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雕塑價值4億,創天價紀錄!出身農民,卻拒給羅丹當助理!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被公認是20世紀最具創造性的雕塑藝術家。他對世間萬物有著深入的洞察,而他的作品卻往往用最簡單的元素,勾勒出複雜事物的本質。
紐約時間5月15日晚的佳士得拍賣會上,康斯坦丁·布朗庫西卵形雕塑系列中的首件作品《沉睡的繆斯》以逾5,700萬美元(約3.9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成為當晚成交價格最高的拍品,並大幅刷新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沉睡的繆斯》,銅雕、銅銹、金箔,長26.7cm,原大理石版本創作於1909-1910年,此銅雕1913年鑄,成交價:57,367,500美元
1963年,世界最著名的極簡主義雕塑大師理查德·塞拉來到巴黎。他第一次看到了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的作品,就深感震撼:「你知道嗎?布朗庫西僅僅用一條邊緣的線,就能暗示出雕塑的體積!」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的雕塑作品
布朗庫西的作品既先鋒又經典,在藝術圈和時尚圈都影響甚廣。他喜歡絕對的思考方式,但又熱愛當一名孩童,他天真地說:「我終生尋求飛翔的本質,但並不追求神秘。我能給你真正的快樂,看看這些雕塑吧,直到你理解了它們為止。」
「大樹底下不長草」
布朗庫西出生在羅馬尼亞一個偏遠山村的農民家庭里,家境貧寒。但他從小喜歡雕刻,11歲就獨自離鄉,到處干雜活。成年後,他跟隨一位傢具木工當學徒。有一次,他用邊角碎料做了一把小提琴,得到客人賞識,便送他去讀書,然後就進入了布加勒斯特美術學院學習藝術。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早期充滿著極簡意味的自畫像
1902年,他離開布加勒斯特美術學院去了巴黎美術學院。上世紀初,以巴黎為中心的藝術家放棄了描繪客觀世界的藝術觀和創作方法。他們的關注點開始由外部世界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以表現人們所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世界為目標:如安全感、永恆感、生命力等等……並努力尋求有效的語言或表現形式,布朗庫西正是在這個氛圍下開始創作。
上世紀初,在巴黎的藝術家蘇丁和夏加爾等已經脫離了寫實主義,在古典與現代之間建立了自己的藝術根基。這類風格也激發了布朗庫西拋棄具象,而著力於追求最本真的內在。
在巴黎美術學院進一步深造之後,布朗庫西開始在各大沙龍展出作品。羅丹看了他送往1907年秋季沙龍的作品後深受感動,於是邀請他當一名助手,但布朗庫西拒絕進行古典主義的改造。一個月後,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羅丹的工作室,堅持要去開啟自己在美學上的風格。他說:「大樹底下不長草。」
當時的羅丹是享譽法國藝術界乃至整個歐洲的大師,有名的《思想者》就是他的代表作。
第二年,布朗庫西以簡略的造型創作了《祈禱者》,為雕塑藝術走向現代藝術邁出了第一步。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祈禱者》
布朗庫西受畢加索立體主義繪畫的啟發而開拓了新的雕塑領域。但與畢加索不同,他不是破壞、重組,而是保持第一視覺經驗的完整和直覺的純真,通過追求造型的極度單純化以接近事物的本質。同時,他對材料本身的質地還有更為細緻的感受。
畢加索代表作《夢》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的畫
在研究形的單純性、純粹性方面,布朗庫西拒絕加入任何流派,從而保持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用最簡單的線條勾勒世間本質
布朗庫西的家鄉盛行木材,因而傳統的木雕藝術水平很高。他自幼受到民間藝術的熏陶,對木、石和銅等材料更為敏感,並在他的作品裡得到充分體現。布朗庫西的作品雖然稚拙、原始,由單純的幾何形來表現,但不難看出他十分嚴肅的藝術意圖。
布朗庫西雖然獨立,但是他的心態是開放的。他從羅丹的雕塑里學習到了「沉睡」 ,意識沉睡在大理石,在夢和醒的邊緣。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睡中的繆斯》
「睡中的繆斯」這一題材,也是布朗庫西所專註的。20餘年間,他製作了這一題材的各種稿本。這些稿本有一共同特點:頭部變化成了一個卵形、有一個很光亮的外表,很明顯是從卵形中雕出來的。由於這種題材改變了他的習慣,他就以大理石、青銅和石膏來表現這種形式,幾乎是稍加調整就能把各種設想變成獨一無二的作品。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睡中的繆斯》
布朗庫西塑造的人物形象與莫迪里阿尼塑造的人物形象相互影響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新生》,1915年
在隨後的一件作品中,形象被進一步簡化成淚滴狀,面目更進一步模糊,只留下了一個似是而非的耳朵。他給這件作品取了個名字,叫做普羅米修斯。這種形式依次又引出來了《新生》。在這件作品中,橢圓的體積被切去一塊,像是嬰兒張大嘴巴哇哇啼哭的樣子,最後又回到拋光的卵形。
相比莫迪里阿尼在變形和概括上義大利式的古典和端莊,布朗庫西顯示出更深沉的對存在本質的探究。1915年的《新生》,進一步提煉成橢圓和銳利的割面,他總是能從易逝之物里分離出那些永恆的部分,這是布朗庫西的志向。他的任何作品其實並不是抽象的,都來自一個非常具體的藍本。
1913年,布朗庫西參加了在美國召開的國際現代藝術展,五件參展作品都引發了強烈反響, 他的「波嘉妮小姐」名聲大躁。自此,布朗庫西被視為先鋒藝術的代表。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波嘉妮小姐》
馬格特·波嘉妮出生於匈牙利,是一位羅馬尼亞女畫家。1910年末,她來巴黎參加秋季沙龍畫展時,在藝術家們常常落腳的梅列·羅沙里依飯店與布朗庫西相識。當她第一次走進這位大師的工作室,並看到那件名為《丹納底》的頭像時,激動地驚呼道:「簡練得只剩下一雙眼睛了!」
波嘉妮小姐簡練和概括是羅丹以後的西歐雕塑界,也是整個西歐藝術所追求的重要趨向,布朗庫西就是這一趨向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在接近事物的本質中,無論如何需要簡潔,但簡潔不是藝術的目的,而是為了揭示事物的真正本質或者精神。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丹納底》
波嘉妮沒有見過丹納底本人,卻立刻被這位圓臉大眼,其外貌特徵與自己近似的頭像所打動,一再表示請雕塑家為她做一件雕像,布朗庫西欣然應允。
波嘉妮回憶說:「我每當一次模特,布朗庫西都從頭到尾完成一件胸像,既美又十分相似,但不知道為什麼他立刻就把它毀掉。」顯然,這是藝術家在探索中常有的事,剛開始都十分寫實,但隨即就把這些東西毀掉,讓自己的探索向更加簡約且深入的方向轉化,突出對象的「真正的本質」。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波嘉尼小姐像》變體
現代雕塑家約翰·阿普在看到布朗庫西這一尊《波嘉尼小姐像》後,也驚喜地把她與公元前1567年的埃及王后涅菲爾娣蒂胸像媲美,並給了它一個雅號:「抽象雕刻的美麗教母。」布朗庫西認為:東西外表的形象並不真實,真實的是內在的本質。為了體會世界的本質,他一生只選擇少許主題,以不同材質去創作。
《吻》用稚拙、原始、單純的幾何形表現一對男女相擁離世的情節,該作品成為那一時代最抽象的雕塑。布朗庫西說:「我希望盡量從最基本的真實出發,表現地球上相互愛戀的男人和女人在離世前最真摯的感情。」
1923年, 「空間的鳥」 在美國參展,過海關時海關人員無論如何也不肯承認這是藝術品。藝術品免稅,海關一定要按金屬產品上稅,稅額或者是銷售額的40%,或者需要230美元。經過一番爭執,這件事鬧到了法庭上。 最後法官裁定:雖然這件雕塑看不出哪裡像鳥,不過的確很悅目,也沒有任何實際功用,那麼就算它是藝術品吧。
《空間的鳥》擺脫了自然形態的設定,藝術家描繪了一種向上飛升的感覺,表現了飛翔的本質。同時,這件作品象徵著從物質中解放出來的靈魂。
如今,這件作品已經成為現代雕塑經典中的經典。它是鳥、是風,也是飛翔本身。他在雕塑中建立了一種新節奏,他的單純抽象始終介於原始生命意象與形而上的秩序之間,蘊含著活躍的生機和深長的哲學意味。
在2005年紐約佳士得「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拍賣會」上,這件作品以2745萬美元成交。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金色鳥》 ,羅馬尼亞神話里的金色鳥,能預知未來、治癒盲人。
布朗庫西在美國的291畫廊舉辦了個展後,被認為是先鋒藝術審美的代表。深受美國知識精英喜愛的前衛藝術寵兒杜尚也特別推崇布朗庫西,很快他就被認為是雕塑界的畢加索。
圍繞著男女之吻、繆斯、鳥、柱子等主題,尤其是鳥的系列,最能顯示布朗庫西對這個世界的希冀,表達生命之飛翔。而他的「無止境的圓柱」,將地面累積能量的支柱推向一個無盡的空間,靈感來源於藝術家童年在羅馬尼亞鄉村聽到「世界之軸」的傳說,這是一個可以支撐天空連接天地的支柱。
布朗庫西的作品《無盡之柱》將生命的能量推向天空,同時體現了他對雕塑與自然環境關係的關注。
就像最簡單的詞語往往含義最深:誕生、親吻、飛翔、夢想。雕塑家布朗庫西畢生都在搜尋著跟這些詞一樣簡單、純粹的形式,那些彷彿在時間之外一直存在著的形式。而清澈如水的曲線處理風格,讓簡潔的自然形態成為他的美學語言:冷靜、純凈、和諧。
現代雕塑先驅
布朗庫西的藝術,想方設法地表現材料的本性。他的青銅和大理石雕塑作品,達到了歷史上罕見的完美程度,他將拋了光的形體放在粗雕的石座上,或者放在隨便砍下的樹樁上,在脫離了實體的光線反射面和裝在地面上的體量之間,形成一種神秘的融合感。
他的很多作品從原始和民間雕刻中吸取營養,作品塑造表現出古樸、大氣的美。同時利用了雕塑材料的特性,製造出一種朦朧的意境。
欣賞他的作品,觀者能感受到他很善於利用各種雕塑材質,將那些沒有生命的材料塑造成既充滿詩意又跨越時空,讓你充滿想像的絕妙佳作。
布朗庫西的作品是對現代主義的美學核心——材質與造型的探討,因此,他是當之無愧的現代主義雕塑模範和開創者。
庫布朗西注重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探索雕塑藝術的象徵性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羅馬尼亞在紙幣上印刷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的頭像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的畫稿
布朗庫西還非常重視他的工作室,他認為工作室是一個具有創造力,有意識的空間。陳列在工作室中的每一件雕塑和日用品,他都親自擺設,如有作品賣出之後的空位,他會補上相近的一件新作。晚年的布朗庫西,甚至堅持在工作室做個展,而拒絕在畫廊展出。他用照相記錄工作室情景,後來這些照片成為研究布朗庫西作品的重要資料。
從1904-1957年,布朗庫西去世前都在巴黎度過。1956年他立下遺囑,將工作室中的全部作品、傢具、圖書捐贈給法國政府,並註明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要再現他的工作室。
1977年,蓬皮杜藝術中心建設完成,布朗庫西工作室設在建築物北側角落。在寧靜而充實的空間中,來此參觀的後人常常感覺到彷佛布朗庫西剛剛離開,能夠藉此一窺他畢生的作品精華,而他那句 「像神一樣創造;像國王一樣發號施令;像奴隸一樣工作」 猶在耳邊,激勵著人們對藝術既要永葆熱情也要腳踏實地。
文末福利
布朗庫西工作室——博物館重建於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左側
閱讀更多原創內容請訂閱微信公眾號「芭莎藝術」(ID:bazaarartchina)
推薦閱讀:
※一句話科幻——書籍、音樂、繪畫與雕像
※Lorrain|Excusez-moi?你這畫是不是欠我一個水印
※哪些畫展你看了有種被騙的感覺?
※2015 年全球攝影界有哪些跨領域的作品或合作事件?
※認真畫一朵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