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與尊嚴:中印邊境的對峙風險

最近,中印之間因邊境糾紛產生對峙,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呈現出戰爭的風險,如何評估此次衝突顯然頗為緊迫。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與讀者進行了一些交流。

問:為啥印度官方這段時間高談和平口號,不緊不慢,中國反而緊張,以動武威脅

答:印度佔了中國領土,國內政治上居於順風,而動聽的和平口號只是為了爭取國際同情,私下裡印度政府卻不斷調集兵力向邊境集結:前者僅僅是為了更好地贏得輿論戰爭,後者則是為了強化小規模衝突中的優勢,在實質已經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表現形式已經不再重要。正所謂「文攻武鬥」樣樣不落,總之,這些都是莫迪政府的政治手腕而已,別當真。

與之相反,中方的領土被印度侵佔,政治壓力當然更大,動武威脅有可能是為了逼迫對方退兵,也有可能是為小規模衝突做輿論準備。

問:尼赫魯威望那麼高,尚且在中印戰爭中一敗塗地,莫迪與之相比如何?

答:莫迪與尼赫魯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政客。了解印度歷史的人就能夠理解這一點。

平心而論,尼赫魯僅僅是一個簡單自負的婆羅門,他從未經歷過陰謀和血腥的歷練,恰逢其會地在關鍵時刻呆在關鍵的位置上。尼赫魯在印巴分治前狂熱吹捧獨立,可是一旦出現宗教大屠殺,就倉皇失措祈求英國人不要拋棄印度;他在1962年中印戰爭前盲目自信,斷定中國不敢開戰,前線印度軍隊僅以極度貧乏的武器補給面對中國蓄謀已久之攻勢,瞬間一潰千里,尼赫魯本人也深受打擊,竟一病不起。

而莫迪這個人某種程度上是一條狡猾的「狼」。他背叛過自己的恩師,製造過大規模殺戮,並以鐵血手段恢復破碎的秩序。在政治生活中,他像鞭策獵犬一樣輕鬆地駕馭印度大眾,並以此掃蕩盤根錯節的世家對手,同時還能進行重商經濟改革,使得治下的動蕩之土變成印度的廣東。

所以,不能輕易將尼赫魯與莫迪進行對比,而且這兩位印度總理很可能都會把對方視為印度的恥辱。

問:中印間會爆發衝突嗎?

答:我認為不會,對決策者來說,戰爭的風險遠大於不戰爭的風險。雙方應該正在尋求妥協的共識,筆者相信雙方正在進行談判,但目前應該分歧很大。中方提出的方案與印度試圖達成的目標,可能存在較大差距。

問:印度的動機是什麼?

答:印度的動機其實很不難理解,就是其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大國的安全利益和特殊國家利益正遭受中國的侵蝕,南亞的地緣格局正在被中國改變,且朝著不利於印度的方向發展:

一方面,印度歷來將印度洋和南亞各國視為關乎自己生死的核心勢力範圍。印度前國防部長賈斯萬特就說過,「失去對印度洋的控制是印度近代亡國的重要分水嶺」;另外,歷史上印度北方的游牧民族多次順著北部山區(中巴鐵路修築地區)侵略印度,古爾人、帖木兒、巴布爾、納迪爾、艾哈邁德等冒險家由此征服印度。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南亞北部修建鐵路,在印度洋開闢港口項目,就會被印度視為改變地區安全格局、極具現實意義的重大挑戰,她不可能不採取措施。因此,此次激進事件是很難避免的——就像威廉二世把巴格達鐵路修過黑海鎖鑰君士坦丁堡,俄國必然將其視為生死大敵;一戰德軍進入比利時,大英帝國必將與德國選擇開戰;朝鮮戰爭中麥克阿瑟軍隊越過三八線,中國就不得不出兵,每個大國都有他歷史記憶和現實利益形成的地緣安全區間,絕不允許其他大國輕易染指,印度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印度的安全環境其實並不怎麼樣。她與中國、巴基斯坦都打過仗,時時刻刻都在擔心中巴特別是中國在南亞的擴張,所以很難正常理解中國的商業活動——比如認為「中巴鐵路可以用來運兵,瓜達爾港、漢班托塔港威脅印度的海洋安全」,在這種心理氛圍下印度採取激進對抗政策來遏制中國,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因此,個人認為,此次事件恰恰針對的就是中國在南亞影響的擴大,某種程度上也是反對「一帶一路」,而非新的「前進政策」。

而且,此次事件顯示出,隨著中國在全球影響力的擴大,周邊國家對中國意圖產生誤判的可能性正在增高。中國應警惕周邊大國因恐懼而實現某種聯合。

問:從雙方軍力來看,一旦開戰,意思是一旦打起來,您認為誰會贏?

答:筆者不是軍事專家,不清楚武器的使用情況,另外,雙方軍事信息都是機密,筆者也不了解。

不過,筆者認為,現代戰爭本質上是民族戰爭,戰爭的勝負並不取決於雙方和平時期的武器儲備,而在於兩個民族的戰爭潛力,從這個角度看,比較紙面上的武器儲備多少反而意義不大,因為戰爭全面展開後,對民眾的軍事動員是不可避免的。

實際上,中印交火,最難控制的是範圍、規模和持續時間,這也是中國的畏忌所在,因為一旦中方開火,是否擴大化就不取決於中方的意願了。即便只考慮常規陸地戰爭,一旦全面戰爭爆發,作為與中國一樣的人口超級大國,印度至少可以動員2000多萬士兵——戰爭持續的時間和烈度都將是毀滅性的。考慮到中國的後勤能力,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因此,如果這場戰爭有贏家的話,肯定不會是參戰國。

問:現在網上有很多主張對印開戰的「一月速勝論」,您怎麼看?

答:印度是一個12億人口的大國,不是荷蘭、立陶宛和丹麥,只需要稍微了解一下中印邊境線上的運輸能力,就知道這些看法有多麼不切實際。

另外,自1914年總體戰出現以來,筆者見過很多忽視現實的「速勝論」,他們國家的結局如何,歷史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因此,即便中國想要武力教訓對方,也需要稍有常識才行,不然與禍國殃民的昭和軍人有什麼區別?

+++++++++++++++++++

最後推薦一個本人的語音節目《如何研判戰爭風險》,歡迎大家收聽:

鏈接:《把握世界上最大的風險:如何研判戰爭》

+++++++++++++++++++++++++++++++

逐步推出現代馬基雅維利思維政治《無可匹敵的力量——群眾運動》 ,歡迎關注公眾號。


推薦閱讀:

西方媒體是不是對中國和印度有偏見?
世界之巔上的中印輕坦之戰 印度有勝算么?| 晨楓
中印洞朗對峙正在滑向戰爭嗎?|伐柯熱點
如何看待印度國防部長對中國聲稱自己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

TAG:中印关系 | 中国 |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