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壓亞馬遜,他的黑科技讓商超人效提升10倍

- 文|小飯桌新媒體記者 徐傳達 -

- 編輯丨關雪菁 -

吳一黎和他的YI Tunnel 團隊做出了一款智能收銀機,他的目標是為線下商超提供新零售的一套解決方案。

「機器只要『看一眼』就能自動結賬,」吳一黎對飯桌君解釋。

好奇之下,飯桌君順手抄起兩隻散裝的蘋果,放在YI Tunnel的智能收銀機上,機器屏幕上立馬顯示出蘋果的品類、重量和價格。

這要是在一般超市,想買倆蘋果,你得吆喝上店員半天,等他們不緊不慢走過來,稱重、包裝、貼價簽。要麼就是為了等稱重,排老長的隊,也許一怒之下,你索性不買了。

眼下,YI Tunnel正在與不少知名的零售商開展了合作,對市場試水。這算是苦盡甘來,創業過程中,吳一黎崩潰過不少回:

比如,YI Tunnel 採用的是機器學習中的一種——CNN(卷積神經網路)技術,這就需要機器反覆辨識和學習,「一個簡單的桃子,教小孩教三五次就記住了,機器可能得500次,」吳一黎不無苦惱的說。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從2016年10月吳一黎團隊全面轉向YI Tunnel 技術開發和研究算起,至今共計8個月時間,YI Tunnel 已經可辨識3000個SKU物品、標註超200萬個數據,測試期間物品識別和結算準確率超99.7%,錯誤率僅為人工結算錯誤率的1/5。

「如果說現在的很多人工智慧公司都在強調自己的技術創新,像愛因斯坦一樣發明相對論,那我們更願意把自己比喻成愛迪生,願意將技術商業化。」吳一黎一直都在強調自己更願意接地氣、將前沿技術優化並進行商業化的定位。

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A輪融資,由凡卓資本(小飯桌旗下專業的投融資顧問品牌)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

為什麼是智能收銀?

收銀是線下商超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因而體驗就顯得異常重要。

目前,主流的收銀方式是:所有的商品價格都提前統一錄入系統,結算時通過用人工方式掃碼商品條形碼來獲取商品價格。

這樣的方式有兩個明顯的弊端:

一是人工的方式相對而言錯誤率較高,有數字顯示人工結算方式的錯誤率在1.5%左右;

二是,對於諸如水果、肉類、海鮮等非標準化產品,線下商超基本都是通過先稱重、封口、貼條形碼,之後結算時再掃碼的方式,耗費人工多、成本高

在IBM做了四年智慧商務管理工作的吳一黎清晰的認識到,如果能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減少線下商超的錯誤率、解決非標品的自動稱重和結算、降低人力成本,這將是一個機會。

「如果你在超市裡買水果,不用再麻煩工作人員稱重、貼條形碼,而是直接用智能收銀機器人,自動稱重、自動辨識水果價格,並直接給出最終結算價格,這樣豈不是更便捷?」吳一黎這樣描繪YI Tunnel的未來使用場景。

2016年,吳一黎回到了母校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在交流中他發現,卷積神經網路(CNN)在人工智慧領域技術相對成熟、也是離商業化相對更近一些的領域。

「其實基於CNN的實際應用,很多高校和研究中心都在做,」吳一黎透露,「不過他們更多的是出於學術研究的目的,很多錯誤率都比較高,在3%~30%之間。」

選定了具體的實現技術之後,吳一黎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提高準確性,而提高準確性的第一步就是準確辨識物體。「傳統的方式是將價格信息置於條形碼之中,我們則是通過圖像識別,與後台自動匹配價格。」吳一黎這樣拆解他的技術邏輯。

聽上去簡單,做起來卻十分棘手。這中間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如何完善演算法體系,一個是增加數據的多樣性。

在完善數據演算法方面,「CNN包括識別層、隱藏層、輸出層,每一層都是在計算一個Y=aX+b的函數。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在識別層和隱藏層。」開發團隊來自清華大學軟體與圖像識別實驗室,核心演算法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孫家廣教授帶隊研發。

在數據多樣性方面,25人的數據工程師團隊不停地給機器「喂數據」,比如辨識一個蘋果,會在不同光線、不同角度、攝像頭是否有污漬等多樣情況下分別進行拍照、打標籤、數據分析等,直至機器能夠準確辨識出是蘋果為止。

目前,YI Tunnel 的準確性超99.7%,單個物品辨識速度為0.02秒,可識別包括酒水、水果、肉禽蛋奶、零食等超3000個常見品類。

◆ ◆

Amazon Go的瓶頸

做好智能收銀只是第一步,未來,吳一黎的目標是:無人值守超市。

Amazon Go就是這個領域最受人矚目的:顧客只需下載Amazon Go的APP,在商店入口掃碼成功後,便可進入商店開始購物。Amazon Go的感測器會計算顧客有效的購物行為,並在顧客離開商店後,自動根據顧客的消費情況在亞馬遜賬戶上結賬收費。

「Amazon Go 採用的技術是RFID晶元感應技術,即在每一個商品上貼一個小晶元,當用戶拿走物品時,晶元將被掃描並記錄,並通過視頻等感應器記錄到個人賬戶中。」吳一黎介紹說。

他認為,Amazon Go 有兩點不足:

一是每一個商品都需要貼上晶元,每一個晶元成本都在0.2~0.3元之間,不僅耗費人力財力,錯誤率也不低

第二,目前的技術僅能支持超市內不超過20人的規模,超過20人晶元識別錯誤率將大大提升

吳一黎認為,智能收銀+數據分析系統才是未來。

「智能收銀不僅僅只是計算和收錢,更重要的是數據積累和應用。」吳一黎告訴記者,系統將結合用戶消費數據、天氣甚至當天新聞來指導商超的商品理貨、上下架、盤點、擺放、存貨等。

另外,為了防止被盜竊,通過添加人臉識別等輔助工具,顧客在進店和離店都會採集到人臉信息,從而起到防盜作用。

「未來將實現機器人完全管理超市的全業務流程,將現在150人的管理團隊減至15人以下。」吳一黎透露。

◆ ◆

AI+新零售:數據驅動的商業化

2017年,吳一黎的目標是開出3~5家概念店。

「最開始的幾家店做示範,一旦平穩運營後,複製是很容易的。」吳一黎透露。目前YI Tunnel 計劃與包括7-11、永輝超市等線下便利店、大型超市等開展戰略合作。

為此,吳一黎還請來了有20多年零售經驗的聚美優品CTO,專門負責應對線下店比較複雜的用戶信息、營銷、打折等模塊。為了保證準確性,機器還會在便利店、傳統大型商超學習大概3個月時間。

同樣,數據的量級也是吳一黎最關心的,「數據每上升一個數量級就乘以一個10,然後錯誤率就會降低40%」。2017年吳一黎的團隊將完成工程優化,識別SKU將超10000種,錯誤率降低至千分之三一下。

在商業模式上,YI Tunnel 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直接售賣機器,目前每台機器的售價為20萬;另一種是機器租借、按照使用次數收費,每使用一次將支付一定的使用費。

未來,YI Tunnel 還將發展包括餐飲、藥店、書店等客戶。「我們將從商超數據出發,逐漸布局更多領域,」吳一黎這樣描繪自己的商業化未來。


推薦閱讀:

問題:如何在不適合開超市的地方開超市
傳統商超試水O2O,趕「新零售專列」還來得及嗎?
為什麼超市裡的國產葡萄酒大半都是干紅?
在超市先拆包裝再付錢是否合適?
「俘獲」90後的大賣場應該長什麼模樣?

TAG:新零售 | 人工智能 | 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