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神禽志 總述 (卄二)細看不得了——暗藏玄機的鳥蛋

有人認為,鳥巢不是鳥兒的家,而是它的搖籃,這種說法真的很有道理。

鳥巢雖然能夠為鳥兒提供一些保護,但從其建造到最後使用,全都是以一件事為中心,那就是養育下一代。

鳥巢的最大作用就是為了讓親鳥們能夠把圓圓的蛋放在一起孵化,而不會到處滾動。一顆顆的蛋密密的堆在一起,其溫度也可以相互影響,形成一個局部的小氣候。而對於任何鳥來說,孵蛋都是一個苦差事,一旦掉以輕心,鳥蛋得到的熱量不夠多,就有可能失敗。

鳥對自己後代的關心不亞於人類父母,為了寶寶們能夠順利出世,它們甚至長出了「孵卵斑」,那是一塊皮膚,上面的羽毛在孵化開始前幾天會脫落乾淨,呈現出粉紅的色澤,正好能覆蓋著鳥卵,同時這裡的血液流量會增加。在孵卵的時候,鳥兒甚至可以控制這裡的血液流量以控制身下鳥卵的溫度。

卵並不是鳥兒的專利,爬行動物和極少的哺乳動物也會下蛋。但鳥兒的性別決定機制和它們兩者都不一樣。爬行動物的性別是由孵卵期的溫度決定的。以一個溫度為上下界,超出這個溫度,有的種類只會孵出雄性,而另外一種只能孵出雌性。低於這個溫度則正好相反。

而哺乳類動物的性別是由染色體決定的。就以人類為例,染色體是XY,這個由父親提供,他控制了孩子的性別。母親只能提供帶X染色體的卵子。而當父親提供的染色體是Y時,孩子是男孩,提供的染色體是X時,孩子是女孩。

而鳥類也是正好和哺乳類相反。它的染色體是ZW染色體,卻是由母親提供。也就是說,染色體為ZZ的是雄鳥,染色體為ZW的是雌鳥。

這的確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換句話說,如果用人身上的染色體全部對應替換鳥身上的染色體,雄鳥就會變成姑娘,雌鳥會變成小伙,從這個事實來看,流傳千古的「孔雀公主」的傳說也不是那麼全無道理......

由於鳥類雌性擁有了決定下一代性別的兩種基因,所以使得一項奇蹟成為可能,那就是「孤雌生殖」。

以前看《西遊記》故事,有人提出問題:昴日星官的老媽是毗藍婆,那麼他老爸是誰?其實依照「孤雌生殖」,星官同志可以不要老爸、

孤雌生殖,又叫「單性生殖」,是指動物的雌性在沒有雄性的幫助下,獨力生下下一代。一般只存在於魚類或昆蟲中,但是在極特殊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在鳥類特別是雞類身上。當然這樣的情況萬中無一。其原理現在還有爭議,有種可能是母雞身上的其他細胞取代了精子而與卵細胞融合成了受精卵。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哺乳動物也有類似的情況,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哺乳類的雌性也只能生出女性來,因為哺乳類的雌性只有X染色體,而鳥類卻擁有決定性別的兩種染色體。這樣哪怕是雌鳥也可以生下只雄鳥來.......

不同的鳥所生的蛋,它們的尺碼大小也不相同。最常見的雞蛋有5-6公分長,4-4.5公分直徑,重約50克。小型蜂鳥的蛋不足1公分長,還沒人的指甲蓋大,僅有約0.2克重,夾在手指間,感覺呼吸稍不均勻都有可能將其捏碎。而非洲鴕鳥的蛋一般有15公分長,直徑12公分,足有1至1.5公斤,相當於30個普通雞蛋那麼重,蛋殼的堅固程度更為誇張,一個成年人站上去也能承受。而且這還不是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的鳥蛋。象鳥蛋是它的一倍,高30公分,也就是一個書櫃的厚度,直徑21公分,相當於100個雞蛋那麼重,只可惜它早已經被人類趕盡殺絕了。

雖然雞蛋的形狀都是圓形,但其實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雖然這種被稱為「卵圓形」的蛋占鳥蛋的絕大多數。有些蛋更圓一點,比如貓頭鷹、翠鳥、蜂虎,它們的蛋長短軸快等長了,於是就成了「球形蛋」。

還有一些更有「個性」的鳥蛋。一般它們被叫做「洋梨形」,這種蛋的特徵是一端相對很小,簡直可以說是尖銳,另一端比較大,樣子看起來象個梨子。它們所以長成這樣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生下它們的鳥兒多數時候是在光禿裸露的地面或者懸崖上做巢,這裡地勢陡峭,迴旋餘地小,並且沒有特別完整的鳥窩把蛋收起來,如果生下的鳥蛋是普通的圓形或橢圓形,那一不小心可不就滾下山坡去了嗎?不是每一種蛋都是鐵打的,所以這些鳥才產下洋梨形的蛋,其性能就是如果不小心滾出去了,也只會原地打轉,不會滾很遠。如果不相信的話,拿個梨子或者燈泡來滾一下就明白了。

鳥蛋的顏色其實也是相當豐富的。我們小時候都會唱兒歌:「雞蛋紅,鴨蛋藍。紅紅藍藍真好看。」而雞蛋也不是只有紅色,它們也有白色。坊間傳聞白色的雞蛋是土雞蛋,更有營養。不過這個觀點尚沒有得到有效的證明。其實決定蛋殼顏色的是色素。其只有三種,也就是原卟啉、膽綠素,還有膽綠素的變種。原卟啉主要產生蛋殼上的黃色和紅色以及棕色。而膽綠素產生綠色和藍色,這幾種顏色再相互混合作用,使鳥蛋呈現出千般色彩。

這些顏色是經由輸卵管的色素細胞分泌出來的,是在蛋殼已經基本形成的時候被「塗」上去的。卵巢內發育成熟的卵細胞(蛋的卵黃部分)進入輸卵管,之後一路旋轉蠕動下行,被依次包裹以均勻的蛋白,內外殼膜,最後在輸卵管末端包上蛋殼,最後被色素「染色」,一枚蛋就「完工」待產了。

蛋殼的顏色其實並不影響蛋的營養成份,但卻代表著蛋殼的質量,一般顏色越深的蛋,蛋殼越厚,也就越重。這當然對於保護雞蛋的運輸是好事。可對於購買者來說,買白殼的雞蛋相對更為划算,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傳說也有它的道理。

為什麼蛋殼有這麼多種顏色呢?科學家們認為這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營巢環境,而進化出來的。蛋殼的顏色也是一種保護色。比如在地面築巢的鳥,其蛋殼表面就有許多斑點。遠遠看上去和地面的亂石分不開來。而在林中做巢的鳥,它們就產藍色或綠色外殼的蛋,這能更好地融入樹影藍綠色的光斑中,墨綠色的蛋則更適合於草叢。而雞鴨所以下淺紅色或淺藍色及白色的蛋也很好解釋,那就是它們沒有自然界的天敵。

不過以洞穴為巢的鳥,並不會下黑蛋,而大多是白色蛋。因為巢穴本身已經足夠隱蔽,太好的迷彩偽裝有時反而會帶來麻煩。試想一下,如果在黑暗的洞穴里再生下幾個不容易被發現的黑蛋,親鳥每次回窩孵蛋弄不好就會「漏掉」一個,造成它孵化溫度不夠,或者有蛋滾到外面也沒被發現。相比之下,還是顯眼些的白色蛋要好些。

除顏色外,不同種類的鳥蛋外殼質地也不完全相同。大多數鳥蛋的表面雖然有小氣孔,但整體比較光滑,但鴕鳥、鸛類的蛋殼表面就相對粗糙。鴨科鳥由於在水邊築巢,蛋殼表面有一層防水的油脂。

每窩鳥兒生下的蛋的數量是不一樣的,這是由其父母的能力決定,多了就是負擔,象企鵝、信天翁、兀鷲之類,每窩只產一枚蛋,但原因各不相同。企鵝是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只要親鳥稍有疏忽,寶貝蛋就會被凍成冰塊。對於信天翁夫婦來說,養育孩子需要雙方出遠海捕魚帶回食物來,成本較大。而兀鷲則是處於食物鏈金字塔頂端的捕食者,當然必須少生。

而鳩鴿類、鶴類、夜鷹等每窩會產2枚;海鷗和鴴鷸類每窩產3~4枚蛋。雞形目、雁形目的鳥,每窩都能產蛋10枚左右,有的超級母親甚至能生近20枚蛋。

雖然蛋多了,但依然受到嚴酷的環境限制,有些蛋等不到孵出小鳥就會被偷走或破碎,所以總結下來,生蛋比較多的鳥兒的育雛成活率並不高。而生蛋比較少的鳥兒更容易得到父母的精心照料,更容易成活,從這點看,優生優育是為天道。

對於一窩一枚以上的蛋,爬行動物通常可以一次一口氣生完,但鳥類無法做到,在體內攢足蛋量再生產實在太過累贅,不利於飛行。所以,無論是每窩2蛋還是每窩10蛋,這些蛋都是分批次「單產」出來的。大多數鳥有比較固定的產卵間隔,比如多數雀形目鳥、許多雁鴨、雞類,規律都是每天產1枚蛋;猛禽通常2~3天產1枚蛋;間隔最長的要數犀鳥和鰹鳥,有時間隔將近1周。

每下一枚蛋,不同種類的鳥所用時間也有很大差異。從卧到巢中到生出蛋,一般少則三五分鐘,多則一兩個小時。還有些像杜鵑這樣有「巢寄生」行為的鳥類,喜歡把蛋產在其他鳥類的巢窩裡,它們練就出「秒產」絕技:每次下蛋必須趁寄主不在家,迅速鑽入人家巢內,只需幾秒鐘,就能完成產蛋過程,否則被寄主撞上那可大事不妙。

一些種類的鳥在繁殖期里,只能產一個固定數目的蛋量,無論產下的蛋是否經歷不測,都不會再補充,這種習性被稱為「定數產卵」。我們熟悉的家燕、喜鵲、斑鳩、鴿子都屬於這一類。

與此相對應,還有一些鳥,比如雁形目和雞形目成員,則具有「不定數產卵」行為。就是如果巢窩中的卵有一部分丟失,在開始孵蛋之前雌鳥會向巢中再補產一些卵,直到巢中的蛋達到正常的窩卵數為止。人類正是利用了雞鴨祖先「不定數產卵」的習性,將它們定向馴化出蛋用品種,可以全年連續產卵。

而事實上控制鳥兒產卵開關的按鈕的就是孵卵斑,它與蛋的接觸會刺激腦下方的下垂體分泌催乳素。當蛋被移走後,孵卵斑沒有得到接觸,使得催乳素水平下降,這樣鳥兒就會繼續產卵。

鳥蛋雖小,但從它裡面可以飛出來各種鳥兒,對於自然和科學的意義都不可輕估。如果從文化的角度上看,就更是深不可測了。神話中,宇宙開闢之前也就存在於「卵」的狀態中。事實上它也被當做一種宇宙模型,如「渾天說」被世人研究。中國傳統宗教儒佛道都各自對蛋有著自己的神話和表述觀點,不過這裡就不贅述。


推薦閱讀:

TAG:鸟纲动物 | 性别 | 奇趣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