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我對「劉慈欣式科幻」的感情與理解

我突然明白為什麼自己會喜歡劉慈欣的文章和星際之門這種小眾的太空歌劇了...

簡而言之,原因在於: 劉慈欣的小說里,能說出「地球母親」這種話的人物基本都是反派。

劉慈欣十分喜歡用大量筆墨描述人類的渺小以及一些其它存在的宏大,二者在這種強烈的反差之下相得益彰。

這種筆調也並非劉慈欣專屬,不過在其它作家筆下宏大的東西可能是自然或者神的偉力; 而劉慈欣的筆下的這些強大到詭異的力量,雖然看起來離人類十分遙遠,實際上卻並不能讓人產生多強的距離感。 而所謂的「自然和神的偉力」,在劉慈欣的小說中,根本不值一提。

《吞食者》中,回歸的恐龍文明把地球的生物圈整個消化了,什麼岩漿冰川沙漠海嘯,通通在這個大環之下消融。

《三體》中,三體文明的水滴封鎖了太陽,這顆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而同樣是水滴,可以輕而易舉的撞穿地球。

《詩云》中,李白文明為了寫詩,更是乾脆把太陽系給拆了做成量子晶元,連同那個毀滅地球的恐龍文明一併抹去。

....

相對於這些存在,人類渺小的不值一提。可是這些背景設定卻並不會讓人產生什麼距離感,因為這些看起來宏大到難以描述的存在,都是文明。

而這些文明中,都依稀有著人類的影子。

借著這些文明,這些情節,我可以看到一個對技術文明充滿信心的工程師在鼓勵著後輩。

「看那,我們現在是很渺小,很不值一提,但是這些限制這些禁錮終將被打破。未來的你們,知識會多到我們無法理解,力量會強到我們無法想像。是的,現在我們只能活在地球上仰望星空,但是我們將會成長起來,成為惡戰之後剝去地球外殼的吞食者; 成為為了吟詩拆解太陽系的李白; 成為一念之間把整個銀河系拍進二維畫卷里的歌者; 成為敢去和創世神一決雌雄的歸零聯盟(霧)。這,才是你們應該有的未來,才是人類文明應該有的未來!」

.......

當然,如果這些作品的內涵僅止於此,那麼它們的水準也就和那些刷怪升級,成為統治者的網文沒什麼區別了。

不同之處在於,劉慈欣終究還是懷著對自然的敬畏的,只是他的自然是那些永遠年輕永遠不變的物理規律,而不是什麼孕育人類的藍色星球。很多人看不到作為規律的自然,藉此抨擊這些科幻文學,那麼我只能說這些人定義的自然,未免太過狹隘了。

那個在一念之間就能決定太陽系命運的歌者,依然要面對無止境的熵增和降維,對光速的限制一籌莫展; 那個為了寫詩把太陽拆成塵埃雲的李白,依然寫不出一個可以像人類一樣鑒賞詩詞的AI; 那個同化了整個宇宙想和創世神一較高下的歸零聯盟,依然陷在不完備性定理中,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無論文明多麼強大,客觀規律永遠存在著,不因文明的意志而變化或轉移。

什麼是自然?青山綠水滿天繁星不是自然,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不是自然,我們腳下的大地也不是自然。 至少,不是那種值得我們敬畏的自然。

真正的自然是世間那些亘古不變的規則,是光速壁壘,是萬有引力,是宇宙膨脹,是因果規律。在這些規律面前,人類無比渺小,可是,許多人眼中「神聖不可侵犯」的「大自然」,比人類還要渺小。

劉慈欣的世界裡,繁衍後代可以依靠生物技術,生老病死可以成為來自遙遠古代的傳說,倫理道德可以在極端情況下被輕飄飄的拋棄,地球可以成為恐龍嘴下的食物,太陽可以是鏡子文明手中的一件隨時可以拋棄可以打碎的樂器。但是客觀規律卻一直在那裡,永遠不變,永遠年輕。

對人類推翻那些僅僅來自心中一些執念的「大自然」懷有信心,同時又對真實的不可改變的自然心懷敬畏。這是來自一個工程師的浪漫主義,也是我心中的一塊基石。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鼎盛的作家大都死於自殺?
有哪些讀過後改變了你三觀的文學/影視/動漫作品?
哪部作品讓你有「能寫出這種東西的人真是了不起啊」的感覺?

TAG:科幻 | 三体书籍 |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