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當年矯正了牙齒...

1

小時候身體很差,又瘦又小,個頭在班裡排前三,基本都是坐教室第一排吃粉筆灰的貨。

爸媽回憶,我那時隔三差五要感冒,每年暑假必有一次發燒住院打吊針。

總是感冒,遲遲不好,就拖成了鼻炎。

再到後面,已經分不清究竟是鼻炎引發感冒還是感冒引發鼻炎了。

反正每天呲溜著鼻涕泡泡,時間一久也就習慣了。

一直到大概初中時候吧,爸爸帶我上醫院,醫生下了個診斷:

鼻竇炎

我猜爸當時應該是懵的。

而我當時連中間那個字怎麼念都不知道。

然後醫生說得治,得穿刺,把鼻涕沖乾淨。

只見那虎背熊腰的醫生掏出一柄筷子粗的鋼管,把我腦袋抵住牆,然後把鋼管插進我鼻子。

我也忘了當時有沒哭鬧,只是覺得好痛好恐怖,然後印象特別深的就是聽到悶悶的「咔擦」一聲,那鋼管好像進去了,我當時以為戳進我腦子裡了…

然後醫生說好了,從鋼管里抽出一根鐵芯子,開始打藥水進去。

我捧著一個鐵盤子,像個白痴一樣接著那從鼻子里嘴裡嘩嘩流出來的藥水,覺得臉裡面脹脹的。

之後爸爸又是心痛又是欣喜地問醫生,「好啦?!」

「嗯,好了」醫生說,爸爸眉飛色舞。

但是這醫生說話不喜歡一口氣說完。

「記得每隔一個禮拜要過來再沖洗一次,長期沖就好了」

我差點暈過去。

回到家,爸爸想了半天,遲疑地問我,要不要再去了?

我死命搖頭。

爸爸回想那個豬肉注水般的場景也是心有餘悸。

於是再也沒去做過第二次穿刺沖洗。

當時的我,從沒想過這樣的決定會對我造成怎樣的影響。

而現在做醫生了,回過頭想想還挺可惜的,其實那次已經穿刺完了,之後再沖洗就沒有那麼可怕了,主要是我的恐懼心理作祟,放棄了後面的治療。

2

我從小拍照就不太上鏡。

對著照片研究過,應該是我從來都不笑的原因。

就算笑也是抿著嘴,放別人那兒是笑不露齒淑女狀,放我身上就是皮笑肉不笑的殭屍狀。

大學十年的專業都是口腔醫學,總算是給自己找到了原因:

上頜前牙輕度唇傾

誒不搞這麼學術了,就直說了吧。

我有點齙牙,所以有點自卑,對著相機笑得不自然。

不過,母校畢竟是國內口腔醫學的殿堂之一,我很容易就找到了解決辦法

矯正牙齒排列的正畸治療。

「但是…究竟要不要矯呢…」

我並不是那種很明顯的齙牙,恐怕只有天天對著鏡子的我、具備專業知識的我,才能看出那麼一點點輕度的唇傾…換句話說,矯正的收益可能只是美觀上的輕微改善。

然而矯正的代價我倒是了解得比較清楚——拔掉2顆牙齒,佩戴兩三年的牙箍,從此三餐後必須刷牙以防蛀牙,每個月都要複診調整牙箍,還有其他的風險或併發症,等等…

「到底值不值呢…」

身邊倒是不少同學毅然行動了,可能是他們有其他問題,矯正牙齒收益明顯大於付出,就不用這麼糾結了,近水樓台先得月。

他們趁著讀研讀博的幾年時間完成了矯正,現在都成了一口自信笑容的帥哥美女。

而我現在倒是也不糾結了,坦然接受了…「反正也不是功能性的問題,奔三的人了也無所謂牙齒好不好看啦」

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問題」反而會比「小問題」更容易處理,至少前者會給人決意糾正的理由,而後者往往給人留出兩難的困境。

3

看到這裡,你覺得1和2這兩件事情,有聯繫嗎?

大多數人都應該覺得不相關。

但其實是有的…而這個不為人知的相關性,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我的齙牙,罪魁禍首實際正是鼻竇炎。

當我們呼吸時,空氣可以經過鼻腔,也可以經過口腔。

大多數人是習慣用鼻子呼吸的,醫學也提倡大家用鼻子而不是用嘴巴呼吸,因為用鼻子呼吸可以有加濕、加溫、過濾空氣等好處。

但是,如果鼻子能通過的空氣量不能滿足呼吸需要,我們就會改用嘴巴呼吸,比如激烈運動時,比如逆風時,比如,鼻塞時。

鼻炎、腺樣體扁桃體肥大、肥胖等,是兒童出現張口呼吸的最主要原因。

家長如果不知道「張口呼吸」這個概念的話,可能根本不會發現孩子的變化——也許只是孩子睡覺張著嘴,變得特別容易流口水,習慣打呼嚕了。

大半夜的,誰會注意那些,沒準看到了還以為是孩子睡得香。

而張口呼吸的危害,並不會快速地表現出來,只會在家長眼皮子底下逐漸積累,潛移默化地傷害這個孩子。

對照上文,你猜到張口呼吸的危害了嗎?

1、誘發呼吸道感染 2、影響鼻唇發育和牙列發育

沒有了鼻子的過濾,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出現感冒等呼吸道問題的幾率就會上升。

氣流反覆通過口腔的生物力學刺激,讓牙弓發育不足,前牙逐漸外突,嘴唇慢慢外翹、難以自然閉合,或多或少地向一種被稱作「腺樣體面容」的特殊外觀上靠攏。

我應該慶幸,其實我的情況並不算特別嚴重。

至少,我小時候應該單純只是鼻竇炎引起的張口呼吸,而不是兒童睡眠呼吸暫停症,不然我的身高、體重、智力的發育應該達不到現在的程度…

4

我導師是口腔癌的專家。

在我看來,那些高超複雜的技術造就了他如今的地位,那麼拯救一位癌症患者也理應是他行醫成就感的來源。

但有一次飯桌上閑聊,他告訴我不是這樣的。

他最喜歡治的病,其實是口腔白斑,一種癌前病變。

手術簡單,創傷小,效果還特別好——輕易就能把一場蓄勢待發的癌症腫瘤連根端掉。

我說陶老師你這不是挑軟柿子捏嗎,他就笑笑沒說話。

比起一場無可奈何的動輒七八個小時的大型口腔癌手術後病人家屬的感激涕零,也許他更喜歡病人自己輕鬆平常地對他說句謝謝吧。

「是沒什麼意思,但很有意義的」

醫學是個信息高度不對稱的學科。

「早知道…」「要是我…」這種話我們在臨床上已聽到太多太多。

醫生只能像個救火隊員似的處理一個個迫在眉睫的急病、重病。

有些事情,錯過了就挺可惜。

畢竟醫學上很少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有些「小問題」如此常見,又如此讓人視而不見,不免讓人倍感惋惜。

無論如何想寫出來,廣而告之。

想想現在自己已經不在臨床一線工作了,也只能做些科普之類的無關痛癢的事情。

雖然是沒什麼意思,但挺有意義的。

————————————

計劃分幾期內容,把張口呼吸這件事情寫明白。

私信和評論太多太雜,恕我沒法答覆了。

建了一個微信群,歡迎在群里交流。

知乎不給放二維碼,入群會麻煩一些:

請搜索關注我的公眾號:原味老朱,右下方菜單中點選「其他」——「微信群交流」,掃描二維碼入群。


推薦閱讀:

怎麼判斷自己得了鼻炎還是鼻咽癌?
鼻炎患者都需要注意這九點,你知道嗎?
鼻炎患者接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牙齿 | 鼻炎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