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距離決定了你的理性程度

文:胡孟潔 | 壹心理專欄作者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號「心理公開課」

1.

為什麼悲催的事總發生在自己身上?

絕大多數地球人一定都會有下面這樣的經歷:

▎場景一

在家裡正兒八經的拿出小本子記下接下來逛超市要買的東西,同時心中默念三遍「絕不多買!絕不多買!絕不多買!」。

然後無比理性的進入超市,卻以大包小包的樣子走出了超市,最後以仰天長嘯「我為什麼總是這樣!」的生無可戀臉而告終。

▎場景二

身邊的朋友失戀了,你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憋到臉紅也沒憋出些什麼話。

最後你實在是受不了自己的無能,大腦高速運轉,最終得意的說出了自己今生所學「哎呀,別這樣啦,我們千萬不要為了一棵樹木而放棄了整個森林嘛!」

話一出口,對方立馬大哭還擊「我都這樣了,你還這麼說,我看不見森林啊!你給我搞一片森林來讓我看看!」氣氛尷尬而又凝滯。

還有很多類似的場景,你們之中一定有一大部分人經歷過這些,成為了世間的「倒霉蛋」。

可是問題就在於:是什麼讓我們陷入這種悲催的場景之中的呢?

難道是自制力太差,一進超市自己就控制不住的猶如脫韁之馬般各種買買買?

還是我壓根不適合安慰失戀的物種?

其實都不是。

2.

你的心理距離決定了你的理性程度

具身認知理論這裡要給大家引入一個小概念,叫做:具身認知理論(embodied cognition )。

它指的是將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相互聯繫在一起的理論。

在這一理論體系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強調了心理距離遠近與個體解釋水平之間的關係。

什麼叫做心理距離呢?

舉個例子,你和你最愛最愛的人之間心理距離一定是最小的,比如說伴侶之間、母子之間,而相對應的,你和周圍的熟人或是陌生人之間心理距離就很大。

個體的解釋水平就是指你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去解釋一個事物發生的原因。

比如說你做算術題的時候,解釋水平就較高,因為你的理性思維占絕大多數,反之,如果你很激動,你在與對方吵架,那這個時候你的解釋水平可能降至歷史最新低了。

心理距離與個體解釋水平之間有著很重要的相互影響關係

▎案例1:「絕不多買?!」

回到我們第一個例子上面,在出門之前我們的確是做了很詳盡的計劃,可這個計劃在心中其實是以自己的消費目標和所要購買產品的抽象屬性所決定的。

這些心中所構思好的購物清單因為與我們實際購物還有很長的時間間隔,所以與我們的心理距離很遠,因此解釋水平就很高

而當我們一旦進入「魔力」超市,那裡充斥著各種光鮮的促銷牌,各種明星的代言海報,甚至還有促銷人員主動遞上的試吃品。

這個時候的你,因為這些非常具體、心理距離很近的東西所蒙蔽,你的解釋水平就如同滑翔機一般從最高處速降。

你的理智已經完全敗於你的感性,所以你才會「心甘情願」的做出了自己之後後悔的舉動。

▎案例2:「我就是忘不了他。」

那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例子。

失戀的人兒久久無法擺脫這種痛苦,除了內心依賴感溫存之外,還有身邊各種提醒她曾經美好事物的存在。

比如說對方曾經送來的驚喜禮物,一起走過的街頭巷尾,一起吃過的奇葩食物等等。

這些經歷都是近在眼前的記憶,她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它們的存在,所以心理距離很近,那麼這個時候的她解釋水平就很低。

換句話說就是,她只能看見樹木。

而如果你選擇安慰她說要陪她去看看外面的森林,這是行不通的。

其他的選擇遠在未來,是個未知數,是心理距離很遠的一種存在,想要把一個失戀者從解釋水平極低的狀態提升到解釋水平較高的狀態,可能並不容易,所以單單是這麼安慰她肯定並沒有什麼卵用。

▎案例3: 「我怎麼能對你們發火?」

生活中最常見的另一種現象也能夠用這種理論來解釋。我們常說這個話題簡直是人類的通病,那就是我們總是對最親近的人態度最不好

比如說,在外面受的氣我們會不自覺的轉移到身邊最親近的人身上,對他發火,並且愧疚感也就那麼一丟丟,轉眼就忘了。

套用這個理論我們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越親近,彼此都太過熟悉,心理距離很近,因此其解釋水平就很低。

一旦個體變得感性,她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會下降,那麼在親近人面前很容易亂髮火或是失控也就解釋的通了。

3.

距離這麼近,如何去看清?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有效地緩解這種「距離這麼近,我怎麼能看得清」的困局呢?

其實這是人的一種特性,所以改不改變都可以。

但是如果被這些瑣事困擾了很久,那麼我來提供一些可行的小建議供你們參考。

▎關於剁手

像是購物這類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帶上男票,一般來說,男生理性成分更多一些(所以他們總是速戰速決),因此帶上他並且他能夠拉住你不讓你亂買東西,那麼這個方法就很適用於你;

如果是單身汪,你可以選擇那種專門的商店去逛逛。

比如說水果就在水果店裡買,簡單的日用品就不用大費周章跑去大超市,小超市也很齊全並且價廉物美。

你也可以通過控制時間、直奔主題或是只帶剛好購買所需東西的錢這些方式來提升自己理性水平。

關於失戀

像是失戀這一類事情,時間或許是最好的良藥,時間久了,心理距離遠了,就好了;或者幫她介紹新的朋友認識,讓她看見森林,那麼就會容易擺脫苦海一些。

關於對親近的人發火

至於對親近的人發火這一問題,其實由來已久,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在發火之前冷靜地想一想,等到自己感受到理性力量又回來了之後再交流。

或者告訴身邊的親人自己會有這個困惑,需要對方在自己發火之前給予一些提醒和幫助,通過社會支持也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的概率。

當然啦,如果你控制不了火氣,那就拔腿就跑,跑到外面運動運動,或是散散步,回來之後你會發現全新的自己。

如果你是足夠理性的人,那就沒什麼問題了,你可以選擇把心得分享給身邊的人,讓他們也和你一樣牛牛噠。

參考文獻:

[1] Van Kerckhove A, Geuens M, Vermeir I. The Floor Is Nearer than the Sky: How Looking Up or Down Affects Construal Level[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5, 41(6):000-000.

[2] 李雁晨, 周庭銳,等. 解釋水平理論:從時間距離到心理距離[J]. 心理科學進展, 2009, 17(4):667-677.

- The End -

作者簡介:胡孟潔,一隻熱愛心理學的在讀研究僧,小小目標就是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一份力把古板的心理學術界內容結合到日常生活當中,讓大家樂呵樂呵學心理~~~

推薦閱讀:

分手後還能做朋友是成熟的表現還是愛的不夠深?
和尚騎著獅子的畫有什麼寓意嗎?
如何評價「你真的想死早就自殺成功了」的觀點?
社會調查問卷的問題選項是否應該和心理學量表一樣?

TAG: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