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近兩年唯一一部讓我頭皮發麻的電影
如果阿布問你:2016年最好的戰爭片是什麼?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梅爾·吉布森的那部《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在戰爭片中確實算是不錯的一部,片中大量槍戰、肉搏戰鏡頭讓我們這些看慣了抗日神劇的人大呼過癮。
儘管內地版有刪減,但是片中仍然保留了許多戰場上殘忍血腥的鏡頭。
爆頭,血漿飛濺。
最開始阿布推那篇文的時候提醒過朋友盡量不要帶孩子去看《血戰鋼鋸嶺》。
今天阿布要推薦給你們的電影,比《血戰鋼鋸嶺》更加血腥殘忍。
這部電影異常真實的還原了歷史上的那場戰爭,並且依附戰爭,把人性最醜惡的根源撕開了擺在觀眾的面前。
先提醒一下,絕對禁止和孩子一起觀看。
《沃倫》
Wo?yń
這部電影讓阿布最沒有想到的是:
我抱著看一部戰爭片的心態看完了一部恐怖片。
故事開始於1939年在東歐沃利尼亞地區某村子裡舉行的一場歡快的婚禮。
一戶普通波蘭人的大女兒出嫁,嫁給了一個帥氣的烏克蘭小夥子。
整個村莊所有的親朋好友都來祝福這對新人。
他們喝光了一瓶又一瓶的伏特加,大笑著跳舞,狂歡。
而在狂歡的人群中,有一對年輕人卻一直在眉目傳情,在這嘈雜歡快的人群中享受著兩個人的世界。
這個女孩就是本片的主人公Zosia,她和姐姐一樣喜歡上了一個烏克蘭帥小伙。
看到姐姐滿臉幸福的享受著這一切,Zosia也開始憧憬她將來出嫁的樣子。
在心裡幻想著,那時候的她一定比姐姐更加幸福。
當天晚上,Zosia和男友偷偷跑到河邊,她把自己的身體給了男友,兩人享受著美妙的性愛。
Zosia不知道的是,就在兩人躺在河邊私定終身的時候,她的父親卻把她賣給了一個富裕的波蘭老鰥夫。
用她換來了十一畝地外加兩頭豬和一頭牛。
毫不知情的Zosia一路小跑著回家,準備把她和男友的事告訴父母。
結果讓她沒想到的是,她等來的卻是用自己換土地和牲口的消息。
儘管Zosia十分不願意嫁給那個和自己父親年齡相仿的老男人,但是她根本無力反抗。
影片用了20分鐘左右的時間為Zosia的命運做了鋪墊。
這其實也是阿布認為本片最大的一個缺點。
鋪墊太長,對於Zosia姐姐結婚場面的不必要描寫太過冗長。
影片在第20分鐘的時候就像是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這時候,導演真正想表達的才開始慢慢露出水面,Zosia所處的沃倫開始進入苦難的三個歷史時期。
第一時期:1939年-1941年,布爾什維克紅色政權席捲沃倫地區。
蘇聯軍隊攻入波蘭,最開始蘇聯下派的委員會只是強行徵收波蘭人民的物資。
後來蘇聯軍隊要把波蘭人統統押送流放,Zosia一家都被抓了,這時她的烏克蘭初戀小男友急忙趕來用伏特加賄賂了一名看守的軍官,救下了她,結果自己卻因包庇罪,晚上被醉醺醺的蘇聯軍官一槍爆頭。
第二時期:1941-1943年,納粹軍隊佔領波蘭,這次倒霉的是猶太人,遭到洗劫式屠殺。
納粹軍隊對波蘭進行了大清洗,瘋狂屠殺猶太人。
第三時期:1943-1944年,納粹軍隊撤退後,烏克蘭人民族意識開始大覺醒,意識到要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
再接下來臭名昭著的烏克蘭起義軍(UPA)成立,於是曾經的民族融合地區由於戰爭、政治、民族主義宣傳搞起了針對波蘭的無差別大屠殺。
這裡一定要提一個人——斯傑潘·班德拉,二戰期間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領袖,是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領導者。
影片中出現的黑紅旗幟是烏克蘭起義軍(UPA)軍旗。
UPA成立伊始是反納粹、反蘇聯、反對一切壓迫烏克蘭人民自由的。
但是不久之後,UPA就露出了醜惡的嘴臉,淪為納粹的幫凶,二戰期間UPA積極協助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煽動烏克蘭人民的情緒屠殺波蘭人。
影片從進入第三時期開始,導演彷彿拍攝了一副地獄的景象給觀眾看。
被洗腦的烏克蘭人像惡魔一樣瘋狂的抓捕、屠殺波蘭人,他們美其名曰:為自由解放而奮鬥!
作為受害一方的波蘭人雖然也奮起反抗,但是無奈人數上差距太大。
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曾經一起抵抗蘇聯紅軍、納粹軍隊的兄弟會有一天突然調轉槍口對準自己。
他們更想不到的是,曾經的鄰居、朋友、甚至夫妻,昨天還在一起把酒言歡、一起下地勞作,今天卻拿起斧頭要砍掉你的頭。
再次友情提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千萬不要看這部電影。
電影中展示的砍頭、剝皮、挖眼、人體火把、兩馬分屍等鏡頭一般人可能真的接受不了,真的慘絕人寰。
阿布看的是未刪減版,這種血腥殘暴的鏡頭讓我有些頭皮發麻。
片中有兩段非常諷刺性的對比出現:
Zosia的姐姐的幸福開始於門檻,同時也終結於門檻。
結婚當晚,男方的哥哥在她家的門檻上用斧子砍斷她的辮子,表示她已經從一個少女變成了一個婦人。
而影片後半段,Zosia逃到烏克蘭姐夫的家中之後,卻親眼目睹了姐姐被人在門檻上砍掉頭顱的場面。
歡慶的接力火把和人肉火把。
Zosia的姐姐結婚的晚上,男人們都在玩一種接力火把的遊戲,他們赤手空拳的把燃燒著熊熊烈火的木樁互相傳遞。
最後烏克蘭人屠殺波蘭人的時候,殘忍的烏克蘭人在波蘭小孩的身上捆上稻草點燃,用人肉火把代替了木樁。
如果你覺得片中烏克蘭人慘無人道的行為令人髮指,那阿布有必要告訴你,電影中拍攝出來的場景遠遠不及真實歷史事件的百分之十。
導演除了對三個時期的戰爭尤其是烏克蘭人無差別的大屠殺場景進行了高度還原之外。
還把隱藏在戰爭中的人性的醜惡通過各種細節表達給了觀眾,這種人性的醜惡不分地區不分國籍。
Zosia的丈夫所在的軍隊節節潰敗,軍官下了「埋葬死者,分散回家,注意安全」的命令之後就開槍自殺了。
Zosia的丈夫和幾人走向回家的路,半路上一個老婦給了他們事物補充能量。
而另一個士兵卻偷了老婦的衣服防止被敵軍認出自己是軍人。
Zosia的丈夫知道後狠狠地打了他一拳,怒斥他的這種行為。
結果晚上他們被敵軍偷襲,Zosia的丈夫僥倖逃脫,逃跑之際他在恐懼的趨勢下換上了偷來的便裝。
在死亡的恐懼面前,任何道德與正義都被拋在腦後。
一戶波蘭老農在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時候收留了三個猶太人,因為猶太人騙他說自己在樹林里藏著金幣。
而波蘭老農幾天之後迫不及待的和他一起去找金幣發現猶太人騙了他,他兇狠的舉起斧子砍了下去。
曾經的鄰居甚至是朋友在這種危難時刻,僅僅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才會伸出援手,當得知自己不會得到任何好處之後,立刻凶相畢露。
這部《沃倫》從題材上很容易讓人想起另外一部戰爭題材的老片。
《自己去看》
Иди и смотри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3年,納粹進攻白俄羅斯的暴行,通過一個男孩的視角,把納粹軍隊的暴行通過電影的形式表現出來。
1943年也是烏克蘭人屠殺波蘭人開始的那一年。兩部電影有很多相同點,比如都是通過描寫戰爭的殘忍來警醒世人反對戰爭。
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其實很不容易發現,很多危險的源頭就隱藏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就拿《沃倫》中出現的烏克蘭人和波蘭人的戰爭為例。
儘管這麼多年過去了,兩國的戰爭一直沒有平息。
2010年1月,烏克蘭總統尤先科授予「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領導人和「烏克蘭起義軍」的司令員斯傑潘·班德拉「烏克蘭英雄」稱號。對於即將到來的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5周年紀念日,媒體稱這無疑是一個諷刺。
2015年一月份,數以千計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1日在基輔舉行了火炬遊行示威活動紀念斯捷潘·班德拉誕辰106周年。
2016年1月,近3000名民族主義「斯沃博達」黨和極端主義「右區」組織支持者聚集基輔,慶祝UPA的領導人,烏克蘭法西斯斯捷潘·班傑拉的生日。
他們遊行通過基輔的中心街道上,模仿法西斯火炬遊行。
每一次戰爭都會遺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
不僅僅是波蘭和烏克蘭。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和地區至今都存在著戰爭的後遺症。
想要祛病除根,則需要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關於女主結局的一點猜想)
關於電影《沃倫》的結尾。
網上出現了兩種結論:
一種認為女主和孩子已經死了,一種認為兩人沒有死。
阿布認真的看了幾遍。
我更傾向於第一種結論。
因為女主和孩子精疲力盡的摔倒在樹林中之後,後面明顯有一隻狼的身影划過,聯繫影片開頭女主姐姐結婚當晚,一個村民被狼搖上這件事上,很可能二人遭遇了狼的襲擊。
而後面她和孩子被一個男人趕著馬車帶走,朋友們可以仔細看一下,駕駛著馬車的是她的初戀,那個被爆頭的烏克蘭帥小伙。
所以,阿布覺得,這些其實都是女主的幻想。
或者說的在迷信一些,這是她死去的初戀來接她和孩子,三人趕著馬車平安的駛過有軍隊看守的橋,就像中國神話傳說中由孟婆看守的奈何橋。
是不是如阿布所說,朋友們還是去電影中自己一探究竟吧。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推薦閱讀:
※雙11超血腥電影解禁!這三部電影告訴你光剁手是不夠的!
※好萊塢或美劇中的暴力血腥劇情和場景,對現實中的人會有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