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2017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看「國家中心城市」的虛與實

原文鏈接:透過2017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看「國家中心城市」的虛與實

山川網:國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製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提出的處於城鎮體系最高位置的城鎮層級。國家中心城市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方面。

  國家中心城市是實現「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推動中國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

  2016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第六章節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中國官方層面,對於以上幾座城市的定位分別是:

  從總體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應當引領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重慶地處內陸腹地,居承東啟西重要戰略地位;鄭州則承擔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交通的樞紐作用。

  北京:著眼建設世界型大都市,強化首都功能,發展首都經濟,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聯袂天津引領環渤海地區發展。

  天津:提升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功能,重點開發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位造業和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協同北京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發展。

  上海:優化提升經濟功能,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聯袂南京、杭州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發展。

  廣州:形成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服務體系融合發展格局。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高端服務和綜合服務等功能,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大都市。聯袂深圳、香港、澳門推進珠三角地區現代化。

  重慶:圍繞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重慶大都市區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功能,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的作用。

  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鄭州: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發展成為國際化航空大都市,國際商都,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性工商業中心,全國區域性金融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全國先進位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際化旅遊城市。

  關於「國家中心城市」的這個概念,我想大家是不太陌生的。尤其是在近兩三年來,一些中西部城市爭奪這頂帽子的聲音不絕於耳,各種官方和民間的討論更是如火如荼。歸根結底,其實也非常好理解,如果能夠拿下這頂帽子,於實可以獲得更好的政策支持,於虛可以獲取更高的知名度。兩相結合,對於招商引資、吸引人才、拉動經濟,都會有著不少的好處。

  對於國家中心城市這種說法,小川個人認為,有兩個點其實非常值得注意一下:其一是虛與實,比如北京、上海、廣州三城,無論掛不掛所謂國家中心城市的名頭,其城市綜合實力、經濟輻射力都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北部、東部、南部當之無愧的中心城市。

  其二是全國還是區域,這一點比較有意思,所謂全國性的中心城市,結合國家直轄市設定,結合中國地理位置分布,結合國家經濟戰略規劃,那麼中國的全國性中心城市,就是東西南北四座——上海、重慶、廣州、北京。這樣的城市,往往是在時間的進展中,自然而然成為中心城市的,經濟只是其要素之一,政治、文化、交通、軍事、地理等各個方面都十分重要。

  而區域中心城市則較為好理解,按照傳統的中古地理區域劃分,中國可以分為:華北、華東、華中、華南、東北、西北、西南。而每個區域,都有一個區域性的中心城市,比如以上區域分別對應的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南京、武漢、廣州(深圳)、瀋陽、西安、成都。

  這些城市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城市固話的區號,是有別於普通地級市四位數的三位數,北京010,廣州020,上海021,天津022,重慶023,瀋陽024,南京025,武漢027,成都028,西安029。從電話區號位數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家層面對於這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市的看重。

  我們重回本文開篇時,小川提到了七座「國家中心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三座城市作為老牌的一線城市,其地位穩固,此前小川的多篇文章中一般也都會選擇一筆帶過。那麼今天小川重點和大家聊聊另外幾座城市的情況:

  首先是天津,天津其實無論是在直轄市裡,還是在國家中心城市裡,存在感都是極低的存在。這一方面是由於天津這座城市的風格整體低調,我們很少在各種媒體上經常看到天津刷屏的信息。另一方面,由於天津距離北京的距離過近,所以長期以來都扮演著一個陪襯者的身份,而且天津也早已習慣這種身份。當你去到天津這座城市,你就會發現,整座城市都瀰漫著一種緩慢的氣氛,對於經濟發展並沒有像其他一二線城市那種急迫感。

  上半年經濟總量上,天津九千多億的數據,依舊堪稱靚麗。目前國內除了北京、上海兩座超級城市半年度GDP已經過萬億外,廣州、天津、重慶是最接近這一指標的三座城市。但是相比北京、上海,甚至廣州,天津和重慶經濟總量的迅速提升,其實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國家政策,基礎建設和固定投資的佔比較大。比如天津,一個濱海新區的GDP總量就能夠佔到城市經濟總量的一半,但這些數據更多來源於基建、央企國企掛名、港口貿易,這些對於城市經濟競爭力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顯然較為有限。

  另外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發生在西部和中部,因為相較於其他地區區域中心城市一般以一座城市為主相比,西部目前是重慶+成都,而中部是武漢+鄭州(長沙也不容忽視)。這其實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這四座城市,本身的經濟基礎在所在區域尚算不錯,具備國家重點扶持的條件;另一方面是相比東部沿海城市的先天地利之便,中西部城市面積廣闊,人口眾多,發展經濟更為不易。為了更好地扶持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的培養和樹立小範圍內的中心城市,對於拉動對應區域經濟增長,緩解全國中心城市的人口流入壓力,作用明顯。

  但是,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勢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會因為設置一個新區,或者增加幾個高大上的頭銜,就能夠瞬間騰籠換鳥、鳥槍換炮。當我們仔細看上文中幾座城市第三產業佔比的數據時,就能夠看出幾座城市所處的城市發展階段。城市越發達,第三產業佔比就會越高,城市化成熟程度也就會越高。北京三產佔比已經超過了80%,上海和廣州也都處在了70%的階段,而其餘的幾座國家中心城市,均還處於50%的中期階段,未來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類似「國家中心城市」這樣的城市頭銜,小川一貫的態度是,它是一座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自然而然被國人所公認的,而非通過或官方、或民間的任命和評選得開的。頭銜可以瞬間掛上,但是百姓的生活水平卻永遠不會瞬間提高。相反,有時候一些行業非常熱衷於炒作城市頭銜,往往政策還沒出來,房價先上去一波,百姓自然深受其苦。

  所謂的好城市,判斷的最大標準,應該是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居民,幸福安居。地方政府適度帶上一些帽子,對於城市的營銷有所幫助;但是如果過於沉迷於其中,則有可能演變成皇帝的新衣,空有其表。


推薦閱讀:

會不會出現一塊珍寶,它的價值超過了全球財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如果會,世界會變成怎樣?
如何看待林毅夫團隊發布的《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徵求意見稿)及其後續爭議?
藝術品的價格是由什麼決定的?有些名畫為什麼那麼貴?
關於土地流轉的問題,我親戚承包了30畝地,二十多年,怎麼操作才能讓效益最大化呢?
世界雙核天行有常(三):中國先手去槓桿橫剪全球,狙擊美元吸血挑戰壟斷資本金融霸權。

TAG:城市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