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電影觀後感
今天把《勇敢的心》看完了,將近3個小時的電影,so分三次看完的,每天看1小時左右,捂臉。感覺以後看電影還是一次性看完好,這樣過癮一些,哈哈!
看完電影,在網上稍微谷歌搜索了一下維基百科,了解到這部電影上映是在1995年,那年是本寶寶出生年(竟然暴露我年齡了),時隔二十幾年,我看到了這部至今流傳盛廣的經典電影,實屬榮幸!
整部電影我覺得可以用兩個字來貫穿,勇敢?No,It is freedom!即「自由」!突然想起了一段很經典的話:
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於納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則在納粹集中營受到殘酷的虐待。經歷了無數的波折與思考後,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在最艱苦的歲月,他選擇積極向上的態度,「讓自己的心靈越過牢籠的禁錮,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翱翔」。
摘自《把時間當作朋友》第一章:「醒悟」
而這部《勇敢的心》電影經典台詞:「戰鬥,你可能會死;逃跑,至少能苟且偷生,年復一年,直到壽終正寢。你們!願不願意用這麼多苟活的日子去換一個機會,僅有的一個機會!那就是回到戰場,告訴敵人,他們也許能奪走我們的生命,但是,他們永遠奪不走我們的自由!」
《勇敢的心》電影主角威廉華萊士在最後被處死的時候,判官一再要求他屈服求饒就減刑,然而他怎麼也不屈服,圍觀的群眾被這種「勇氣」感動了,然後一起叫「開恩」希望國王減少酷刑,然並卵,在最後被五馬分屍之前他仍拼盡全力喊出「freedom」(自由)。我也被這種為了「自由」而不屈的勇氣感動,同時篤信他一定不會屈服於酷刑。
人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覺得華萊士是屬於重於泰山的那一個。
這部電影有很多地方都拍的非常的好,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個點
一、眼神
a.華萊士小時候收到青梅竹馬末倫的一朵花,那種單純的眼睛對視;
b.法國公主多次暗中幫助華萊士,有一次華萊士看著她的眼睛問,「為什麼要幫我?」;
c.當受到貴族的背叛,尤其是他信任的人的背叛,我感受到那眼神中流露出了一種絕望;
d.當士兵們士氣低落,想逃跑的時候,布萊斯公開演講激勵大家的眼神中展示著一種堅定;
e.帶領蘇格蘭士兵打仗,每殺一個敵人都流露出一種憤慨與兇狠,絕不手軟!
二、耐心
華萊士在率領村民在史特靈橋之役中打破了「步兵勝不了騎兵」的迷信取得戰爭的勝利,我是怎麼感受「耐心」的呢?
華萊士眼看著對方騎兵一步一步的逼近,大家都想蜂擁而上,but華萊士一直提醒大家要忍住,最後等到騎兵很臨近,他才率領大家操起前面的長矛刺向迎面而來的騎兵的馬匹,讓他們都摔下來,從而展開了戰鬥,如若沒有耐心,沒等騎兵靠近就拿著長矛上,估計很可能就戰敗了。
又聯想到昨天看《摔跤吧,爸爸!》的時候有個片段是姐姐參加半決賽,爸爸主要指導她防守,等到對方沒耐心,惱羞成怒,心浮氣躁的時候找到其破綻,從而進攻得分。如若沒有耐心,而是一開始就進攻對方,估計贏得比賽的幾率就很少了。
再聯想到自身的實際,其實不管幹啥都需要耐心,比如學習鍛煉一門技術技能,像英語技能,編程能力等,與價值觀不同的人溝通也需要耐心,甚至毫不誇張的講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這也是一種需要修鍊的能力,從隻字不差的閱讀開始吧。
三、自由
前面寫了一部分關於「自由」的名言,經典台詞等,我個人理解結合自身實際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有的人可能會說,「沒辦法,我不得不這樣」類似的話,其實沒有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因為你選擇了被選擇。
是不是覺得有點拗口,簡單來說就是自己不管幹啥有木有自主,這種主觀能動性去做選擇。沒有主動性的選擇其實就是選擇:放棄自己的選擇,即選擇了被他人主導。
比如你可以選擇繼續留在並沒有什麼成長的公司混日子,也可以選擇放下部分安全感去大城市打拚。有的人可能覺得,「我沒啥技能實力,沒得選擇,只能留在公司混口飯吃」,其實也是有選擇的,因為你可以選擇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學習一門技能,為以後進入成長型公司做準備,所以你真的沒有選擇么?
我想表達的是每一個人其實都有選擇的自由,有自主選擇權去過,至少去努力追求自己以後想要的生活。
歐了,歡迎夥伴們拍磚,哈哈!
推薦閱讀: