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黃大年——「工匠精神」的信仰與傳承
近一個多月來,黃大年這個普通的名字成為新聞報紙的主角,習大大也對他的事迹做出了重要指示,強調要以黃大年為榜樣,向他學習,並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
黃大年——修身治業的楷模
黃大年究竟有何魅力讓這麼多人肅然起敬?
敬業——7年當中,每年平均130多天都是在出差狀態,他出差始終趕當天最晚的午夜航班,這樣就不耽誤白天工作;他的工作地點,地質宮的燈火長期是凌晨二三點才熄滅,他被人們稱為「拚命黃郎」
專註——「地球物理專業是我們最好的專業!別無選擇!」從17歲到地質隊工作,09年回到吉林帶領團隊實施國家地球探測計劃的技術研發和人才儲備,一直到他去世,30餘年都致力於「讓地球變得透明」。
創新——他在地球探測領域推動了我國快速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裝備的研發進程,使深部探測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局部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傳承——09年他放棄了在英國優渥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研究平台,回到吉林大學當起全職教授,又積極擔當學校的本科班主任。住院期間打著吊瓶還在給學生答疑解難。
黃大年——生命,為信仰澎拜
面對他的英年早逝,很多人扼腕嘆息:58歲正在一個科學家的黃金年齡,經驗豐富,體力尚可,如果他能再健康的工作十年,說不定還能誕生更多的發明創造。於是也有人質疑是否平時對他本人的健康關注太少了,但只要看看他平常的工作狀態——速效救心丸隨身攜帶,感覺不舒服吞一顆就繼續忙碌;平常教導學生要多鍛煉身體,晚上十點催促學生回去休息,自己卻一直加班到凌晨。
可見,黃大年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卻依舊為了儘早完成科研任務而鞠躬盡瘁。他用身體力行的表率作用激勵著整個團隊的前進,用高尚的情懷凝聚成推動科技發展的力量。黃大年對待工作的態度不能僅用熱情和積極來形容,而是以一種的高度信仰的姿態來迎接各種挑戰,其意義遠超工作所帶來的現實價值。
工匠精神是一種信仰
回顧歷史,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1911年辛亥革命、1937年抗日戰爭、1946年全面內戰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一百多年動蕩不安的歷史打掉了中國人原來的信仰,對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成為最迫切實現的願望,由此拜金主義大行其道。
面對如此情形,卻總有人以堅定的信仰在工作著,成為一道道清流,讓我們迷茫的心找到方向——李四光、蔣築英、時傳祥、王進喜、黃大年、故宮博物院的修復者以及在各行各業中依舊堅持自我本心的手工藝人們,從不計較金錢得失,將自己的工作/作品做到極致,讓自己的靈魂得以安定和升華。信仰的力量是如此龐大,這也是他們的故事讓我們容易感動,也會讓我們深刻反思自己的所在。
精神傳承是文明延續的根本
從世界發展的角度來講,在歷史的某個階段發明某種技術是必然的,但是由誰來發明這種技術就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僅從技術層面來說,如果不是黃大年,那也許將是由李大年、張大年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同樣的發明創造。
但黃大年在這個過程中,用5年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艱難路程,讓國家儘早的擁有領先世界的相關技術,同時也讓參與此項工作的400多位高級別科研專家都因此得以成長發展,為深探技術培養了大批的人才,由此形成的聯合攻關團隊在未來也必將誕生新的領頭人,從而將深探科研工作持續向縱深推進。這種傳承才是人類文明不斷延續壯大的根本。
回歸匠心 從我做起
現在我們所提倡的「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就是一種對真善美永恆智慧的信仰和傳承,而黃大年用他的一腔熱血和畢生追求勇敢的予以實踐;對於平常的我們而言,就是回歸初心、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也許我們無法成為「匠人」,無法擁有高超的專業技藝。但我們對卓越品質的認可、對國產優秀品牌的認同、對假冒偽劣的深惡痛絕、對個人品德修養的提升,都能匯聚成一種支持的力量。
這種力量讓中國的「工匠精神」深植在每個人心中,從自己做起,從本崗做起,中國才有可能從一個山寨大國慢慢轉型為一個工藝大國和創新大國,從而實現成為全球製造強國的夢想。
推薦閱讀:
※中國近幾年興起的工匠精神學習熱潮是否是羅永浩引發的?
※請推薦一下國內手藝好的刀匠,考慮直刀折刀和真劍。?
※【匠人說】來自Riko Chen對手工皮具的理解分享
※什麼是工匠精神?
※傳統的手工工藝離我到底有多遠?
TAG: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