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審美」的乾隆皇帝,究竟是不是文玩收藏界的「無敵破壞王」?
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乾隆皇帝絕不會想到,自己工作之餘的一丟丟小愛好,竟然會在數百年後,成為現代人茶餘飯後議論的談資。
英俊瀟洒,風流倜儻,有英明神武的爹衝鋒在前,再加上過人的精力和才華,乾隆執掌大清帝國60年,一手打造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鼎盛時期。
▲看過那麼多人演乾隆,只有鄭少秋版的配得上「瀟洒」二字
我們都知道「盛世收藏」的道理,好大喜功的乾隆也不例外。在這方面,他是不折不扣的發燒友,不光藏品涉獵廣泛,而且數量眾多,堪稱文玩界的風雲人物,放到現在混個行業名譽主席都沒問題。
不過也有人說,乾隆皇帝搞收藏實在太愛刷存在感了,一件文物只要經他之手,常常會打上明顯的個人印記。部分好事的網友更是搬出乾隆的老爸雍正作為對比,吐槽這位皇帝的審美品位「辣眼睛」。
一
自喬布斯2007年發布第一代蘋果手機,設計界突然颳起一股「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風潮。無論房屋裝修還是穿衣搭配,「簡約大氣」逐漸成為不少人掛在嘴邊的理念和訴求。
其實,古代中國不少建築或工藝,都遵循了這一概念及準則。比如安徽地區現存的徽派建築,白牆黑瓦的構造,怎麼拍都顯得好看;又比如傳統山水畫,畫幅中最出彩、最精髓的地方,通常都要留出大塊空白,渲染出美的意境。
類似的原理也經常被用在器物上。以瓷器為例,無論康熙還是雍正朝,造型端莊沉穩,表面色彩淡雅,仍舊是典型的東方美學體現。
▲右邊是雍正年間的,至於左邊……就不用多說了吧
或許是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從巨人肩膀上起步的乾隆皇帝,迫不及待地展示了自己的美學造詣。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這種堪比農家樂的審美水平,即便放到現在,能接受的人估計也寥寥無幾。
這個「乾隆瓷母瓶」(又叫各色釉大瓶),就是乾隆皇帝玩脫了的例證。可以看到,僅有86厘米高的瓶身,居然用了10多種不同的施釉方法。雖然複雜的燒造工藝彰顯了逼格、提高了身價,但也弄哭了無數研究瓷器的專家學者:給這貨起名字?我不要!
二
審美這件事,每個人的視角千差萬別,皇帝的世界,能搞懂的人應該沒幾個。乾隆絕對是一位有錢、有地位、自戀又愛作的皇帝,浮誇的造物只當小試怡情,常人搞不到的珍貴文物古董,更沒少被他折騰和糟蹋。
據《乾隆寶藪》記載,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就有……500多個(真不怕找不到或拿錯么)。這些印章個頭特別大不說,空白處還刻了各種說明,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是皇帝的御用章。這麼多印章能幹啥呢?乾隆皇帝白眼一翻告訴你,「蓋章」。
▲乾隆海量印章的冰山一角
現在故宮還收藏著許多被乾隆用牛皮癬般醒目的印章、題字「毀」過的文物古玩,而且越是他喜歡的作品,往往也是受災越嚴重的地方。
比如堪稱中國書法藝術最高水平代表的「三希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乾隆要麼寫比原作更長的心得體會,要麼從浩如煙海的印章里挑出七八十個一頓亂蓋,破壞力之強,實在少見。
▲中間王獻之的那幅《中秋帖》,只寫了30多個字,被乾隆蓋了80多個章
更狠的是,就連不方便題字蓋章的玉器、瓷器,也沒能逃脫乾隆的「魔爪」。以為身板兒硬就能溜之大吉?錯!前幾年部分中國遊客擅長的「到此一游」技能可不是吃素的,只要皇帝一聲令下,自然有人克服困難,將最高指示刻在空白處。
▲乾隆畫像,郎世寧作
也有幸免於難的。宮廷畫家郎世寧曾經給乾隆畫了一幅像,上面就沒有多餘的蓋章痕迹。有網友揶揄:壓五毛當年乾隆爺想蓋,可一想到蓋臉上感覺就像被刺字發配的犯人,最終決定放自己一馬。
三
吐槽了這麼多,不少人可能就此認為乾隆是個沒品、浮誇的暴發戶,只不過當時人們懼怕皇帝的權威,敢怒不敢言。但真相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乾隆皇帝在少年和青年時代,都受到了嚴格、良好的教育,喜歡鑽研經典,通曉音樂,熱心園林建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絲毫不亞於當時的漢族知識分子。
愛好廣泛的人,審美通常都不會太差,我們尚且如此,作為古代社會階層頂端唯一人選的皇帝,在這些方面自然也有兩把刷子。
比如前面提到的乾隆肖像畫,大多是乾隆請一些西洋畫家(如郎世寧)或學過西洋畫的中國畫家創作的。如果近距離看過這些真跡,你會發現它們融合了中西繪畫技巧,最大程度還原了人物逼真的面容和神態。
至於乾隆下令製造的那件瓷母瓶,同樣是國力和工藝的體現。這就好比手頭緊的時候,溫飽問題是第一位的,等到有了一點閑錢,才能思考如何讓生活更有品質。這和現在流行的「消費升級」概念,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
從故宮收藏的乾隆時期各類漆器、瓷器等文玩珍品的顏色來看,乾隆皇帝的確偏愛鮮艷明亮的顏色,但他也不排斥「小清新」風格的宋代瓷器,故宮內現在還有不少乾隆時留下來的素凈藏品。既能浮誇,也能雅緻,體現了乾隆極好的審美意識,還「真對得起咱這張臉」。
四
話說回來,畢竟都是中國人,骨子裡還是更喜歡大紅大紫。像乾隆皇帝這樣的古代上層人物,日常用的不光是上好的瓷器,還有更高級、更精緻的漆器。
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觀眾或許還記得,漆器組當時修復展出了一套紅色詩稿箱。那是乾隆御用的專門用來存放詩稿的箱子,工藝和制式都是頂級。
▲《我在故宮修文物》劇照截圖這種雕漆藝術,就是在乾隆時期達到了巔峰。首先,上面的龍紋只有皇帝才能用;其次,表面的紅色下面隱藏了大約120層左右的漆層,沒有頂尖手藝造不出來;最關鍵的還是乾隆支持,曾下令大量生產各種漆器用具。
漆器製作周期長、成本高,但乾隆皇帝就是有喜歡它的本錢。他甚至寫了一首讚歎紅色漆器的詩:「果園佳制剔朱紅,蔗段尤珍人物工。無客開窗眄秋字,攜童持杖聽松風。細書題識猶堪辨,後代仿為究莫同。三百年來此完璧,文房思古念何窮。」(《詠永樂漆盒》)
不過之前就說了,被乾隆愛之深的文玩珍寶,結局往往都不太好。從元朝的剔紅水仙花紋圓盤,到明永樂剔紅梅妻鶴子圖圓盒,乾隆不是在上面題詩,就是在底部刻下「乾隆年制」款識。以上種種行為用今人的眼光和標準評判,說他是「無敵破壞王」也不算毫無根據的冤枉啦。
推薦閱讀:
※為什麼乾隆共有十七個兒子,但有七人不到十歲就病逝;有三人長大成人後,卻英年早逝?
※說乾隆詩不好的人,是不是沒考慮到對方的身份?
※奇葩皇帝:看看乾隆創造的那些驚人紀錄
※《四庫全書》,保護還是毀滅?
※乾隆罵了紀曉嵐一句話,竟埋下了清朝滅亡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