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緣起
作為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學說、理論、宗教,佛陀教法與其他任何學說、理論、宗教最大的區別,就是緣起法。如果沒有緣起法,佛陀教法無非也就是與其他理論、學說、宗教一樣,折騰出一些供人類聊以自慰的玩意然後被時間丟進歷史的垃圾堆里罷了。
在佛教中,實證了緣起法的修行者才能夠徹底的認同佛陀教法,不壞信,不退轉。本質上,緣起法是一種正確的認知,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色界定和無色定,任何當下都可以觀察並確認緣起法。而且正因為緣起法無時無刻都可被觀察證明,所以你並不需要達到一個特別的境界。任何一位遵從佛陀教法的修行者,都可以從當下開始對身心現象進行全天候的觀察分析。
當修行者如實確認了緣起法,修行者會當下的升起正見,即身心只是緣緣相繼的現象。基於正見,修行者會產生正思維,即不會再有「我」、「我的」之類的想法。用正思維去考察分析苦、苦的集起和滅盡,最終舍離一切導致苦的原因,實現佛陀教法的最終目的——涅槃。
因緣,有因有緣。但因和緣並沒有本質區別,只是級別不同。粗略的說,緣是導致結果發生的直接原因。所以,觀察緣起,重點在於觀察之所以當下會被發生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所以修行者其實並不必須要有宿命通,去憶念當下某個結果在過去世的根因。事實上就算是有宿命通,也難以把所有過去、現在、未來、遠、近的一切事情徹底了知,因為從任何級別追究因果是要耗費無窮無盡的精力的,而且佛陀教法中的正遍知也不是這麼玩的。
雖然觀察緣起並不需要修行者保持一個特殊的境界,但觀察緣起需要修行者建立一個有效的觀察框架,比如五蘊,比如六識。這個框架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夠將身心現象完全分類,除此以外並沒有什麼特別需要在意的地方。但不同宗派的框架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框架也並不適合所有人,而且有的宗派建立的框架本身就相當複雜。所以佛陀的五蘊六識框架顯然是一個簡潔有效的官方框架,值得使用。
修行如同去某個目的地,無論你是走路還是開車,還是騎自行車,只要能達到目的地,都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無論你把車保養得多麼漂亮,只要不上路,依然不能達到目的地。而你保養得再漂亮的車,也會隨著時間慢慢的褪色。另外,上了路,會發現路標也並不都可靠,甚至真正可靠的路標往往被淹沒在浩瀚的路標當中。
如果不能觀察緣起,那麼打坐修定把蒲團坐穿、把各家論點分析得極其透徹、各種儀式上皈依佛門聲稱著度眾生,與佛陀教法何干?
推薦閱讀:
※釋迦摩尼是否患有抑鬱症?
※法門寺的佛指舍利是真的嗎?
※菩薩的加持和保佑應該怎樣理解?
※杜忠誥:得訣歸來好用功
※既然神通不及業力,那為什麼念經可以消除業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