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知識:看雲識天氣

1996年5月10日,一場暴風雪席捲了包括珠峰在內的喜馬拉山區域,奪去了8名登山者的生命,如此嚴重的天氣災難突然降臨,有人質疑為什麼經驗豐富的高山嚮導沒有意識到任何問題,帶著一群交了65000美元重金的業餘登山者進入死亡的陷阱?

「沒人能為這兩個死去的領隊說話了,但我可以證明。」 同行隊員兼記者Jon Krakauer在他的暢銷書《進入空氣稀薄地帶》中回憶道。

行走在96年5月10日的風暴中,Ed Viesturs攝.

「5月10日的下午我沒有發現任何異常能夠顯示這場致命的風暴會降臨。在我缺氧的意識里還記得,西面峽谷里吹上來的一絲一絲的雲彩看起來虛無縹緲,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它們在中午的陽光下閃閃發亮,和每天由谷底吹來的上坡風帶來的暖濕氣流在高空形成的凝結雲一樣。在我下降的時候,我確實有所擔心,但不是因為天氣。」

這場山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來自於天氣預報的失敗,早在上個世紀,有些天氣學家就發現長時間的對天氣進行精準預報是一種挑戰,因為在對天氣進行數字模擬計算的時候,一個變數微小的改變就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而在整個模型中,有數百萬個變數。

安靜的積雨雲

暴走的積雨雲

即使不提天氣預報這種不靠譜的東西,有時我們在出遊中,上午還是微風拂面,白雲朵朵的「可愛」天氣,下午卻突然變成狂風暴雨並分分鐘教你做人。

上午艷陽高照,翻達坂後,黑雲壓頂,而後被冰雹一頓亂砸---記狼塔最爽的一天

雲與氣團

在地球上,各種天氣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冷暖氣團的對流,雲是其最直接的體現,在19世紀,英國氣象學家Luke Howard將雲按照形態分為3種類型:層雲、積雲、捲雲;按高度分為3種類型:高於20000英尺的、介於6000-20000英尺的、低於6000英尺的。將高度和形態進行組合,加上獨立於三種高度類型之外的積雨雲,得到10種不同類型的雲,這些雲處於不同的空氣對流區,通過觀察這些雲的位置和到來的順序,可以估計當前或者未來的天氣。

十種類型的雲

氣團是「一大坨」空氣在某地區長時間停留,其溫度和濕度與當地地面屬性趨於一致,當兩地空氣屬性差異變化加大時便由於質量差等關係開始對流,行成了各種天氣現象。

影響中國的氣團主要有:來自西伯利亞的極地大陸氣團,來自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來自中亞的熱帶大陸氣團。

一個典型的捲雲照片

鋒面雨

當氣團運動,冷熱接觸時,會形成各種鋒面降水。

冷鋒:冷氣團運動較快,當冷氣團遇到暖氣團,例如西伯利亞冷空氣遇到來自太平洋的暖濕空氣,冷氣流因比重大下沉,接觸到地面堆積,被擠壓成鈍楔形,暖濕氣流在這個冷鋒面降溫並形成厚重的積雨雲,很可能會出現雷雨天氣。

冷鋒

在冷鋒面附近,經常形成捲雲,高積雲和積雨雲,觀察這幾種雲的移動方向和出現順序可以用來預測冷鋒降水。

暖鋒:暖氣流運動較慢,當暖氣團遇到冷氣團,暖氣流比重小上浮,可以在冷氣團之上繼續流動數千公里,將冷氣團「推」成一個尖銳的楔形,由於高空溫度低,暖氣團會形成不同類型的雲彩,可能會出現覆蓋面很大的降雨或者降雪。

暖鋒

暖鋒會形成捲雲、卷層雲、卷積雲,高層雲、層雲和雨層雲,根據這幾種雲的出現順序可以預測降水。暖鋒造成的降水持續時間長,不起眼的捲雲可能預示著未來數日將會出現連綿降雨。

NASA cloudsat衛星對冷鋒(左)和暖鋒(右)的模擬和觀測成像

14年我在珠峰東坡卓瓊冰川徒步的時候,清晨是一個好天氣,心情棒棒噠。中午天空飄著一朵朵雲彩,後來看到了日暈。下午返回營地的時候還是艷陽高照,發現在一同紮營的李聰明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準備下撤了,此時已是下午4點,只因他猜測要下雨。

日暈

果然,晚上開始上霧下雪,次日後開始斷斷續續下雨並越來越大,持續了數日一直到我們出山才停,在此期間,我和他的隊員們一直在潮濕的嘎瑪溝跋涉,降雨讓休眠的螞蝗全部蘇醒,一行人在螞蝗陣中掙扎。

在雨林中的行走

當暖鋒臨近時,往往能夠看到天空飄著一絲一絲的捲雲,或日暈,當它們變成高層雲和高積雲的時候就要注意了,這預示著未來幾日可能會有連綿降水。

除此之外,還有靜止鋒和錮囚鋒,前者會持續降水,後者能形成更加惡劣的天氣。

一個典型的錮囚鋒形成過程

地形雨

每一座山都有它的脾氣,去新的目的地前,多和當地人或者經驗豐富的山友交流是明智的選擇。

我在數次秦嶺地區徒步中,發現下午3點以後,天氣往往會發生劇烈變化,起風、上霧、降雨甚至冰雹。

地形抬升現象

不論是由南向北的風還是由北向南的風吹過秦嶺山脊,都會被地形減速,強制上浮,這些空氣從溫度較高的低海拔上升到溫度較低的高海拔,膨脹、冷卻,形成雲彩;在下午,秦嶺光禿的山脊非常炙熱,不斷加熱地表的空氣,這些熱空氣帶著地表蒸發的水汽,加劇推送雲彩上浮到更高的高空,在高空迅速冷卻、膨脹、堆積成雨層雲、積雨雲,最終形成風暴或者雷陣雨。這種現象叫地形抬升(Orographic Uplift)。

秦嶺的地形抬升現象,攝於下午2點左右的鰲太線

所以在秦嶺地區徒步,下午3點之前最好到達營地並紮好帳篷,晚2個小時就可能會被淋成那啥。

在翻越山口時也要注意,過晚遭遇到惡劣天氣的可能性會變大,所以提前計劃好行程,盡量安排在中午之前翻越埡口。

總結

  • 牢記冷暖鋒過境時雲的特點,能爭取應對惡劣天氣的準備時間。

  • 提前計劃與準備,了解目的地氣候特點。

  • 查詢記錄與遊記,按照最壞情況準備裝備。

  • 在山區,上午的天氣往往比較穩定,將危險的行程安排在上午。

--End--

撰文:小羽

個人公眾號:OutdoorArchive

作者簡介:戶外探險達人、戶外科普撰稿人,山野紀作者,徒客旅行創始人,中登協戶外指導員。

擴展閱讀:

戶外防蛇實戰解讀 - 知乎專欄山野醫學:失溫,一種容易被「救」死的病 - 知乎專欄山野醫學:超輕戶外藥品配置原則及其應用 - 知乎專欄

------------------------------------

知乎專欄:走向山野 - 知乎專欄,從這裡連接山野。

推薦閱讀:

流汗不粘身、暢跑一整夏——+MD速干運動背心
極端寒冷天氣需要怎樣保暖?
超輕量化Western Mountaineering Highlite睡袋測評
登山杖的科學原理
墨脫號稱「中國十大徒步線之首」,那裡有酒也有故事

TAG:户外运动 | 户外 | 徒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