理可以服務50-80個客戶。從客戶需求理解,到下單,再到之後的配送、上架、後續服務,客戶經理全程負責,並且有一整套的SOP流程,確保客戶需求及時得到響應和滿足。這些,都是根據銷售和運營數據不斷進行優化的結果。」領蛙CSO張蘇琴這樣解釋。

而之前被反覆提起的帶攝像頭版本,也已覆蓋100多個公司。「主要還是用在對於客戶行為的抓取和分析,就是圍繞著客戶體驗,去分析客戶行為,通過數據化去做最優化的選品結構。」

據統計,目前領蛙點位達數千個,客戶留存率是95%,老客戶轉介紹也有10%。

「但中間環節我比較擔心。商品更新時,列表相對模糊,而且是人工操作,很容易存在商品差。」王東瑜補充道。

類似的情況在小影已經發生過:「比如他們倉庫上個月換人,就出現過兩次錯誤。之後沒再發生過過。」

方經理口中的倉庫換人,發生在領蛙與供應商交接合作的那一階段。

「自建物流體系是最合適的,這能保證我們在最初階段給到客戶一個最好的體驗和響應速度。」胡雙勇說。

目前,領蛙已與合作久達2年的供應商王總達成戰略合作。

「之前是我們把貨送到他們的總倉,他們自己配送。現在他們想把網點做得更輕,也在和我們商量能不能區域性地共同來服務,在杭州、上海,我們都已進行嘗試。」王總在鋅財經問及供應鏈情況時提到。

他給領蛙提供的品類大概是100個左右,頻率在一周一次到兩次,供貨的量不定,但給的價格非常優惠,「他們(領蛙)能比其他零售商多15-20%的毛利。」

即使其他競爭者找過來,王總也沒答應供貨,「現在和領蛙的合作也挺好,沒必要。」

03 能做現金流,也能做c端流量變現,但這個行業仍有風險

「零售不是暴利行業,而是個非常精細化的行業,你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這些細節在胡雙勇眼中,是客戶體驗的提升,後台效率的提升,以及成本結構的下降。

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看了一圈自助便利店後,給出的技術判斷是:「不要以為鋪貨架就是基礎,其實結算系統、用戶分析系統、貨品分析系統、物流系統,至少四個IT系統才是基礎。」

「而且技術不是什麼門檻,有個牛逼的技術團隊,2個月也能做出來。這個行業的門檻主要還是在精細化運營和供應鏈整合上,這是要花時間的。包括現在入局已經比較難了,新入局者不能把損耗率、單貨架產出控制得很好,這是他們邁不過去的坎。」老頑童說。

在他看來,已經連續拿到志拙Pre A輪、和長嶺A輪,累計數千萬元融資,資金儲備充足的領蛙,會是最後生存下來的三四家之一,而公司內自主便利店未來最大的想像空間在於:在互聯網這個情景下,用戶的獲取成本極高;在辦公室這個場景下,貨架成本被攤薄,流量的獲取成本極低,接近於0。

這也是老頑童投資的主要原因,包括他參與的螞蟻鮮生,主做辦公室內自助鮮食,一個月做了100個點位,平均單點位產出200元,毛利33%。

辦公室內自助市場,被資方看好的原因是:貨架本身就有穩定現金流,就應該回歸商業本質,專註把這門生意做好。

看似怎麼走都有出路,但那些在牌桌上的,還是會面臨下場的危機。

第一,是資金鏈斷裂。

「咕噠獵人,他們是很典型的創業公司,看準了項目,選好了模式,在拆解和落地的過程中,資金鏈斷了。」同樣切入辦公室自助便利店的好品銷售經理劉乾坤說。

「一旦融不到資,這個模式很難活下去。」

第二,是同行的惡意競爭。

「現在已經有人在線下搶客戶、搞補貼了。我們最怕的局面就是,大家都設進場費,一家300,一萬家就是300萬,就像當初的滴滴和快的一樣,誰都燒不起。」

第三,是團隊的發展。

「供應商,貨源都沒有問題,但7月,上海出現的問題是,我們後面的服務跟不上客戶的需求。」據了解,領蛙已進入杭州、上海,團隊人數近200,除了技術、運營和推廣,剩餘70%多都是BD人員。

「隨著BD速度的不斷提升,怎麼降低對人的依賴,提高人的效率,是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張蘇琴說。而這,得靠背後的技術驅動。

在被問及公司內自助便利店有多大市場時,胡雙勇的回答是:一線城市,基本上北上廣深的企業量,都在200萬個左右,二線城市都在40萬個左右。企業量有多大,這個空間就有多大。

成為線下流量入口還是回歸商業本質,年底出現一次大洗牌還是一輪新爆發,鋅財經將會持續關注。

—End—

文∣詩琦

編輯∣強強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辦公室的笑話?
Airbnb 的全球總部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真的有一個怪客洞穴和可以打盹的蘑菇小屋嗎?
非常不喜歡吹空調,在辦公室該怎麼辦?
機關辦公室的人際關係到底如何處理?我要瘋了。
有哪些可稱為「辦公室神器」的東西?

TAG:办公室 | 新零售 |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