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背向自然越走越遠,一條河流如何推進一場自然進化?

巴黎的塞納,倫敦的泰晤士,布達佩斯的多瑙河,瓦拉納西的恆河……幾乎每座迷人的城市都有那麼一條充滿個性魅力的河流——河流與城市發展的歷史密不可分,它孕育了城市,同時又將自然的線索埋在了城市文化的肌理當中。不誇張地說,有時,一座城市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當今天的城市背向自然越走越遠的時候,城市河流一直以來被寬闊道路隱藏起來的潛力就愈發顯得彌足珍貴:它完全可以成為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里提到的那張「不完全遺忘自然」的輕淡藥方,用來緩和我們「當前生活的枯窘」。

除了公牛隊、爵士音樂節和全美第一高樓Willis Tower之外,芝加哥也有一條芝加哥河。發生於19世紀末的「人工逆流」令這條連接了五大湖與密西西比河水系、長約251公里的城市河流註定會在世界水文地理研究的歷史中佔據一席之地。從1887年到1900年,一方面為了應對因1885年的極端天氣所引發的城市供水問題,另一方面為了使城市污水不至污染密歇根湖,伊利諾斯州議會最終決定通過一系列土木工程來倒轉水流的方向,引導來自密歇根湖的河水向南匯入密西西比河流域。如今回過頭來看,這個在當時聽來驚世駭俗的決定絕對具有先見之明。

每年6月,「風城」開始進入宜人的初夏。當密歇根湖上吹送來的料峭春寒在湖面上逐日消散殆盡,這座大都會的活力與生機在此際才算真正萌發。在經驗老道的旅行者眼中,如本雅明在巴黎溜達閑逛那般,沿著緩緩流經整座城市的芝加哥河領略人們的生活狀態,近觀那些具有1900年代摩登特色的鋼造開合橋或是遠眺那些在建築史上聲明赫然的芝加哥學派建築,才是親密感受芝加哥的正確方式。而對於地道的Chicagoan而言,這條河流不僅孕育了此地文化與商業的繁榮,亦是他們在都會塵囂中得以觸及自然的「入口」。

「你懂的!能住在河邊是件讓人愉快的事兒。你可以藉機『坐擁』河堤邊上那些長勢不錯的樹叢,它們是這兒附近能找到的唯一綠色。」如果和住在市中心盧普區河岸邊的本地人閑聊,你也許會聽到這樣的說辭。「屠夫的開放下水道」——這個芝加哥河的「曾用名」早被人們拋諸腦後,100多年來,不斷有人在為維持這條河的清澈獻計出力。眼下對於這座城市的居民而言,在治污之外將之治理成「花園城市的綠色緞帶」才是一個更任重道遠也更具現實意義的目標。城市規劃學者Paul Gobster告訴我們,「無論城市如何發展,對於人類有所涉及的所有生態系統而言,『自然』永遠是那個最關鍵的維度。」這位芝加哥學者長期致力於研究景觀美學、生態修復與管理的社會意義以及城市公園的使用機會與權益課題。多年前, 他與另一位社會科學家Lynne Westphal就已將芝加哥河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並就此展開了一系列的在地調研。在對98位芝加哥河岸附近的居民、582名路人以及44名來自25家不同機構、組織與公司的資源專家進行訪問後,兩位學者的調查結果顯示:當論及芝加哥河的獨特性時,在受訪居民提出的意見中,有超過40%的內容與自然環境相關,他們尤為希望能通過植物與野生動物的增加來改善他們的體驗;當論及受訪當日所在的河流段上最令人感到愉悅的體驗部分時,有1/3的路人認為是來自樹木、野生動物、自然區域以及其他與自然相關的屬性;在這條河流的偏遠地帶,那裡的居民把自然視為重要資源,認為附近的自然區域以及生態系統必須得到保護和修復;而在更趨城市中心的地區,人們更多地是把由草木花卉構成的園林區域當成寶貴的地理特徵,而他們也更偏向將附近的河道看作是「重要的自然提供者」。

今年6月——不管是對那些曾經認真接受過Paul Gobster與Lynne Westphal訪問的人,還是對千千萬萬個芝加哥人來說,這應該都算是一個好消息——芝加哥河上開始「長」出了新的綠色了!那可不是一年一度Saint Patrick』s Day「染綠芝加哥河」 活動的延續,雖然這場年度盛事也是令芝加哥河揚名世界的原因之一。10-11日兩天,被一家名為Urban Rivers的組織從Kickstarter上招募來的資助者和志願者們,劃著皮艇,挾帶著1500棵植物,在當地旅行社Kayak Chicago所在的河岸邊安置了長為450英尺(137.16 米)的「漂浮花園」。而到去年年底為止,這家芝加哥本地的非營利組織早就先行完成了150英尺(45.72米)「漂浮花園」的建造。

不要小看了這總共加起來不到200米的「漂浮花園」,對於Urban Rivers而言,這一切只是一個起點。「Urban Rivers將在鵝島(Goose Island)東面的北支運河(the North Branch Canal)上協助設計和落實一個公園,其中會包括『漂浮花園』、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以及更多可供當地社區享受利用的體驗……通過安置『漂浮花園』,我們希望將自然的野生生物生境重新交還給芝加哥河。這塊公共區域也將成為皮艇與獨木舟愛好者、垂釣者、自然愛好者以及任何喜歡野生動植物的城市居民的目的地。」該組織的聯合創始人Joshua Yellin向我解釋了「漂浮花園」——由Urban Rivers發起的第一項實驗計劃——建造的初衷,「我們的計劃是讓世界各地的城市河流重煥榮光。通過重新修復城市河渠中的自然棲息地,在為魚類和其他動物提供棲身之所的同時,也為城市居民創造一個他們可以用於休閑的自然之所。」似乎是為了確證他們的遠大理想,Urban Rivers的另一位核心創始人Zachary Damato又補充道:「我們著眼於目前直至2020年的一個長期願景——完成建造總計長達1/2英里(804.5米)的『城市河流公園』!而且,我們已經同柏林、密爾沃基、洛杉磯等其他城市的相關人士展開了溝通,雖然還沒有確立具體的合作關係。我們希望將芝加哥的案例塑造成一個範本,以此來激勵更多城市採取行動。」

在綠色自然最為稀缺的城市中,這樣的初衷理所當然會打動很多人,更何況「漂浮花園」並不只是讓城市中心地帶多出一塊綠色那麼簡單。它還涉及到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用Zachary Damato的原話來說,那就是「如何以startup的創業精神來推動一場發生在城市裡的自然進化!」就像許多將想法迅速轉化成行動力的小型創業機構,Urban Rivers藉助了互聯網的媒介、設計的創新技術以及民間自主(也可以理解為是自下而上)的力量,卻是為了實現一個帶有綠色自然理想的非營利項目;而且,如果進一步探究的話,我們或許會發現它的可複製模式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其實還能獲得更遠的延伸(想像一下,倘若上海的蘇州河上多出幾處這樣的「漂浮花園」將會是怎樣一番光景?)。於是,從2016年11月6日團隊在Kickstarter上發布這個項目到11月17日,短短十多天時間裡,Urban Rivers就已經完成了最初設定的1萬美金的籌款目標,等到籌款截止的12月6日,他們從368名資助者手中拿到了總計28984美金的募捐。另據創始人透露,事實上還出現了的第369名資助者,此人是在Kickstarter上為時一月的籌款期結束後特地設法聯繫到Urban Rivers來進行捐款的,參與的熱忱由此可見一斑。「除了早就通過基金來支持Urban Rivers的戶外服飾品牌Patagonia和有機連鎖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我們籌措到的主要資金來自於Subarub、環境補助金、聯邦撥款以及來自當地和國際上的個人與社團在Kickstarter上給予的支持。」Zachary Damato在採訪中承諾說:「所有籌資都將直接花在『漂浮花園』上。每50美金的捐贈就可以為野生動植物增加1英尺(30.48厘米)的棲居地。雖然我們在Kickstarter上定下的籌集目標是1萬美金,但每一塊多出的美金只意味著花園的延伸,成為最終修復整個1英里(1609米)河段這一更大目標的一部分。」

當被問及在尋找合作夥伴的過程中是否遭遇過困難時,Damato坦言:「困難並不在於尋找合作夥伴,還是在於如何仔細考量那些會與我們基金對接的公司或基金。另外,為了獲得財政支援,無論如何我們都還必須要保持鍥而不捨的精神。」需要仔細考量的,當然不只是資金來源。要知道,非營利性項目不是光有資金的支撐便能萬事大吉,由於它們大多涉及的是社會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公共服務領域,因而就愈發需要善用相關的專業知識、合宜的技術手段來確保項目的每一步都在合理正確的規划下進行,而手中掌握的每一份資源也都能完全用在刀刃上。「漂浮花園」之所以能夠迅速成形,那也是因為,它的背後還有一眾具備多元知識背景的合作夥伴提供了項目所需的各項專業支持,就像Damato透露的那樣,「只要是與設計相關,就免不了合作的過程。」而這個項目背後的各種交叉協作也讓我想起了László Moholy-Nagy在《整體的實驗》(Experiment in Totality)一書中所寫到的那段話:「設計所有的問題最後會融合成一個大問題:『為生活而設計』。在一個健康的社會,這個為生活的設計會鼓勵每一個職業和行業扮演好他們的角色,因為他們每項工作的相互關聯程度能賦予任何文明正面的質量。」

在河流生態修復與廢水治理上擁有20多年豐富經驗的生態技術公司Biomatrix Water,作為芝加哥河「漂浮花園」的重要供應商,提供了構成花園基礎的交叉支撐結構。這家以蘇格蘭Moray為基地的公司自1991年設計發行了第一個用於河流/湖泊修復的浮島以來,就一直在為世界各地的同類項目提供相關的產品與服務。Biomatrix Water提供的這套鎖定在河岸的不鏽鋼快速連接系統,不但能夠保護河堤不受侵蝕,還能根據航道曲率重新調節、構造,其海事級別的工程材料可以令美麗迷人的植物群落即便身處惡劣環境依然能繁茂扶疏,且不管它們面對的是垂直峭壁、不良水質、漂流垃圾、變速急流抑或不斷變化的水位。當栽種上植物後,水面下的動態培養基柱狀物以及植物懸浮在水中的根部會促進良性水生生物膜的構成,藉助養分與雜質的分解、吸附和代謝轉化,這層水生生物膜將會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來自芝加哥植物園的植物學家Peter Nagle在內的一眾專家,幫助Urban Rivers特地慎重選擇了紅花蚊子草、野生蜀葵、蛇鞭菊、草原網茅以及某些苔屬植物……這些伊利諾斯州當地的濕地與草原植物物種為「漂浮花園」造景,它們也將順理成章地成為當地野生鳥獸的食物與花蜜來源,從而讓此地的生物多樣形態以及修復性生態系統慢慢得以自動形成。

除了前文提到的Kayak Chicago作為贊助商贊助了安裝花園、種植植物時所需用到的獨木舟之外,為了確保所有的花園都能成功安裝在芝加哥河中,設計與施工公司Epstein Global的土木結構工程師們同樣功不可沒。該公司的市場與公共關係總監Noel Abbott透露道:「Epstein的工程師在協助項目從CDOT(芝加哥交通部)獲取港口許可證的同時,還負責估算『漂浮花園』基礎系統的負載量以及審核它的錨泊系統,以確保它具有足夠強的結構能力。」此外,芝加哥都市水資源回收區(The Metropolitan Water Reclamation District)則是Urban Rivers的研究合作夥伴,在過去連續四年時間裡,他們一直在幫助提供相關的魚類調查數據,比如花園安裝點的魚類與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計數、水質變化等等。

當在採訪中進一步了解創始團隊成員的背景之後,我發現多元化的學科知識背景同樣也是支撐起Urban Rivers穩固架構的根基所在。目前同時還在谷歌擔任程序管理經理的Joshua Yellin從事與河流有關的工作已經很多年了——他做過阿拉斯加獨木舟旅行的導遊,參與過芝加哥雪德水族館的教育項目,也曾經為另一個非營利組織Friends of the Chicago River策划過他們的獨木舟項目;除此之外,他學習的專業就是魚類環境!畢業於普度大學的Zachary Damato對技術革新充滿熱忱,除了Urban Rivers這一攤子事兒,他同時還身兼Niwa的COO,那是一個智能連接的室內栽培平台,主要業務是為可以改善人們食物系統的軟體、硬體及機器學習項目進行融資。打小就在密歇根湖畔長大的Brette Bossick是研究適應與緩解氣候變化方面課題的專家,這位在中央密歇根大學獲得工商管理學士之後又在德國柏林赫爾梯行政學院拿到公共政策學碩士學位的女生認定自己同「與水相關的一切」有著難解之緣,所以多年來持續在為幾個與河流相關的NGO提供服務。想要改變人們與植物互動方式的Nick Wesley雖然學習的是創業學,但他一直沉迷於以罕見的方式來進行種植,並且已經嘗試為多家餐廳與農場設計與安裝了氣培法和魚菜共生系統。最後一位成員——Phil Nicodemus是Joshua Yellin的小師弟,雖然是團隊中最年輕的一位,卻在生態研究與管理上有著多年的經驗。「我們各有各的職業背景與經歷,恰恰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取得現在的進展,並且得以為Urban Rivers繼續創造積極的發展勢頭。」Damato的總結,在我看來,似乎再度印證了Moholy-Nagy的觀點。每一位創始成員在各自專攻領域所累積的知識與經驗並行不悖、互為關聯,有機地將Urban Rivers組織成一個高效運作的系統,而這個系統同時又為成員提供了一個將過往研究實現落地的實踐機會,或者說,他們從個人興趣發展而來的Life Task如今正在通過這個非營利性項目開始醞釀成形。

關於Urban Rivers形成的故事事實上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四年前……2013年6月,為了完成碩士論文,當時還在芝加哥伊利諾斯大學攻讀魚類環境學碩士學位的JoshuaYellin在現今項目實施的河段率先搭建了50平方英尺(15.24平方米)的「漂浮花園」。這一方小小的綠色天地最初被用作研究基地,目的則是便於Joshua Yellin監控像芝加哥河這樣的都市河流中魚類種群和數量的變化。他的研究獲得的數據結果表明:與傳統碼頭相比,「漂浮花園」安裝後,其周圍河水中的魚類丰度幾乎立即增加了100%!而Urban Rivers的另外三位創始人Zachary Damato 、Nick Wesley、Brette Bossick就是在那時與Yellin偶然結識了,巧合得恰如小說情節。「當時,Nick和我正思索著在芝加哥河上種植農作物的可能性。我們在尋求方法的時候遇見了Joshua。他的研究證明了『漂浮花園』行之有效,同時也讓我們下定決心把它作為推進自己計劃的出發點……不久後,一家關注開放水域改善計劃的NGO向我們介紹了Brette,她在德國和印度也曾從事過與都市河流相關的NGO項目……雖然調整我們需要傳達的信息與整個項目的方向花費了不少時間,但最終,我們這群背景迥然卻又志趣相投的年輕人建立了今天的Urban Rivers。」

在這四年的時間裡,創始團隊為Urban Rivers勾勒的願景變得越來越清晰。「漂浮花園」將會成為芝加哥城內野生小動物棲息的一處生機勃勃之地;在芝加哥的中心地帶,當居民與遊客坐享自然風光的同時,「漂浮花園」所在的芝加哥河河段也會得到進一步清理和凈化。而隨著各種各樣搖曳生姿的植物在河岸邊肆意生長的同時,Urban Rivers的計劃也在向著下一個階段推進——田野調查、水質抽樣和測試、野生動植物的考察……一系列圍繞「漂浮花園」展開的體驗活動都被提到了日程表上。「未來,我們還期待『漂浮花園』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雖然還沒有進行試點計劃,但我們內部已經設計了一整套的STEAM(即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課程方案,藉此促進民間的跨學科教育。」在向我展現未來計劃的同時,對農業種植懷有莫大興趣的Damato和Nick還透露道:「我們不但想要在改善河流生態狀況的環境工藝學與設計上挑戰極限,同時也想要加強在開放水域進行農業生產的探索。」

「一片真正有人居住過的安靜樹葉,一個在最謙卑的視線中所捕捉到的安靜眼神,它們是廣闊性的進行者。這些形象使世界變大,使夏天變大。」法國科學哲學家Gaston Bachelard在他的《空間的詩學》里如是寫道。一座水上的花園,想當然地,應該也能讓一座城市「變大」。「漂浮花園」所擔負的很重要的一項任務,是試圖重新調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讓人們在逼仄的城市空間里也能獲得這樣一個廣闊的所在,得以靜觀「自然的豐腴與應允、和諧與神秘」。因為,這樣的體驗在現今的城市日常中是如此匱乏。人們與身俱來的自由想像、豐沛感受……乃至本應充盈在生活里的溫柔質感,已經在人造物的不斷擠壓中愈顯枯窘。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倘若想要造就一座對人、對自然而言都顯得友好的城市,我們就需要在現有的城市形態肌理中設法起動和創造其他類型的活動。河流,作為一大片尚未開發的城市表面/空間,其實擁有巨大的潛力。令人欣喜的是,這樣的事情已經有人起頭在做。藉由在芝加哥河上新生的「漂流花園」,幹勁十足的Urban Rivers正在探索城市河流有待挖掘的潛力。

撰文 & 編輯 Simone 圖片提供 Urban Rivers

推薦閱讀:

志在為7億人解決8大問題,MINI發布全新媒體平台URBAN MATTERS


推薦閱讀:

外省的朋友看上吉首大學後就讀是什麼感覺?
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的溝通——我們消耗太多資源了嗎?
如何理解和做到工程項目的「可持續建設與管理」?
討論 | 我們為何要關注可持續時尚?

TAG:城市规划 | 可持续发展 | 都市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