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 隱蔽於生活中的精神虐待
一段關係如果相處太累,分開是一種解脫。有很多朋友在與伴侶分開的時候反而會重獲新生,他們不知道自己之前其實處於一種不對等的相處模式中,曾經被對方通過一些不易察覺的方式施以精神虐待,心理打擊,痛苦,卻不明所以。
冷暴力,聽起來很陌生,離我們卻並不遠。比起離婚,分手,它帶給人的心理傷害往往更大。常常是一方逆來順受,天生愛攬責任,另一方採取各種形式的,無休止的非語言暴力,拒不承擔任何責任。受害者長期困惑於兩個人的問題在哪裡,更有甚者,成為對方的替罪羔羊,覺得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壓力,不安,抑鬱纏繞著他們的生活。
來自法國的醫學博士,精神分析家,心理治療師,被害學專家瑪麗-佛朗斯.伊里戈揚著作的《冷暴力》便是這樣一本幫助人們更多更深刻認識 「精神虐待」知識 的心理學書籍。她在書中列舉了很多容易被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忽視的伴侶,父母和子女間以及職場中的冷暴力案例。並且站在施虐者和受虐者的不同角度詳細分析了冷暴力的誘因,不同階段和表現形式,為避免長期被精神虐待的危害,她在書本最後還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的建議和治療方法。
比起語言上和身體上的攻擊,心理上的攻擊因其主觀性,隱蔽性更容易被人們歸結為性格不和,或者單純的強弱勢關係,女性由於母性本能和被動本性更容易成為受虐方。起初受虐者對於施虐者的精神虐待渾然不覺,期間經歷煎熬和內心痛苦,情緒完全被對方掌控,往往在關係結束後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是被對方冷暴力。
拿我們比較常見的情侶關係舉例,渣男往往沒有責任心和擔當,更容易成為施虐者,他們會挑選那些性格較好,比較善良的女孩,最初施以熱情和關懷,一旦熱情不再或對女孩失去興趣,以前的甜言蜜語和噓寒問暖突然會變成對對方的忽冷忽熱,漠不關心。當女孩想要詢問清楚的時候,渣男不會直接說分手,開始上演冷暴力,或不接電話,不回簡訊,或對女方指指點點,總是沒有好臉色,如果女孩屬於敏感憂鬱的類型很容易在這個時候成為冷暴力的受害者,她也許會為對方找原因,尋找自己的不足,直至情緒低落奔潰完全被此事影響不得不主動提出分手。
冷暴力為何會產生呢?瑪麗博士在《冷暴力》私人生活中的精神虐待章節講到了施虐者所擁有的掌控欲。「當發現「所愛的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或太過依賴彼此的關係,精神虐待的衝動便會升起。並且傾向以虐待作為防禦機制的人,在危急時刻,若無法負起責任做出艱難的抉擇,虐待的暴力便會出現。此時暴力轉為間接,主要以不尊重對方的形式表現出來。」
那麼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對別人施以冷暴力?在一段關係中,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被冷暴力,施虐形式又是什麼呢?難道只是簡單的被冷落和忽視或被打擊和譏諷?如果這樣,恐怕很多人自己也做過施虐者。
施虐者
在《冷暴力》一書中,瑪麗博士指出「 任何人在遇到危機時,都可能會運用虐待行為的策略來自衛。一般人和施虐者的差別在於,我們的虐待行為與感覺是短暫的,事後會後悔自責。惡毒的施虐者則會利用別人將其毀滅,並絲毫沒有罪惡感。」 總結下來,受虐者一般都會具備以下特質,自戀,自大,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責任心和擔當。這樣的人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也沒有同理心,他總認為自己是「被虧欠「的一方。指出他人的缺點是一種避免看到自己缺點的好方法,還能武裝自己,遇到困難或失敗一定歸咎於他人。
受虐者
受虐者之所以被冷暴力正是因為擁有正面特徵。這些人往往天真,樂觀而充滿生命力。作者解釋道 」唯有受害者在可被利用或是可被引誘時,施虐者才會感興趣。」 而最理想的受虐者就是那些有良心又天性愛責怪自己的人。因為受虐者的攻擊點恰好是受虐者的罪惡感和缺乏自信。這也就可以理解愛情關係中容易被渣男冷暴力的對象往往都是一些好女孩。她們善良而有同情心,不會懷疑對方的冷酷,也無法理解對方的暴力行徑,只能把失敗的戀愛歸結在自己身上。
冷暴力的溝通問題
因為沒有明顯公開的衝突,冷暴力很難被周圍人察覺,其傷害和痛苦只有受害人本身可以感知,受虐者雖然知道自己煎熬,卻很難描述自己所遭受的暴力,它「隱而不現,卻真實存在。」結合《冷暴力》書中的案例和作者的心理學知識,讀者會發現溝通問題是冷暴力的最主要表現形式。具體為以下幾點。
其一,拒絕直接溝通。雙方几乎沒有相互直接的溝通,沉默成為施虐者的武器,受虐者會因此而不知所措,產生被孤立和自我猜疑的情緒。
其二,言語歪曲。交談時,施虐者會使用冷漠,單調的語氣,或者以抽象,說教,理論性的說話方式把對方拉近費解,未知的領域,或者自以為是的拼湊受虐者的意圖。受虐者想要反抗,卻正好跳入受虐者的陷阱,越來越混亂。
其三,撒謊。施虐者不直接撒謊,而是利用暗諷及非口頭暗示來製造誤會,之後把誤會轉換為對自己有利的方面。言不及義非直接的指控,或者將謊言隱藏在不確切的回答和因轉移焦點而發動的攻擊中。
其三,運用諷刺,嘲笑,輕蔑的伎倆。包括如下:
譏笑他的信念;
不再直接對他說話;
公開拿他開玩笑;
在旁人面前讓他丟臉;
不給他任何表達意見的機會;
用他的弱點捉弄他;
刻薄地指桑罵槐卻不肯解釋;
質疑他的評判力和決斷力;
其四,利用矛盾。常見的形式是受虐者言行不一致,充滿矛盾的言論會讓受虐者無法確定自己的立場,很難為自己辯護。甚至施虐者會轉移罪惡感,讓對方成為問題的替罪羔羊。在前面的例子中,渣男忽冷忽熱的表現會擾亂女孩的立場,不確定對方是否愛自己。。
除此之外,展現強勢,否定對方人格,試圖挑起嫉妒或與第三方之間的衝突,也是施虐者進行冷暴力慣用伎倆。
以上單向溝通的方式,是施虐者的手段,也是受虐者一直被牽制,受煎熬的主要原因。受虐者無法和對方達成有效溝通,甚至常常掉入對方陷阱,被對方激怒,造成自己的混亂,變得無力和受傷,解決不了每次的問題,又掙扎於關係之中,循環往複,直至忍無可忍被迫提出分手。退縮,混亂,懷疑,壓力,恐懼,孤立,是冷暴力受害者最終可能陷入的情緒。
不要輕易走入施虐者設下的陷阱,不要讓對方的言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是回擊冷暴力的最好方法。在這裡我們主要分析了出現在伴侶之間的冷暴力,事實上,職場和親子關係中的冷暴力也會具備上述特徵,有的時候,雙方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對對方冷暴力或者被冷暴力,可是傷害卻已經形成。
套用《冷暴力》原書中的一段話,「孩子不是因為笨拙而被貶低,而是因被貶低而變得笨拙。」同樣的道理送給曾經或者正在處於冷暴力的受害者,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才會受到傷害,正是因為我們受到的傷害,我們才越來越不夠自信,開始懷疑生活和自己。
對於施虐者來說 「世界分為好壞兩半,把所有壞的部分投射給他人,可以讓他的自我感覺良好。」 而我們每個人沒有任何理由需要承擔這份「壞」,即使是對自己的父母或是親密的愛人。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吸引忽冷忽熱的戀人?
※挨打和冷暴力哪個對孩子影響更大?
※如何告別家庭冷暴力【慧心源公開課】
※如何看待男友冷暴力?
※冷暴力和常說分手,哪個更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