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成為一個幸運兒

馮某一襲言論,逼我查他資料,我很討厭研究明星藝人八卦,對整個文化傳媒圈子沒有任何興趣

我一直只覺得看作品就行了,根本不必理會他們輸出的任何價值觀,畢竟中專都算高學歷,主要事業是「取悅」,又是出了名的底線低,一個人基礎教育跟不上,高等教育沒受過,說是文盲也不為過,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精神領域的真善美輸出

人不能看不起教育,確實當個流氓黑社會也有賺了大錢的,但教育讓人理性,讓人克制,所有草根出身又賺了些錢的,對自己的下一代都是出了名的投入狠,卯著勁往發達地區送,他們不知道歐美是近乎男女平權的地方嗎?都知道的,也知道這就是代表了先進文化要追求

說這些閑話的意思就是我們要抨擊他們的腦殘言論,而不是被他們文化藝術領域裡的作品震懾住,以為是自己土鱉,我們不土,我們代表先進文化討伐你

馮某,1958年出生於北京大興,祖籍湖南省湘潭市

其家境應該算不上優越,查不到有什麼聲名顯赫的親屬,他高中畢業後參軍,成為了部隊文職人員,轉業後到了北京城建,在工會負責文化宣傳

1984年,馮某在鄭會立執導的劇情片《生死樹》中擔任美術助理,從而正式進入電影圈,抱上第一個大腿鄭曉龍,跑前忙後伺候人,被提攜為美工師傅,就是打雜工

1986年,在鄭曉龍的撮合下,馮某和195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遼寧岫岩的王朔結識,像追求夢寐以求的姑娘一樣跪舔王朔,以被呼來喝去的形式跪舔進入北京大院圈層,主要參與者是鄭曉龍、王朔、葉京、馬未都(自建博物館)、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二人一起創立了華誼兄弟)、姜文等,為了避免屏蔽這些人是哪些大院里長起來的你們自己百度可得

不知道鄭曉龍的人想一下《甄嬛傳》,鄭曉龍1952年出生,當兵退役後進入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當記者,後來又考上了北大中文系

1990年,由王朔和鄭曉龍策劃、李曉明編劇、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收視率的最高紀錄,被稱為中國電視劇史上歷史性的里程碑

1991年上映了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馮某靠抱著王朔大腿蹭進編劇隊伍。據王朔發小葉京稱,編輯最開始有六個人,包括王朔、蘇雷、魏人、葛小剛、馬未都、馮某,他們開會討論出故事大綱和角色定位,然後各人分題目寫,最後是王朔統稿,該劇一共25集,馮某寫的是7或者9集,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王朔寫的,其他人寫的都被斃了,是王朔幫著改稿。

用鄭曉龍的話來說,「馮某當時能把王朔的小說倒背如流,他完全是在模仿王朔的語言風格中成長起來的。」

馮某自己也說,「王老師是大海,我是一滴水」

1992年,鄭曉龍和原《人民文學》編輯,後赴美留學的王小平(同為《刮痧》、《甄嬛傳》、《羋月傳的編劇》)在美國登記結婚。1994年夫妻二人一起創作了中國第一步境外拍攝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在王朔的堅持下,鄭曉龍帶上了馮某做導演,該劇由姜文和王姬主演,這是馮某執導的首部電視劇,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一炮走紅

王朔和葉京是鄰居,發小,倆人一起開過川菜館。

1996年,葉京出演王朔、馮某聯合執導的喜劇電影《冤家父子》,1997年,在馮某執導的賀歲喜劇片《甲方乙方》中客串出演

王朔和馮某我覺得有點愛恨交織的意思,在沒查這些資料之前,儘管我根本不關注文化傳媒行業,但依然想起馮某就想起王朔,因為這倆都是「新京派」文化的代表(對比老舍是老京派),不知道從哪裡形成了這樣的印象

查完發現,王朔既看不上馮某,又幫了馮某很多,無論是工作帶上他還是給他對接人脈(比如一堆大院子弟和作家劉震雲,劉震雲也和馮某有很深的合作),可以說,馮某的每一個力作中都有王朔,王參與和主導了眾多著名影視作品的編劇和策劃,包括《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聲嘆息》、《非誠勿擾2:不省心》等

1994年,兩人鼓搗出「好夢」公司,王朔任董事長,馮某任總經理,王朔很快拉來投資助馮某拍齣電影處女作《永失我愛》

1995年,王朔導演《我是你爸爸》,馮某是主角,並承擔了片場的具體事務,鍛煉了導演才能

此後,馮某的《月亮背面》《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和《我是你爸爸》等連續幾部片子都沒有通過審查,或中途夭折,最後,兩人創辦的好夢公司幾乎血本無歸,公司解散。

王朔甚至因為和馮某的交好,疏遠了葉京,但在1997年,王朔和馮某關係惡化,當年,奠定了馮某「賀歲檔之父」的《甲方乙方》搬上熒幕,這部電影以王朔的《你不是一個俗人》為劇本拍攝,卻沒有王朔的名字

同樣是1997年,王朔改編池莉的《一去永不回》審查被斃,一氣去了美國,很長一點時間和馮某分道揚鑣,處於失聯狀態

葉京又看不上馮某,又心疼發小,旁觀了幾年,2006年,他作為《與青春有關的日子》的編劇、導演向媒體公開說:馮某最大的聰明,就是善於利用更聰明的人,他為人行事總是帶有強烈的個人目的性,他就是一個「為了自己成事,什麼都肯做的人」。

提到《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中的馮褲子是以馮某為原型的:長相醜陋、性格猥瑣、欺軟怕硬,又愛哭、愛佔小便宜,最後做了導演。

馮褲子動不動就哭,基本上每集必哭,這個點並不是葉京杜撰的,而是扎紮實實源自馮某。年輕時的馮某特別渴望成功,做夢都想出名,為了成功,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他在王朔面前痛哭流涕無數次,和葉京還哭了好幾回。

2009年,馮某和王朔「複合」,傳聞是王朔為了提攜年輕女友王子文,而放下身段與馮某和解,王子文正是《唐山大地震》里李晨的媳婦。後來二人又合作了《非誠勿擾2》、《私人定製》,2013年王朔女兒結婚,馮某擔任了證婚人,奇怪的是,王朔沒有出席女兒婚禮

題外話:王朔所著《和我們的女兒們談話》值得女人們看,我覺得蠻好

看完以上令人頭疼的糾纏,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馮某的經典作品,全靠誰:

1991年擔任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

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

1997年執導中國內地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奠定了其電影風格

1998年執導的喜劇愛情片《不見不散》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2001年執導喜劇片《大腕》,獲得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2003年執導的喜劇片《手機》在中國內地獲得年度票房冠軍

2004年擔任劇情片《天下無賊》的導演、編劇,並憑藉該片獲得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2008年執導的愛情喜劇片《非誠勿擾》

2009年憑藉戰爭片《集結號》先後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獎、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2015年憑藉劇情片《老炮兒》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2016年執導的劇情片《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獎,個人則憑藉該片獲得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並不如上述作品有名的還有《夜宴》、《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私人定製》等

馮某的事業談完了我們看看感情脈絡

在他剛從部隊退出來,在北京城建做工會宣傳幹事的時候,結識了前妻張娣,她是一名護士,偶然到城建探望親戚,被馮某瞄準,瘋狂追求,後來結婚,育有一女。

據馮某撰寫的《我把青春獻給你》一書中披露,他跟徐帆是1993年拍攝《大撒把》時開始相戀的,1999年兩人才結婚,而張娣和馮某是1999年才離婚的,顯然馮某與徐帆之前的戀情是一段「婚外戀」

婚外戀的主要原因是馮某膨脹了,因《編輯部的故事》走紅(這劇確實好看,推薦),1993年,馮某給北京人藝的集體宿舍打電話找徐帆約見面,之前徐帆只和他見過2次,悲劇的是,徐帆當時和前男友王志文(中戲老師、《過把癮》主演,後來他也出演了馮某的作品《手機》)鬧矛盾,被馮某趁虛而入,戀愛6年結婚

馮某的電影《一聲嘆息》中有一個情節:劉蓓飾演的作家小三來到作家家裡,見到徐帆飾演的原配,原配禮貌性地讓女兒為客人倒杯水,女兒悄悄往水杯里抓了一把鹽端到了小三面前。其實這是馮某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當年徐帆到他家,也喝了一杯他女兒倒的鹽水。

1967年,徐帆出生在武漢的一個文藝世家,父母都是楚劇演員

1987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中央戲劇學院聯合辦班,徐帆前去報考並被錄取

1991年,她被分配進北京人藝,1993年被馮某瞄上,育有一女

1995年,因主演話劇《阮玲玉》獲第十三屆「梅花獎」

1998年,她首次成為馮某鏡頭中的女一號,憑《不見不散》獲第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女演員獎

2000年,憑藉電影《緊急迫降》獲得華表獎獲獎影片

2003年,飾演曹禺名劇《日出》中的陳白露

2011年,在《唐山大地震》飾演李元妮,榮獲第5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演員獎

整理完這些過往,我提幾個感受:

1 草根可以學習馮某不顧一切抱大腿的本事,把死纏爛打精神發揮到底,無論是求事業還是求偶,務必百折不撓

2 女性可以遠離這樣靠跪舔攀附上權貴的草根,他們無論獲得了什麼成就,依然是那個底線低、道德水準低、不懂得尊重為何物的屌絲,因為他們的人生,就靠被人不尊重長起來的,他們在外面做狗,心理長期扭曲,回家就讓你做狗,甚至當著外人面扇你的臉,還啐你:你看這狗,多乖啊,我踢死你你也不敢叫

3 權貴要小心這樣不擇手段的草根,捂好你的錢袋子,看好你的人脈,別為了這個和自己的圈層決裂,圖什麼呀

4 身為女性,我喜歡溫柔平和小康家庭的男生,不要多上進,別成天鑽營,有自己一份手藝打一份工,安安生生,老老實實,熱愛家庭生活,別突破底線,這才是良伴


推薦閱讀:

非常羨慕和嫉妒日本古代和現代文化的完美結合,怎麼樣才能復興中國文化?
讀思筆記五十一: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上聯:寒盡桃花艷,下聯怎麼對?
八大菜系的傳統代表菜都有哪些?
【新年號外】人心如島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