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的寫作課:像海明威那樣寫

梁文道老師在《一千零一夜》為《老人與海》連錄了三期。他從小說文本入手,細究《老人與海》的幾層含義,再延伸至海明威的寫作。

不過這個梳理似乎有點兒違反海明威自己追求的極簡風格,道長這三集的文字竟然比原著原文多了快一倍。

但這又符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論」,一部好的作品,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 1/8 ,還有 7/8 是在水面之下,寫作只表現水面上的部分,讀者來體會水面下的部分。

是悲劇嗎?

他已經在想下一場戰鬥了

《老人與海》,這個故事,聽起來好像是個悲劇。有這麼一個老頭,又窮又苦,滿身是傷。他有次出海釣魚,釣了好幾天,好不容易捕到一條大魚——大馬林魚。然後要拖回漁港,結果途中鯊魚把魚肉全啃光了,只剩下一排骨頭,他將魚骨帶回家。那個骨頭就晾在沙灘上,故事結束。

但是,這個悲劇一點都不悲哀,這本書帶著樂觀主義精神,1954年諾貝爾獎文學獎委員會頒獎給海明威的時候寫的讚辭特別提到這本書,說它鼓舞了人類的鬥志,給人們帶來一種樂觀的情緒。

這個故事符合西方傳統戲劇,尤其是悲劇的「三一律」。也就是說時間、地點、行動三者統一,比如《老人與海》就講的是一位老人在大海上捕魚的故事,從頭到尾,一以貫之。

這個時候,你會覺得這個故事難道還不是一個悲劇嗎?徹徹底底的一個失敗的結尾,是不是。剛才我這麼描述,你以為就是一個捕魚的故事,但是你會看到這個捕魚的故事寫得動人心弦,非常緊張。它裡面整個韻律跟海浪本身一樣,一波一波而來。當你以為遇到最大浪的時候,沒想到後面還有更高的浪頭。然後故事來到結尾,它終於平靜下來了,一切都結束了,戰鬥結束了,連老人都說我失敗了……可是還沒。

這個書裡面另外一個要訣,就是一個男孩馬諾林。這個男孩,他是這個鎮上對老人最好的人,他是由老人帶著長大,老人是這個鎮上面最有名的漁夫,技術最高超。他只是時運不濟,運氣不好,所以他才會八十四天都捕不到一條魚。

說回那位男孩,跟著這個老人一輩子,敬仰他,愛護他,幾乎產生出一種孫子或者兒子對於爺爺或者父親一樣的感情。然後這個老人疲倦、受傷、飢餓,在床上躺了一整晚休息了,第二天那個男孩來看他。這個男孩來看他,他跟男孩說,我失敗了。男孩很正能量,鼓勵他:還沒有呢!終於,這個老人最後也說:對!就開始跟這個男孩討論起來:我們,等我休息好,休息好之後我原來那把漁槍沒有了,你到哪兒去拿一些不鏽鋼打一把更好的漁槍。可見,他這麼一個殘破的身軀,這麼不濟的命運,但是這時候他還躺在床上,他已經在想像下一場戰鬥了。

就像是這本書裡面其中一句話,這個老人,他一直要證明自己。每一次證明完成功之後,然後呢?接下來就是下一場考驗,下一場證明。做人就是這樣,你會遇到一個接一個的挑戰,你一次一次地證明自己。你這回失敗了嗎?你看起來好像失敗,就像這本書看起來像是悲劇,不!因為到最後我們看到這位老人幾乎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陰影抹除掉!

只不過,那些外面不懂事的凡人不知道,他會以為是悲劇,就像小說結尾處,那條大魚的魚骨就晾在沙灘上面,白色的,四五米長的一條魚骨,你想想看多壯觀!鋪在這個沙石上面,然後對著的是這個沙灘上面,那種遊客區有個露台酒吧,露台酒吧上面就有一些外國遊客在這兒,大家喝酒。遊客看了就覺得很好奇:喲!那條是什麼魚啊?這麼厲害!然後,那個酒吧的酒保知道這個故事的來由,就正想向那些遊客解釋:那是鯊魚啃的。

他剛說出「鯊魚」這兩個字的時候,那些不懂事的遊客就說:「哎喲,原來是鯊魚啊!真沒想到鯊魚的魚骨頭也這麼漂亮!」那當然不是鯊魚!這些遊客,就是那些不懂事的世俗凡人,他他只看到這個失敗的結局,他看到的是一個被啃光了的魚骨頭。他連這個魚是什麼魚他都不知道,他就隨便下判斷。

但是,我們所有的讀者知道,老人知道,男孩也知道,這個老人其實是戰勝過的,他的凱旋是他一個人的滋味,是他一個人知道的事情。那些世俗的人的觀點,他把一個人最終的精神上的凱旋當成是一個失敗,那是他們的事兒。酒的滋味,到最後只有自己知道。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回過頭來是滿口的回甘。因為它一掃原來可能會帶有的那種悲劇氣氛,那個悲劇氣氛就像一種辣味,回味過後,卻是一種甘甜。你發現,人生始終是有樂觀的精神可以鼓動我們前行的!

是誰的旅程?

老人、海明威、耶穌、人類

《老人與海》這本書,故事其實很簡單,但是由於它寫得太精巧、太好了,前後連接得非常緊密,篇幅又不大,是個短篇到中篇的篇幅,這樣的一個故事裡面卻包含了非常多的寓意。

整個旅程就像是一個人生的旅程,這當然是最簡單、最表面的一個講法,大家都看得出來。但其實,這本書我們還能夠把它當成一種「自喻」,海明威透過這本書在談的、在寫的,恐怕是他自己。其實這麼講是有道理的,因為海明威這個人他一向非常「自戀」,他每一本書裡面都喜歡把自己很喜歡的一些品德寫進去,在裡面塑造這些角色,讓人感覺到那些品德就是這個作者所有的品德。比如說,他對尊嚴的追求,他的那種英雄感,他的那種雄性、陽剛、冒險犯難,不怕畏難,挺險而進那樣的一種精神,那樣的一種態度。

在這本小說裡面,他描寫那個老人很奇特,彷彿海明威想用他來向大家說明,我已經到了一個年紀,到了一個程度,我閱盡風霜,我的人生已經走到另一個境界,我開始能夠接受很多事情了。比如說,人家的嘲笑他不以為意,就像這個老人一樣,年輕漁夫就會笑這個老人那麼窮、那麼老,滿身是傷還捕不到魚。然後,年紀大一點的、成熟點的漁夫則為他搖頭,說他的運氣太慘了。那麼,一直跟他在一起的那個男孩,其實跟他出過海,這一趟八十幾天的捕魚旅程裡面跟他出過四十天。四十天都捕不到魚,於是,那個男孩的父母就說你別跟他了,跟著這個老人你一輩子也交上了霉運,你趕快換一條船去幫忙吧,逼著這個男孩到另一條船去幫忙。

這個老人完全不以為意。而且這個老人曾經是一個非常驕傲的人,就像海明威一樣。但是,這時候你看到他開始懂得謙虛了。怎麼樣的謙虛呢?這個男孩早上對他很好,替他準備了兩份特別鮮美的魚餌,原來這個男孩說要四份,這個老人堅持說:不用,不用,一份就夠了。什麼意思呢?就是我不用那麼多魚餌,我光一份魚餌,我就能釣到一條能夠吃飽人幾輩子的大魚回來了,他意思是這個。但那個男孩說:不,還是給兩份吧!然後這個老人就說:好吧,那就兩份吧!

其實,當他提出他能接受兩份魚餌,意思就是他也對自己說:好吧,那我也有點保留吧!萬一,一份魚餌還不夠呢,對不對?是這個意思。那是不是表明他懷疑自己的能力呢?不是!只是因為他學懂謙虛了。但是,他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懂謙虛的呢?書裡面寫,他是一個很單純的人,他根本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事實上這個老人,他是一個沒有什麼學歷,不太有文化,而且心思很單純,不是那種很聰明很聰明的人。但是,我們看這本書卻看到,他是一個卓越的人,而且他追求卓越,不斷地追求卓越,永遠不停下來等待!

但是,我們看到他在再出海之後,他的另一面又出來了。出海之後,哪一面出來了呢?就是一種意外的溫柔,甚至是寬廣、博愛的胸懷,這都是過去海明威的小說裡面見不到的一種質感、一種質地。

比如說,他看到他這個釣索垂進海裡面的時候,有一些小海鳥飛過來停在上面休息,他會忽然之間同情這個小鳥。小鳥呀小鳥,你身軀這麼嬌小,卻在這個暴風浪之間飛來飛去,想找東西吃,那是多麼的徒勞啊!然後他很同情它,他很愛它們!

後來,當然又看到很多的飛魚在海面上躍起,又飛進海裡面。他又說,他很喜歡那些飛魚,他覺得那些飛魚很美。

他又看到海龜。他又覺得,海龜,他也是很喜歡的。儘管他過去在捕龜船上面工作過,要殺它們。但是他總會覺得殺它們是件很可惜的事情,所以他下刀要利落。

他又看到很多鼠海豚。他又說,他很喜歡那些鼠海豚,因為那些海豚又聰明,又喜歡嬉戲,像人類的小孩一樣,他幾乎喜愛著大海上面的一切……

這個海洋本身呢?這個海洋能夠吞沒人,轉眼之間,把你吸進大海裡面;這個海浪陰晴不定,這個海浪有時候帶給你豐收;有時候就像小說里一樣,八十四天,讓你捕不到一條魚。但是他說,他愛這片大海。而且,他跟別的漁夫不一樣。因為我們知道「海」這個字,在西班牙文——因為他是古巴人,講西班牙文——在西班牙文裡面,跟法文一樣。「海」這個字,在他們的語言裡面分陰性、陽性,陽性就是把它當男人講,陰性就是把它當女人來看,把它擬人化了。

甚至,他還愛那條他要捕捉的大魚,那條馬林魚,這個書中的第二主角,就是跟他搏鬥了幾天幾夜的那條魚。他愛它,他尊敬它!那種尊敬,雖然大家是敵對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那他為什麼會愛它,尊敬它呢?是這樣的,我們不妨把它理解為一個真正的對手之間的那種相互的尊敬,就像棋逢敵手,明明棋盤的對面那個人是你的敵人,你要吃掉他,你要贏他。但是,他棋藝如此高超,跟你纏鬥了許久。於是,你心裏面會對他產生一份油然的敬意,就算最後你贏了,你仍然會尊敬他。

然後我們再看這個老人。他在這個本書裡面有一個很奇妙的事兒,他喜歡自言自語。雖然他說所有漁夫都不太喜歡多說話,覺得出海的時候保持沉默是一種美德。你在這裡面可以看得到海明威灌注出來那種硬漢的感覺,一個男人剛毅、堅強、不撓不屈,同時,他是一個沉默的男人,不會抱怨任何事情,並不是說逆來順受,而是逆來不能吭聲。但是這個老人他孤身一人,於是他養成了一個自言自語的習慣,跟自己說話。但現在說回來他自言自語什麼內容呢?我們看到,他在這本書的後半部裡面,在海上的時候,他跟大魚搏鬥或者跟鯊魚廝殺的時候,他腦子裡面一直在想的就是,這時候要是那個男孩在這兒就好了。為什麼呢?因為那個男孩在這兒,他就多了一個幫手,而不是像他這樣子,左手抽筋,右手抓著這個釣索,另外還要想辦法用這個抽筋廢掉的這個左手去拿棍子、拿漁槍去對付那些鯊魚。

在小說的結尾處,我們看到有幾個段落描寫很有趣。

第一,他首先遇到那些鯊魚一群群過來的時候,他發出了一個聲音「哎」。那個聲音呢,小說裡面寫,那種聲音就像是一個人,他有釘子釘在他的手掌的時候,他就會發出那個聲音。這句話什麼意思?我們中國人可能不太了解,西方讀者一看就知道,這是耶穌。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釘子這麼穿進去。

在這裡面出現了這麼一個意象,什麼意思呢?再往下看。他回到岸上的時候,他把那個帆船上的桅杆拔下來,背在肩上面,背在背上面,一路跌跌撞撞,腳步蹣跚地走回半山坡上面他的家。這一段路又像什麼呢?就像是耶穌在背著十字架,走上加利利山上面,最後要被釘起來。我們知道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那段十字架的路是他自己背上去,不是人家幫他扶的,是他自己背上去,人家再把它豎起來。他已經被釘成那樣,他還要繼續上去,這就是整段旅程,是一個耶穌般的一個旅程!

所以,有些評論家看到這個部分的時候就覺得更受不了了!比如說,我非常尊敬的美國的文化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他說這個海明威就像我剛才講的很自大,沒想到他自大到這個程度。他首先把老人比喻作自己,最後又把耶穌比喻作老人,那意思不就是說,我海明威,你們瞧我不起,我像耶穌啊!你們批評我,罵我,我就是受苦受難,我是耶穌,我還被釘十字架!

但是,在這裡面我的想法是反過來的。我覺得他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用一個西方人家喻戶曉的一個意象,這麼一個耶穌被釘十字架,耶穌背著這個十字架走苦路的這麼一段旅程,來講這個老人這一段失敗的結束之旅,他並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的,耶穌失敗了嗎,在西方人心目中?沒有,耶穌沒失敗!為什麼?耶穌死了,但是他三天之後復活,他最後會獲得最終的勝利,這個老人也是如此。

海明威的寫作

嚴格的自律、極端精簡的用字

海明威在這裡面,是用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一個傳說,一個神話、一個典故、一個意象,來寫這段老人結尾處他那個失敗,其實是邁向更高層的一個升華、一個轉進。同時,也就是在講海明威自己,他想,我人生活到這個歲數上面,寫過那麼多優秀的作品,但是後來大家都覺得我不行了。

因為在這本書之前,他已經被人認為他再也寫不出好小說了,尤其他上一本小說是飽遭劣評。但是,《老人與海》出來之後他大獲成功!在1952年,美國那時候還很有名的一個雜誌《生活》周刊上面,整期雜誌把它登出來,因為它篇幅不大嘛。在當時那個雜誌一賣,賣了幾百萬份,大家都搶著要看,因為這個小說寫得太精彩。於是,一下子海明威回來了,隔了兩年就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而文學獎的頒獎詞裡面還特別提到這部小說。這部小說因此可以說是一個海明威挽救自己的小說,同時,他在用這本小說來告訴大家,告訴讀者,告訴全世界:到底文學是怎麼回事兒。

怎麼會這麼講呢?還記不記得之前我們提過,在這部小說裡面,那個很重要的那條大魚,那個馬林魚。它最後被拖上沙灘的時候,除了魚頭,只剩下一長截四五米長的一段白骨。這個白骨,我們可以把它想成是什麼?它就是一個小說家或者是任何藝術家他奮鬥的一個結果。我們不懂的人看上去,就像那些遊客看到這個骨頭以為是鯊魚的骨頭一樣,就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這是個失敗之作嗎?但是懂的人,就像當地那些熟練的漁夫,一看這魚骨就知道中間經歷過多少的掙扎與搏鬥。

一個藝術家,他的作品,也許不一定很成功,但是有時候它會有一種失敗的成功或成功的失敗。什麼叫成功的失敗?它也許不盡如人意,但是它能夠讓我們看到,這個藝術家,或者一部片子它的攝製團隊,如何在這個過程之中費盡心思的雕琢。他的一刀一斧,那個刻痕能夠在作品上面歷歷在目地看得見,就像這個魚骨一樣!

事實上,你的確能夠看得到這個出海捕魚的過程,它真的就像一個小說家、一個藝術家他努力的過程。他在工作,他在創作的這個過程裡面,他是孤獨的,就像這個老人。一個人,一艘船出海捕魚。他沒有人能夠陪伴,沒有人能夠幫得了你,你只有你一個人,只有你一個人去面對這裡面種種不可測的風險。那不可測的風險是什麼呢?如果說藝術創作等待靈感的話,或許就是靈感會不會出現。你不知道靈感會不會來,你不知道你釣不釣得到魚,但是你時時刻刻在準備那條魚,你不能夠讓那條魚出現的時候,而你捕捉不到。所以,你一定希望把自己的技藝打磨到一個地步,這個技藝指的是技巧和工藝。打磨到一個地步,是能夠當那條魚出現的時候,你順利地抓到它才行。

這樣的一種苦練般的一種藝術或者創作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了海明威寫作的方法。海明威喜歡喝酒,喜歡泡妞,喜歡冒險,喜歡打獵,喜歡跟人打架,而且他有時候那個生活的態度是我們常人不可想像的。

比如說,我們就舉一個小八卦。當年他的兒子其實被他逼得快瘋了,因為他兒子在長大到差不多一定歲數的時候,他爸爸覺得「兒子,是時候讓你當大人了!」怎麼樣讓他當個大人呢?帶他去找妓女:你今天還是個處男,不像話!

有這樣的爸爸!所以,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但是,他在創作上極有紀律,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一直到十二點半就寫作,哪怕寫不出一個字也得站在那兒要寫,每天像上課、上班一樣的逼著自己要寫,而且他寫作不只是有這種紀律,他還有一個奇怪的習慣,他站著寫。站著寫,就是要苦上加苦地來寫。為什麼要站著寫呢?他自己跟人說,那是因為站著寫太累了,太辛苦了!於是,讓自己有一種緊張感,讓自己不能夠太放肆地去寫,不能放開地寫,而是必須尋找一種最經濟、最節約的方法來寫!

此話怎講?這就要說到海明威的作品裡面最大的一個特色,那就是他極端精簡地用字,今天所有讀海明威的讀者,談海明威的評論家不可能不提到這一點。他的寫作,用字量是極少的,彷彿他為自己編了一本字典,規定自己只能用那個字典裡面的字。而這個字典是正常的英文字典可能只有十分之一,或者幾十分之一,所以他的小說不會有什麼生詞,不會有大家不常見的字。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在學英文的時候,甚至在別的國家要學英語的時候,很多人要讀第一篇英文小說,就會選擇海明威。你只要稍微有點英文程度,你讀《老人與海》,不會覺得太困難,頂多查一查字典。為什麼?他的用字太簡單了,一個中學生,有一點英文基礎就能夠看得懂,那就是他用字用到這麼淺。而且用得很節約,他的句子不複雜,不長,都是很短的,一個一個短句。就像他的作品裡面那種氣息一樣,是一種精幹、簡短、強悍而雄健,是這樣的一種文體。這樣的一種文體裡面,你會看得到它幾乎刪掉所有的形容詞,多餘的副詞,盡量只用名詞跟動詞,少數的冠詞去組成一個一個句子。

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式是怎麼來的呢?當然,很多人都知道,都說他曾經做過報紙的記者。而他曾經在《堪薩斯星報》裡面擔任過記者,那個報紙就會發給所有的編輯記者一個寫作指南,裡面就要求大家盡量精簡,不要說廢話,有什麼就說什麼,而且要說到點子上,說到骨幹上,不要太多多餘的修飾,不要太多的分支旁杈。大家要說,這是他的新聞記者這個背景,使得他寫得出這樣的一個文體。

除此之外,我覺得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是他受到當時一個很了不起的大詩人的影響,那個詩人將來我會給大家介紹,他曾經翻譯過李白的詩,很受中國詩影響,但是這個人卻是個法西斯的一個詩人,是誰呢?就是,龐德,埃茲拉·龐德。龐德這位詩人,他創發了一個派別,叫意象派。他為自己這個意象派詩裡面定出了很多守則,其中一條守則叫作「如果一個字、一個詞不能有助於你要表現的東西的話,那就絕對不要用它」!而龐德,其實是海明威的一個導師,很多海明威早期作品的手稿都給他看,他都去讀過,他給過他很多意見。而海明威也說,他在龐德那兒學到了怎麼去寫。怎麼去寫東西呢?這個東西就是精簡地寫!

我們再往下談,你會發現其實這也不是龐德跟海明威的獨門的一個見解,基本上是早在二十世紀初,有很多給大眾讀的英語寫作指南都講到這一點。例如說,有一本指南書,如果各位想學好英語,尤其英文寫作,我很推薦大家看這本書,甚至學中文寫作都應該看這本書。那是一本1918年出版的老書,直到現在還年年在再版,它叫作The Elements of Style ,《風格的要素》。這本書,薄薄的一個小冊子,一本寫作指南,怎麼會成為經典呢?那是因為裡面教導了很多的關於寫作的金科玉律,直到今天都還很有影響。那個金科玉律是什麼呢?就是盡量節約精簡地用字用詞,能夠用簡單的句子表達的,不要用太長、太複雜的句子。能夠三個字說完的,不要用十個字來說,而且說的話要準確!當然,這個金科玉律不是百發百中,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但是,它當時的確開了一股風氣。

再說回來寫小說這件事兒,是不是應該也用這樣的態度去寫?海明威認為是。其實在他之前,還有很多的小說家,尤其是短篇小說家也是這麼看的。比如說,俄羅斯的大小說家契訶夫,這個將來一定要好好跟大家講,他的短篇小說太厲害了。

那麼他怎麼建議一個初學者去學寫作寫小說呢?他說,你寫好了一本書之後,一本小說之後,你把它翻到中間一半,把頭一半撕掉那就對了,那是因為大部分寫作的人,頭一半他認為都在寫廢話。然後,他又說寫作的藝術是什麼呢?寫作的藝術,應該要教導我們的不是如何去寫作,而是如何刪掉你寫的東西,這叫作「寫作的藝術」!

那麼,這樣的一種想法在小說圈,在寫作圈是很常見的。為什麼呢?你也許看過很多小說,像我以前曾經介紹過的《生活與命運》,很長,對不對?但是,其實絕大部分的小說它都面對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好的小說它太忙碌了。它怎麼忙呢?它要寫的東西很多,但是它時間太少!於是,你怎麼樣節約精簡地用好你的時間就很重要。

一個好小說,它真的像一個人一樣,應該很忙碌才對。它要很經濟地使用它每一小段文字,每一個給予它的空間。

但是,海明威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了他的一個非常獨特的風格,閱讀時,你可以去數數看裡面用了多少個形容詞,你會發現他用的形容詞極少。但是,你依然會覺得他描述的畫面聲影俱全,你仍然能夠感受到那些個場面裡面的張力。

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講了 197 夜,他一共講了90本書,涵蓋領域包括哲學、歷史、經濟學、社會學、小說、遊記、詩歌、散文……更多內容,可以直接搜索看理想 《一千零一夜》收看。

推薦閱讀:

讀庫十周年的開場視頻配樂音樂叫什麼?
那些善良、細膩、笨拙、苦情、二二的、慫慫的人形動物
DK-11:老朋友,新起點(上)
「你這個問題就有點缺乏詩意了。」
如何評價《讀庫》?

TAG:梁文道 | 读库 |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