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冰淇淋到底還能不能吃?
相信很多小夥伴,前幾周的朋友圈都被一條新聞刷屏了...
這個新聞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麥當勞的冰淇淋真的不能吃了嗎?下面我們就帶大家來分析一下。
事情最早要追溯到7月14日。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的一家麥當勞店,有一個員工叫 Nick,他在清理冰淇淋機的時候,從冰淇淋機裡面取下了這個盒子,發現盒子早已發霉,不堪入目。他把圖片發到了 Twitter 上,並「爆料」稱店內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
隨後,Nick 不出意外地被麥當勞公司解僱了。
很快,麥當勞公司發表了聲明:這個盒子其實被稱作「清潔滴漏盤」,是用來承接機器運轉時的潤滑劑的,與奶漿盒並不連通,不會影響到食品內部。「麥當勞一直致力於給客戶提供安全的食品和乾淨的用餐環境。」
點評:
首先,這個盒子確實不與食品聯通。為什麼敢如此斷定呢?
因為,冰淇淋的奶漿是保質期很短,極易被微生物污染的東西。只要有一點點微生物存活,那就會在奶漿中迅速繁殖,造成腐敗。正因為如此,除非事先經過超高溫滅菌,一般的巴氏殺菌奶漿在儲存、運輸過程必須做到全程冷鏈。
設想一下,如果真的是聯通的,發霉的這些東西進入奶漿,奶漿就會在很短時間內迅速變質,成品冰淇淋的顏色、質地、口感都會發生變化。這時就是大規模食品安全事件了,絕對不是「發幾張照片」那麼簡單了。
話說回來,餐廳內部不管是什麼地方,出現大面積的發霉都是不可接受的。黴菌會隨著空氣飄散到其他地方,造成其他食物的污染。所以,如果照片屬實,那麼該餐廳的衛生管理肯定是有問題的。具體如何,就要等待 FDA 調查結果啦。
大約一個星期之後,中國的自媒體開始出現對於此事的報道。這就是之前大家被朋友圈「刷屏」的內容。
這些報道都使用了各種抓人眼球的辭彙:「麥當勞深陷最大食品安全醜聞」、「市值一小時跳水過億」「冰淇淋你還敢吃嗎?」諸如此類。
注意到這些文章裡面出現了大量不實信息:比如錯誤的股價圖,還有根本不存在的「全球 CEO 召開緊急會議」之類。而文章內容本身也在刻意引導大家相信那個盒子來自冰淇淋機內部。甚至最後還有對於其他餐飲企業的「內幕」的惡意揣測。
隨後,諸如「盤點麥當勞黑歷史」這樣的文章也趁機火了一把。
正因為如此,有很多文章出現後沒多久就被微信公眾平台以「不實信息」的名義刪除了。
點評:
那些「刷屏文章」確實有很多不真實的內容。不過從大家廣泛的轉發中,我們也能看出公眾對於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而那些自媒體為什麼晚了一個星期才發布關於此事的新聞,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麥當勞中國在7月26日首次對該事件進行了回應。
7月27日,澎湃新聞的記者走訪了上海一些麥當勞門店。在合川路店內,記者要求現場打開冰淇淋機查看內部,工作人員表示「需請示總部」
在記者離開後工作人員才發來冰淇淋機打開的圖片,並表示「信任自己的產品,可以現場去看任何一家餐廳的冰淇淋機內部。」
7月27日下午,上海食葯監局對此事做出了反應,他們對上海的 4 家麥當勞門店進行了突擊抽檢,對原料、加工環境、設備清潔記錄等都做了詳細檢查,結果沒有發現問題。
特別是他們也對清潔滴漏盤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這幾家門店的清潔滴漏盤都非常乾淨,沒有出現污垢、發霉的狀況。
7月28日,杭州市場監管局也對當地麥當勞門店進行了突擊檢查,結果也沒有發現問題。
點評:
門店工作人員沒有現場打開盒蓋給記者展示冰淇淋機內部,在很多人心中也成了「心裡有鬼」的做法。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合理的。
對於這些連鎖餐飲企業來說,每個員工都需要遵循一套標準的操作規範(SOP)。特別是對於冰淇淋機這種容易被污染的機器來說,奶漿的補充,設備的清洗維護等,都是有專門的操作規程的。比如,對於冰淇淋機,每晚設備都會在特定時間進行自動清潔,每14天就會讓專業人員上門做清洗維護。
平時,冰淇淋機處於持續運轉狀態,奶漿盒內保持較低溫度以保證食品安全。如果想開箱檢查的話,需要先把冰淇淋機的電源關閉,這樣會使得奶漿溫度上升,加上奶漿完全暴露在空氣中,反而會帶來不小的食品安全隱患。
如果所有的記者都要開箱檢查,那麼冰淇淋機里的奶漿就肯定不能繼續使用了。所以,拒絕記者的請求,從食品安全形度來說,是很合理的。
至於最後為什麼給開了,我猜測這是麥當勞危機公關的一部分。
總結:
這個事件讓我想到了前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星巴克冰塊」被曝出大腸桿菌污染事件。
因為它們都是外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但是在中國,經過調查都沒有發現問題。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思維定勢:中國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得一定比國外差。如果國外發生了問題,那麼國內只會更嚴重。如果監管人員的抽查都顯示沒問題的話,那就肯定是食品監管黑幕沒跑了。
實際上,這種不自信是沒有必要的。就像這次的冰淇淋事件一樣,很多問題即使在國外,也只是局限在一家或數家門店的。而中國可能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中國的食品安全做得比這些外國「問題門店」更好,這也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像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這些全球餐飲連鎖公司,它們對食品安全的態度,其實是做得比市場上絕大多數其他公司都要好的。理由很簡單:輸不起。只要一次醜聞就能讓這些公司徹底垮掉,它們比起一般的公司,更不敢冒這個風險。
在這些公司干過的人都知道,這些公司對於食品安全的態度,是「近乎變態」的嚴格。從原料採購,到設備清潔維護,都是用近乎嚴苛的標準來要求的。如果拋開「健康」,單論「安全」的話,這些全球餐飲連鎖店,可能是你能吃到的地球上最「安全」的食物。
所以,對於這類食品安全事件,我們其實不必過分恐慌,先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比較重要。
相關文章:
日本新推出的「減肥可樂」,真的有減肥效果嗎?
這些聽起來不科學的【老人經驗】,也許曾經拯救了80%的中國人
關於轉基因標識,你想知道的全在這裡了
聽說老乾媽會致癌?別扯了,放心吃吧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技術型吃貨】,跟我一起做 Food Geek 吧!
推薦閱讀:
※一些常見食品當中的食品添加劑——食用鹽,是我們家庭裡面炒菜常用的袋裝碘鹽嗎?
※營養師就業前景怎麼樣?
※盛起來但只吃了一半的飯跟只盛了一半剩下的飯有什麼區別嗎?
※長期不吃新鮮果蔬,只服用維生素C片補充,靠譜嗎?
※珍珠西米愛玉仙草奶蓋...這些你吃到嘴裡的都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